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爾瓦多《國際經濟學》(第11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4858字
- 2021-06-11 09:50:12
1.2 課后習題詳解
一、概念題
1國際收支的調節
答:國際收支調節是指為達到特定目標,編表國家在分析國際收支的基礎上,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調節國際收支各個項目的差額和總額的宏觀行為過程。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按照會計學的借方與貸方相互平衡的復式簿記原理編制的。國際收支調節的措施一般有:①實行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②保持穩定或略有上升的匯率水平;③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同時保持一定規模的外資流入;④加強國際間的協調與合作。
2反全球化運動
答:反全球化運動是一種由反全球化人士發起的運動,他們各自從不同層面出發,但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全球化只會為當地社會及全世界帶來惡果。該運動認為全球化是造成世界各地大量人權問題和環境問題的根源,并指責其為了跨國公司的利潤而犧牲全人類的福利和環境。嚴格說來,“反全球化”這一詞本身并不確切,因為人們并不反對全球化本身,尤其不反對那種作為客觀趨勢和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那些強烈抗議全球化的示威人群自己都不大使用“反全球化”一詞。準確地說,反全球化運動的人士反對的是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是這種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種種問題尤其是社會問題。
3國際收支
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收支的定義為:國際收支(BOP)是一種統計報表,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全部對外經濟往來的系統的貨幣記錄。它包括:①一個經濟體和其他經濟體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收益交易;②一個經濟體的貨幣黃金、特別提款權的所有權的變動和其他變動,以及這個經濟體和其他經濟體的債權債務的變化;③無償轉移以及在會計上需要對上述不能相互抵消的交易和變化加以平衡的對應記錄。國際收支有三個特征:①國際收支是一個流量概念;②所反映的內容是經濟交易,包括:商品和勞務的買賣、物物交換、金融資產之間的交換、無償的單向商品和勞務的轉移、無償的單向金融資產的轉移;③記載的經濟交易是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
4外匯市場
答:外匯市場是指在國際間從事外匯買賣、調劑外匯供求的交易場所,是經營外幣和以外幣計價的票據等有價證券買賣的市場,是金融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職能是經營貨幣商品,即不同國家的貨幣,實現購買力的國際轉移,提供資金融通、外匯保值和投機的機制。根據不同的劃分方法,外匯市場有不同的種類:①按有無固定場所劃分,可以分為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②根據有無外匯管制劃分,可以分為官方市場、自由市場和外匯黑市;③根據交易期限劃分,可以分為現匯市場和期匯市場;④按外匯買賣的范圍劃分,可以分為外匯批發市場和外匯零售市場。
5全球化
答:全球化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來說,從物質形態看,全球化是指貨物與資本的跨境流動,經歷了跨國化、局部的國際化和全球化這幾個發展階段。貨物與資本的跨國流動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態;在此過程中,出現了相應的地區性、國際性的經濟管理組織與經濟實體,以及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精神力量的跨國交流、碰撞、沖突與融合。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系、影響、制約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為科技、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的全球化。
6貿易引力模型
答:引力模型的思想和概念源自物理學中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兩物體之間的相互引力與兩個物體的質量大小成正比,與兩物體之間的距離遠近成反比。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Isard&Peck和Beckerman即憑直覺發現地理位置上越相近的國家之間貿易流動規模越大的規律。人們普遍認為,最早將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國際貿易的是Tinbergen(1962)和Pōyhōnen(1963),他們分別獨立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分析了雙邊貿易流量,并得出了相同的結果:兩國雙邊貿易規模與它們的經濟總量成正比,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
Tinbergen的貿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公式為:
其中,Xij是i國向j國的總出口,Yi與Yj分別為i國與j國的GNP,Dij為i國與j國之間的距離,K、e為常數,a、b為參數。該公式表明,i國向j國出口總量的大小或者i國與j國之間貿易量的大小與i國與j國的國民收入總量成正比,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
7相互依存
