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精算師資格《經濟學基礎》考試指南(大綱)解讀

第一部分 考試指定教材與考試指南(大綱)解讀

一、考試指定教材(中國精算師協會組編,劉瀾飚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

根據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指南規定,經濟學基礎科目指定教材為: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用書《經濟學基礎》,2010年版,所有章節全部內容。

二、考試相關情況簡介

1考試時間:3小時

2考試題型:

3考試要求:

通過本科目的學習,考生應該掌握現代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原理。本科目的學習將幫助學員掌握和運用經濟學、金融學中一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初步具備較寬的專業知識面和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經濟學基礎考試指南解讀

1微觀經濟學(分數比例約為50%)

考生在掌握微觀經濟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能夠通過建立模型的方法了解經濟事件的結構并對基本的經濟活動進行分析;增加對市場和經濟決策行為的理解。

(1)供給和需求理論,市場均衡價格理論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二章,一共包括四節內容:需求分析、供給分析、均衡價格、彈性分析以及政府干預的效用。這部分內容屬于基礎性內容,較為容易。其中,需求價格彈性、需求收入彈性、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和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最高限價、最低限價)是考試的重點,蛛網模型的分析是考試的難點,對于三種蛛網類型應熟練的掌握。

(2)消費者行為理論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三章,一共包括兩節內容:消費者均衡和不確定條件下的消費者選擇。本章屬于重要考試內容,各種題型都出現過。第一節中,按照序數效用論的觀點,結合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來分析消費者均衡(易出計算題)。還利用比較靜態分析來分析當價格、貨幣收入發生變化時的影響,從而推導得出恩格爾曲線和需求曲線。無差異曲線、替代效應、收入效應、消費者剩余這些概念一定要熟練掌握。第二節研究不確定情況下消費者的選擇,按照消費者對風險的偏好程度分為三種類型(風險偏好、風險規避和風險中性)。另外,風險貼水這個概念要掌握。

(3)生產者(廠商)行為理論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四章,一共包括兩節內容:生產理論和成本理論。按照理性人假設,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利潤等于總收益減去總成本,因此研究廠商行為需要分析生產理論和成本理論。要注意的是,廠商理論分析區分為短期分析和長期分析,分析方法存在著差異。另外,長期分析中,廠商最優投入要素組合分析方法跟消費者均衡分析方法相似,結合等產量曲線和等成本線予以確定。成本理論部分,各條成本曲線的形狀以及各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是考試的重點,應熟練掌握。最后,一個理性的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其原則為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

(4)市場結構理論: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五章。根據不同的市場結構的特征,市場可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和寡頭市場四種類型。本章屬于重要考試內容,其中核心重點在于完全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和寡頭市場。市場類型的劃分和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市場類型的劃分和特征

本章主要考點有:完全競爭市場的四個條件;短期利潤最大化分析(易出選擇題);長期均衡條件(易出計算題);完全壟斷與完全競爭的比較;價格歧視(三種類型);納什均衡的概念;古諾模型、伯特蘭模型、卡特爾和價格領導模型。

(5)要素市場和收入分配理論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六章,一共包括兩節內容:完全競爭的要素價格和使用量、不完全競爭的要素價格和使用量。其中,重點是第一節內容。要素的需求者是廠商,可從利潤最大化的角度來進行分析;要素的供給者是消費者,可從效用最大化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本章主要考點有:利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分析勞動供給曲線向后彎曲;分析土地供給曲線為什么垂直;掌握租金、準租金、經濟租金的概念;歐拉定理的證明(2012年春季考過);雙邊壟斷要素市場中要素價格的不確定性分析。

(6)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七章,一共包括三節內容:一般均衡理論、均衡與效率——福利經濟學定理、效率與公平。其中,重點是第一、二節內容。本章是整本教材中最難的一章,望引起重視。

本章主要考點有:利用埃奇沃思盒形圖分析交換的均衡,均衡條件為兩個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相等,即MRSXYA=MRSXYB

利用埃奇沃思盒形圖分析生產的均衡,均衡條件為兩種投入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即MRTSXYA=MRTSXYB

并推導得出生產可能性曲線;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任何競爭性市場均衡都是有效率的(理解為什么完全競爭可以實現帕累托最優狀態所需具備的三個條件);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帕累托最優可以通過瓦爾拉斯式的競爭性均衡來實現;四種社會福利函數。

