- 黃達《金融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7347字
- 2021-06-04 17:20:59
第3章 信用、利息與信用形式
3.1 復習筆記
一、信用及其與貨幣的聯系
1信用的概念
(1)定義:信用是借貸行為的總稱,是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的特殊運動形式。
(2)特點:信用是以收回為條件的付出,或以歸還為義務的取得;貸方有權取得利息,借方承擔支付利息的義務。
(3)信用關系建立的三要素:由借貸雙方構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價值做相向運動形成的時間差;保證債權債務關系確定的憑據——信用工具。
2信用的產生
從邏輯上推論,私有財產的出現是借貸關系存在的前提條件。從商品貨幣關系看,信用產生于商品交換之中,人類最早的信用活動起始于原始社會末期。
信用與貨幣,都以私有為前提,它們產生的經濟前提是同源的,但不具有邏輯的先后關系?,F代經濟中信用貨幣自身就是一種信用關系的體現。
3信用形式
信用以實物借貸和貨幣借貸兩種形式存在,前者在自然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后者主要是資本主義經濟。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和提高,貨幣借貸成為信用最主要的形式。
二、利息
1利息的含義
利息是貨幣所有者(或債權人)因貸出貨幣或者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或債務人)那里獲得的報酬。利息對于債務人來說,是借入貨幣或者貨幣資本所付出的成本或代價。利息從來源上看,是剩余價值或者利潤的一部分,即利息是投資人讓渡資本使用權而索要的補償。補償由對機會成本的補償和對風險的補償這兩部分組成。
2利息的實質
馬克思論證了利息實質上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利潤在貸放貨幣資產的資本家與從事產業經營的資本家之間的分割。以剩余價值論的觀點可以概括為:在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利息體現了貸放貨幣資本的資本家與從事產業經營的資本家共同占有剩余價值以及瓜分剩余價值的關系。
3收益的資本化
(1)利息轉化為收益的一般形態
①含義:無論貸出資金與否,利息都被看作是資金所有者理所當然的收入——可能取得或將會取得的收入。
②表現:利息率成為一個尺度,即如果利潤率低于利率,則不應該投資。
③原因(馬克思的觀點):首先,利息是資本所有權的果實這種觀念已得到廣泛認同,一旦人們忽略借貸過程創造價值這個實質內容,而僅注意貨幣資本的所有權可帶來利息這一聯系,便會形成貨幣資本自身天然具有收益性的概念。其次,利息雖然是利潤的一部分,但利率同利潤率的區別在于利率是一個事先確定的量。人們通常用利率衡量收益,用利息表示收益。最后,利息的歷史悠久。
(2)收益資本化的含義與公式
①含義: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貸放出去的貨幣金額,甚至也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資本,都可以通過收益與利率的對比而倒過來算出它相當于多大的資本金額。這習慣地稱之為“資本化”。
②資本化的一般公式為:P=C/r,其中,C為收益;P為本金;r為利率。
正是按照這樣的帶有規律性的關系,有些本身并不存在一種內在規律可以決定其相當于多大資本的事物,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資本價格,甚至有些本來不是資本的東西也因此可視為資本,資本化使本身無價值的事物有了價格。
資本化發揮作用最突出的領域是有價證券價格的形成。
4資本的價格
利息通常被稱為貨幣資本的“價格”。
【例3.1】利息是資金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金融碩士]
A.價值
B.價格
C.指標
D.水平
【答案】B
【解析】資金價格是資金使用權的價格,在現象形態上表現為利率。利率實質上是貨幣資金使用權轉移的價格,對于資金的出借者而言,利率是其轉讓資金使用權所獲得補償的價格,而對于資金的借貸者而言,利率則是取得資金使用權所付出代價的價格。
5利息與信用
利息為貨幣資本“定價”的同時,還可衡量金融產品的信用水平。
信用的衡量方式分為兩種:①非市場方式,包括血緣、人情以及互惠等;②市場方式,包括市場簽約、評級以及金融產品的市場出價和要價等。利息屬于市場方式。
通常情況下,金融產品的品質越高,市場定價(即利率)會越低;反之,品質較低,市場定價會越高。因此,某種金融產品的信用水平和風險水平可以通過利率水平的高低來分辨。
