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2 考試大綱詳解

一、完全競爭市場

1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假定

完全競爭,又稱為純粹競爭,指不存在任何阻礙和干擾因素的市場情況,亦即沒有任何壟斷因素的市場結構。

完全競爭市場的三個基本假定:

(1)價格接受者。每個廠商和顧客的決策對市場價格不產生影響,他們將價格視為給定的。

(2)產品同質。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完全替代,即完全同質的。

(3)自由進入與退出。廠商進入和退出不會有特別的成本產生。

2可競爭性市場

即使市場上只有一個廠商時,該廠商也要按競爭市場的方式來尋找利潤最大化,原因在于如果它要把價格提高在競爭價格水平之上,其他廠商就會進入市場,與它競爭顧客,迫使價格下降。因此,同一個市場中廠商間的競爭相對于廠商競爭同一個市場是不太重要的。在可競爭市場中,新的廠商可能會在一個廠商已經處于市場中的情況下以同樣的成本進入。同樣,一個廠商也可能退出,它不會損失資本投資,其資本是特定于那一市場而在其他地方是沒有價值的。

二、邊際收益、邊際成本和利潤最大化

1競爭性廠商的需求和邊際收益

競爭性廠商的需求曲線為一條水平線,即競爭性廠商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為此,競爭性廠商的邊際收益就是市場價格。

2競爭性廠商的利潤最大化

因為MR=P,并且競爭性廠商面對的是一條水平的需求曲線,所以,可以總結出一個適用于所有廠商的利潤最大化的法則。完全競爭性廠商應該選擇的產量應該使得邊際成本等于價格,即:MC(Q)=MR=P。

注意,這一法則是用來確定產量而非價格的,因為競爭性廠商把價格視為給定的。

圖5-1顯示了廠商的短期決策。在短期,競爭性廠商通過選擇邊際成本MC與產品價格P(或邊際收益MR)相等的產量來實現利潤最大。廠商的利潤由矩形ABCD表示。任何較低的產量q1或較高產量q2都將導致利潤下降。

圖5-1 競爭性廠商利潤最大化

三、選擇短期產量與競爭性廠商及市場的短期供給曲線

1選擇短期產量

(1)競爭性廠商的短期利潤最大化

在短期中,廠商資本數額固定,必須選擇它的可變投入(勞動和原材料)水平以使利潤最大化。利潤最大化的條件是:當邊際成本曲線處于上升階段時,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

(2)競爭性廠商的短期盈利能力最大化

如果價格低于最低平均可變成本,競爭性廠商不生產,即價格等于平均可變成本時所對應的點是廠商的停止營業點。當他生產時,選擇價格等于邊際成本的產量水平,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在這一產量水平上,如果價格大于平均總成本,則利潤為正。廠商在短期生產可能虧損,如果它預期長期中將繼續虧損,他將退出該行業。

2競爭性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廠商的供給曲線表明了每一價格水平下,廠商愿意提供的產品數量。競爭性廠商將增加產量直到價格等于邊際成本,但如果價格低于平均可變成本,他將停止生產。因此,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就是位于平均可變成本曲線以上的邊際成本曲線。

當產品價格發生變動,廠商會改變產量水平,以便使生產的邊際成本與價格保持相等。然而產品價格變動常常同時伴隨著投入品價格變動。

圖5-2描述了短期供給曲線。對任何大于最低平均成本的價格P,利潤最大化產量可以從圖上直接得出。在圖5-2中,整個供給曲線為縱軸(價格低于最低平均成本時)和邊際成本曲線(價格高于平均可變成本時)上加上小橫線的部分。

圖5-2 競爭性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3短期市場供給曲線

短期市場供給曲線表示在每一可能的價格下行業在短期中生產的產量。行業的產量等于所有私人廠商供給數量的總和。因而,市場供給曲線可以通過加總它們各自的供給曲線來獲得。短期市場供給曲線是私人廠商的供給曲線在水平方向上的加總。

(1)市場的供給彈性

市場供給的價格彈性反映行業產量對市場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即:Es=(ΔQ/Q)/(ΔP/P)。

因為邊際成本曲線為右上傾斜,所以供給的短期彈性一直為正。當邊際成本因產量增加而迅速上升時,供給彈性相對較小,此時廠商受生產能力限制且增加產量代價高昂。但當邊際成本因產量增加而緩慢上升時,供給相對有彈性,價格的小幅上漲促使廠商生產更多產品。

一個極端是供給完全無彈性的情況。這是當行業的廠房、設備全部被利用,以致必須建新廠房(這就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來提高產量。另一個極端是供給完全有彈性的情況,當邊際成本穩定不變時發生。

(2)短期的生產者剩余

廠商的生產者剩余是所有生產單位邊際生產成本和商品市場價格之間差額的總和。正如消費者剩余表示個人需求曲線以下產品市場價格以上的那部分面積,生產者剩余表示某一生產者供給曲線以上和市場價格以下的那部分面積。

