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6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716字
- 2021-05-28 12:22:39
1.3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一、概念題
1自我傳播(人大2015年研)、內向傳播(西南大學2016年研;中國政法2013年研)、人內傳播(華中農大2011年研;湖南大學2010年研;武漢理工2010年研)
答:自我傳播,又稱內向傳播、內在傳播或人內傳播,是指個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體內部進行信息處理的活動。自我傳播一般是由感受刺激、神經傳導、大腦活動和肌體反應等若干環節和要素構成的,而這些環節和要素同時也是人的身體所固有的功能。自我傳播的特點有:①自我傳播不是孤立的,它的兩端都與外部過程保持著銜接關系;它的輸入源泉是外部環境,輸出的對象也是外部環境。②自我傳播在本質上是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反映,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實踐性。③自我傳播不是對外部世界的消極、被動的反應,而是積極能動的反映。④自我傳播是其他一切傳播活動的基礎,任何一種其他類型的傳播,都必然伴隨著自我傳播的環節,自我傳播的性質和結果,也必然會對其他類型的傳播產生重要的影響。
2人際傳播(湖北大學2017年研;西南大學2014年研;同濟大學2014年研;河北大學2014年研;北師2013年研;蘭州大學2013年研;山西大學2013年研;上海交大2012年研;華科2011年研;武漢理工2009年研)
答:人際傳播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也是由兩個個體系統相互連接組成的新的信息傳播系統。人際傳播是最典型、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社會傳播活動,也是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的直接體現。其特點有:①人際傳播傳遞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靈活;②人際傳播的信息的意義更為豐富和復雜;③人際傳播雙向性強,反饋及時,互動頻度高;④與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相比,人際傳播屬于一種非制度化的傳播。
3親身傳播(上海交大2007年研;江西師大2007年研)
答:親身傳播是指以人體自身為媒介,尤以語言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動作作為輔助手段的傳播方式。親身傳播的最大特點是信息傳播有明確的對象,屬于定向傳播。傳播信息針對性強,反饋快,互動快,可以迅速調整傳播內容和方法。但與其他傳播方式相比,傳播面窄,傳播速度慢,保真度差,一個信息,經人們口口相傳,越到后面越失真。親身傳播可采用的方法有言語傳播、文字傳播、體態語言傳播、信號傳播等。
4大眾傳播(復旦大學2017年研;同濟大學2014年研;西南大學2014年研;溫州大學2014年研;南大2012年研;華科2011年研;上海交大2010年研;南京理工2010年研;武漢理工2009年研)
答:大眾傳播(Mass Communication)是指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其特點包括:①大眾傳播是專業傳播機構從事的有組織的傳播活動;②傳播對象是廣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數的一般社會成員;③采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大量生產、復制和傳播信息;④傳播內容是公開的,有別于私下或內部傳播活動;⑤大眾傳播也有反饋機制,但這種反饋一般是滯后的,受眾對傳播過程缺乏即時的干預能力。
5公共傳播(復旦大學2013年研)
答:公共傳播是指政府、企業及其他各類組織,通過各種方式與公眾進行信息傳輸和意見交流的過程。公共傳播是信息在當代社會的一種傳遞方式,包括新聞傳播(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和輿論傳播(口頭議論、道德評議等),也包括多媒體視頻音頻和網絡媒體等最新傳播形式。公共傳播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面:①人際層面的公共傳播,如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或工作人員、專家與公眾進行的面對面交流。②群體層面的公共傳播,如在學校、商場、某個社區或組織內召開的小范圍的座談會。③組織層面的公共傳播,如在某個單位、公司或組織內傳遞信息。④大眾層面的公共傳播,如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因特網等大眾傳媒傳遞信息。在公共傳播中,新聞或信息發布機制和新聞發言人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6組織傳播(浙大2017年研;西北大學2016年研;北郵2015年研;華南理工2014年研;上海理工2014年研;廣西大學2014年研;西南政法2013年研;吉林大學2012年研;華科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組織傳播是指組織所從事的信息傳播活動。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組織內傳播,二是組織外傳播,這兩個方面都是組織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組織傳播的總體功能,就是通過信息傳遞將組織的各部分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以保障組織目標的實現和組織的生存與發展。具體而言,組織傳播的功能包括:①內部協調;②指揮管理;③決策應變;④形成共識。
二、簡答題
1簡述人們獲取新聞、交流信息的不同渠道。(中南財大2008年研)
相關試題:簡述人們如何參與新聞活動。(華南理工2018年研)
答:在現代社會,人們獲取新聞、交流信息的渠道、形式、手段多得難以勝數。不同的人由于社會地位、職業、文化程度不同,各有相對固定的渠道來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不管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是公開的還是秘密的,人們獲取新聞、交流信息的渠道,可以歸納為三類:
(1)親身傳播
不管是近距離還是遠距離,親身傳播都是個人對個人的傳播。最常見的是兩個人面對面的交談。親身傳播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言語傳播:面對面交談,遠距離電話會談。
②文字傳播:私人信件、電報、傳真、E-mail(電子郵件)和手機短信。
③體態語言傳播:人們常常在一定場合以手勢、眼神、面部表情等來傳達一定的情感、情緒,也常常用來傳播一種信息。比如,在紐約的股票交易大廳,股票經紀人向他的委托客戶以手勢顯示股市的漲落,客戶也同樣以手勢傳達買進賣出的要求。
