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管理會計概論

1.1 復習筆記

一、管理會計的定義

1國外會計學界對管理會計定義的論述

國外會計學界對管理會計的定義先后經歷了兩個階段:

(1)狹義管理會計階段

狹義管理會計的核心內容為:管理會計以企業為主體展開其管理活動;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管理當局的管理目標服務的;管理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

(2)廣義管理會計階段

廣義管理會計的核心內容是:管理會計以企業為主體展開其管理活動;管理會計既為企業管理當局的管理目標服務,同時也為股東、債權人、規章制度制定機構及稅務當局等非管理集團服務;管理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它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包括用來解釋實際和計劃所必需的貨幣性和非貨幣性信息;從內容上看,管理會計既包括財務會計,又包括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

2國內學者對管理會計定義的論述

我國學者通常是從狹義上來定義管理會計的:

汪家佑教授認為:“管理會計是西方企業為了加強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大利潤的目的,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闡明管理當局合理地計劃和有效地控制經濟過程所需要的信息,圍繞成本、利潤、資本三個中心,分析過去、控制現在、規劃未來的一個會計分支。”

李天民教授認為:“管理會計主要是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對比和分析,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一切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并幫助企業領導作各種決策的一整套信息處理系統。”

溫坤教授認為:“管理會計是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它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方式方法,收集、分類、匯總、分析和報告各種經濟信息,借以進行預測和決策,制定計劃,對經營業務進行控制,并對業績進行評價,以保證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3管理會計的定義

管理會計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的會計信息處理系統。它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方式方法,通過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制與解釋、傳遞等一系列工作,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并參與企業經營管理。

正確研究和理解管理會計應注意以下四點:

(1)從屬性看,管理會計屬于管理學中會計學科的邊緣學科,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的會計信息處理系統。

(2)從范圍看,管理會計既為企業管理當局的管理目標服務,同時也為股東、債權人、規章制度制定機構及稅務當局甚至國家行政機關等非管理集團服務。也就是說,其研究范圍并不局限于企業,有擴大應用范圍的傾向。

(3)從對象看,管理會計是以使用價值管理為基礎進行的價值管理活動,因而應關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價值最大化管理。

(4)從方法看,管理會計要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通過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制與解釋、傳遞等一系列工作,為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提供信息,并參與企業經營管理。

二、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

1以成本控制為基本特征的管理會計階段

該階段,管理會計以成本控制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為目的,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標準成本。是指按照科學的方法制定在一定客觀條件下能夠實現的人工、材料消耗標準,并以此為基礎,形成產品標準成本中的標準人工成本、標準材料成本、標準制造費用等標準。標準成本的制定,使成本計算由事后的計算和利用轉為事前的計算和利用,是現代會計管理職能的一大體現。

(2)預算控制。是指按照人工、材料消耗標準及費用分配率標準,將標準人工成本、標準材料成本、標準制造費用以預算形式表現出來,并據以控制料、工、費的發生,使之符合預算的要求。

(3)差異分析。即在一定期間終了時,對料、工、費脫離標準的差異進行計算和分析,查明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責任,借以評價和考核各有關方面的工作業績,促使其改進工作。

此外,服務于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經營分析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如部門之間的比較分析等已開始具備管理會計的性質。

2以預測、決策為基本特征的管理會計階段

在該期間,以標準成本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控制繼續得到強化并有了新的發展。管理會計在強化控制職能的同時,開始行使預測、決策職能。管理的關鍵在于決策,決策的關鍵在于預測。隨著各種預測、決策的理論和方法廣泛引入會計工作,逐步形成了以預測、決策為主要特征并與管理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行之有效的會計信息管理系統。

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預測。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根據歷史資料和現實情況,預計和推測經濟活動未來趨勢和變化程度的過程,包括銷售預測、成本預測、利潤預測、資金需要量預測等內容。

(2)決策。是指按照既定的目標,通過預測、分析、比較和判斷,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備選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的過程,包括經營決策(如產品品種決策、產品組合決策、生產組織決策、定價決策)、投資決策等內容。

(3)預算。是指用貨幣度量和非貨幣度量反映企業一定期間收入、成本、利潤、對資產的要求及資金的需要,反映經營目標和結果的計劃,包括業務預算、專門決策預算和財務預算等內容。