三、現代社會之前的信用
1高利貸信用的特點
(1)利率極高,剝削重。
(2)高利貸的利息來源于奴隸或小生產者的全部剩余勞動或一部分必要勞動。
(3)用途、來源的非生產性。
2高利貸信用的作用
(1)在前資本主義社會,高利貸有雙重作用:推動自然經濟解體和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破壞和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2)在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的作用: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前提條件的形成。
3正確詮釋“高利貸"
當用“高利貸”泛指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信用關系時,它應包括如下幾重含義:
①那時的經濟條件決定了它的利率普遍高于現代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利率。
②它是高利盤剝的手段,成為摧殘再生產的消極力量。
③它也是經濟中的必要因素,對于保持農業再生產、發展商業均有積極作用。
如果我們把“高利貸”視為高利盤剝、敲骨吸髓的等義語,那就不應把它用于概指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信用關系。
四、現代信用活動的基礎
1信用經濟
在現代經濟中,債權債務關系普遍存在,所以把現代經濟又稱作“信用經濟”。
2盈余與赤字、債權與債務
一些經濟主體收入大于支出,出現盈余,還有一些經濟主體收入小于支出產生赤字,余缺調劑,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即信用關系。
當然,無論盈余單位、赤字單位、平衡單位都既有債權又有債務。
3貨幣資金的供給與貨幣資金需求的形成
(1)信用關系中的個人
個人是貨幣的主要貸出者。個人的貨幣支出以其收入為度,個人作為整體,通常是盈余部門,是貨幣的主要貸出者、供給者。
可支配貨幣收入是指扣除個人的應繳納義務后所剩余的個人貨幣收入。關于個人對可支配收入的消費和儲蓄比例的基本觀點有:①當期消費取決于當期收入;②當期消費有向相同收入等級的消費水平“看齊”的傾向,而不簡單受自己當期收入的具體水平所制約;③當期消費至少在一定期間會無視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取決于以前達到的最高水平;④當期消費取決于當期收入與持久收入;⑤生命周期假說,強調有收入期間的全部收入與包括無收入的退休期間的全部支出的對應,從而當期消費取決于跨期的約束條件。
(2)信用關系中的企業
企業從總體上看,既是巨大的貨幣資金需求者,又是巨大的貨幣資金供給者:
①需求方面:企業創業、擴大經營的資本金需求,臨時性、季節性的資金需要,滿足生產周期的需要,平衡市場波動所造成的收不抵支等均構成企業借入款項的原因。
②供給方面:包括企業的折舊資金、利潤盈余、臨時性資金富余等。
資金需求方面與資金供給方面兩相比較,通常是需求大于供給。
(3)信用關系中的政府
①政府的貨幣需求與供給:需求方面包括國家建設、發展經濟、財政轉移、對外貿易等;供給方面由財政的實施形成。
②財政赤字。政府一般是貨幣資金的需求者,赤字普遍存在且數量可觀。在盈余或平衡的預算條件下,因支出先于收入等原因,政府也需不時借入貨幣。
(4)國際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
①一國來自外國的所有貨幣收入少于對外國的所有貨幣支出,有赤字,稱為“國際收支逆差”。
②一國來自外國的所有貨幣收入多于對外國的所有貨幣支出,有盈余,稱為“國際收支順差”。
國際收支順差,則盈余是向別國提供信貸的資金來源;國際收支逆差,則該國必須從國外借入資金以平衡赤字。
(5)作為信用媒介的金融機構
①金融機構是信用媒介
個人、企業、政府部門及與其有經濟聯系的國外部門之間的債權債務絕大多數通過金融機構來完成的。
②與非金融單位的異同
作為媒介要聚集資金,從而形成它們的債務;作為媒介要把聚集的資金通過諸如貸款等方式分配出去,從而形成它們的債權。在經營過程中可能是對它們的資金需求大于它們所聚集的資金;也可能是相反。當出現前一種差額時,將驅使它們尋求可以集聚資金的補充來源;反之,它們將設法尋求把集聚起來的多余資金加以運用的途徑。這是非金融單位所不具有的一種特殊差額,表現出這類金融機構經營活動所獨具的特征。
五、現代信用的內容與形式
1現代信用
現代信用是借貸資本的運動形態。首先,借貸資本是資本,服從于資本運動的核心要求,即追求回報。其次,借貸資本并不參與實體資本的運作過程,其回報被稱為“利息”。