(7)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八章,一共包括五節內容:壟斷與反壟斷政策、外部性和產權配置、公共產品、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公共選擇。這部分內容介紹導致市場失靈的四種原因——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對稱。

本章主要考點有:壟斷如何導致福利凈損失(學會畫圖分析);政府對壟斷的管制,特別是對自然壟斷進行定價;外部性的定義和分類;校正外部性的五種方法,特別是利用科斯定理來分析規定產權如何來校正外部性;公共物品的特性(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有效產量的決定(易出簡答題);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概念;阿羅不可能性定理的概念。

2宏觀經濟學(分數比例約為30%)

考生在掌握宏觀經濟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熟悉重要的經濟模型、假設和政策,了解它們與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的相互關系。

(1)國民收入的核算原理和結構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九章,一共包括兩節內容:國民收入核算原理、總收入與總支出的NI-AE模型。其中,NI-AE模型屬于短期分析,假設價格不變,而且投資是一個外生變量。對于該模型,要學會用圖形和計算公式進行分析,其中重點在于理解乘數的概念和計算各種乘數。

GDP是個核心關鍵詞,是指一個經濟社會在某一給定時期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GDP這個基本概念有著豐富的內涵,整個宏觀經濟學就是圍繞它展開的。

NI-AE模型是一個簡單的模型。所謂簡單,是因為只考慮產品市場情況,且事先假定市場的一般價格水平和利率水平不變,只有國民收入一個變量。這個最簡單的收入―支出模型實際上是宏觀經濟學最根本的原理:經濟體總的來看,收恒等于支,收支總體保持平衡,AE表示總支出,NI表示總收入或國民收入。

(2)IS-LM模型與AS-AD模型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章,一共包括兩節內容:IS-LM模型、AS-AD模型。對于這兩個模型,應掌握各條曲線的含義、推導、斜率和移動。本章屬于重要考試內容,特別容易出計算題、簡答題等主觀題。

IS-LM模型為擴展的國民收入決定原理。所謂擴展,是在簡單的產品市場上,加入考慮貨幣市場,此時利率水平和國民收入都是內生變量。雖然放松了利率水平不變的假設,但仍假定市場一般價格水平不變。先是從產品市場均衡得到了IS曲線,接著從貨幣市場均衡得到了LM曲線,再把IS曲線與LM曲線結合起來,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雙重均衡,從而得到了均衡的收入和利率水平。

最后,把勞動力市場也考慮進來就得到了一般的國民收入決定原理:AS-AD模型。此時國民收入、利率和一般價格水平都是內生變量。AD曲線可以從IS-LM模型推導得到,它是向右下方傾斜的,而AS曲線根據對勞動力市場的不同假定有不同的形狀。一般認為,長期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

(3)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一章,一共包括兩節內容:消費與儲蓄、投資行為分析。其中,重點是第一節內容,核心又在于理解消費函數之謎以及后來的理論解釋,包括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論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論。

沒有微觀基礎的宏觀經濟學是不完整的宏觀經濟學。傳統的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是直接假定投資、消費、收入、貨幣供求等總量之間的關系,這種忽視微觀基礎的理論先后受到貨幣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的尖銳批評,于是新凱恩斯主義者積極吸收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的分析思路,為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尋找到它的微觀基礎。這樣就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的鴻溝架起了一道緊密聯系的橋梁。

(4)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二章第一、二節的內容。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分別是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實現這些目標的主要手段。

第一節,核心掌握李嘉圖等價和內在穩定器這兩個概念,特別是李嘉圖等價這個概念。第二節是本章的重點,介紹了貨幣供給的過程、貨幣乘數的推導、貨幣政策的目標(分最終目標和中間目標)、貨幣政策工具(三大法寶)、貨幣政策原則的爭論。其中,重點是掌握貨幣乘數、貨幣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原則的爭論。

(5)匯率與宏觀經濟政策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二章第三節內容。在這一部分內容中,進一步放松匯率外生的假定,考慮匯率的衡量方法和決定機制以及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相對來說,這一部分內容不是考試重點,做簡單了解即可,包括介紹的開放經濟的宏觀模型——IS-LM-FE分析。

