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4年浙江工商大學811西方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共30分)

1.收入效應

答: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收入效應。即是指在商品的相對價格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由于收入水平的相對變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化。收入效應表示消費者的效用水平發生變化。

一種商品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量變動的總效應可以被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兩個部分,即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收入效應一般比替代效應小,在正常商品的情況下,兩種效應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價格下降,替代效應引起消費者購買數量增加,收入效應也引起消費者購買數量增加。然而在低檔物品的情況下,收入效應為負,收入效應會引起消費者購買數量的減少。當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總效應為負,價格下降反而引起商品需求量減少,這種商品稱為吉芬物品。

2.斯威齊模型

答:斯威齊模型也被稱為折彎的需求曲線模型,由美國經濟學家斯威齊于1939年提出,被用來解釋一些寡頭市場上的價格剛性現象。

該模型的基本假設條件是:如果一個寡頭廠商提高價格,行業中的其他寡頭廠商都不會跟著改變價格,因而提價的寡頭廠商的銷售量的減少是很多的;如果一個寡頭廠商降低價格,行業中的其他寡頭廠商會將價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銷售份額的減少,因而該寡頭廠商的銷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圖1 斯威齊模型

如圖1所示,根據斯威齊模型的基本假設條件,該壟斷廠商由B點出發,提價所面臨的需求曲線是dd需求曲線上左上方的dB段,降價所面臨的需求曲線是DD需求曲線上右下方的BD段,于是,這兩段共同構成的該寡頭廠商的需求曲線為dBD。顯然,這是一條彎折的需求曲線,折點是B點。這條彎折的需求曲線表示該寡頭廠商從B點出發,在各個價格水平所面臨的市場需求量。

雖然彎折的需求曲線模型為寡頭市場較為普遍的價格剛性現象提供了一種解釋,但是該模型并沒有說明具有剛性的價格本身,如圖1中的價格水平`P,是如何形成的。這是該模型的一個缺陷。

3.科斯第二定理

答:科斯第二定理是指,在交易費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權利界定,會帶來不同效率的資源配置。交易是有成本的,在不同的產權制度下,交易的成本可能是不同的,因而,資源配置的效率可能也不同,所以,為了優化資源配置,產權制度的選擇是必要的。

科斯第二定理把權利安排即制度形式與資源配置直接對應了起來,使人們認識到權利(產權)的初始界定與經濟運行效率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

4.貨幣數量論

答:貨幣數量論是一種用流通中的貨幣數量的變動來說明商品價格變動的貨幣理論。該理論認為: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商品價格水平漲落與貨幣數量呈正比,貨幣價值的高低與貨幣數量的多少呈反比。

貨幣數量論用數量方程式作為分析工具。數量方程式:MV=PT,式中,M為流通中的貨幣數量,V為貨幣的流通速度,P為一般物價水平,T為社會總交易額。如果用Y表示實際GDP,則PY是名義GDP,那么數量方程式變成MV=PY。

貨幣數量論假設:貨幣流通速度V不變,那么貨幣數量M的變動必然引起名義GDP的同比例變動。貨幣數量論進一步認為生產要素和生產函數共同決定實際GDP,這樣貨幣數量論意味著,物價水平和貨幣供給同比例變動,也即貨幣增長率決定通貨膨脹率。

5.匯率制度

答:世界上的匯率制度主要有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兩種。固定匯率制是指一國貨幣同他國貨幣的匯率基本固定,其波動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內。浮動匯率制是指一國不規定本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的官方匯率,聽任匯率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浮動匯率制度又分為自由浮動與管理浮動兩種,前者指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匯率完全由外匯市場的供求力量自發地決定。后者指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對外匯市場進行各種形式的干預活動,主要是根據外匯市場的供求情況售出或購入外匯,以通過對外匯供求的影響來影響匯率。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情況看,西方各國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實行固定匯率制,即按照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又稱布雷頓森林體系)所實施的固定匯率制。此后,由于美元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西方各國相繼放棄了固定匯率制而采用了浮動匯率制。

