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6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968字
- 2021-05-28 12:22:40
第三章 真實性是新聞的本質規定
3.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新聞真實性的含義和要求
1新聞真實性的含義和要求
新聞真實性是指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即表現在新聞報道中的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經過(how)都經得起核對。堅持新聞真實性是新聞工作的起碼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聞必須真實,是新聞工作的第一信條。
2與新聞真實直接相關的幾組概念
(1)新聞真實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新聞報道要真實地反映一個事件,必須注意它上下左右的聯系。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從事實的全部總和中去抽取事實,而不是帶著固定的觀點到現實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地表現一個事件。
(2)單個真實和整體真實(微觀真實和宏觀真實)
新聞真實性,不但要求每篇新聞都真實,而且要通過連續不斷的新聞報道反映出整個現實的真實。這要求新聞工作者尤其是新聞媒介的負責人,從整個現實出發審時度勢,決不漏報、瞞報重大新聞事件,力圖做到新聞報道的平衡。
(3)新聞真實和本質真實
“本質事實”不能成為新聞真實性的衡量標準。新聞報道的真與假只有一個標準:是否符合客觀實在。
(4)真實與真相
報道真實的新聞不易,揭示事情的真相更難。真相隱蔽在事件背后,錯綜復雜,撲朔迷離?!半x我們最近的是真實,離我們最遠的是真相”。
(5)真實性與客觀性
新聞報道的客觀性,是指傳播主體在報道自身以外的對象時,不能用自己的意識、意志、情感等改變對象本來的面目??陀^性的具體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新聞報道的客觀理念,即傳播主體在報道新聞事實時,要超越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特別是自己的利益需要,將新聞事實的實際面目反映出來;二是作為新聞報道操作規范的客觀方法,其核心原則是把事實和意見相分離??陀^性原則是實現新聞真實的基本途徑。
認識的客觀性是歷史的、具體的、相對的;確立客觀的有限性觀念,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是科學的、符合新聞傳播實際的態度。
二、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
1真實性是新聞工作的職業要求
新聞業承擔著向社會提供信息的職責,這是人們決策的前提。沒有真實可靠的信息,人們就無法即時、全面、準確地了解客觀世界,做出恰當的決策。因此,堅持新聞真實性是新聞工作的起碼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聞必須真實,是新聞工作的第一信條。
2在我國堅持新聞真實的極端重要性
(1)只有堅持真實,才有助于黨和人民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
(2)只有堅持真實,才能堅持真理,我們的宣傳報道才會有力量,人民才會跟著共產黨走。
(3)只有堅持真實,才能切實加強黨和人民的聯系,才能使人民和黨心連心。
(4)只有堅持真實,才能使我們的新聞事業取信于民,贏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我們的新聞媒體才能具有權威和公信力。
(5)只有堅持真實,才能“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營造有利于中國發展的良好國際氛圍。
三、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及類型
1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
(1)新聞失實的五種突出表現
①無中生有、憑空捏造。當前新聞失實最突出的表現是無中生有、憑空捏造。這類新聞多指新聞中出現的現象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或把想象當現實,或把道聽途說當現實。
②添枝加葉、層層拔高。這類失實表現在媒體好說過頭話、夸大、渲染,結果往往造成新聞失實。當前這種類型的失實在贊揚社會優秀典型、弘揚社會正能量、激發社會慈善的新聞中比較突出。
③要件殘缺、隱瞞事實。有些作者采取“減”法,在一個完整的事件中抽去部分事實,給讀者造成假象。在許多圖片和視頻新聞中,斷章取義地表達部分新聞事實常常會導致新聞失實。
④偷梁換柱、移花接木。即把過去發生的事情寫成現在出現的;把眾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說成一個人的成績;把別人做的事說成某個人做的。
