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復習指南

第一章 中級統計師考試概述

一、組織領導

國家統計局和人事部成立全國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辦公室,負責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組織實施和考務工作,考試辦公室設在國家統計局人事司。國家統計局設立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大綱、考試用書編寫暨命題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考試大綱、考試用書的編寫和命題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國家統計局人事司負責。各地方人事考試中心負責本地區考試的具體組織與實施工作。

二、考試日期及時間

(一)統計專業中級資格考試每年舉行一次,考試日期一般設在每年10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分在兩個半天進行,考試時間均為2.5小時。

(二)考生應考時,須攜帶黑色墨水筆、2B鉛筆、橡皮、無聲無文本編輯功能計算器。

(三)中級考試均為客觀性試題,采取閉卷筆答方式。

三、考試科目

中級統計師的考試科目分為《統計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與《統計工作實務》兩個科目。

參加考試并成績合格者,獲得相應級別的專業技術資格。

四、報考條件

(一)在統計崗位上從事統計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報名參加統計專業中級資格考試,應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遵紀守法。

2.熱愛統計工作,能夠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任務,遵守職業道德。

(二)報名參加統計專業中級資格考試人員,還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工作滿六年;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工作滿四年。

2.獲第二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結業,從事專業工作滿二年。

3.獲碩士學位,從事專業工作滿一年;獲博士學位。

4.實行資格考試制度前,已擔任統計師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符合上述第(一)條基本條件中規定的要求,如本人自愿,也可參加統計專業中級資格考試。

(三)上述報考條件中有關學歷的要求是指經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承認的正規學歷,從事專業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報名人員取得規定學歷前后從事本專業工作時間的總和,截止日期為考試報名年度當年年底前。

(四)根據人事部《關于做好香港、澳門居民參加內地統一舉行的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國人部發〔2005〕9號)文件精神,自2005年度起,凡符合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有關規定的香港、澳門居民,均可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報名參加相應專業考試。

香港、澳門居民申請參加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在報名時應向報名點提交本人身份證明、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相應專業學歷或學位證書,以及相應專業機構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年限的證明。

五、考試報名

符合條件的報考人員,可在規定時間內登錄本地區人事考試網在線填寫提交報考信息,并按有關規定辦理資格審查及網上繳費手續。(具體報名安排詳見當次的報考文件。)

考試憑準考證和身份證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參加考試。

六、考試成績和證書管理

考試成績查詢系統將于考試結束兩個月后在網上開通,考生可登錄“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欄,查詢考試成績及合格標準。

統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成績均實行非滾動管理,參加考試的人員必須在當年通過應試科目。

中級考試合格者,由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印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用印的相應級別《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全國范圍內有效。

七、考試大綱

《統計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科目

一、考試目的

考察統計專業技術人員綜合運用統計方法、經濟學基礎理論、會計基礎知識等有關理論和實踐經驗,根據不同要求進行數據描述、參數估計、假設檢驗,并對數據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利用統計和會計資料進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判斷和分析的能力。

二、考試基本要求

(一)統計學基礎知識

1.掌握搜集數據的常用方法、特點及應用條件;熟悉統計學基本概念;了解數據來源的主要渠道。

2.掌握描述統計數據特征的基本方法及其適用性。

3.掌握參數估計方法,掌握樣本量的影響因素和確定方法;熟悉評價估計量優劣的標準。

4.掌握總體均值與比例的假設檢驗方法;熟悉總體方差的假設檢驗方法;了解假設檢驗的基本原理。

5.掌握回歸模型的參數估計方法及檢驗;熟悉回歸預測方法及效果評價;了解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的基本思想。

6.掌握時間序列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時間序列構成分析。

7.掌握統計指數的編制原理及方法。

(二)經濟學基礎知識

1.熟悉需求函數、供給函數和價格供給彈性分析,熟悉市場失靈的原因與后果;了解消除市場失靈的政策與手段,了解收入分配理論。

2.掌握利用國民經濟恒等式分析國民經濟總量的平衡關系,掌握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稅收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計算方法;熟悉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

3.掌握IS-LM模型,判斷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均衡狀況;熟悉貨幣需求函數和貨幣供給的過程;了解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以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及其適用條件,了解不同宏觀經濟學派的基本觀點和政策主張。

4.熟悉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匯率的影響因素,熟悉凈出口和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因素。

5.熟悉不同類型通貨膨脹及其對經濟的影響,熟悉主要的經濟增長模型和不同類型的經濟周期;了解短期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