(6)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三章,一共包括兩節內容: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本章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經濟增長模型,對于各模型的推導至少要有個印象,最好是予以掌握。不過,考試很少考到教材所述的四個經濟增長模型。

第一節,介紹了四個經濟增長模型: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以及新經濟增長模型。其中,重點是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和新經濟增長模型,核心是掌握對索洛余值的計算。

第二節重點介紹了分析經濟周期的兩個主要框架:AS-AD模型和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對于宏觀經濟為何存在周期性的波動,經濟學家做出了種種解釋。按照古典經濟學家的觀點,經濟周期是由技術沖擊等外部因素導致的;按照凱恩斯學派的觀點,總需求沖擊是最重要的經濟波動沖擊。

(7)失業和通貨膨脹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四章,一共包括三節內容:失業、通貨膨脹、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西方各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失業與通貨膨脹并存的局面,各種經濟政策主要被用來設計對付這兩種經濟現象,因此失業與通貨膨脹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節,介紹了失業的影響、失業的經濟學解釋、奧肯法則以及促進充分就業的措施。其中,重點是失業的類型(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周期性失業、季節性失業等)以及奧肯法則的概念。第二節,介紹了通貨膨脹的影響、通貨膨脹的原因以及通貨膨脹的治理。其中,重點是通貨膨脹的原因(要求結合目前宏觀經濟形勢來分析)以及各學派治理通貨膨脹的觀點。第三節,講述失業和通貨膨脹的關系。對于菲利普斯曲線,其概念、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的形狀應熟練掌握。

3金融學(分數比例約為20%)

考生應掌握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理論和實務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掌握貨幣、風險與利率和金融市場的基本內容,了解國際收支、匯率與國際資本流動的基本概念和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模型和政策的基本原理,熟悉主要的金融工具的定義與特點,以及金融市場和機構的組織形態和基本性能,了解基本的金融調節政策。金融學部分包括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的理論及實務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應用。

(1)貨幣、利息與利率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五章第一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介紹了貨幣和貨幣制度、利息和利率、貨幣需求理論。其中,重點是利率決定理論(古典學派的利率決定理論、凱恩斯的利率決定理論、可貸資金理論、IS-LM理論)、貨幣需求理論(貨幣數量論、凱恩斯的“流動偏好”貨幣需求理論、平方根定律、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

(2)金融市場的主要內容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五章第二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介紹了金融市場的定義、金融市場的分類、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債券價格和股票價格、股票價格指數、資本市場理論、有效市場假說。其中,重點是金融市場的分類(易出選擇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研究證券市場中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與預期風險之間的關系)。

(3)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五章第三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講述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這部分內容知識點非常細瑣,對于職能、主要業務、經營原則(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等知識點,容易出選擇題和簡答題,特別是多項選擇題。

(4)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管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五章第四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介紹了中央銀行的性質和職能、中央銀行業務以及中央銀行為什么要進行金融監管。其中,重點是中央銀行的性質和職能(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以及中央銀行業務。對于金融監管的內容,應熟練掌握,容易出選擇題和簡答題,特別是多項選擇題。

(5)金融與經濟發展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五章第五節的內容,對于這部分內容,做簡單的了解即可,不是考試重點。

(6)國際收支、外匯與匯率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六章第一節的內容,該節內容是本章的重點。這部分內容介紹了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類型及調整機制;匯率的分類、外匯交易、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理論、匯率決定理論。

本章主要考點有:國際收支失衡的類型及調整機制、匯率的分類(易出選擇題)、各種外匯交易(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掉期外匯交易、套匯和套利交易、外匯投機交易)、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易出多項選擇題或簡答題)、馬歇爾-勒納條件以及J型曲線的概念、匯率決定理論(購買力平價說、利率平價說)。

(7)國際金融市場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六章第二節的內容。對于本節內容中的一些概念,如離岸國際金融市場、歐洲貨幣市場、歐洲債券市場等,應熟練掌握。對于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的原理應予以掌握,以免出計算題。

(8)國際資本流動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六章第三節的內容。國際資本流動可分為長期資本流動(期限為一年以上)和短期資本流動(期限為一年以內)。對于這部分內容,做簡單的了解即可,不是考試重點。

