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部分 行政程式與行政技術

第七章 行政決策

7.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考點難點歸納】

考點一:行政決策概述 ★★★

1行政決策的含義與特點

(1)行政決策的含義

行政決策是指具有行政決策權的組織或個人為了有效地實現行政目標從多種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選擇或決定的過程。

(2)行政決策的特點

行政決策的主體是掌握行政權力的個人或組織。

行政決策的內容是行政事務。

行政決策的價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2行政決策的類型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行政決策有不同的類型。目前常見的分類主要有:

(1)經驗決策與科學決策。

(2)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

(3)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

(4)戰略決策與戰術決策。

(5)單項決策與序貫決策。

3行政決策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決策貫穿于行政管理過程中各個環節。

(2)行政決策具有優化行政管理目標、節約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益的重要功能。

(3)行政決策正確與否,關系到行政管理的成敗,關系到國家、社會以及各項事業的興衰。

考點二:行政決策體制 ★★★★

1行政決策樞紐系統

(1)行政決策樞紐系統的含義

行政決策樞紐系統又稱行政決策中心,是指領導、組織整個決策活動和最終從事抉擇方案的領導核心。

(2)行政決策樞紐系統的特點

行政決策樞紐系統是在整個行政決策體制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子系統。

行政決策樞紐系統是一個行使決策領導權的系統。

行政決策樞紐系統是一個對自己所領導的機關或部門負有全面責任的系統。

行政決策樞紐系統是一個機關或部門的唯一最高決策機關。

(3)行政決策樞紐系統的任務

組織領導整個決策過程。整個決策過程都離不開行政決策樞紐系統的組織領導,這種組織領導是決策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

確定決策目標。當行政管理過程出現問題后,解決問題就需要決策,決策則需要確定決策目標。

選擇決策方案。這是決策樞紐系統的重要任務,也是它與信息系統、咨詢系統的區別所在。

監督決策的執行。任何決策都是要執行的,執行必須要有檢查和監督。

2行政決策信息系統

(1)行政決策信息系統的含義

行政決策信息系統屬于人造信息系統,是為決策收集、整理和傳輸有用、準確、及時的信息的一個信息服務機構,是行政機關的信息處理成員與電子計算機及其他傳輸工具組成的一個人一機系統。

(2)行政決策信息系統的分類

按信息的傳輸方式,行政決策信息系統可劃分為:縱向傳輸信息系統;橫向傳輸信息系統;綜合傳輸信息系統。

(3)行政決策信息系統的主要任務

信息系統的主要任務是為決策者收集、處理和傳輸信息,它是決策體制中的“神經系統”,對決策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收集、處理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提供制定方案的依據;

幫助進行方案比較和選優;

控制決策實施和計劃執行的最佳狀態。

3行政決策咨詢系統

(1)行政決策咨詢系統的含義

行政決策咨詢系統是指為行政決策提供咨詢服務的組織系統。

(2)服務政府的咨詢機構的特點

服務政府的咨詢機構的特點有:

具有鮮明的政治性;

具有合理的智力結構;

研究工作的相對獨立性。

(3)咨詢機構及其人員的作用

幫助決策者對決策問題做出客觀的判斷。

幫助決策者對決策問題做出內行的判斷。

幫助決策者提供更全面、更準確的決策信息。

幫助決策者提供備選方案。

考點三:行政決策過程

1決策過程的理論模型 ★★★★★

(1)理性決策模型

理性決策模型又稱科學決策模型,該理論認為,人類行為決策有一個絕對標準,即人們在決策時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則,謀求最大利益,在經濟領域則是求得最大利潤;在抉擇方案時進行最優選擇,即從全部備選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