④信號傳播:在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常在窗外懸掛實物以顯示安全或危險。海上航行時,艦船上信號員互打信號旗,都屬于這一類。
親身傳播的最大特點是信息傳播有明確的對象,屬于定向傳播。而與其他傳播方式相比,其不足之處是傳播面窄,傳播速度慢,保真度差。一個信息,經人們口口相傳,越到后面越失真。
(2)大眾傳播
大眾傳播的最大特點是一個媒介面向全社會傳播信息,沒有明確的傳播對象,所以是一種無定向傳播。它的長處是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保真度好。但是大眾傳播沒有明確的傳播對象,所以它的反饋很慢,互動性差(除了網絡媒體)。
(3)群體傳播
群體傳播是一個人面對一群人所進行的傳播。它既屬于定向傳播,又屬于無定向傳播,得依據具體場合、參與人數來定。它的長處和不足都介于親身傳播與大眾傳播之間。常見的形式有群眾集會、新聞發布會、座談會、各種講座、報告會、小組討論會。
2簡述人際傳播的定義及其特點。(北師2013年研)
相關試題:什么是人際傳播?請簡述人際傳播的特點。(首師2013年研)
答:人際傳播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也是由兩個個體系統相互連接組成的新的信息傳播系統。其特點表現為以下方面:
(1)人際傳播傳遞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靈活。傳播者不僅可以使用語言,而且能夠運用表情、眼神、動作等多種渠道或手段來傳遞信息;同樣,受傳者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接收信息。
(2)人際傳播的信息的意義更為豐富和復雜。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多種渠道和多種手段的配合,會形成特殊的傳播情境,這種特殊的情境會產生新的意義。
(3)人際傳播雙向性強,反饋及時,互動頻度高。雙方的信息授受以一來一往的形式進行,傳播者與受傳者不斷相互交換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隨時根據對方的反應把握自己的傳播效果,并相應地修改、補充傳播內容或改變傳播方法。
(4)與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相比,人際傳播屬于一種非制度化的傳播。這是指人際傳播在傳播關系的成立上具有自發性、自主性和非強制性,人際傳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礎上的活動,這意味著人際傳播是一種相對自由和平等的傳播活動。
三、論述題
“新聞的生產方式、接收方式隨時代變化而改變,而人們對新聞的需求是永恒的。”請解釋這句話。(人大2015年研)
答:(1)變動產生新聞,關系決定需要。人們對新聞的需求是永恒的。這一命題從根本上回答了人類為什么需要從事新聞活動以及新聞的本質。
①變動產生新聞。世界處于永恒的變動中,人們必須了解這樣的變動,并依據新的變動制定新的行動方案,才能有效地生存下去。新聞的本質是報告世界的最新變動,消除人們的不確定性。變動產生新聞,不變動就沒有新聞。
②關系決定需要。相關性是人們選取新聞的重要標準,即新聞與自身的相關程度決定了人們需要何種新聞。而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密切程度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關。比如,在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人與外界的關聯度很低,不需要太多的新聞;在工業化時代,生產分工、社會分工迫使人們必須關心與之相關的市場動向;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人們關注的視野會更開闊,因為地球上一個小小的角落所發生的變動,就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們。
(2)人們對新聞的需求永恒,這并不意味著新聞一成不變,其生產、接收方式必然隨時代變化而改變。唯有適應時代、受眾、技術的要求,才能保持長久的發展活力。如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的普及,碎片化閱讀成為受眾喜聞樂見的接收方式,新聞業需調整生產方式,新聞APP、微信公共賬號推送新聞成為重要的新聞傳播方式。另外,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受眾傾向于圖片、視頻的閱聽,文字新聞配大圖片、視頻成為基本的生產形式。
綜上所述,人們對新聞的需求是永恒的。只要新聞存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就能存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財富的增加,人們對新聞資訊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解決好用戶的新聞需求問題,媒體就有存在價值,而這需要媒體隨時代變化創新生產、接收方式。
- 2015年國際貨運代理《國際貨運代理理論與實務》歷年真題及詳解
- 汝宜紅《物流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陳慶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葉渭渠《日本文化通史》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趙振宇《現代新聞評論》筆記和考研真題(含典型題)詳解
- 華中師范大學等六校合編《分析化學》(第4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劉建明《當代西方新聞理論》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永濤《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第2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趙萬一《商法》(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高成興《國際貿易教程》(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273二外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瀅《實驗心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3版)
- 2020年微觀經濟學考研強化班內部講義(精華版)—要點精編、考題透析及名師點評
- 中山大學801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12小時高清視頻】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法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