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迎旗《學前教育概論》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字
- 2021-05-28 19:19:49
緒 論
0.1 復習筆記
一、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對象
(一)學前教育學的內涵
學前教育概論是研究幼兒教育現象及問題,以揭示幼兒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規律的科學。
1.廣義的幼兒教育
廣義的幼兒教育包括專門機構的幼兒教育、社會幼兒教育和家庭幼兒教育。
2.狹義的幼兒教育
狹義的幼兒教育只是專門機構的幼兒教育。
(二)學前教育概論、幼兒課程論和幼兒各科教學法的區別
1.學前教育概論主要揭示幼兒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規律;幼兒課程論主要研究幼兒課程的目標、內容、設計、評價等問題;幼兒各科教學法主要總結幼兒各科教學的具體經驗。
2.幼兒課程論是對幼兒各科教學法的理性總結,而學前教育概論是對幼兒課程論做進一步的理論概括。
3.學前教育概論不僅在理論層次上高于幼兒課程論,而且其研究范圍也寬于幼兒課程論。
4.學前教育概論不僅要研究課程,還要研究幼兒教育同社會、家庭和小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以及幼兒教育內部的保教結合、五育并舉等問題。
(三)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對象
1.正確的觀點
在理解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對象時,必須把握如下四點:
(1)全面的觀點
學前教育概論既要研究幼兒教師,又要研究幼兒,應將幼兒教師的活動和幼兒的活動看成互動的過程。
(2)整體的觀點
①將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個性等方面看成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素質整體;
②將幼兒教師的認知、情感、人格等各個方面看成幼兒教師的素質整體;
③將幼兒教育的體、智、德、美等方面看成相互聯系和共同影響的整體。
(3)動態發展的觀點
幼兒、幼兒教師和幼兒教育都是發展變化的,人們不能靜止和機械地看待他們。
(4)開放的觀點
①本課程雖然主要講解專門機構幼兒教育的基本規律,但幼教機構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相互配合,三者的基本規律相同,教育力量需要整合。
②本課程雖以3~6歲兒童為主要研究對象,但幼兒身心發展和教育的不同階段都具有聯系性,3歲前的兒童發展和教育是3~6歲兒童發展和教育的基礎;6歲后的兒童發展和教育是前一階段成果的展現和繼續。
2.錯誤的觀點
有關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對象問題,大體存在兩種錯誤的觀點:
(1)西方幼兒教育理論中的“原子論”思想
①內容
這種觀點認為,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對象是幼兒學的規律。認為只要解決了幼兒學的問題,就解決了幼兒教育的所有問題。這一觀點,實際上將學前教育概論變成了幼兒學習學。
②錯誤表現
a.忽視了專門的幼兒教育的特性,將幼兒的專門學習混同于幼兒在生活中的自然學習;
b.忽視了幼兒教師在幼兒學習中所發揮的主導作用,幼兒教師的勞動價值被完全忽視了。這是受兒童中心主義思潮影響的結果。
(2)幼兒教育中的“職能主義”思想
①內容
這種觀點認為,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對象是幼兒教師教的規律。認為只要教師教法高明,就解決了幼兒教育中的所有問題。這實際上是將學前教育概論變成了幼兒教師教授學。
②錯誤表現
a.完全忽視了幼兒的主觀能動作用;
b.將教育的師生雙邊活動看成了教師自我表現的單向活動。
(四)幼兒園
1.幼兒園的概念
(1)幼兒園的基本概念
幼兒園是對幼兒實施教育的專門機構。
①1951年,我國政務院《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中規定:“實施幼兒教育的組織是幼兒園。”
②1996年,國家教委發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是對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
(2)幼兒園的主要特征
①幼兒園以3周歲至入小學前(6周歲或7周歲)年齡段兒童為對象
a.1951年政務院《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規定,幼兒園是“收3足歲到7足歲的幼兒”。
b.1996年,國家教委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將入園幼兒的年齡范圍規定為“3周歲至6周歲(或7周歲)”;并指出,除三年制幼兒園以外,“亦可設一年制或兩年制的幼兒園”。世界不同國家幼兒教育的起始和中止的年齡各不相同,對專門的幼兒教育機構的稱呼也各異。
②幼兒園是社會公共教育機構
a.1816年,歐文在蘇格蘭組建的“性格形成新學園”中的“幼兒學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兒社會教育機構,也是第一所為工人階級子女創辦的幼兒教育機構。
b.1837年,德國的福祿貝爾創辦的幼兒園(原為幼兒學校,1840年改名為幼兒園),是世界上第一所名為幼兒園的社會教育機構。
c.1903年在湖北武昌創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園——湖北武昌蒙養院,它是我國最早的公立幼兒教育機構。
