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05年山西財經大學801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名詞解釋(每個4分,共20分)

1需求價格彈性

答: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其公式為:

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需求量變動率/價格變動率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廣泛性、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費者調節需求量的時間等。

需求價格彈性與商品銷售總收益有密切的關系。如果需求價格彈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彈性,其銷售總收益與價格是反方向變動的,即銷售總收益隨價格的提高而減少,隨價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價格彈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彈性的,該商品銷售總收益與價格是同方向變動的,即銷售總收益隨價格的提高而增加,隨價格的降低而減少。如果需求價格彈性等于1,即商品是單位彈性,降低價格或提高價格對廠商的銷售總收益都沒有影響。

2生產函數

答:生產函數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生產過程中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和產品的產出量之間的關系,可以用生產函數來表示。

假定X1、X2、…、Xn順次表示某產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n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Q表示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則生產函數可以寫成以下形式:Q=f(X1,X2,…,Xn)。

在經濟學的分析中,為了簡化分析,通常假定生產中只使用勞動和資本這兩種生產要素。若以L表示勞動投入數量,以K表示資本投入數量,則生產函數寫為:Q=f(K,L)。

3實際利率

答:實際利率是與名義利率相對稱的概念,指根據通貨膨脹校正的利率。名義利率扣除了物價上漲因素即為實際利率,它是以實物為標準進行計算的利率。真實利率為正值時有利于吸收儲蓄,有助于降低通貨膨脹率;為負值時,則會減少儲蓄,刺激金融投機,惡化通貨膨脹。其計算公式為: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1+通貨膨脹率)

一般可以將該公式簡化為: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

4停止營業點

答:停止營業點是指一個已經投入生產的企業,在生產中總有這樣一點,當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確定的產量大于這一點所代表的產量時,仍可以繼續生產,小于這一點所代表的產量時,就只好關閉。該點就是企業的停止營業點。

一個已經投入生產的企業是否必須關閉的條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關閉后的虧損與生產時的虧損哪種更大。如果關閉后的虧損比生產時的虧損更大,則應繼續生產;如果生產時的虧損比關閉后的虧損更大,則必須關閉。實際上關閉后也是有虧損的,其虧損就是固定成本。因此,是否關閉就視生產時的虧損是否大于固定成本,若不大于,就可繼續生產;若大于,就必須停止營業。企業的停止營業點可用圖1說明:圖中E點即平均可變成本最低點,就是企業停止營業點。

圖1 停止營業點

5結構性失業

答:結構性失業是指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其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者沒有合適的技能,或者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

結構性失業經常被認為是摩擦性失業的極端形式,它不能通過擴大總需求予以解決。一般認為對就業有嚴重影響的比較重要的結構變化有:消費者趣味的變化、技術水平的變化、人口增長速度的變化以及政府政策的變化。消費者趣味、技術水平的長期變化以及政府政策的變化會新產生一些行業,也會淘汰一些行業,從而造成失業。人口的增長既能影響生產又能影響勞動力供給,所以也會影響失業。

二、簡答(每個10分,共20分)

1當廠商的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壟斷地位,但其要素市場處于完全競爭狀態即出現賣方壟斷時,其生產要素的均衡點如何確定?這與產品和要素市場都處于完全競爭時有何區別?

答:賣方壟斷廠商在要素市場上(作為要素市場得買方)是完全競爭者,但在產品市場上(作為產品的賣方)是壟斷者。

(1)在賣方壟斷的條件下,廠商面臨著一條水平的要素供給曲線,但由于它在產品市場上處于壟斷地位,廠商的產量越大,銷售價格越低。所以,邊際收益產品曲線和邊際產品價值曲線分離,位于VMP的左下方。此時,MRP曲線就是賣方壟斷廠商對某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如圖2所示,如果生產要素市場上的某要素價格為P1,賣方壟斷廠商對該生產要素的需求量則由MRP曲線與MFC曲線的交點來決定,這時該生產要素的使用量為Q1

圖2 VMP與MRP曲線

(2)如果廠商在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都處于完全競爭時,則其邊際產品價值VMP等于邊際收益MRP,此時均衡的要素使用量為Q2。由此可知,賣方壟斷的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量小于完全競爭時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量。

2經濟中的自動穩定器有哪些?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答:(1)自動穩定器又稱為“內在穩定器”,是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會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沖擊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通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無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動。通常具有內在穩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個人和公司所得稅、失業補助和其他福利轉移支付以及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等。

(2)自動穩定器主要由下列情況來體現并發揮作用:

政府稅收的自動變化。當經濟衰退時,國民產出水平下降,個人收入減少,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政府稅收會自動減少,留給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也會自動地少減少一些,從而使消費和需求也自動地少下降一些。在實行累進稅的情況下,經濟衰退使納稅人的收入自動進入較低納稅檔次,政府稅收下降的幅度會超過收入下降的幅度,從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經濟繁榮時情況則相反。稅收這種因經濟變動而自動發生變化的內在機動性和伸縮性是一種有助于減輕經濟波動的自動穩定因素。

政府支出的自動變化。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轉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業救濟和其他社會福利支出。當經濟出現衰退與蕭條時,失業增加,符合救濟條件的人數增多,失業救濟和其他社會福利開支就會相應增加,這樣就可以抑制人們收入特別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進而抑制消費需求的下降。當經濟繁榮時,失業人數減少,失業救濟和其他福利費支出也會自然減少,從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費的增長。

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經濟蕭條時,國民收入下降,農產品價格下降,政府依照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按支持價格收購農產品,可使農民收入和消費維持在一定水平上。經濟繁榮時,國民收入水平上升,農產品價格上升,這時政府減少對農產品的收購并拋售農產品,限制農產品價格上升,也就抑制農民收入的增長,從而也就減少了總需求的增加量。

總之,政府稅收和轉移支付的自動變化、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對宏觀經濟活動都能起到穩定作用,它們都是財政制度的內在穩定器和對經濟波動的第一道防線。

三、計算(共10分)

設某國的經濟狀況可由下列等式描述:消費c=100+0.8yd;投資i=200-1000r;貨幣需求L=y-10000r。起初,政府購買為550,稅收為50,實際貨幣供給為900,其中r表示利息率,求:

(1)IS曲線和LM曲線的表達式?

(2)最初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水平,利息率,消費和投資各為多少?

解:(1)在產品市場均衡時,由三部門國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100+0.8(y-50)+200-1000r+550

化簡得IS曲線方程為:y=4050-5000r。

在貨幣市場均衡時,貨幣需求等于貨幣供給,即:900=y-10000r。

化簡得LM曲線方程為:y=900+10000r。

(2)聯立IS曲線和LM曲線方程:

解得:r*=21%,y*=3000。

從而消費為:c=100+0.8(y-t)=2460。

投資為:i=200-1000r=-10。

四、論述

1與完全競爭相比,壟斷對價格、產量及效率有怎樣的影響?

答:在完全競爭市場下,廠商的平均成本、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場價格,這意味著完全競爭市場在資源利用上是有效率的。在完全壟斷市場的狀態下,壟斷廠商可以自行控制市場的產量和價格,它們從自身利益出發,所定的市場價格高于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從中獲得超額利潤,這意味著完全壟斷市場在資源利用上沒有效率。

(1)兩者對價格和產量的影響

完全競爭市場在均衡條件下的價格和產量情況

在長期中,所有生產要素投入量是可變的,完全競爭廠商通過對全部生產要素投入量的調整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在完全競爭市場價格給定的條件下,廠商在長期生產中對全部生產要素的調整可以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最優的生產規模的選擇,二是對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的決策。在長期中,廠商達到長期均衡:

P=AR=MR=LMC=SMC=LAC=SAC

利潤為0。長期均衡使得價格等于最低長期平均成本。如圖3所示。

圖3 完全競爭市場在均衡下的價格和產量情況

可以看出,當完全競爭市場達到長期均衡時,該廠商不僅在長期平均成本最低點生產,而且在短期也是在平均成本最低點生產。這說明,在完全競爭情況下的生產規模和產量都是適度的,短期平均成本也是最小的。廠商在這種狀態下從事生產活動,壟斷利潤為零,因而社會資源能夠得到最佳配置和獲得最充分的利用。另外,由于完全競爭的作用,可以使均衡價格降低到最低點,從而消費者也可以從中獲得福利,所以完全競爭市場模型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經濟模型。

獨家壟斷市場在均衡條件下的價格和產量情況

壟斷廠商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也必須遵循MR=MC的原則。如圖4所示。

圖4 獨家壟斷市場在均衡條件下的產量情況

MR與MC的交點所對應的產量即為均衡條件下的產量。在壟斷廠商利潤最大化MR=MC下,壟斷廠商的產量低于競爭性市場情況下的產量,因此是帕累托低效率的。

(2)兩者對效率的影響

用邊際成本等于市場價格來分析,邊際成本度量了社會生產一單位產品耗費資源的成本,而市場價格則衡量了消費者愿意支付給該單位產品的貨幣(或其他商品)數量,即社會給予該單位產品的價值評判。邊際成本等于市場價格說明最后一單位的產量耗費的資源的價值恰好等于該單位產量的社會價值,此時生產達到了最優。這說明,完全競爭企業的產量是最優的。