理性決策模型把決策過程分為六個步驟:發現問題;提出目標;設計方案;預測后果;分析比較;選擇最優方案。

(2)有限理性決策模型

有限理性決策模型指以人的有限理性為前提,認為決策是尋求超過最低滿意標準的解決方案活動的分析模型。該理論認為,決策過程中不存在最優決策,而只有滿意決策。

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西蒙,按照西蒙的理解,決策不僅僅是最后時刻的事情,應該包括整個決策過程,該決策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找出制定決策的理由;找到可能的決策方案;在諸行動方案中進行抉擇;對已進行的抉擇進行評價。

(3)漸進決策模型

漸進決策模型指以維持社會穩定為出發點,將整個決策過程視為對現有政策的漸進調整過程的分析模型。該理論認為:決策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逐步前進的過程;決策過程是一個利益沖突和價值分配的政治過程。

(4)混合掃描決策模型

混合掃描決策模型指將決策視為通過理性決策過程與漸進決策過程綜合運用,最終解決問題的決策模型。該模型認為:理性決策方法與漸進決策方法雖都有其不足之處,但也都有其合理之處;“混合掃描”是指通過兩種決策方法的綜合運用,既考察全面,又考察重點,有利于綜合考慮以便做出科學的決策。

(5)規范最優模式

規范最優模式又稱最優化模式。該模式的分析過程共分為3個階段18個步驟:

第一階段:元政策制定。此階段包括8個環節:a.處理價值問題;b.認識現實環境;c.認識問題;d.調查、處理與開發資源;e.設計、評估與重新設計決策系統;f.切實改進政策制定系統;g.分配問題、價值與資源;h.確定決策戰略。

第二階段:政策制定。此階段包括7個環節:a.細分資源;b.建立排定優先順序的動作目標;c.建立一套排定優先順序的其他重大價值;d.準備一套主要的政策方案;e.對于各種不同方案利益與成本進行可靠的預測;f.在比較預測的成果后擇定最佳方案;g.估定最佳方案的成本與收益。

第三階段:后政策制定。此階段包括3個環節:a.激勵政策的執行;b.執行政策;c.政策執行后的評估。

(6)垃圾桶決策模式

垃圾桶決策模式在垃圾桶決策模式下,決策制定過程表現為一種組織化的無序,這種無序狀態具有三個典型特征:目標模糊;達成目標的手段和方法不清;流動性參與。

2行政決策過程的基本程序 ★★★

(1)決策問題的發現和診斷

為了正確地制定決策,行政決策者首先必須對決策問題進行認真的診斷,以準確地把握行政決策問題的性質、程度及其產生的原因,這是保證行政決策正確的一個重要前提。決策問題診斷,是指對決策問題的性質、程度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和判斷的過程。

(2)決策目標的確立

在制定行政決策目標時,應該處理以下兩種關系:正確處理好必須達到的目標與希望達到的目標的關系。處理好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關系。

(3)決策方案的制定、評估與抉擇

決策方案的設計。主要包括兩個步驟:a.設想出一項決策可能有多少個方案以及每一方案的初步輪廓,稱為初步設想;b.對方案的具體措施和細節進行具體確定,稱為具體設計。

決策方案的評估。主要是對決策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行政決策可行性分析是指對行政決策的目標、方案是否具有可以實行的性質、實行的條件是否具備、實施后的效益是否優化等方面所進行的分析與評估,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條件分析、成本分析、效果預測、效益分析及綜合評估。

決策方案的選擇。決策方案的選擇是由行政決策的樞紐系統來完成的,即由行政領導者來完成的。在現代行政決策過程中,對于一些重大決策更多采取集體決策的形式。在這種形勢下,一般采用投票的方式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選擇決策方案。

(4)決策的實施與完善

決策實施。即為實現行政決策目標而對行政決策方案的一系列措施進行具體落實的過程。一般說來,行政決策實施需要經過試點和全面展開兩個基本階段。

決策完善。為了使決策更加完善,決策者應將實施中的信息迅速反饋到決策中心即決策的樞紐系統,以便決策中心對原有決策進行必要的修正;特別是當發現原有決策失誤或原有決策不適應新的情況時,決策中心在接到反饋信息后應及時進行追蹤決策,以避免出現重大失誤。因此,決策完善的過程也是一個決策實施中的信息反饋、決策修正和追蹤決策的過程。