答:相互依存是指國際社會中不同角色之間互動的影響和制約關系,這種互動的影響和制約關系可以是對稱的或不對稱的,其程度取決于角色對外部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大小。如,A方對B方的原料,B方對A方的制成品,可能表現出相互依賴的關系。雙方都對對方的有關政策表現出某種敏感性,但由于雙方依賴程度可能不同,各自的敏感程度也有異。A方的有關政策若不利B方,就會暴露其脆弱性。又由于雙方的應變能力不一,它們表現出的脆弱性也有差異。如果雙方敏感性和脆弱性相同或接近,那么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呈對稱情況,否則即呈不對稱情況。
8國際金融
答:國際金融是指因政治、經濟、文化等聯系而產生的國家與地區之間貨幣資金的周轉與運動。國際金融由國際收支、國際匯兌、國際結算、國際信用、國際投資和國際貨幣體系構成,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例如,國際收支必然產生國際匯兌和國際結算;國際匯兌中的貨幣匯率對國際收支又有重大影響;國際收支的許多重要項目同國際信用和國際投資直接相關,等等。國際金融與一國的國內金融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很大區別。國內金融主要受一國金融法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的約束,而國際金融則受到各個國家互不相同的法令、條例以及國際通用的慣例和通過各國協商制訂的各種條約或協定的約束。由于各國的歷史、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它們在對外經濟、金融領域采取的方針政策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有時會導致十分激烈的矛盾和沖突。
9國際貿易政策
答:國際貿易政策是指一國政府在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總目標下,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對對外貿易活動進行管理和調節的行為。它體現一國對外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總政策,屬于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對外,它服務于一國的對外經濟和政治的總政策;對內,它為發展經濟服務,并隨著國內外的經濟基礎和政治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10國際貿易理論
答:國際貿易理論試圖解釋為什么有國際貿易,以及作為一個國家應當如何對待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典、新古典、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四大階段。古典和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以完全競爭市場等假設為前提,強調貿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釋了產業間貿易。二戰后,以全球貿易的新態勢為契機,新貿易理論應運而生,從不完全競爭、規模經濟、技術進步等角度解釋了新的貿易現象。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則以專業化分工來解釋貿易,力圖將傳統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統一在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框架之內。
11宏觀經濟學
答: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即對經濟運行的整體,包括整個社會的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就業水平進行分析。測量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最重要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失業率、物價水平及其變動即通貨膨脹率。其他比較重要的指標還有政府財政預算赤字及貿易赤字的變動、利率等。
12微觀經濟學
答: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別經濟單位(如消費者、工人、投資者、資源擁有者和廠商)所作的決策,也研究構成市場與行業的消費者和廠商的相互影響。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是論證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在國際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屬于微觀經濟部分,因為它們把單個國家看作基本單位,并研究單個商品的(相對)價格。
13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
答: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指的是國際經濟學的宏觀經濟部分的內容。由于國際收支涉及總收入和總支出,以及影響國家收入水平和價格總指數的調整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因而它們是國際經濟學的宏觀經濟部分,這些內容常被稱為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或國際金融。
二、練習題
1翻閱當天的報紙并做下列題目:
(1)找出7~8條有關國際經濟學的新聞。
(2)指出每條新聞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或影響。
(3)指出每條新聞對你個人有何影響。
答:非常抱歉,本題暫不提供答案。
2這個問題要求你測度一些國家之間的經濟依存程度:
(1)找出沒有列在(教材)圖1.1內的任何5個工業國。
(2)到學校圖書館找到最新版的《國際金融統計》,列表顯示你選擇的這些國家的經濟依存程度。每組中的較小國家的依存程度是否大于較大國家的依存程度?
答:非常抱歉,本題暫不提供答案。
3找出沒有列入(教材)圖1.1的任何5個發展中國家,做與練習題2相同的題目。
答:非常抱歉,本題暫不提供答案。
4美國與巴西和阿根廷之間的貿易是否符合貿易引力模型的假設?