6.自然失業率

答:自然失業率又稱“有保證的失業率”“正常失業率”“充分就業失業率”等,是指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讓勞動市場和商品市場自發供求力量起作用時,總供給和總需求處于均衡狀態時的失業率。沒有貨幣因素干擾,指的是失業率的高低與通貨膨脹的高低之間不存在替代關系。

自然失業率取決于經濟中的結構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決于勞動力市場的組織狀況、人口組成、失業者尋找工作的愿望、現有工作的類型、經濟結構的變動、新加入勞動者隊伍的人數等眾多因素。

自然失業率是充分就業時仍然保持的失業水平。任何把失業降低到自然失業率以下的企圖都將造成加速的通貨膨脹。任何時候都存在著與實際工資率結構相適應的自然失業率。自然失業率是弗里德曼對菲利普斯曲線發展的一種觀點,他將長期的均衡失業率稱為“自然失業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貨膨脹水平相對應,且不受其影響。

二、辨別和分析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完全競爭可以實現資源最有效配置。

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完全競爭市場機制可以導致帕累托最優,原因在于,在完全競爭經濟中,產品的均衡價格可以實現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要素的均衡價格可以實現生產的帕累托最優,商品的均衡價格可以實現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

(1)完全競爭市場中交換的最優條件

對于消費者A來說,在完全競爭經濟中的效用最大化條件是對該消費者來說,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等于兩種商品的價格比例,即有:

同樣消費者B效用最大化的條件為:

故有,因此在完全競爭經濟中,產品的均衡價格實現了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

(2)完全競爭市場中生產的最優條件

在完全競爭經濟中,任何一個生產者C的利潤最大化條件之一是對該生產者來說,任意兩種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這兩種要素價格比率,即有:

同樣,對于另一生產者D來說,實現利潤最大化條件為:

故有,因此,在完全競爭經濟中,要素的均衡價格實現了生產的帕累托最優狀態。

(3)完全競爭經濟下生產和交換的最優條件

X產品對Y產品的邊際轉化率為:MRTXY=|?Y/?X|=|MCX/MCY|。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生產者利潤最大化條件是產品的價格等于其邊際成本,于是有:PX=MCX,PY=MCY。即有:MCX/MCY=PX/PY。再由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條件:

即得:

因此,在完全競爭經濟中,商品的均衡價格實現了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

綜上所述,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帕累托最優的三個必要條件都可以得到滿足。換而言之,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作用下,整個經濟可以全面達到帕累托的最優狀態,這樣的經濟必定是最有效率的經濟。

2.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越敏感,即投資的利率系數d越大,財政政策效果越小。

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IS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資的利率系數d所決定,IS越平坦,表示投資的利率系數越大,即利率變動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資變動的幅度越大。若投資對利率變動的反應較敏感,一項擴張性財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時,就會使私人投資下降很多,“擠出效應”較大。因此,IS越平坦,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時被擠出的私人投資就越多,從而使國民收入增加得就越少,即政策效果越小。

圖2 財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異

如圖2所示。(a)中IS曲線較平坦,投資的利率系數較大,y1y3即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擠出的私人投資所減少的國民收入,y0y1是財政政策帶來的收入。(b)中IS曲線較陡,投資的利率系數較小,說明政府支出的“擠出效應”較小,因而政策效果較大。

三、計算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須有計算過程)

1.在一個壟斷的市場結構中,市場需求函數P=1000-Q/2,壟斷廠商的成本函數為TC=Q3/3-Q2/2+100Q+500,試求:

(1)廠商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

(2)如果要求廠商按照完全競爭的定價模式,價格應該為多少?

解:(1)廠商的利潤函數為:

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

解得:Q=30,P=1000-30/2=985。

(2)按照完全競爭的定價模式,則P=MC,即:1000-Q/2=Q2-Q+100。

解得:Q≈30.25,P=1000-30.25/2=984.875。

2.若貨幣交易需求為L1=0.2Y,貨幣投機需求為L2=2000-500r。

(1)寫出貨幣需求總函數。

(2)當收入為10000,貨幣供給為2500時,均衡利率為多少?

