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06年南京財經大學812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名詞解釋(6×5分=30分)

1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相對應,是供集體共同消費的物品。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給公共物品下了這樣的定義:“公共物品是這樣一些物品,它們的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擴散給全體社會成員,無論個人是否想要購買這種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來經常需要政府的行動。”公共物品具有與私人物品相對應的兩個特性:

(1)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可以同時供一個以上的人消費,任何人對某種公共物品的消費,都不排斥其他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也不會減少其他人由此而獲得的效用。

(2)非競爭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給一切消費者的,無法在消費者之間進行分割。

由于公共物品既沒有排他性又沒有競爭性,所以能夠從公共物品獲益的人可以避開為公共物品付出費用,這稱為“免費搭便車問題”。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人們總是希望由別人來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來,經常需要政府的行動。

2非價格競爭

答:非價格競爭是指企業運用價格以外的營銷手段,使本企業產品與競爭產品相區別,并使之具備差別優勢,以推動產品銷售的競爭方式。非價格競爭主要是指壟斷競爭行業內的廠商通過廣告、售后服務、產品差異化等方式參與競爭的方式。在壟斷競爭市場上,由于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都是有差別的,壟斷競爭廠商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商標和包裝、改善售后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增加消費者對其產品的依賴程度,增強產品的壟斷程度,擴大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非價格競爭策略主要有:差異化競爭策略、戰略聯盟、情感營銷策略、商業科普競爭策略。非價格競爭的特點是:

(1)非價格競爭是一種產品單一因素競爭向多因素競爭的轉變;

(2)非價格競爭是從注重產品內在因素競爭向產品內外因素相結合競爭的轉化;

(3)非價格競爭實現了銷售方式從推銷觀念向營銷觀念再向競爭觀念的轉化。

3技術替代率

答: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投入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數量,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其英文縮寫為MRTS。用ΔK和ΔL分別表示資本投入量的變化量和勞動投入量的變化量,則勞動對資本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的公式為:MRTSLK=-ΔK/ΔL或MRTSLK=-dK/dL。

在生產要素相互替代的過程中存在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即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種產品的生產技術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間有適當的比例,這意味著要素之間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4凱恩斯陷阱

答:凱恩斯陷阱又稱流動性陷阱或靈活陷阱,是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具體是指當利率水平極低時,人們對貨幣需求趨于無限大,貨幣當局即使增加貨幣供給也不能降低利率,從而不能增加投資引誘的一種經濟狀態。

當利率極低時,有價證券的價格會達到很高的水平,人們為了避免因有價證券價格跌落而遭受損失,幾乎每個人都寧愿持有現金而不愿持有有價證券,這意味著貨幣需求會變得完全有彈性,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趨于無限大,表現為流動偏好曲線或貨幣需求曲線的右端變成水平線。在此情況下,貨幣供給的增加不會使利率下降,從而也就不會增加投資引誘和有效需求,當經濟出現上述狀態時,就稱之為凱恩斯陷阱。

盡管從理論上可以推導出凱恩斯陷阱的存在,但現實經濟生活中還沒有發現該經濟現象。有的經濟學家認為,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經濟出現了類似于凱恩斯陷阱的現象。

5貨幣幻覺

答:貨幣幻覺是指,價格變動或貨幣存量變動,而其他真實變量,如實際收入、相對價格、實際利率以及包括實際現金余額在內的實際財富等皆未變動時,人們由于只注重名義價值的改變而改變對商品或勞務的供給和需求的一種心理錯覺。

貨幣幻覺可能來自對幣值的錯誤估計,從而貨幣幻覺是個人(或企業)的一種非理性抉擇行為。如果準確地估計到名義貨幣量的實際值,在其真實財富未變而只是名義收入變動,并且其嗜好、習慣等未改變時,經濟主體是不會在供給(或需求)商品或勞務的數量方面做出與原先不同的抉擇的。以工資為例,人們易于發覺絕對貨幣工資增減的變化,而較難發現物價水平的變動,當物價與工資按同一比例提高時,人們會把貨幣工資的增加視作實際工資的增加,從而增加消費支出,使實際的消費水平上升,這時就稱為存在貨幣幻覺。貨幣幻覺的另一個例子是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區別:在存在正的通貨膨脹率的情況下,只有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貨膨脹率的(實際)利率才是投資者現實地得到的利率水平,這種區別在決定投資支出時尤為重要。

6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

答:最終產品是指在核算期內不需要再繼續加工、直接可供社會投資和消費的產品和勞務。可供投資的產品包括機械設備、型鋼等;可供消費的產品包括食品、服裝、日用品等。

中間產品是指在核算期間須進一步加工、目前還不能作為社會投資和消費的產品和勞務,包括各種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例如服裝是最終產品,可以直接消費,但用于服裝生產的原材料,如棉布、棉紗等產品就不是最終產品而是中間產品。必須說明的是某些產品,如煤炭、棉紗等,在核算期間沒有參與生產而是以庫存形式滯留在生產環節以外的這些產品也應理解為社會最終產品。

二、簡答題(6×10分=60分)

1機會成本概念與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區別?