答:在最簡單的形式上,貿易引力模型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兩國間的雙邊貿易與這兩個國家的GDP的乘積是成比例的或至少是正相關的,同時,兩國間的距離越遠,貿易額越低。也就是說,兩國的GDP越高(彼此間的規模越相近),距離越近,則預期兩國間的貿易額越高。
相對于阿根廷,巴西的GDP更高,地理上離美國更近,理論上與美國的貿易額應更高,這與現實相吻合。所以,美國與巴西和阿根廷之間的貿易符合貿易引力模型的假設。
5拿出你的經濟學原理課本(即使你已經學習了中級經濟學理論),然后從目錄中:
(1)找到書中有關微觀經濟學部分的標題。
(2)將你的經濟學原理課本中的微觀經濟學內容與本書(教材)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內容做一比較。
(3)找到書中關于宏觀經濟學部分的標題。
(4)將書中宏觀經濟學部分的內容與本書第3部分和第4部分的內容做一比較。
答:非常抱歉,本題暫不提供答案。
6(1)根據消費者需求理論,當其他條件不變時,一種商品價格的提高(如由于稅率的上浮所致),會帶來需求量的什么變化?
(2)一種進口商品價格的提高(如由于進口關稅的上浮所致),會如何影響該商品的進口量?
答:(1)消費者需求理論揭示,當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時,對該商品的需求量會減少。
(2)根據消費者需求理論,當一種進口商品價格提高時,該商品的進口需求量將會減少。
7(1)一國政府如何能消除或減少預算赤字?
(2)一個國家如何能消除或減少國際收支赤字?
答:(1)一國政府可以通過減少政府支出和(或)增加稅收來消除或減少預算赤字。
(2)一國可通過對進口商品征稅和(或)對出口補貼,增加國外借款或減少國外貸款,以及降低國民收入水平來消除或減少國際收支赤字。
8(1)國際經濟關系與地區經濟關系有何區別?
(2)它們在哪些方面相似?
答:(1)國際經濟關系不同于地區間的經濟關系(例如,同一國家內不同地區間的經濟關系),國家經常對商品、勞務和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流動施加某些限制,而一般不限制其在國內各地區間的流動。此外,國際間的流動也因語言、風俗習慣和法律的不同而受到某些限制;國際間商品、勞務及資源的流動亦增加了外匯收入及支出額,并常常引起外匯價格的變動。
(2)國際經濟關系與地區經濟關系都克服了空間和距離帶來的障礙,使參與方的經濟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9我們如何推斷自愿性的國際貿易給一國帶來的利益?
答:如果一個國家無法從自愿性的國際貿易中獲利(甚至帶來損失),它可以直接拒絕進行國際貿易。所以,當一個國家在進行自愿性的國際貿易時,它一定是獲利的。
10如果說一個國家可以從國際貿易中獲益,那么你如何解釋許多國家又要對國際貿易施加某些限制?
答:國際貿易給消費者帶來了商品的低價格,但是損害了國內競爭廠商的利益。通常,那些廠商會聯合起來對政府施加壓力,要求限制進口。通常消費者數量多但缺乏組織,并且每個人只會從進口限制中遭受到很小的損失,因而政府往往屈服于廠商的壓力而對進口施加限制。
11你能否想出一些方法可以使一國從使其他國家受損失的貿易限制中獲益?
答:一國可以向其他國家大量低價傾銷一種商品以擠垮它們國內的相關公司從而獲得壟斷地位,繼而可以提高價格以獲取高額利潤。
12當美元價值相對于其他國家貨幣下跌時,美國的進出口會有什么變化?
答:當美元價值相對于其他國家貨幣下跌時,美國的商品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變得更為便宜,帶動美國出口的增加;而其他國家的商品相比美國的而言顯得更為昂貴,使得美國進口量減少。
- 2020年中國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山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2018歷年考研英語真題名家詳解
- 程佩青《數字信號處理教程》(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葛洪義《法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吳漢東《法學通論》(第6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歐陽光中《數學分析》(上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侯欣一《中國法律思想史》(第4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823英語專業知識(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英美概況等)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微觀經濟學考研專題考題精編及詳解
- 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張良《公共管理學》(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戴國強《貨幣金融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全國名校微觀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適用于考卷中僅含微觀經濟學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