2商業信用
(1)定義:典型的商業信用是企業之間以賒銷方式對購買商品的企業所提供的信用,而預付貨款是商業信用的另一種表現。商業信用包括兩個同時發生的經濟行為:買賣行為和借貸行為。
(2)特點:①商業信用的主體是企業;②商業信用的客體是商品資本;③商業信用與產業資本的動態一致。
【例3.2】企業與企業間存在三角債,與此相關的是( )。[中國人民大學2017金融碩士]
A.商業信用
B.銀行信用
C.消費信用
D.國家信用
【答案】A
【解析】典型的商業信用是工商企業以賒銷方式對購買商品的工商企業所提供的信用。三角債是企業相互之間拖欠并延展形成的,三角債發生在企業之間,因而屬于商業信用范疇。B項,銀行信用是指以金融機構為媒介,以處于貨幣形態的資本為借貸對象的信用;C項,消費信用是指對消費者個人提供的,為滿足其消費所需貨幣的信用;D項,國家信用指的是政府或統治當局的信用。
(3)商業票據和票據流通
①商業票據的定義:商業票據是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債權人,為了保證自己的債權所掌握的一種書面債權憑證。
②商業票據的特點:商業票據是商業信用的票據化;其票面必須載明特定的內容,如票據名稱、金額、付款人、支付日期、發票人簽字等;具有不可爭辯性;票據具有流動性。
③商業票據的種類:商業本票,是由債務人向債權人發出的支付承諾書,承諾在約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項給債權人;商業匯票,是由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的支付命令書,命令他在約定的期限支付一定款項給第三人或持票人。匯票必須經過債務人承認才有效;債務人承認付款的手續叫承兌。
④票據的流通,主要是通過背書來實現。
(4)商業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①作用:存在穩定經濟聯系的工商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活動,潤滑著整個生產流通過程,促進經濟發展。
②局限性:規模限制(以產業資本的規模為度);嚴格的方向性;時間上的限制。商業信用的局限性決定了票據流通的局限性。
(5)商業信用在中國
商業信用這個概念的典型含義是買賣交易中延期支付貨款,但在中國的經濟術語中它往往泛指一切在企業之間所發生的信用關系。還有一個“強制商業信用”的說法,是指本應支付的貨款而拖欠不付這類現象。“強制信用”與一般商業信用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在商品買方強制拖欠貨款的情形下發生的;后者是在商品賣方主動提供,或經買賣雙方磋商之下形成的。強制商業信用違背了商品經濟下交換與借貸的基本原則,實際是拖欠方對被拖欠方財產的侵犯行為。
3銀行信用
(1)定義
銀行信用是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以貨幣形式向職能資本家和其他債務人提供的信用。銀行信用以金融機構作為媒介,借貸對象直接就是處于貨幣形態的資本。
【例3.3】下列信用形式屬于銀行信用的是( ?。中央財經大學2012金融碩士]
A.商業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
B.商業本票和銀行匯票
C.商業匯票和銀行本票
D.銀行承兌匯票和銀行本票
【答案】D
【解析】匯票分為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銀行匯票是由出票銀行簽發的。商業匯票是由出票人簽發的,出票人一般是企業。商業匯票又分為商業承兌匯票(由銀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兌)和銀行承兌匯票(由銀行承兌)兩種。銀行本票是銀行簽發的,承諾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2)特點
①以金融機構作為媒介,金融機構主要是指銀行,也包括經營類似銀行業務的其他非銀行的金融機構。
②借貸的對象,直接就是處于貨幣形態的資本。
(3)銀行券
銀行券是由銀行家簽發的可隨時兌付的票據。
(4)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
①間接融資
間接融資是指資金的所有者和需求者通過金融機構實現資金余缺調劑,在銀行信用中不發生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
間接融資的優點:銀行、金融機構能集聚巨額資金;間接融資資產、負債多樣化、安全性高。
間接融資的缺點:減少了投資者對投資經營對象、經營狀況的關注和籌資者在資金使用方面的壓力和約束。
②直接融資