考點四:行政決策方法 ★★★

行政決策方法是指決策者在行政決策過程中為了實現決策目標所運用的各種手段、工具和技術。概括而言,行政決策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決策方法和定量決策方法兩大類。

1定性決策方法

(1)定性決策方法的含義

定性決策方法又稱決策的“軟”技術或“彈性”技術,是人們依據自己的經驗、知識,借助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決策的質的方面及其性質進行分析的一類方法。

(2)定性決策方法的類型

德爾菲法,是一種通過互動但匿名的方式,征求專家、學者和利益團體對復雜決策問題的意見,進而做出決策或預測的方法。

頭腦風暴法,又稱思維共振法,是通過思維共振而產生創造性思想的方法。頭腦風暴法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參與的專家是不匿名的,而且全過程也沒有嚴格的程序控制,呈現一種自由松散的討論狀態。

綜攝法,又稱類推比擬法、提喻法,是一種依靠創造性設想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綜攝法有四種類推比擬方法:自我類比、直接類比、符號類比和幻想類比,在類推比擬的過程中,決策者可以在新舊問題自由轉換,進而產生大量的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案。綜攝法需要經過兩個步驟:

a.在異中求同的“經驗水平模擬”下,將陌生事物轉變為熟悉的事物。

b.在同中求異的“顛覆思維”下,對熟悉事物進行多角度觀察思考,重新審視該決策問題并賦予新義。

霍皮族法,是霍皮族印第安人為做出重大部落決策而設計的方法。該方法從核心決策小組(如部落元首)開始展開公開的討論,進而形成初步判斷。按照地位高低由內向外排布,部落委員會討論完后移到最外層,其余都向中心移動一圈。不斷重復這個過程直到部落委員重新回到中心位置,最終部落委員會根據他們自己和其他人對所提問題的看法重新考慮其決定。

2定量決策方法

(1)定量決策方法的含義

定量決策方法又稱決策的“硬”技術,主要是運用數學、運籌學、系統工程等理論,來研究決策變量與決策目標之間的約束關系,建立決策的數學模型,然后借助電子計算機進行計算,進而求得決策方案的一種科學決策方法。

(2)定量決策方法的類型

線性規劃法,是運籌學的一種重要分支,其原理是在各種相互關聯的多變量約束條件下,解決或規劃一個對象的線性目標函數最優的問題。即給予一定數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源,如何應用而能得到最大效益。

決策樹法,是一種可以處理多階段決策問題的決策圖法,其主旨是將每一決策各種狀態的相互關系用樹形圖表示出來,并且注明對應的發生概率及其報酬值,從而選擇最優決策方案。

模擬技術法,是一種決策的試驗方法,可以分為兩個類別:數學模擬和實踐模擬。

網絡分析法,是一種通用的圖解技術,用以識別一個系統所有互相連接的環節。其基本原理是將工作項目的計劃作為一個系統來看待,即將組成整個系統的各項具體任務的先后順序,通過網絡的形式全面規劃,并分輕重緩急進行協調,使該系統對資源(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合理安排,達到以最少的時間和資源消耗來完成整個系統的預訂計劃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山县| 潼南县| 北辰区| 合阳县| 双鸭山市| 枝江市| 剑河县| 水富县| 云南省| 和政县| 日土县| 三台县| 晴隆县| 冷水江市| 开封县| 威海市| 南通市| 新营市| 缙云县| 泾川县| 商丘市| 衡水市| 崇信县| 阳春市| 财经| 得荣县| 西安市| 葫芦岛市| 巴塘县| 长治市| 塔河县| 汨罗市| 沙田区| 万安县| 赤水市| 平泉县| 古丈县| 临高县| 陇南市| 江华|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