答:(1)一般理解的成本大多是指會計成本。會計成本是廠商在生產過程中購買和使用的且按市場價格直接支付的生產要素的貨幣支出,其在企業的會計賬簿中會直接反映出來。會計成本比較關注產品成本結果本身,成本計算的對象是企業所生產的各種產品,產量被看作是產品成本的惟一動因,并認為它對成本分配起著決定性的制約作用。

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除了會計成本之外,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隱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認識。它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賬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機會成本就屬于隱性成本。

(2)機會成本是指人們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夠獲取的最大收入。機會成本的概念是以資源的稀缺性為前提而提出的。從經濟資源的稀缺性這一前提出發,當一個社會或一個企業用一定的經濟資源生產一定數量的一種或者幾種產品時,這些經濟資源就不能同時被使用在其他的生產用途方面。即這個社會或這個企業所能獲得的一定數量的產品收入,是以放棄用同樣的經濟資源來生產其他產品時所能獲得的收入作為代價的。這也是機會成本產生的緣由。因此,社會生產某種產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產另一些產品的代價。由此產生經濟成本的概念,即廠商所使用的全部資源的機會成本。在進行經濟分析時,一般首先分別研究廠商所有投入要素的機會成本,然后再根據各種投入要素的機會成本計算產品的經濟成本。設Ce為經濟成本,Xi為各種投入要素的數量,Pij為第i種投入要素的第j種市場價格,則

2有人說,氣候不好對農民不利,因為農業要歉收。但也有人說,氣候不好反而對農民有利,因為農業歉收后谷物會漲價,農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試運用所學經濟學原理對這兩種說法給予評價。

答:相對于第二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不全面的,因為農民的最終收入取決于兩個方面:產量和價格。氣候不好必然會導致產量下降,但是這種說法沒有考慮價格因素,從而就不能對最終的收入作出準確判斷。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存在著一種經濟現象: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反而減少了,這種現象在我國民間被形象地概括為“谷賤傷農”。這種現象可以用農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來分析。

造成“谷賤傷農”這種經濟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農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當農產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農產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彈性的。其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谷賤傷農”的經濟學分析

在圖1中,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是缺乏彈性的。農產品的豐收使供給曲線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下,農產品的均衡價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為P2。由于農產品均衡價格的下降幅度大于農產品的均衡數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農民總收入減少。總收入的減少量相當于圖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積之差。

3分析說明不同經濟體制下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經濟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就是所謂經濟體制問題。按照西方經濟學家的劃分,經濟體制大體上分為下列四種類型:自給經濟、計劃經濟(命令經濟)、市場經濟和混合經濟。

(1)自給經濟的特征是每個家庭生產他們消費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極少數消費品是與外界交換來的。在這種體制下,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由居民的直接消費所決定,經濟效率低下。

(2)計劃經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資料歸政府所有,經濟的管理模式如同一個單一的大公司。在這種體制下,用計劃來解決資源配置和利用問題。這種體制,從理論上也許可以證明資源能夠達到最優配置和有效利用。但實踐證明,這種體制不能解決資源配置問題,效率較低,因此產生了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體制改革。

(3)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是產權明晰,經濟決策高度分散。這種經濟為一只“看不見的手”所指引,資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競爭的市場中的價格機制來解決。市場機制是解決資源優化配置,增進社會福利的有效機制。但是,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并不是萬能的。在克服壟斷和外部性,提供公共物品,管理信息、調節收入分配、控制經濟波動等諸多方面,市場都無能為力,需要國家或者政府出場來發揮調節作用。

(4)混合經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和國家所有相結合,自由競爭和國家干預相結合,因此也是壟斷和競爭相混合的制度。政府限制私人的某些活動;壟斷的成分限制完全競爭的作用。在這種體制下,憑借市場制度來解決資源配置問題,依靠國家干預來解決資源利用問題。這種體制被認為是最好的制度,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較好的協調。

4如果總供求所決定的價格水平過高,在不考慮就業水平的情況下,可以采取什么樣的經濟政策?