直接融資是指公司、企業在金融市場上從資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貨幣資金,其方式是發行股票或債券。
直接融資的優點:供需雙方直接聯系;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籌集的資金可長期使用。
直接融資的缺點:雙方在資金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限多于間接融資;風險比間接融資大。
【例3.4】下面哪種行為可以認為是直接融資行為?( )[清華大學2015金融碩士]
A.你向朋友借了10萬元
B.你購買了10萬元余額寶
C.你向建設銀行申請了10萬元汽車貸款
D.以上都是
【答案】A
【解析】直接融資是指擁有暫時閑置資金的單位(包括企業、機構和個人)與資金短缺需要補充資金的單位相互之間直接進行協議,或者在金融市場上前者購買后者發行的有價證券,將貨幣資金提供給需要補充資金的單位使用,從而完成資金融通的過程。間接融資是通過金融中介機構完成資金融通。
4國家信用
(1)定義
國家信用是以國家和地方政府為債務人或債權人而出現的一種信用形式。
(2)形式
國家信用有內債和外債兩種形式。國家從國內籌款是內債,從國外籌款是外債。
(3)國家信用工具
①公債券:是政府舉借債務的借款憑證,發行目的是為了彌補財政赤字。
②國庫券:是國家為解決緊急預算支出而發行的一種短期債券,償還期在一年以內。
(4)國家信用的作用
①平衡財政赤字,緩解貨幣流通,保持物價穩定;
②舉借內債影響經濟增長。
(5)國家信用限度的影響因素
①可供財政分配的資源;
②實際償債能力。
5消費信用
(1)定義
消費信用是指對消費者個人提供的、用以滿足其消費方面所需貨幣的信用。
(2)消費信用方式
①賒銷:分期付款、信用卡;
②消費貸款:買方信貸、賣方信貸。
(3)消費信用利弊
消費信用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促進消費商品的生產與銷售,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消費信用對于促進新技術的應用、新產品的推銷以及產品的更新換代,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消費信用在一定情況下也會對經濟發展產生消極作用。如果消費需求過高,生產擴張能力有限,消費信用則會加劇市場供求緊張狀態,促使物價上漲,促成虛假的繁榮,等等。
(4)我國的消費信用
①特點:發展慢、規模小。
②種類:個人住房貸款、汽車貸款、出國留學貸款、個人質押信用貸款、個人股票質押貸款、不限用途貸款等。
六、國際信用
1資本輸出與國際資本流動
國與國之間資本流動的早期形式是資本輸出。資本輸出是指存在資本相對過剩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落后的殖民地國家所進行的單邊的跨國投資。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幾十年間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人們普遍采用國際資本流動的詞語來代替資本輸出的說法。國際資本流動是當今國際經濟聯系的一個重要特征。代替宗主國向殖民地、附屬國單邊的資本輸出,國際資本流動所概括的則是資本在國際之間的多邊相互流動。
2國際信用的形式
(1)國外商業性借貸
資金輸出者與使用者之間構成借貸雙方。其具體形式包括出口信貸、銀行貸款、債券發行、補償貿易、政府貸款等。
(2)國外直接投資
這是一國資本直接投資于另一國企業,成為企業的所有者或享有部分所有權的一種資本流動形式。形式有股權式(歐洲債券、外國債券)、契約式合營、獨資經營幾種。
3國際信用的特征
國際信用有四大特征:規模大;風險大;復雜性;方向上的不對稱性。
4我國國際信用的發展
改革開放之前,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與閉關鎖國的政策下,我國取消了除銀行信用以外的所有信用形式,堅持“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的方針,禁絕國際資本以任何方式流出入。改革開放以后,對待國際信用,從全盤否定、排斥轉向適度地發展和利用。對于不同形式的國際信用區別對待、分類管理:對外國直接投資實行鼓勵政策,對外債規模嚴格控制,積極有序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防范國際資本流動沖擊。
七、信用缺失與建立市場經濟的信用秩序
1守信與失信
(1)作為借貸行為的信用,包含守信與失信兩個側面。借貸雙方彼此遵守依信用而建立的契約,是守信;借貸雙方或任何一方不遵守依信用而建立的契約,是失信。