(4)控制。是指按預算要求,控制經濟活動使之符合預算的過程,包括標準成本法和責任會計等內容。

(5)考核和評價。是指通過實際與預算的比較,確定差異,分析差異形成的原因,并據以對責任者的業績進行評價和對生產經營進行調整的過程,這一過程往往在標準成本法和責任會計的實施中表現出來。

在該階段,狹義管理會計的內容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了。

3以重視環境適應性為基本特征的戰略管理會計階段

戰略管理會計是與企業戰略管理密切聯系的,它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與戰略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并據此來協助企業管理層確立戰略目標、進行戰略規劃、評價管理業績。

三、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

1管理會計的對象

(1)現金流動論

持該觀點的學者認為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的現金流動,其主要理由是:作為一門學科研究的對象,應該貫穿于該學科的始終,因為它是該學科有關內容的集中和概括;通過現金流動,可以把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資金、成本、利潤等幾個方面聯系起來,進行統一評價,為改善生產經營、提高經濟效益提供重要的、綜合性的信息;現金流動具有最大的綜合性和敏感性,可以在預測、決策、預算、控制、考核、評價等各個環節發揮積極能動作用。

(2)價值差量論

持該觀點的學者認為,管理會計的對象是價值差量,其主要理由是:一般來說,現代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包括成本性態分析與變動成本計算、盈虧臨界點與本一量一利分析、經營決策的分析與評價、資本支出決策的分析與評價、標準成本系統、責任會計等方面,而價值差量是對每一項內容進行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貫徹始終;價值差量具有很大的綜合性,管理會計研究的“差量”問題,既有價值差量,又包括實物差量和勞動差量,后者是前者的基礎,前者是后者的綜合表現;現金流動不能作為管理會計的對象,并不能在現代管理會計中貫穿始終。現金流動恰是企業財務管理學所研究的對象。

(3)資金總運動論

持該觀點的學者認為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及所屬各級機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資金總運動,主要理由是: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并列的分支,兩者同屬于會計這一范疇之下,因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著共同的對象——資金運動;

把資金總運動作為管理會計的對象,與管理會計的實踐及歷史發展相吻合。

(4)以使用價值管理為基礎的價值管理(本書觀點)

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以使用價值管理為基礎的價值管理,因為:

從實質上講,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從管理體現經濟效益的角度上看,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價值運動;

從實踐角度上看,管理會計的對象具有復合性的特點。

正是因為管理會計對象具有的復合性特征,才使作業管理和價值管理得以統一,并構成完整的管理會計對象,從而與其他課程區別開來。

2管理會計的目標

(1)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

(2)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3管理會計的職能

(1)計劃:是對企業未來經濟活動的規劃,以預測、決策為基礎,以數字、文字、圖表等形式將管理會計目標落實下來,以協調各單位的工作、控制各單位的經濟活動、考核各單位的工作業績。

(2)評價:在對未來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應提供預測、決策的備選方案及相關的信息,并準確判斷歷史信息和未來事項的影響程度,以便選擇最優方案。

(3)控制:是對企業經濟活動按計劃要求進行的監督和調整。

(4)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管理會計在確定各責任單位應負責任、賦予相應權利的同時,必須對其責任履行情況進行考核,以確保企業有限資源的有效利用。

(5)報告:向關管理層匯報管理工作的進行情況和結果,是信息反饋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是使管理者進行有效的控制。

4實現職能應完成的管理會計工作

(1)報告:管理會計人員應向企業內部各單位及外部利益關系人報告其所需的歷史或未來事項的信息,以便作出目標一致的決策。

(2)解釋:管理會計人員應對與企業不同部門管理活動有關的各種內外信息作出解釋,并傳遞信息所隱含的內容,如相關性、可靠性。

(3)資源管理:管理會計人員必須建立各種便于計劃制定和利用資源的控制制度,以確信資源的使用符合既定的政策。

(4)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

(5)完善管理技術

(6)鑒定:管理人員必須確保從會計系統或相關來源取得并應用于整個組織的信息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7)管理:管理包括建立并維持一個有效、勝任的管理會計組織。該組織應提出并解決會計與財務結構有關的問題。

5管理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1)相關性:是指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應該具有對決策有影響或對預期產生結果有用的特征。