③幼兒園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
幼兒園既不同于其他的學校教育機構,也不同于其他的兒童福利設施,主要表現在:
a.幼兒園既具有教育性質,也具有福利性質。幼兒教育事業既是教育事業的一部分,也是兒童福利事業的一部分。
b.幼兒教育具有很強的服務性和福利性,對幼兒家庭、幼兒所在社區、社會和國家都有明顯的益處。
2.幼兒園教育的任務和地位
(1)幼兒園教育的任務
我國幼兒園具有為幼兒和幼兒家長服務的“雙重任務”。
1996年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
①幼兒園的第一個任務是:“實施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②幼兒園的第二個任務是“幼兒園同時為家長參加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2)幼兒園教育的地位
①幼兒園教育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地位
關于幼兒園在學制系統中的地位,我國不同時期對此有不同的理解。
a.1951年,政務院《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規定:幼兒園是“實施幼兒教育的組織”,并被列入學制系統。從此確定了幼兒園在我國學制系統中處于第一級的地位。
b.1989年公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規定:幼兒園教育“屬學校教育的預備階段”。
該規定對幼兒園的“教育”和“學校”性質采取了模棱兩可的態度。人們對“預備”存在不同的看法,認為“預備”既可以是學制系統之外的預備,也可以是學制系統之內的預備。
第一,“預備說”忽視了幼兒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和獨特性,將幼兒教育作為其后各階段教育的附庸而被置于從屬地位;
第二,“預備說”容易誤導人們追求幼兒教育的小學化,急功近利,重視幼兒教育的近期和短暫的效果,而忽視幼兒教育對幼兒一生的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忽視幼兒教育的長遠發展價值。
c.1996年正式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這明確規定了幼兒園的教育性質和在學制中的基礎地位。當然,幼兒園也是帶有福利性質的教育機構。
d.2001年7月,我國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其“總則”部分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的一生打好基礎。至此,幼兒教育已被置于社會的終身教育體系之中。
e.2003年1月,《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幼兒教育對于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普及義務教育,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該文件不僅強調了幼兒教育對幼兒個人的發展價值,而且突出了幼兒教育的社會價值,以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②我國幼兒園教育的地位
a.在我國的幼兒教育系統中,幼兒園是幼兒教育機構的主體部分,幼兒園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系統中處于核心的地位。
b.幼兒園教育也已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的沖擊,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幼兒教育機構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3.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1)發展總思路
大力發展靈活多樣的早期教育形式,繼續推進農村和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地區幼兒教育發展,積極探索以社區為依托,多種正規、非正規托幼機構及家庭教育服務設施相結合的區域性早期教育服務網絡。
(2)發展目標
①2003年~2007年幼兒教育改革的總目標
a.形成以公辦幼兒園為骨干和示范,以社會力量興辦的幼兒園為主體,公辦與民辦、正規與非正規教育相結合的發展格局;
b.根據城鄉的不同特點,逐步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以示范性幼兒園為中心,靈活多樣的幼兒教育形式相結合的幼兒教育服務網絡;
c.為0~6歲兒童和家長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務。
②2008年~2012年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總目標
a.學前三年兒童受教育率達到55%,學前一年兒童受教育率達到80%;
b.大中城市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c.全面提高0~6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能力。
(3)發展方針
①1956年提出的幼兒教育事業發展方針
“在城市中由廠礦、企業、機關、團體、群眾舉辦。在農村提倡農業生產合作社舉辦(主要是季節性托兒所和幼兒園)。教育行政部門在可能條件下,應有計劃地辦一些幼兒園。衛生、教育部門應辦好幾個托兒所和幼兒園,使它們起示范作用。”
②1979年的幼兒教育事業發展方針
“堅持‘兩條腿走路’,即國家辦園和社會力量辦園相結合的發展幼兒教育事業的方針。”