(2)失信并不等于蓄意賴賬,蓄意賴賬只是失信行為中的一種。除去賴賬,還有種種原因都有可能導致失信行為的產生。
(3)就經濟過程中所有信用行為的整體來看,守信與失信這兩個側面總是相互伴隨而存在的。從邏輯上說,守信是信用范疇的支撐;不能守信,必然威脅信用范疇本身的存在。至于失信,如果持續地、大量地存在,信用聯系就會受到阻礙。如果失信成為信用行為中的主導方面,信用就會萎縮甚至中斷。
2維護信用機制的發展
失信威脅的存在使經濟生活本身同時發展了應對失信、維護守信的機制,守信機制的核心是經濟利益的權衡,是對失信成本的約束?,F代信用體系(包括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建設及發展,步步都伴隨著應對失信、維護守信和防止信用破壞消極影響擴散機制的建設及發展。
3我國當前的“信用缺失”與信用秩序重建
(1)信用缺失的危害
普遍存在的失信行為,會導致信用聯系萎縮。信用聯系遭到破壞會增加微觀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的交易成本。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用缺失通常表現為銀行貸款條件趨嚴,甚至導致銀行“惜貸”,不利于充分發揮金融中介的作用。
(2)信用缺失的原因
計劃經濟體制的特征不僅導致了輕視信用聯系的觀念,同時也形成了缺乏嚴格履行信用契約的自我約束的行為習慣。以這樣的觀念和習慣面對市場經濟建立過程中不斷擴大的信用規模和逐步增多的信用形式,會陷入失信的困局。
(3)重建信用秩序是系統工程
重建誠信是覆蓋整個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全面課題,而建立市場經濟的信用秩序是其中的一部分。現代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經歷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
八、資金流量分析
1定義
資金流量分析是指把國民經濟劃分為幾個部門,從貨幣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數量模型,并據以進行統計分析的行為。
2模型依據的恒等式
Y=C+I+X-M或Y-C-I-X+M=0,其中,Y為國民收入;C為消費;I為投資;X為出口;M為進口。
3資金流量模型
表3-1 資金流量核算的分部門數量模型

模型中的F指資金的盈余或赤字,這是從通過信用調劑的資金流動角度所考察的差額,統稱為“金融盈余”或“金融赤字”。根據上面的分析,經常的、大量的赤字出現在企業部門;政府部門通常也是資金的需求者。國外部門的F或為正,或為負;個人部門的F則多為正;金融部門的F則有正有負。一個部門的債權必然在另一個或另幾個部門中有對應的等額債務;反之,一個部門的債務也必然在另一個或另幾個部門中有對應的等額債權。所以,各部門的F相加應該等于零。
- 2020年杭州師范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公共政策學考研全套資料
-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東北財經大學801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講解】
- 李心天《醫學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王樂夫《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朱維之《外國文學史(歐美卷)》課后習題詳解(第4版)
-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5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19小時高清視頻】
- 2020年國際商務碩士(MIB)考試《國際商務專業基礎》重點院??佳姓骖}詳解(第2版)
- 王衛國《民法》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2014年基金銷售從業考試《證券投資基金銷售基礎知識》過關必背手冊(歷年真題考點)
-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963英語語言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263日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衛平《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