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課后習題詳解

1為什么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

答:(1)著作權是基于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產生的權利,著作權的對象是文學藝術作品。作品應當是思想或感情的表達。

(2)思想,是指對物質存在、客觀事實、人類情感、思維方法的認識,屬于主觀范疇,是第一性的被描述、被表現的對象,而不是描述和表現本身。

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心理和實踐活動過程,其基本要求是,作者必須提供一個具體的形式以便于為他人感知。

反映特定思想或情感的藝術創作或科學論著處于構思階段,在于思想者的頭腦之中,是“意象”的或抽象的,屬于主觀的、外人無法感知的,即所謂的“無”或者“無形”的境界。

如果思想者不借助物質媒介,借助諸如作為物質實體的各種質料以及聲、色或其他符號,把構思訴諸形式表現出來,把“意象”轉化為“形象”,“抽象”轉化為“具象”,把主觀轉化為客觀,把“無”轉變為“右”,把“無形”轉變為“形式”,就不能成為作品。

當思想或情感借助文字、圖形等符號媒介傳達出來之后,他人可以透過表達感知作者的思想或情感。基于思想的自由以及人類基本情感的共通性,對同樣的思想或情感,人們都有權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現和利用。

2如何判斷作品的獨創性?

答:判斷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獨立創作和適當借鑒的程度。

一般來說,在創作作品過程中,很難擯棄前人的創作,開天辟地的提出新觀點和新思想。而借鑒他人創作成果,并在已有成績之上吸收、消化、提升是符合社會科技文化發展的趨勢。也就是說,獨創不是絕對的,在獨創和抄襲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而程度是劃分兩者之間界限的標準。不同作者就同一題材、思想內容創作的相同作品,可有復數的著作權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作者吸取他人作品中主題、靈感及構思的自由,是作品創作的需要。但是,對于“借用”程度的判斷,實踐中還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區分思想和表達的界限。

按照著作權法的傳統理論以及各國一般的著作權法和實踐,作品獨創性要求僅限于作品的表達,而不及于作品的思想內容。區分思想和表達的界限,解決了作品獨創性的外延問題。我國著作權法雖未確立思想和表達的區分,但在我國的著作權學界,著作權只保護思想的表達而不保護思想本身已經成為通說。

(3)表達方式是否唯一。

唯一表達即有限表達,又稱為思想與表達的結合,是指對于思想只有有限的幾種表達方式。“惟一表達”情況下,作者就思想的創作空間是相當狹窄的,創作很難具有獨創性,并且其他人如果要表達同樣的思想,也只能使用與作者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表達形式。如果一個智力成果在表現形式上是唯一的,那么無論他是否具有獨創性都將被排除于著作權保護的范圍。判斷原告主張的權利是否為唯一表達,也是判定被告是否侵權。

(4)素材是否為公有領域。

著作權法覆蓋的“著作權世界”分為作者與其它著作權人、受到保護的表達以及以“原始資料”為核心的公有領域。公有領域涉及到公眾的權利,在公有領域中公眾權利幾乎不能被賦予私人財產權。著作權保護的真正領域是被私人所占有的領域,不被保護的領域是公有領域。對公有領域的準確判斷,涉及到著作權保護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平衡,涉及到著作權保護和限制的問題,因此需要科學掌控。

3表演藝術作品與表演的關系。

答:抱歉,本題沒有提供答案。

4如何理解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答:我國著作權法列舉了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在這些對象中,有些不符合作品的要件,有些雖然符合作品的要件,但基于社會公共利益或其他考量,不宜給予著作權的保護,具體包括:

(1)不適宜給予著作權保護的對象

有些具備了作品的條件,但是為了國家或公眾的利益,不給予著作權法保護。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這種情況有兩類:

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屬于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這些文件包括:憲法和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構制定的法律,國家行政機關為執行憲法和法律而頒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法規,各級權力機關、行政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作出的決議、決定、命令、司法解釋、判決等法律文件,以及由國家機關確認的上述文件的正式譯文。上述官方文件和相應的官方文件譯文都是作品。