③1988年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方針
“在地方人民政府舉辦幼兒園的同時,主要依靠各部門、各單位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辦園。”主要依靠社會力量辦園使得部分地方政府有理由推脫自身承辦和投資幼兒教育的責任,幼兒教育開始邁上走向社會、走向市場和走向民營的道路。
(4)發展方針的原則
在政府舉辦一定數量的幼兒園的同時,積極鼓勵和動員社會力量辦園,即“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條腿是政府辦園,另一條腿是社會力量辦園。
4.我國幼兒教育管理體制和財政投資體制
(1)我國當前的幼兒教育管理體制和政府職責分工
①幼兒教育管理體制
堅持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幼兒教育管理體制。
②政府職責分工
a.國家
國家制定有關幼兒教育的法規、方針、政策及發展規劃。
b.省級和地(市)級人民政府
省級和地(市)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幼兒教育工作,統籌制定幼兒教育的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地制定相關政策并組織實施,積極扶持農村及老少邊窮地區的幼兒教育工作,促進幼兒教育事業均衡發展。
c.縣級人民政府
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幼兒教育的規劃、布局調整、公辦幼兒園的建設和各類幼兒園的管理,負責管理幼兒園園長、教師,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d.城市街道辦事處
城市街道辦事處配合有關部門制定本轄區幼兒教育的發展計劃,負責宣傳科學育兒知識、指導家庭幼兒教育、提供活動場所和設備設施,籌措經費,組織志愿者開展義務服務。
e.鄉(鎮)人民政府
鄉(鎮)人民政府承擔發展農村幼兒教育的責任,負責舉辦鄉(鎮)中心幼兒園,籌措經費,改善辦園條件。
f.村民自治組織
發揮村民自治組織在發展幼兒教育中的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對家庭幼兒教育的指導。
(2)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管理體制的變化(如圖0-1所示:)
①強調以社區為依托,政府統籌規劃,教育部門主管和協調;
②教育部門辦的示范園和社會力量辦的示范園為骨干;
③社區內各早期教育和服務機構相互聯系;
④有關部門和人員共同參與,除教育部門辦的示范園外,還要積極指導和扶持一批社會力量辦示范園,擴充優質教育。
圖0-1 我國以社區為依托的幼兒教育管理圖
(3)我國幼兒教育體制的弊端
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一般隨財政管理體制而變。無論是在計劃經濟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幼兒教育行政和財政管理體制都是地方分權,條塊分割。各權力機構之間權力分配、責任分擔和職能分工都不十分明晰,且相互缺乏足夠的溝通與聯系。(如圖0-2所示:)
圖0-2 我國當前幼兒教育財政資金劃撥路線示意圖
二、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范圍
(一)以往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范圍
從我國現已出版的幾本學前教育概論性質的書籍分析,其內容范圍大致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幼兒教育理論的發展歷史;
2.幼兒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3.幼兒教育與幼兒發展;
4.幼兒教師與幼兒;
5.幼兒教育目標;
6.幼兒教育及衛生保健;
7.幼兒德育;
8.幼兒智育;
9.幼兒美育;
10.幼兒課程及游戲;
11.幼兒家庭教育及家庭與幼兒園的聯系;
12.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
(二)本課程的研究范圍
1.幼兒教育理論的發展,分別回顧國外幼兒教育理論及我國幼兒教育理論的發展歷史,總結理論成果;
2.社會發展與幼兒教育,主要分析社會生產力、國家制度、家庭、婦女等因素對幼兒教育的制約作用,當然也涉及幼兒教育對社會的反作用;
3.幼兒,探討幼兒身心發展與幼兒教育的關系,以及兒童觀的問題;
4.幼兒教師,主要探討幼兒教師的角色觀及職業特性;
5.幼兒保教目標,探尋確立幼兒保教目標的方法論,并適當分析國內外的幼兒保教目標;
6.幼兒保教內容,分析我國幼兒保教內容的重點、特點及其中的基本矛盾;
7.幼兒教育過程,分別論述幼兒體、智、德、美四育中的基本環節和一般規律;
8.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
9.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分析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過渡問題;
10.托幼機構的家長工作,內容包括托幼機構家長工作的意義、目的、內容、原則和方法;
11.幼兒園與社區的合作。
三、學前教育概論的性質
(一)學前教育概論是一門社會學科
依科學的研究對象而定,可以把科學分為三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對象是幼兒教育這一社會現象,因而是一門社會學科。關于學前教育概論所屬學科主要有以下兩種錯誤觀點:
1.學前教育概論同時具有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的性質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對象是“幼兒教育”,而不僅僅是幼兒教育中的人。盡管幼兒教育是人所從事的活動,但學前教育概論的直接研究對象不是“人”,“人”只是構成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學前教育概論還要研究“人”以外的因素——教育影響。
2.學前教育概論歸屬于技術學科
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依研究對象劃分的兩個領域,而技術科學是介于理論和實踐之間的一個橋梁或紐帶。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它們都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也都有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過渡環節——技術。因此,技術科學實際上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技術層次知識的匯總。
(二)學前教育概論既是理論學科又是應用學科
科學按功能劃分,可分為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
1.學前教育概論是研究幼兒教育的一般規律,對幼兒教育中的現象和問題做出理論闡釋,因而它是一門理論學科;
2.因為學前教育概論要解決幼兒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要直接服務于幼兒教育實踐,因而又是一門應用型學科。
四、學前教育概論的相鄰學科
(一)研究相鄰學科的必要性
幼兒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有其復雜性。幼兒教育與人類其他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幼兒和幼兒教師都是復雜的社會個體,他們也與社會和人類文明不可分割。因此,人們不能將幼兒教育作為一個孤立、封閉和單純的系統來看待,不能僅從個體的角度去研究幼兒和幼兒教師。必須從人類與生物種族的發展和人類的其他社會活動等多方面、多角度來研究幼兒教育。
(二)學前教育概論的相鄰學科
1.衛生學
幼兒首先是生物個體,他們的身體的構成及其發育,具有一定的規律。衛生學能為幼兒教育提供遺傳和優生方面的依據。
2.心理學
心理學主要研究人意識活動的規律,能為幼兒教育提供心理方面的依據。
3.哲學
哲學能為幼兒教育提供理論依據和確立一定的思維方式,對幼兒教育進行方向性指導。如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指導下的幼兒教育,就強調幼兒的實踐操作活動,主張幼兒在環境中學習和在活動中學習。
4.人類學
人類學主要研究人類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由于人類的起源與兒童早期的發展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了解人類學的知識,也有利于正確把握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
5.文化學
文化學主要研究文化產生和發展的規律。學習文化學,有利于了解幼兒學習和適應本地區文化的過程。
6.社會學
社會學主要研究社會的基本結構及其運行規律。學習社會學,有利于探索幼兒社會化的途徑和方法,為幼兒社會性教育提供理論的指導。
五、學前教育概論的研究方法
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的成熟,需要人們不斷地研究幼兒教育中的現象和問題,探究幼兒教育的規律,而研究需要正確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研究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
(一)實證的方法
實證的方法,即對幼兒教育實踐進行客觀的描述和分析,從而得出一般性結論的方法。實證的方法主要包括觀察法、調查法和實驗法。
1.觀察法
(1)概念
觀察法即觀察者對幼兒教育現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和比較長期的感知的方法。
(2)優點
①觀察法是幼兒教育研究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
a.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是一種隨時、隨地和隨意的感知活動,觀察的結果往往比較片面、膚淺和零散。
b.幼兒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是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感知活動,要探求各種事物和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觀察的結果要求全面、準確。
②運用觀察法直接考察研究對象,研究者不用創設特定的環境條件。研究對象也完全處于自然的被動狀態,不需做任何的準備。因此,研究結果通常比較接近研究對象的真實情況,研究所得的材料豐富、生動而真實。
(3)缺點
①研究人員只能被動地等待特定的觀察時機,而不能主動地調整環境,促使特定的觀察時機隨意出現。
②觀察法只適用于考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不易了解事物的內在的本質特征。
2.調查法
(1)概念
調查法即借助談話、問卷、座談會、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等手段,間接研究幼兒教育現象的方法。
(2)優點
由于調查法借用了一些研究手段,因而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對大量的研究對象進行查詢,收集到豐富、全面而真實的資料。調查手段的多樣性也使研究變得簡捷便利。