⑤因果不符。新聞指出的事件所發生的原因不符合實際情況,或把事件發生的多種原因說成只有一個原因,或者風馬牛不相及。
(2)互聯網生態下新聞失實的突出表現:煽情八卦、捕風捉影
新聞煽情和八卦是指在報道中提供帶有娛樂性質的事實信息,只注重選擇那些離奇的、情緒化的、給受眾帶來感官刺激的內容。具有這類傾向的失實新聞主要有兩類:
①“懸疑新聞”。指對尚未發生的或者尚待求證的新聞事實進行不置可否的報道,并試圖通過這一點懸疑(或者說存疑)來吸引和滿足受眾對知情的期待。
②“標題黨”。泛指那些利用各種頗具“創意”的標題賺取點擊率的網民和網站管理者。
2新聞失實的性質類型
(1)非故意性失實
在采寫編新聞過程中,作者并沒有覺察到自己報道的事實與實際情況不符。這種失實主要是由媒體從業者的專業能力不足造成的。有的記者采訪不深入,以訛傳訛,造成失實。也有編輯把關不慎,核對不嚴造成新聞失實的。
(2)故意性失實
明明知道自己所寫的新聞與實際情況不符,卻明知故犯,造成新聞失實。其原因比較復雜,有新聞隊伍內部問題,也有社會原因。這樣的新聞失實是對新聞理念與價值的巨大傷害。
四、維護新聞真實性永遠在路上
1新聞失實的特點和趨勢
(1)純粹假新聞越來越多,新聞失實愈演愈烈。社交網絡的繁榮,公眾參與新聞生產、利益團體的斗爭等使得純粹假新聞層出不窮。新聞真實性原則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危機。
(2)虛假新聞呈現出高度的媒介融合特性。互聯網環境下,在虛假新聞的鏈條上,往往是新聞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公眾賬號、傳統媒體等不同形態的媒體都參與其中。從新聞內容形態來看,以圖像、視頻為主的融合新聞產品逐漸占據新聞生產和傳播的主體地位,不同表現形式的虛假新聞“異彩紛呈”。
(3)社會敏感問題成為虛假新聞高發區。近些年,新聞失實向公共領域蔓延,危及大眾的切身利益,包括衣、食、住、行以及與大眾的日常生活、工作密切關聯的方方面面。
(4)虛假新聞的存活周期較短,往往很快就被發現和揭露。各種新媒體工具的應用提高了新聞的可視化程度,增強了新聞的透明性,也在客觀上為社會各界揭露虛假新聞提供了便利。
2新聞失實的原因
(1)新聞失實的原因
①有些地方、有些部門黨風嚴重不正,個別領導人想利用新聞來自我吹噓,騙取榮譽;或掩蓋劣跡,欺上瞞下。
②記者、編輯隊伍中的作風問題是造成新聞失實的重要原因。有些記者心浮氣躁,急于成名,不惜弄虛作假博取知名度;有些記者怕苦怕累,不深入實際,靠電話、道聽途說、想象編造故事。
③近年來專業媒體記者惡意造假的新聞相當罕見,更多是由于各種主觀或客觀原因產生的失誤,其中對新聞信息的核實不足尤為突出。
(2)網絡謠言盛行的原因
近幾年來,對新聞真實性威脅最大、危害最烈的是網絡謠言。謠言的背后往往是復雜的政治、商業、技術力量的博弈,是世界范圍內的信任缺失與組織化操縱。
①政治上,謠言往往成為敵對雙方的攻防武器。
②經濟上,謠言成為部分人謀取利益的工具。
③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用戶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謠言傳播速度。借助社交媒體平臺和計算機程序,大量帶有經濟利益、政治動機以及欺騙性質的虛假內容以“擴散鏈”的形式傳播。
3堅持唯物論,維護真實性
“合理想象”“擴大宣傳效果”這兩種錯誤的新聞觀點對新聞真實性也造成有害的影響。
(1)“合理想象”是從已知的事實去推測記者沒有采訪到而可能發生的“事實”,并作為事實來報道。而新聞是事實的報道,以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事實為依據,不允許以可能發生、將要發生的事實為“依據”。
(2)對新聞中的事實添油加醋,追求事實的“完美”,借以“擴大宣傳效果”,是不能容許的。
- 高名凱、石安石《語言學概論》課后習題詳解
- 丁柏銓《新聞采訪與寫作》(修訂版)筆記和典型題詳解
- 2017年考研英語閱讀100篇及歷年真題詳解(英語二)
-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張尚學《貨幣銀行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細胞生物學考研全真模擬試卷及詳解
- 國際關系學院711國際關系史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北京大學數學系《高等代數》(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
- 鄧學鈞《路基路面工程》(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考研政治紅寶書專家解析及復習思路
- 楊保軍《新聞理論教程》(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2015年經濟師《農業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歷年真題)
- 東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433稅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高分指南·寫作(第5版)
- 王寧《古代漢語》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