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編 傳播理論

第一章 傳播學的對象和基本問題

1傳播學(北師2009年研;華東師大2007年研)

答: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其研究對象是社會信息系統本身,包括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國際傳播研究等。傳播學的研究任務是通過對社會信息系統及其各部分的結構、功能、過程以及互動關系的考察,探索、發現克服傳播障礙和傳播隔閡的科學方法,找到社會信息系統良性循環的機制,由此來推動社會的健全發展。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傳播學形成于20世紀初至40年代的美國,它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它的發展從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等諸多學科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2傳播(溫州大學2015年研;南開大學2014年研;上海交大2014年研;上海大學2012年研;華中農大2011年研;遼寧大學2008年研)

答:廣義的傳播是指有關自然界一切事物內外及人類社會中產生相互運動和關系的現象。傳播學所說的“傳播”主要指人類社會中信息在個人或人群中發生的流通、共享或擴散的行為及過程。傳播是一切社會交往的實質,其根本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其要素包括發送者、中介和接收者。傳播是一種雙向的社會互動行為,其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傳受雙方必須有共通的意義空間。

3政治傳播(中國傳媒大學2018年研)

答:政治傳播是指存在于政治行為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以達到待定目的和取得特定效果為價值取向的、以符號和媒介為途徑的使政治信息得以流動的過程。政治傳播的目的是告知、解釋、勸說、規范和娛樂,其核心是達成共識。政治傳播的主體包括政府、社會組織和其他政治信息發布者,其基本方式包括三種:政治說服,包括政治宣傳、政治廣告、政治辭辯、選取四個主要題材;政治修辭,即政治主體圍繞政治利益、利用政治語言的表達技巧所進行的修辭行為;政治溝通,廣義上指一切有關政治的消息、思想和態度的流動和傳播,狹義上指政治系統進行輸入、輸出的工具。政治傳播的功能包括:發布政治信息;形成特定的政治文化;促進政治民主化,塑造政治形象;促進政治社會化。

4發展傳播學(北大2014年研;中國傳媒大學2012年研)

答:發展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主要分支領域之一,其創立的標志是美國學者勒納在1958年出版的《傳統社會的消失:中東的現代化》。發展傳播學一般被解釋為運用現代的和傳統的傳播技術,以促進和加強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變革的過程,主要用在研究發展中國家如何利用傳播手段,有效地幫助改變貧窮落后的現狀,促進社會發展。發展傳播學的理論焦點是大眾傳媒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基本觀點有:媒介必須把國家的發展目標(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的目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追求國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支持國家的民主化進程。發展傳播學大致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的現代化理論階段、60年代的依附理論階段、80年代以后的世界體系理論階段。90年代以來,全球化話語逐漸替代發展傳播學的話語體系。

5健康傳播(北大2014年研)

答:健康傳播是傳播學的分支,由Jackson于1992年首先提出,是以人人健康為出發點,運用各種傳媒渠道及方法制作、傳遞健康信息的傳播過程。所有涉及健康方面的內容的人類傳播都是健康傳播。健康傳播的議題非常廣泛,包括疾病預防(如預防艾滋病)、藥物濫用預防、醫患關系研究、計劃生育、癌癥的早期發現、戒煙等內容。它是連接醫療、健康專業領域和公眾健康問題的橋梁,關注個人、健康、社會三者之間的交互關系,有自我個體的健康傳播、人際間健康傳播、組織健康傳播、大眾健康傳播四個傳播層次。

6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論

答: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論是指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傳播觀。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生產和交往是有機的成對概念,第一次生產是隨著人口的增長而開始的,而生產本身又是以個人彼此之間的交往為前提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構成了人類生產活動的總體,而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則構成了人類交往活動的總體。精神生產和精神交往與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是一種辯證的相互作用關系,精神生產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制約以外,還具有自己的能動性和相對獨立性。我們既不能忽視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基礎作用,也不能無視作為精神生產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產與傳播的特殊規律。這一理論為確立唯物主義的傳播觀提供了重要的出發點。

7雙重偶然性(北郵2009年研;武漢理工2008年研;廈門大學2006年研)

答:雙重偶然性由德國社會傳播學家魯曼提出,是指傳播的雙方都存在著不確定性,因此,通過傳播所作出的選擇有受到拒絕的可能性。雙重偶然性是人類社會信息系統所特有的屬性,這與它是以人為主體的活動有關。這是因為在自然界系統中,系統各部分、系統與系統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據既定的條件進行的,滿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條件,便會產生預期的反應。而人類社會則不同,人類的活動不僅受到生物運動規律的制約,還受到精神和心理運動規律的制約,這樣影響社會信息系統運動及其結果的變量就更多、更復雜。雙重偶然性的存在說明,社會信息系統是一個多變量的系統,這些變量如果處理不當,便會引起傳播障礙和傳播隔閡。

8傳播隔閡(湖南大學2017年研;蘭州大學2016年研;南京大學2014年研)

答:傳播隔閡是指由于社會信息系統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以及系統的參與者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利益、意識形態和文化背景而產生的傳播上的無意誤解或有意曲解。它包括個人之間的隔閡,個人與群體的隔閡,成員與組織的隔閡,群體與群體、組織與組織、世代與世代、文化與文化之間的隔閡等。傳播隔閡的存在是社會信息系統的一個必然現象,但其存在會造成社會成員的認知、判斷、決策和行動的混亂,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傳播學的價值就在于引導人們從信息系統的角度考慮問題,進而分析和解決信息系統中的傳播隔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柳江县| 永清县| 桦川县| 蒙自县| 汾西县| 商都县| 滕州市| 大埔县| 灵台县| 赤峰市| 滨州市| 宁国市| 信阳市| 诸暨市| 碌曲县| 林周县| 阆中市| 胶州市| 苏州市| 方山县| 渭南市| 叙永县| 博罗县| 翁牛特旗| 河间市| 南宫市| 日喀则市| 揭东县| 土默特右旗| 公安县| 太保市| 淮滨县| 丁青县| 平定县| 丹江口市| 棋牌| 梅州市| 高雄县| 满城县| 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