(三)會計基礎知識

1.掌握會計要素、會計計量屬性、會計等式及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與方法;熟悉會計基本假設、會計核算的基礎及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了解會計的目標、分類、核算對象、基本職能及會計法律規范等。

2.掌握企業主要業務的核算方法;熟悉會計科目及賬戶的分類,熟悉借貸記賬法基本內容;了解會計科目和賬戶的含義,了解會計科目設置原則及賬戶的結構。

3.熟悉會計憑證及會計賬簿的基本情況及錯賬的更正方法;熟悉賬務處理程序的種類及步驟;了解對賬與結賬的意義。

4.掌握各類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步驟及方法;熟悉財產清查的種類和方法;了解財產清查的概念和意義。

5.掌握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熟悉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了解財務報表分類、編制要求及附注的主要內容。

6.掌握財務報表分析內容;熟悉財務報表數據分析方法;了解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統計工作實務》科目

一、考試目的

考察統計專業技術人員運用我國現有統計調查設計與管理、國民經濟核算和專業統計等統計實務知識進行宏觀經濟分析的能力;利用統計和國民核算資料解決統計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統計及相關法律法規依法統計和處理統計違法案件的能力。

二、考試基本要求

(一)統計法規

1.掌握統計法律規范的基本特征、效力和基本原則。

2.掌握統計調查對象的權利義務,違法行為種類和相應法律責任。

3.掌握統計機構、統計人員的職責職權,違法行為種類和相應法律責任。

4.掌握統計行政許可項目的法律依據、認定機關及許可程序。

5.掌握統計執法檢查的對象、主要內容、機構和統計執法檢查人員的主要職責和職權以及依法查處統計違法案件。

6.掌握統計行政處罰的特征、基本原則及實施機關,熟悉適用統計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種類,熟悉相應的統計行政處罰措施。

7.掌握統計政務處分的適用對象、實施機關,熟悉適用處分的違法行為種類,熟悉相應的處分措施。

8.掌握統計法關于刑事責任的有關規定。

9.掌握統計行政復議機構、范圍及有關復議的管轄和復議程序。

10.掌握統計行政訴訟的起訴、受案范圍,熟悉如何依法進行統計行政應訴。

(二)統計實務

1.統計調查設計與管理

(1)掌握我國現有統計調查設計的主要內容和方法步驟,了解統計調查設計在提高我國統計數據質量中的作用。

(2)掌握我國現有統計調查方法體系、我國現有統計調查的主要方法及其優缺點。

(3)掌握我國現有的常用統計分類標準的類別及其主要內容、適用范圍,并能正確使用各種統計分類標準。

(4)掌握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的概念、認定方法、區別與聯系。

2.國民經濟核算

(1)掌握國內生產總值(GDP)三種核算方法,分析判斷三種方法的基本特點及其相互關系,分析GDP在宏觀經濟分析和中長期規劃制定中的作用。

(2)掌握我國目前投入產出表的基本結構和內容,理解投入產出表的含義,掌握分析方法。

(3)掌握我國目前資金流量表的基本結構和內容,分析資金流量表的平衡關系;分析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總收入、國民可支配總收入之間的關系;分析政府、企業、居民三者收入分配的關系;利用資金流量表進行經濟分析;理解資金流量表的含義。

(4)掌握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結構和內容;利用國際收支平衡表計算國民總收入;分析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理解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含義。

(5)掌握我國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和基本結構;理解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和結構、主要平衡關系以及資產負債差額。

3.周期性普查

(1)掌握我國現行周期性普查的種類和特點。

(2)熟悉我國現行周期性普查的頻次、標準時點、普查對象、普查范圍、普查方法和主要內容。

4.專業統計

(1)掌握常規統計調查制度中主要指標的含義;了解我國現行常規統計調查制度的主要內容和統計方法。

(2)掌握專業統計的統計范圍、調查單位和調查方法。

(3)掌握主要統計指標計算方法。

(4)掌握主要統計指標在國民經濟核算和宏觀經濟分析中的作用和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昆明市| 徐州市| 乾安县| 含山县| 卓资县| 怀集县| 呼玛县| 剑阁县| 五家渠市| 万宁市| 哈巴河县| 白山市| 新邵县| 东至县| 卢龙县| 牡丹江市| 湛江市| 同德县| 南汇区| 临潭县| 吕梁市| 团风县| 佛山市| 南澳县| 左云县| 沾益县| 辉南县| 德昌县| 登封市| 察雅县| 舞钢市| 黑山县| 阳信县| 东安县| 泸西县| 靖安县| 瑞丽市| 吉木萨尔县| 平阴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