答:總需求是經濟社會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這一需求總量通常以產出水平來表示。總需求由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需求和國外需求構成。總供給是經濟社會所提供的總產量(或國民收入),即經濟社會投入的基本資源所生產的產量。這里所說的基本資源主要包括勞動、生產性資本存量和技術。總供給曲線是通過勞動力市場的均衡推導出來的。

如圖2所示,當總需求曲線(AD)和總供給曲線(AS)相交于E0點時,產量(y)處于充分就業的水平(yf),價格為P0,而此時的P既不會上升也不會下降。如果此時總供求決定的價格水平P0過高,則可以采取經濟措施,使AD和AS曲線移動,降低價格水平。經濟中的許多因素都會移動AD和AS的位置,使二者的交點脫離E0

圖2 總供求曲線

為了使價格下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抑制總需求,使AD曲線左移,降低價格。

緊縮的財政政策所采取的措施有:增加稅收,以降低企業的投資能力和個人的投資熱情,并抑制總需求的膨脹;發行公債以減少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消減政府預算,限制公共事業投資,以此來減少政府支出。

緊縮的貨幣政策所采取的措施有:中央銀行利用貨幣發行權降低貨幣供應量;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賣出債券,減少貨幣供應量;通過提高準備金率,據以控制商業銀行貸款、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提高再貼現率,可以控制和調節信貸規模,影響貨幣供應量。

(2)減少關稅,降低進口原材料的價格。總供求所決定的價格過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材料價格過高。一些原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雖然高關稅有利于保護本國產業,但是卻導致進口部門成本上升,從而間接提高了商品的價格,造成通貨膨脹。因此,為了調節價格至合理的水平,有必要降低關稅。

鼓勵技術進步,降低工資水平,促使AS曲線向右下方移動。

鼓勵技術進步,對科技發明給予政策上的保護,保護其產權,并給予補貼和獎勵。因為,技術進步可以使生產成本下降,擴大總供給,降低價格。

降低工資水平可以直接降低生產成本。當工資下降時,對于任一給定的價格總水平,廠商愿意供給更多的產品,因而降低工資將使總供給曲線的向右下方移動。

5生命周期消費理論與凱恩斯消費理論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答:(1)凱恩斯消費理論

在現實生活中,影響各個家戶消費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價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狀況、消費者偏好、家庭財產狀況、消費信貸狀況、消費者年齡構成、社會保障制度、風俗習慣等等。凱恩斯認為,這些因素中有決定意義的是家戶收入。

關于收入和消費的關系,凱恩斯認為,存在一條基本心理規律: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是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費和收入的這種關系稱做消費函數或消費傾向。

(2)生命周期理論

一般說來,年輕人家庭收入偏低,這時消費可能會超過收入。隨著他們進入壯年和中年,收入日益增加,這時收入會大于消費,不但可能償還青年時代欠下的債務,更重要的是可以積些錢以備養老。等到年老退休,收入下降,消費又會超過收入,形成所謂負儲蓄狀態。

根據生命周期的消費理論,如果社會上年輕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則消費傾向會提高;如果社會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則消費傾向會下降。因此,總儲蓄和總消費會部分地依賴于人口的年齡分布,當有更多人處于儲蓄年齡時凈儲蓄就會上升。

生命周期消費理論與凱恩斯消費理論的不同之處在于,后者假定人們在特定時期的消費是與他們在該時期的可支配收入相關的,而前者強調人們會在更長時間范圍內計劃他們的生活消費開支,以達到他們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消費的最佳配置。

6什么是擠出效應?為什么會出現擠出效應?

答:(1)含義

“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效果。在一個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政府支出增加會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資出現抵消性的減少: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場上購買產品和勞務的競爭會加劇,物價就會上漲,在貨幣名義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實際貨幣供給量會因價格上漲而減少;進而使可用于投機目的的貨幣量減少。結果,債券價格下跌,利率上升,進而導致私人投資減少。投資減少了,人們的消費隨之減少。即政府支出增加“擠占”了私人投資和消費。

(2)出現擠出效應的原因

在政府支出增加而引起價格上漲時,如果工人由于存在貨幣幻覺,即人們不是對貨幣的實際價值作出反應,而是對用貨幣來表示的名義價值作出反應,例如,物價上漲了,名義工資雖未變,但實際工資下降了,工人如仍像物價未變時一樣提供勞動,就是只對用貨幣表示的價值作出反應,因而可被稱為具有貨幣幻覺,或受工資合同約束等原因未能與價格上漲同步調整工資,那么,在短期內,由于企業對勞動需求增加,因此,就業和產量將會增加。然而在長期內,如果經濟已經處于充分就業狀態,則增加政府支出就會完全地擠占私人的投資和消費支出。