圖5-3顯示了短期中廠商的生產者剩余。廠商的生產者剩余由產量0到利潤最大化產量q*之間位于市場價格以下和邊際成本曲線以上的陰影部分來表示。或者也可以說,生產者剩余等于矩形ABCD,因為產量從0~q*的所有邊際成本的總和等于產q*的可變成本。

圖5-3 廠商的生產者剩余

(3)生產者剩余與利潤的關系

生產者剩余與利潤密切相關,但兩者不相等。生產者剩余等于收入減去可變成本,而利潤等于收入減去總成本,包括可變成本與固定成本,即:

生產者剩余PS=R-VC

利潤π=R-VC-FC

這意味著在短期中,當固定成本為正時,生產者剩余大于利潤。

四、長期產量選擇與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1長期的產量選擇

在長期,一個廠商可以改變投入,包括工廠規模。它可以決定是關閉生產即退出其所在的行業還是重新開始生產其他產品(即進入其他行業)。長期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競爭性廠商的產量應該使長期邊際成本等于市場價格。

(1)零利潤

會計利潤:會計利潤=收入-會計成本;

經濟利潤:經濟利潤=收入-機會成本。

在競爭性市場上,廠商的長期經濟利潤為零。零經濟利潤并不意味著廠商經營不好,而是表明廠商所在的行業是競爭性的。獲得零經濟利潤的廠商沒有必要退出該行業,因為零經濟利潤表明廠商的投資獲得了合理的收益。當然,投資者都希望獲得正的經濟利潤,正是這一點激勵著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包括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2)競爭的長期均衡

當廠商的經濟利潤為零時,它不甘心退出其行業,其他廠商也沒有動力進入。長期的競爭均衡的實現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行業中的廠商都達到利潤最大化;因為所有廠商的經濟利潤為零,沒有哪個廠商有動力進入或退出該行業;產品的價格是供給量與消費者需求量相等時的價格。

(3)經濟租

經濟租可定義為:廠商對某生產要素的意愿支付與為購買該生產要素必須支付的最低金額間的差額。在競爭性市場上,無論短期還是長期,盡管利潤為零,經濟租卻經常是正的。

(4)長期的生產者剩余

生產者剩余指生產者接受的市場價格與生產者的邊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因此,在長期內的競爭性市場中,一個廠商的生產者剩余由它的稀缺投入要素帶來的經濟租構成。

2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長期供給曲線的形狀決定于行業的產量增加與減少對投入價格的影響程度,投入價格是廠商必須為生產過程而進行的支付。因此有必要區分三種行業類型:成本不變、成本遞增和成本遞減。

(1)成本不變行業

成本不變行業指,當行業擴張或收縮時,投入品的價格不發生變化。成本不變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該線的價格等于產出的長期最小平均成本。

(2)成本遞增行業

成本遞增行業指,當行業擴張時,投入品的價格將隨著需求的增加而提高。在成本遞增行業,長期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

(3)成本遞減行業

成本遞增行業指,當行業擴張時,投入品的價格將隨著需求的增加而下降。在成本遞減行業,長期供給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4)稅收的短期和長期效應

對單個企業征收產出稅(短期):

產出稅對競爭性廠商的產出效應:如果稅收t<(P-AVCmin),廠商通過選擇使邊際成本加稅收t等于產品價格的產出水平來達到利潤最大化;如果稅收t>(P-AVCmin),廠商將不再生產。

對行業所有廠商征稅:

對行業所有廠商征稅t,會使得市場供給曲線向上平移t,其后果是市場價格上升,行業的供給量下降。

對行業征收產出稅的長期影響:

對行業內所有廠商征收產出稅,在長期中會促使一些企業(它們的成本高于其他廠商)退出該行業。所以,達到新的長期均衡時,行業中的廠商數目減少、產量降低。

(5)長期供給彈性

行業的長期供給彈性可以比照短期供給彈性的方式來定義:它表示長期中價格發生一個百分比的變化所帶來的產出的多少百分比的變化。

在成本不變的行業中,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因而長期供給彈性無限大;在成本遞增的行業中,長期供給曲線的彈性大于零。在成本遞減的行業中,長期供給曲線的彈性小于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含山县| 上思县| 杭州市| 乐清市| 徐汇区| 黄浦区| 乳源| 易门县| 广东省| 永定县| 盖州市| 平阴县| 吴江市| 若羌县| 韶山市| 滁州市| 海门市| 虞城县| 阳城县| 马龙县| 铁岭市| 泰州市| 武定县| 诸暨市| 民勤县| 张家口市| 全椒县| 龙游县| 永川市| 天镇县| 彭泽县| 那坡县| 平定县| 南澳县| 盐亭县| 武冈市| 温宿县| 天祝| 云浮市|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