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章節考研真題詳解

1簡述最低限價的含義及其后果。[2012年真題]

答:(1)最低限價也稱為支持價格,是政府所規定的某種產品的最低價格。最低價格總是高于市場的均衡價格。

(2)實行最低限價,市場上會出現產品過剩。如圖1-16所示,政府對某種產品實行最低限價。開始時的市場均衡價格為Pe,均衡數量為Qe。政府實行最低限價所規定的市場價格為P0。如圖1-16所示,最低限價P0大于均衡價格Pe,且在最低限價P0水平,市場供給量Q2大于市場需求量Q1,市場上出現產品過剩的情況。

圖1-16 最低限價

由于最低限價高于均衡價格,會刺激生產、限制消費,導致市場過剩。如果沒有政府收購,就會出現變相降價或黑市交易。因此,為了保障最低限價制度有效實施,應該建立政府的收購和儲備系統。

2有人說,氣候不好對農民不利,因為農業要歉收。但有人說,氣候不好對農民有利,因為農業歉收以后谷物要漲價,收入會增加。對這兩種議論,你有何評價?[2011年真題]

答:相對于第二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不全面的,因為農民的最終收入取決于兩個方面:產量和價格。氣候不好必然會導致產量下降,但是這種說法沒有考慮價格因素,從而就不能對最終的收入做出準確判斷。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存在著一種經濟現象: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反而減少了,這種現象在我國民間被形象地概括為“谷賤傷農”。這種現象可以用農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來分析。

造成“谷賤傷農”這種經濟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農產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當農產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農產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彈性的。

圖1-17 “谷賤傷農”的經濟學分析

如圖1-17所示,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是缺乏彈性的。農產品的歉收使供給曲線由S的位置向左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下,農產品的均衡價格大幅度地由P1上升為P2。由于農產品均衡價格的上升幅度大于農產品的均衡數量的下降幅度,最后致使農民總收入量增加。總收入的增加量相當于圖1-17中矩形OP2E2Q2和OP1E1Q1的面積之差。

3廠商的銷售收入與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之間有什么關系,請分別舉例說明。[2010年真題]

答: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和提供該商品的廠商的總收益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可以用數理方法予以證明。證明如下:

由于TR=P·Q,所以dTR/dP=d(P·Q)/dP=Q+P·(dQ/dP)=Q[1+(P/Q)·(dQ/dP)]=Q(1-ed

(1)當ed>1時,dTR/dP=Q(1-ed)<0,即需求富有彈性時,總收益與價格反向變動,即總收益隨價格的提高而減少,隨價格的降低而增加。這是因為,當ed>1時,廠商降價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價格的下降率。這意味著價格下降所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價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值是增加的。相反,在廠商提價時,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值是減少的。

例如,當一產品為奢侈品時,它的需求價格彈性大于1,當價格上漲時,價格上升的幅度會小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因此總收入會降低。

(2)當ed<1時,dTR/dP=Q(1-ed)>0,即需求缺乏彈性時,總收益與價格同向變動,即總收益隨價格的提高而增加,隨價格的降低而減少。這是因為,當ed<1時,廠商降價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價格的下降率。這意味著需求量增加所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價格下降所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所以,降價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值是減少的。相反,在廠商提價時,最終帶來的銷售收入值是增加的。

例如,農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往往小于1,當農產品價格上漲時,需求量的下降幅度會小于價格上升的幅度,因此總收入會增加。

(3)當ed=1時,dTR/dP=Q(1-ed)=0,總收益和價格的變動沒有關系。這是因為,當ed=1時,廠商變動價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動率和價格的變動率是相等的。這樣一來,由價格變動所造成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或減少量剛好等于由需求量變動所帶來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或增加量,所以,無論廠商是降價還是提價,銷售收入值是固定不變的。

例如,假設某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等于1,當價格發生變化時,需求量會發生反向同幅度的變化,結果,總收入不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惠市| 宽城| 青神县| 临夏市| 饶河县| 衡南县| 新竹市| 英吉沙县| 伊金霍洛旗| 阿勒泰市| 白河县| 酒泉市| 兴和县| 永清县| 淮安市| 阜南县| 保定市| 西乌珠穆沁旗| 白水县| 辰溪县| 武乡县| 芮城县| 南充市| 商城县| 贡觉县| 子长县| 江山市| 卫辉市| 辽阳县| 伊通| 通化县| 垫江县| 台南县| 陈巴尔虎旗| 泸西县| 修武县| 武乡县| 平阳县| 西贡区| 灌南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