(9)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模型和宏觀經濟政策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六章第四節的內容。米德沖突、斯旺曲線、丁伯根原則和蒙代爾的“政策分派原理”都是集中論述開放經濟下的內外均衡目標為何存在沖突以及如何化解沖突的。然后,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分析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效果即財政、貨幣政策效果,得出結論是:固定匯率制下,財政政策有效;浮動匯率制下,貨幣政策有效。

(10)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教材第十六章第五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介紹了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的含義、國際協調的實踐——國際貨幣制度。其中,重點是掌握國際金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這三種國際貨幣制度的運行。

第二部分 歷年真題命題思路分析及復習方法指導

一、歷年真題命題思路分析

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歷年真題一直不對外公布,現僅公布了2011年秋季真題(2008年春季真題也予以公布,但參考價值不大),因此研究2011年秋季真題價值很大。2011年秋季經濟學基礎真題知識點分布表如下:

從2011年秋季經濟學基礎真題知識點分布表可獲得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對于復習備考價值很大:

第一,全書16章,題量、分值分布較為均勻,無所謂明顯重點章節、非重點章節,因此考生復習時要全面,以免有所遺漏。

第二,從2011年秋季真題以及2011年春季回憶版真題可以看出,考察知識點都是一些常見的、容易理解的知識點,不存在偏題、怪題,因此考生復習時重點在于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原理,不要好高騖遠,糾纏于偏題、怪題。

第三,就考試來說,微觀經濟學加宏觀經濟學,分數比重約為80%,是核心內容,應多花點時間。金融學原理部分,分值較少,且多為客觀題,可適當少花點時間。

二、復習方法指導

1依照考試指定教材,但不能完全局限于考試指定教材

經濟學基礎科目雖然指定了教材,考試可參照教材進行復習備考。但是,考慮到很多考生之前沒學過經濟學,考試指定教材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學三部分內容放在一本書中,難免個別地方講述不清楚,教材連貫性不強。因此,建議考生復習時適當參照其他教材。

2掌握教材框架結構

在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教材框架結構,以免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后期復習時,重點從框架結構的角度來復習備考。

3認真研究分析歷年真題

至今,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僅公布了2011年秋季真題,這份真題價值就尤為突出,非常具有參考性??忌蓮目碱}命題思路、解題方法等方面予以思考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復習備考。

4后期一定的題庫訓練,避免眼高手低

理解、掌握教材是一方面,答題、解題能力同樣也非常重要。平時沒有一定的題庫訓練,很難真正地理解知識點。建議學員認真做圣才學習網編寫的《經濟學基礎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真題)》,通過做題來提高解題能力。

5掌握答題方法

要深深牢記:理解知識點并不表示就能熟練地運用作答,掌握各種題型答題技巧非常關鍵。比如說,簡答題和論述題在作答時,一定要注意條理性和層次感,這需要考生不斷地總結和訓練。取例說明如下:

試述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和規模收益的聯系與區別。[2011年春季真題]

答:規模收益和邊際生產力遞減都是生產理論中的重要概念,論述的都是企業產量如何隨生產要素的變化而變化,這是兩者的聯系所在。但是,這兩個概念有以下明顯的區別:

(1)規模收益論及的是廠商生產規模變化對廠商效益的影響問題,其論述的對象是廠商規模。邊際生產力遞減的前提是不變要素已經固定不變的情況下,可變生產要素變化對產量的影響。

(2)長期中,規模收益可分為規模收益遞增、規模收益遞減和規模收益。也就是說,長期中三種情況都可能發生。短期中,隨著可變投入要素的進一步增加,最終將導致邊際生產力遞減。

企業只有在長期內才可能變動全部生產要素,進而變動生產規模,因此,企業的規模收益分析屬于長期生產理論問題。邊際生產力遞減是假設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可變生產要素變化對產量的影響,屬于短期生產理論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环江| 弥渡县| 鄂伦春自治旗| 隆回县| 鹤壁市| 平江县| 孟州市| 松滋市| 信丰县| 门源| 来宾市| 稻城县| 西和县| 镇巴县| 桑植县| 禄劝| 郸城县| 方城县| 申扎县| 南郑县| 会同县| 辽中县| 高青县| 涿州市| 乌兰县| 平山县| 大宁县| 三河市| 布尔津县| 永修县| 五家渠市| 清流县| 碌曲县| 图片| 固安县| 正定县| 城口县| 蒙山县| 郧西县|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