用平均成本等于市場價格來分析,平均成本是生產者生產所有的產量每單位所花費資源的費用,平均成本等于市場價格說明生產者提供該數量的產品所獲得的收益恰好補償企業的生產費用,從而企業沒有獲得超額利潤,消費者也沒有支付多余的費用,這對于買賣雙方都是公平的。從另一方面來看,由于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市場價格是一條水平的直線,而在企業長期均衡時,企業的邊際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場價格,所以,企業提供的生產量恰好處于平均成本的最低點。這就是說,當提供該產量時,企業在現有的生產規模中選擇了成本最低的一個。所以,完全競爭市場的生產在技術上是最優的,因為企業利用了現有技術提供的最低生產成本。

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是通過價格的自由波動來實現的。所以,當由于消費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變動引起市場需求發生變動或由于生產技術、生產要素供給等因素變動引起市場供給發生變動時,市場價格可以迅速作出反應,及時根據市場供求的狀況進行調整。另外,由于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企業提供的產品沒有任何差別,因而企業沒有必要通過廣告之類的宣傳媒介強化自己的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不存在非價格競爭所帶來的資源浪費。

2試比較分析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經濟學的基本觀點?

答:(1)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經濟學的主要觀點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理性預期、市場出清、自然率假說為假設條件,得出了以下基本觀點:

a.宏觀政策的無效性。其原因在于理性預期。貨幣主義僅僅反對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則更進一步地認為一切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都是無效的。

b.適應性預期錯誤論。其原因是人們進行預期的時候不但要根據過去的事實,還要考慮將來的變化。

c.反對凱恩斯主義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對經濟運行進行“微調”的政策。這個觀點的理論基礎是“反新凱恩斯主義”。

新凱恩斯經濟學是在在凱恩斯主義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以非市場出清假設為理論前提,同時增添了經濟當事人最大化原則與理性預期假說,與凱恩斯主義不同的是,他們力圖從微觀層面上,即從工資、價格和利率黏性上去尋找勞動市場、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不能出清的原因。新凱恩斯主義的基本觀點有:

a.私人經濟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經濟由失衡走向均衡的自動調整過程是緩慢的;

b.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短期是不中性的;

c.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線是存在的;

d.政府為穩定經濟進行干預的政策是有效的。

(2)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經濟學的相同點

雖然新凱恩斯經濟學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存在很大的區別,但在某些假設和結論方面也存在相同點。

二者都贊同理性預期的假設。新凱恩斯經濟學雖然并不認為人們最終能夠準確地預期到現實的情況,但是他們也認為,人們會盡量收集信息,使他們的預測能夠趨于正確,實質上是認同了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理性預期的假設。

二者都含有微觀經濟學基礎。新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主義都同意宏觀經濟理論必須符合微觀經濟學的假設條件,特別是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設條件。

(3)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經濟學的主要分歧

在基本假設方面,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最明顯的分歧是,前者堅持市場出清假設,而后者則堅持非市場出清假設。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家認為,工資和價格具有充分的伸縮性,可以迅速調整,通過工資價格的不斷調整,使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市場連續地處于均衡之中,即連續出清。與此相反,新凱恩斯主義則認為,當經濟出現需求擾動時,工資和價格不能迅速調整到使市場出清。緩慢的工資和價格調整使經濟回到實際產量等于正常產量的狀態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在解釋經濟波動方面,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分歧是,前者試圖用實際因素從供給擾動方面解釋宏觀經濟波動,后者則用貨幣因素從需求方面解釋宏觀經濟波動。

在政策主張上,新凱恩斯主義認為,由于價格和工資的粘性,經濟在遭受到總需求沖擊之后,從一個非充分就業的均衡恢復到充分就業均衡狀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而刺激總需求是必要的。所以,為了避免較長時期的非充分就業持續出現,凱恩斯主義認為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義堅持宏觀經濟政策無效論,認為能預期到的貨幣供給的變化將只改變價格水平,而對實際產量和就業沒有影響;只有未預期到的貨幣供給的變化才影響實際產量。因此新古典主義認為,只要公眾存在理性預期,任何試圖調整經濟的政策都是無效的,政府要使宏觀經濟政策有效,必須具有欺騙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曲县| 灌阳县| 丹寨县| 平塘县| 墨脱县| 河间市| 武宁县| 宜黄县| 自贡市| 鄂州市| 陇南市| 府谷县| 昆明市| 和田县| 无极县| 金湖县| 曲沃县| 九台市| 邯郸县| 榆林市| 舟山市| 镇赉县| 彝良县| 中卫市| 岚皋县| 巫山县| 建昌县| 昂仁县| 广饶县| 长海县| 隆回县| 广昌县| 营山县| 哈密市| 黑山县| 普陀区| 枣庄市| 贵南县| 安图县| 镇远县|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