在非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政府推行增加支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同樣對私人投資有“擠出效應”。但一般說來,不可能對私人投資支出產生完全的“擠出”,因而這種政策多少能使生產和就業增加一些。在非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政府支出增加會對私人投資有“擠出效應”,是因為政府支出增加使總需求水平提高,產出水平相應提高,從而使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貨幣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貨幣名義供給量未變),因而利率會上升,并導致投資水平下降。

三、計算題(2×10分=20分)

1已知某廠商使用勞動和資本兩種要素生產單一產品。他在勞動市場和產品市場上都具有壟斷力,其要素生產函數為Q=60L0.5K0.5,產品的需求函數為Q=243×106P3,廠商的勞動供給函數為L=64×31×1012W3。在短期,資本固定為2500單位。求當廠商利潤最大化時:

(1)所雇傭的工人人數L;

(2)每個工人的年工資W;

(3)廠商的年產量Q;

(4)產品的價格P。

解:將K=2500代入生產函數Q=60L0.5K0.5,并進行求導后可得:MPL=3000×0.5L0.5=1500L0.5

由產品需求方程,得:P=2431/3·102·Q1/3,于是TR=PQ=2431/3·102·Q2/3

則:MR=2/3·2431/3·102·Q1/3=721/3·102·Q1/3

將生產函數代入,并由已知K=2500,可得:MR=721/3·102·30001/3·L1/6=241/3·10·L1/6

將式與式相乘,可得:MRPL=MR·MPL=241/3·10·L1/6·1500L0.5=811/3·104·L2/3

另一方面,由勞動供給函數得W=641/3·31/3·104·L1/3=41·31/3·104·L1/3

于是WL=41·31/3·104·L4/3,MFCL=4/3·41·31/3·104·L1/3=32/3·104·L1/3

(1)利潤極大化條件是MRPL=MFCL,有:811/3·104·L2/3=32/3·104·L1/3,解得:L=9。

(2)將L=9代入勞動供給函數,得:W=41·31/3·104·91/3=7500。

(3)將L=9及給定K=2500代入生產函數,得:Q=60·90.5·25000.5=9000。

(4)將Q=9000代入產品需求函數,得:P=2431/3·102·90001/3=10·32/3

2假設:某國某年國民收入的有關統計資料如下:

求: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凈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

解:(1)國內生產總值=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550+(125+50)+200+15=940(億美元)。

(2)國內生產凈值=國內生產總值-資本折舊=940-50=890(億美元)。

(3)國民收入=國內生產凈值-企業間接稅=890-75=815(億美元)。

(4)個人收入=國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金+政府轉移支付=815-100-50-130+120=655(億美元)。

(5)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收入-個人所得稅=655-80=575(億美元)。

四、論述題(2×20分=40分)

1評述壟斷競爭廠商理論。

答:壟斷競爭市場是這樣一種市場組織。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根據壟斷競爭市場的這一基本特征,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了生產集團的概念。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和壟斷市場條件下,行業的含義是很明確的,它是指生產同一種無差別的產品的廠商的總和。而在壟斷競爭市場,產品差別這一重要特點使得上述意義上的行業不存在。為此,在壟斷競爭市場理論中,把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生產集團。

具體地說,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主要有以下三點:

(1)在生產集團中有大量的企業生產有差別的同種產品,這些產品彼此之間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在這里,產品差別不僅指同一種產品在質量、構造、外觀、銷售服務條件等方面的差別,還包括商標、廣告方面的差別和以消費者的想象為基礎的任何虛構的差別。

一方面,由于市場上的產品之間存在著差別,或者說,由于帶有自身特點的產品都是唯一的,因此,每個廠商對自己的產品的價格都具有一定的壟斷力量,從而使得市場中帶有壟斷的因素。一般說來,產品的差別越大,廠商的壟斷程度也就越高。另一方面,由于有差別的產品相互之間又是很相似的替代品,或者說,每一種產品都會遇到大量的其他的相似產品的競爭,因此,市場中又具有競爭的因素。如此,便構成了壟斷因素和競爭因素并存的壟斷競爭市場的基本特征。