(3)缺點
①調查法不能揭示教育和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變量之間的內在聯系。
②調查法只能了解特定情況下幼兒教育現象的共同特征,而不能揭示其發展變化的規律。
3.實驗法
(1)概念
實驗法即研究者有意嚴格控制各種條件,積極干預被研究的幼兒教育現象發生和發展的進程,從而揭示幼兒教育規律的一種方法。
(2)優點
①實驗法是在觀察法或調查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問題,尋求問題發生原因及其發展規律的嚴格受控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②實驗法可以對各種條件進行精密控制,容易擺脫干擾因素,把復雜的自然場景改變成較單一的、具有對應關系的實驗條件,進而觀察實驗條件的改變對研究對象的影響,從而明確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③實驗法可以使研究對象隨時隨地在短時間內重復出現,以便反復核對實驗的結果,因而具有可驗證性,其結果一般較科學。
(3)缺點
①教育領域中的許多現象和問題,往往都包含許多變量和復雜的相互關系,且處于一定的教育情景下,僅用實驗法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必須與調查法、理論研究法等相結合才能真正揭示教育發展規律。
②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實驗過程中不僅研究者與被試之間易產生交互影響。例如,師生對待實驗的心理反應等;而且研究者本身的觀點、態度、動機等也會影響實驗的走向;這些都會影響實驗結果。
③在現有的測量工具和實驗條件下,被試的選樣誤差、因變量的測量誤差等難以完全避免。實驗樣本容量較小,其結論推廣到對象總體就缺乏可信度。
(二)歷史的方法
1.概念
歷史的方法,即通過研究中外教育的歷史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一種方法。
2.意義
通過研究幼兒教育發展的歷史,可以使人們清晰地認識幼兒教育的發展規律,探求發展幼兒教育的有效途徑,從而少走彎路和少犯錯誤。
(三)理論演繹的方法
1.概念
理論演繹的方法,即從哲學、文化學、倫理學等其他學科的理論中演繹和推斷出幼兒教育理論的一種方法。
2.優點
運用理論演繹法構建幼兒教育基本理論,能較好地吸收其他學科的理論成果,為幼兒教育基本理論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缺點
僅僅運用理論演繹的方法,易使幼兒教育基本理論失去個性。因此,這種方法往往和實證的方法相互結合,取長補短。
六、學習學前教育概論的方法
(一)深刻理解學前教育概論中的基本概念和觀念
人的實踐活動是對象性活動,是人的觀念的現實化過程。幼兒教育基本理論是幼兒教育實踐活動的理論總結,是指導幼兒教育活動的觀念體系。因此,只有深刻地理解幼兒教育概論中的基本觀念,才能有效地進行幼兒教育,并不斷地深化幼兒教育的實踐活動。學習和研究幼兒教育基本理論,就是要明確幼兒教育中的一些基本觀念,如幼兒觀、教師觀、幼兒教育觀等。
(二)廣泛參閱幼兒教育方面的書刊資料
在現代社會,知識和信息越來越重要。占有某個領域的知識和信息,就意味著對這個領域擁有發言權。在學習和研究幼兒教育原理時,應該從幼兒教育的問題和事實出發,廣泛地參閱國內外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書刊資料,全面地占有相關資料,深刻地理解這個領域的相關科研成果。只有這樣,才能站在幼兒教育研究的潮頭,深刻地說明事實和解決問題。
(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
幼兒教育概論是一門經驗性較強的學科,它與幼兒教育實踐活動密切相關。學習和研究這門學科,一方面,要善于把所學的新理論和觀點運用到實踐中去,并在幼兒教育實踐中不斷地印證、檢驗和完善;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在自己的幼兒教育活動中總結經驗和汲取他人的經驗,要通過綜合和概括,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將經驗上升到理論的層次。
- 河南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善利《微觀經濟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張敏強《教育與心理統計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740公共管理學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6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附高清視頻講解】
- 曲新久《刑法學》(第4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3小時高清視頻】
- 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聯考考試指南(第十七版)
-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共事務學院838西方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楊紫烜《經濟法》(第4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9小時高清視頻】
- 楊光斌《政治學導論》(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10套名校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