但是,這些文件涉及社會公眾和國家整體利益,屬于國家和相關社會成員的公有的資源,不應為任何人專有而限制它們的傳播和被人們利用,故不享有著作權。

時事新聞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除上述傳統傳播媒介外,網絡也已成為時事新聞的重要傳播媒介。

時事新聞又稱紀實新聞,是指全部由對事實的報道(或稱“硬件”,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客觀現象或事實)組成的新聞。這種新聞用簡單的文字或機械記錄手段將客觀現象或事實記錄下來,其價值就在于是一種嶄新的資訊。

由于媒體的政治立場、經濟觀點、價值取向、道德標準、學術見解是多元的,因而不同媒體對客觀事實的元素提取和組合報道并不相同。故,新聞屬于作品。但是,這類資訊直接涉及國家、社會公眾、國際社會乃至全人類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因而需要廣泛而迅速地傳播,不應被壟斷。故我國法律不給予其著作權保護。

(2)欠缺作品實質要件的對象

這些對象具備作品形式條件,但因其形式往往具有唯一表達的特點,不具備獨創性而不予以著作權法保護。我國著作權法對具有這類特點的歷法、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對象,不給予著作權法保護。

2010年2月26日,《著作權法》第4條修改為:“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國家對作品的出版、傳播依法進行監督管理。”對于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應當解釋為其依然享有著作權,但權利人不得以出版、傳播作品的方式行使著作權。

5我國《著作權法》2010年修正案修訂原第4條第1款的原因為何?

答:《著作權法》2010年修正案將第四條修改為:“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國家對作品的出版、傳播依法進行監督管理。”刪除了原先“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的內容。

我國《著作權法》2010年修正案修訂原第4條第1款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WTO裁決是修法的導火索。

在2007年,美國曾就中國出版物市場的準入問題訴諸WTO爭端解決機構。WTO于2009年3月對此作出裁決,認定中國《著作權法》第4條第1款違反了著作權國際公約《伯爾尼公約》和WTO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定)。由于中美雙方都對WTO專家組的裁決不上訴,根據WTO規則,中國必須在1年內對《著作權法》的有關條款做出相應修改。

刪掉該條款,消除了國外著作權人等的一些擔心,表明了中國在著作權保護方面堅定不移的態度,同時體現了中國嚴格遵守入世承諾的國家信用。

(2)該條款本身不夠規范,且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早在《著作權法》制定時,法學界對該條款就有不同意見。從保護權利、鼓勵創造的角度上講,凡是作者獨立創作的作品,就應該享有著作權,就應該受到保護。即便是被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同樣要承認其著作權,不能放縱盜版等侵權行為。

我國正在朝著依法立國、依法治國的道路向前走,各種法律都應該有其各自規范的內容,《著作權法》也是一樣。再者,對于現行《著作權法》中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條款都應該進行修訂。從這層意義上講,即使沒有此前的訴訟,這一條也早晚是要修改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對相關條款的刪除和調整,強化國家對作品出版、傳播依法進行監督管理,表明我國著作權的保護與國際進一步的接軌,更加鼓勵作品的多元化和創新精神,順應了國際形勢和國內產業發展的新要求,對促進創新和產業繁榮將產生巨大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华池县| 尤溪县| 呈贡县| 达州市| 夏邑县| 营山县| 金坛市| 略阳县| 昌平区| 丰顺县| 福州市| 毕节市| 青铜峡市| 临洮县| 会东县| 北流市| 台江县| 连江县| 尚志市| 大厂| 河津市| 辽源市| 台南县| 贵州省| 泗阳县| 临西县| 涟源市| 虎林市| 荣成市| 永仁县| 南召县| 出国| 鄂温| 绥阳县| 南江县| 曲阳县| 白朗县| 陇南市| 吉安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