(2)一個生產集團中的企業數量非常多,以至于每個廠商都認為自己的行為的影響很小,不會引起競爭對手的注意和反應,因而自己也不會受到競爭對手的任何報復措施的影響。

(3)廠商的生產規模比較小,因此,進入和退出一個生產集團比較容易。

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各個廠商的產品是有差別的,廠商們相互之間的成本曲線和需求曲線未必相同。但是在壟斷競爭市場模型中,西方學者總是假定生產集團內的所有廠商都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線和需求曲線,并以代表性企業進行分析。這一假定能使分析得以簡化,而又不影響結論的實質。

在壟斷競爭市場上,由于產品差異,廠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產品的價格,即通過改變生產產品的數量來影響商品的價格,所以,壟斷競爭廠商面臨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但在該市場上,代表性的壟斷競爭廠商有兩條需求曲線。第一條是廠商的市場份額曲線,即在所有廠商同樣改變價格時代表性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用D表示。而另一條需求曲線d表示壟斷競爭廠商改變其自身產品的價格,而其他廠商都保持價格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數量之間的關系。較之需求曲線D,廠商“自身”的需求曲線d更為平坦,從而二者相交。在D與d相交時,壟斷競爭廠商的選擇的價格與市場價格一致,從而表明壟斷競爭市場的供求均衡。

壟斷競爭廠商將依照上述收益曲線來決定最優的產量和價格。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該理論分析是以產品差異和自由競爭為條件的。在理論分析中很少涉及到生產集中的后果,因而也就不能分析作為資本主義現代經濟一種表現的壟斷現象的深刻基礎和對社會經濟生活所產生的影響。此外,把產品差異為特征的壟斷與生產集中所導致的壟斷混為一談,使得壟斷競爭分析并不具有一般性。不過也應該看到,對于壟斷競爭對競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以及壟斷的消極作用的分析是有意義的。

2試述凱恩斯理論的基本框架。

答:凱恩斯的經濟理論奠定了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基礎,這一理論發表于他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圖3對凱恩斯理論進行通俗化的概括和闡述。

圖3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基本框架

圖3所概括的凱恩斯經濟理論綱要,包括以下幾點:

(1)國民收入決定于消費和投資。

(2)消費由消費傾向和收入決定。由于邊際消費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收入增加時,消費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來增加消費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來越小,用于增加儲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來越大。

(3)消費傾向比較穩定。因此,國民收入波動主要來自投資的變動。投資的增加或減少會通過投資乘數引起國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減少。投資乘數與邊際消費傾向有關。由于邊際消費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投資乘數大于1。

(4)投資由利率和資本邊際效率決定,投資與利率成反方向變動關系,與資本邊際效率成正方向變動關系。

(5)利率決定于流動偏好與貨幣數量。流動偏好是貨幣需求,由L1和L2組成,其中L1來自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L2來自投機動機。貨幣數量m是貨幣供給,由滿足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的貨幣和滿足投機動機的貨幣組成。

(6)資本邊際效率由預期收益和資本資產的供給價格或者說重置成本決定。

凱恩斯認為,形成資本主義經濟蕭條的根源是由于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所構成的總需求不足以實現充分就業。消費需求不足是由于邊際消費傾向小于1,即人們不會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來增加消費,而投資需求不足是由于資本邊際效率在長期內遞減。為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必須發揮政府作用,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充分就業。由于存在“流動性陷阱”,因此貨幣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財政政策。

推薦閱讀
  1. 2019年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理工類C級)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2. 2019年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理工類A級)核心詞匯全突破【核心釋義+例句搭配+巧記速記】
  3. 2020年西藏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歷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卷(2016)
  5. 2019年湖南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6. 2020年貴州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7. 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試真題分析與全真模擬
  8. 2020年河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9. 2019年全國公安機關面向公安院校畢業生招警統一考試《公安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0. 2020年江西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1. 2020年浙江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2. 2019年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理工類B級)高分應試教程【命題分析+技巧指南+專項練習+綜合模擬】
  13. 2019年安徽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4. 2019年遼寧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專用教材(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詳解)
  15. 國家電網招聘考試必刷2000題(電工類本科、專科)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会宁县| 珠海市| 南昌县| 东莞市| 罗甸县| 蓬溪县| 通州市| 克什克腾旗| 淮南市| 沙雅县| 纳雍县| 舞钢市| 永年县| 蓝田县| 锡林郭勒盟| 沅江市| 融水| 灵石县| 肇庆市| 鸡泽县| 定襄县| 南汇区| 咸阳市| 嘉义市| 本溪市| 兰考县| 长武县| 随州市| 眉山市| 天气| 保德县| 永昌县| 江北区| 楚雄市| 旬邑县| 大埔县| 麻城市| 隆回县| 成武县| 华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