解:(1)貨幣總需求包括交易需求和投機需求,因此貨幣需求總函數為:L=L1+L2=2000-500r+0.2Y。

(2)收入為10000,貨幣需求總函數可寫為:L=4000-500r。

均衡時,貨幣供給等于貨幣需求,則2500=4000-500r,解得均衡利率為:r=3%。

四、簡述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完全競爭為什么只是實現帕累托最優的必要條件。

答:(1)實現帕累托最優的資源配置均能達到競爭均衡。

從交換的最優條件來看,任何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對所有的消費者都相等。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單個消費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每個消費者都會調整對商品的需求以滿足MRSXY=PX/PY,從而實現效用最大化。

從生產的最優條件來看,任何兩種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對所有生產者都相等。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單個生產者都是要素價格的接受者,每個生產者都會調整要素的需求以滿足MRTSLK=PL/PK,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從生產和交換的最優條件來看,任何兩種產品的邊際替代率等于它們的邊際轉換率。任何兩種產品生產的邊際轉換率即為兩種商品的邊際成本之比,每一消費者對任何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等于其價格比。在完全競爭條件下,任何產品的價格等于邊際成本。

綜上所述,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帕累托最優的三個必要條件都可以得到滿足。換而言之,帕累托最優狀態的資源配置都可以在完全競爭市場機制下實現。

(2)如果出現市場失靈,即使市場是完全競爭的,資源配置也無法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外部影響、壟斷、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等都可能造成市場失靈。

以外部性為例,當一項經濟活動存在外部經濟時,人們從該項活動中得到的私人利益會小于社會利益,那么私人活動的水平常常低于社會最優水平。而存在外部不經濟時,人們從事該項活動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會小于社會成本,私人活動水平高于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因此在這兩種情況下,自由競爭條件下的資源配置都會偏離帕累托最優。

因此完全競爭是實現帕累托最優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實際上,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至少三個暗含的假設條件:不存在外部效應;每個交易者確實在進行競爭;只有競爭均衡確實存在時,第一定理才有其意義。

2.一切成本都是機會成本。

答:從經濟資源的稀缺性這一前提出發,當一個社會或一個企業用一定的經濟資源生產一定數量的一種或者幾種產品時,這些經濟資源就不能同時被使用在其他的生產用途方面。這就是說,這個社會或這個企業所獲得的一定數量的產品收入,是以放棄用同樣的經濟資源來生產其他產品時所能獲得的收入作為代價的。由此,便產生了機會成本的概念。機會成本是指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可以把所有的經濟行為都看成是對一種或幾種資源(包括時間等抽象的資源)的使用,而這種資源必然可以利用在其它的用途上,并獲得相應的收入,因此所有的成本都可以看成是機會成本。

3.簡述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答:凱恩斯認為,存在一條基本心理規律: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邊際消費傾向(MPC)指增加1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部分的比率,其公式為:MPC=?C/?Y。按照凱恩斯的理論,存在著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由于這一規律的作用,出現消費不足。

4.人們為什么需要貨幣?在該問題上凱恩斯理論和古典學派有何主要區別?

答:(1)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又稱為流動性偏好理論。凱恩斯將人們對貨幣的需求分為:交易性需求、預防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貨幣的交易性需求是指人們為了進行日常的交易所需要持有的貨幣數量。貨幣的預防性需求是指人們為了應付意外事件所需要持有的貨幣數量。交易性貨幣需求和預防性貨幣需求都是國民收入的增函數。貨幣的投機性需求是指人們持有的準備用于購買債券,進行投機活動的那部分貨幣。人們的金融資產有兩種持有形式:貨幣和債券。持有貨幣沒有收益,而持有債券可以獲得收益。投機性的貨幣需求是市場利率的減函數,利率越高,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越高,人們會減少貨幣的持有量。

(2)古典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就是傳統貨幣數量說,貨幣數量說是以貨幣的數量來解釋貨幣的價值或一般物價水平的理論。主要有現金交易說和現金余額說兩種。

費雪現金交易說認為貨幣的唯一功能是充當交換媒介,人們需要貨幣僅僅是因為貨幣具有購買力,可用來交換商品和勞務。人們出于交換的目的需要貨幣。因此,一定時期內社會所需要的貨幣金額必定等于同期內交易的商品價值總和。費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即:MV=PT。式中,M為貨幣數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一般物價水平,T為商品與勞務的交易量。費雪認為在短期內可將貨幣流通速度V視為常數。在充分就業的經濟中,T在短期內也保持穩定,所以也可視為不變。因而貨幣數量M的變化將等比例地作用于物價水平P。