(2)準確性:是指管理會計所提供信息在相關范圍內必須正確地反映客觀事實。強調準確性必須明確準確性和精確性之間的關系。

(3)一貫性:是指同一企業不同時期應使用相同的規則、程序和方法,其目的在于使企業本身各個年度的管理會計信息能夠相互可比;否則,管理會計就無法確定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是來自單位的運營活動,還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規則、程序和方法所造成的。

(4)客觀性:是指由兩個以上有資格的人利用相同的規則、程序和方法,對同樣一組數據進行檢驗,可以得出基本相同的計量結果,得出基本相同的驗證結論。

(5)靈活性:是指數據能夠成為幾種不同類型的信息,從而為不同管理目的服務的程度。它既取決于把所應用的基本數據分為哪幾個明確的類型,又取決于每個類型的綜合程度。

(6)及時性:是指管理會計必須為管理當局決策提供最為及時、迅速的信息。及時的信息有利于正確的決策;相反,過時的信息則會導致決策的失誤。

(7)簡明性:是指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不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應當簡單明確,易于理解,使信息使用者理解它的含義和用途,并懂得如何加以使用。

(8)成本效益性:必須將形成、使用一種信息所花費的代價與其在決策和控制上所取得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借以確定在信息的形成、使用上如何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好的效果。不論信息有多么重要,只要其成本超過其所得,就不應形成和使用該信息。

四、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1)職能不同:管理會計側重于對未來的預測、決策和規劃,對現在的控制、考核和評價,屬于經營管理型會計;財務會計側重于核算和監督,屬于報賬型會計。

(2)服務對象不同:管理會計主要對企業內部各管理層次提供有效經營和最優化決策所需的管理信息,是對內報告會計;而財務會計主要向企業外部各利益關系人提供信息,是對外報告會計。

(3)約束條件不同:管理會計不受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制約,其處理方法可以根據企業管理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確定,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而財務會計進行會計核算、財務監督,必須接受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及其他法規的制約,其處理方法只能在允許的范圍內選用,靈活性較小。

(4)報告期間不同:管理會計報告的編制是根據管理需要,編制反映不同影響期間經濟活動的各種報告;財務會計面向過去進行核算和監督,反映一定期間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應按規定的會計期間(如月、季、年)編制報告。

(5)會計主體不同:管理會計的會計主體是多層次的;財務會計通常不以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為會計主體提供相關資料。

(6)計算方法不同:管理會計大量應用現代數學方法(如微積分、線性規劃、概率論等)和計算機技術;財務會計多采用一般的數學方法(如加、減、乘、除)進行會計核算。

(7)信息精確程度不同: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不能絕對精確,一般只能相對精確;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應力求精確,數字必須平衡。

(8)計量尺度不同:管理會計主要使用貨幣量度,也大量采用非貨幣量度,如實物量度、勞動量度、關系量度等;財務會計幾乎全部使用貨幣量度。

2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

(1)起源相同:都是在傳統會計中孕育、發展和分離出來的,作為會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會計學的發展和完善。

(2)目標相同:最終目標都是使企業能夠獲得最大利潤,提高經濟效益。

(3)基本信息同源:管理會計基本信息來源于財務會計,有的是財務會計資料的直接使用,有的則是財務會計資料的調整和延伸。

(4)服務對象交叉:許多情況下,管理會計的信息可以為外部利益集團所利用(如盈利預測),財務會計信息對企業內部決策也至關重要。

(5)某些概念相同:管理會計使用的某些概念,如成本、收益等與財務會計完全相同,有些概念則是根據財務會計的概念引申出來的,如邊際成本、邊際收益、機會成本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星| 济南市| 宽城| 乳山市| 扎赉特旗| 阜平县| 新源县| 石狮市| 孟津县| 青浦区| 双柏县| 嘉鱼县| 邵武市| 镇安县| 扶余县| 荔浦县| 平遥县| 房产| 永城市| 崇明县| 阳山县| 布尔津县| 屏东县| 海伦市| 民和| 安徽省| 昭通市| 项城市| 扬中市| 改则县| 平顺县| 陵川县| 宁化县| 伊金霍洛旗| 呼玛县| 木兰县| 鸡西市| 清镇市| 十堰市| 临江市|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