現金余額說:“劍橋方程式”可寫為:M=kPY。式中,M為貨幣數量,k為以貨幣形式持有的名義國民收入的比例,P為一般物價水平,Y為一定時期內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實際產出,PY表示名義國民收入。

現金余額說特別強調人們的主觀愿望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劍橋學派認為,k的大小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人們對持有貨幣的利弊權衡,二是人們對未來價格水平的預期。因此現金余額學說中隱含著一些思想,即認為利率對貨幣需求有影響,將貨幣需求看作是人們的資產選擇。

五、論述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簡述福利經濟學第一和第二定理,并分析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對于解決分配和效率問題的意義。

答:(1)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如果(x,p)是一個瓦爾拉斯均衡,則x是帕累托有效的。也就是說,在完全競爭市場中,通過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價格的調整所實現的均衡,即完全競爭均衡,在經濟上是帕累托最優配置。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確保競爭市場會使貿易利益達到最大,即一組競爭市場所達到的均衡配置必定是帕累托有效配置。這樣的配置可能沒有任何其他合意的特征,但一定是有效的。

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假設x*是一個帕累托有效配置,其中每個當事人對每種商品持有正的數量,假設偏好是凸的,連續的和單調的,則x*是初始稟賦wi=xi*的一個瓦爾拉斯均衡。第二定理可視為第一定理的逆定理,即指資源的每種帕累托最優配置對于其初始配置來說,都是競爭性均衡。

(2)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對于解決分配和效率問題的意義

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意指分配與效率問題可分開來考慮。任何帕累托有效配置都能得到市場機制的支持。市場機制在分配上是中性的,不管商品或財富公平分配標準如何,都可利用競爭市場來獲得這種有效配置。任何希望的社會資源配置都可以通過給定一定的收入分配結構、所有權結構,并通過市場達到。

價格在這種市場體制中起著兩種作用。一是配置作用,即表明商品的相對稀缺性;一是分配作用,既確定不同的交易者購買各種商品的數量。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認為這兩種作用可以區分開來,即可重新分配商品的賦有量來確定個人擁有多少財富,然后,再利用價格來表明商品的相對稀缺性。其政策含義是通過實行不同價格來進行收入再分配的做法實為無效的下策。

2.在IS和LM兩條曲線相交時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為什么?

答: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這是因為IS和LM都只是表示產品市場上供求相等和貨幣市場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因此,兩條曲線的交點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兩個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沒有說明這種收入一定是充分就業的收入。當整個社會的有效需求嚴重不足時,即使利率甚低,企業投資意愿也較差,這也會使較低的收入和較低利率相結合達到產品市場的均衡,即IS曲線離坐標圖形上的原點較近,當這樣的IS和LM曲線相交時,交點上的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業的均衡收入。

推薦閱讀
  1. 2020年中國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821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3. 劉九洲《新聞理論基礎》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2020年建筑學(含建筑物理、建筑設計、建筑構造)考研題庫【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5. 科特勒《市場營銷原理》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第11版)
  6. 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7. 華民《國際經濟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8. 周曉虹《現代社會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9.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435保險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1. 關信平《社會研究方法》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含10套名校考研真題及詳解】
  12. 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3. 2014年經濟師《郵電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2013年真題及詳解】
  14. 趙春明《國際貿易》(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含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15. 凌江懷《金融學概論》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永嘉县| 安平县| 比如县| 灵川县| 彭山县| 长沙市| 宜丰县| 勃利县| 揭阳市| 三亚市| 宣城市| 沙雅县| 类乌齐县| 青铜峡市| 吉首市| 温州市| 论坛| 邛崃市| 金寨县| 镇雄县| 固安县| 新安县| 枞阳县| 晋江市| 凤冈县| 普洱| 嘉兴市| 遂溪县| 乌兰县| 法库县| 沭阳县| 许昌县| 民县| 梓潼县| 富宁县| 天柱县| 衡山县| 广东省| 昭苏县|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