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刑事法律制度

3.1 考點精講

一、刑法概述

1.刑法的概念與性質

(1)概念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

(2)性質

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

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為廣泛。刑法所保護的是所有受到犯罪侵害的社會關系,這些社會關系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既涉及經濟基礎,也涉及上層建筑。

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

2.刑法的根據

(1)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據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國刑法制定和修訂的法律根據。

(2)制定刑法的實踐根據

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是刑法制定和修訂的實踐根據。

3.刑法的任務

根據《刑法》第二條規定,我國刑法的任務包括懲罰和保護兩個方面。

(1)懲罰方面的任務

刑法懲罰的對象只能是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人。

刑法懲罰的手段也是特殊的,即它使用的是刑罰手段。

(2)保護方面的任務

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保護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維護社會秩序。

4.刑法的體系

(1)刑法的體系,是指刑法典的組成和結構。

(2)組成部分

總則,是指關于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一般原理原則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所必須遵守的共同規則。

分則,是指關于具體犯罪和具體法定刑罰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解決具體定罪量刑問題的標準。

附則,附則部分僅有一個條文,即《刑法》第四百五十二條。

(3)我國刑法條文中的“但書”,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但書”是前段的補充;“但書”是前段的例外;“但書”是對前段的限制。

5.刑法的解釋

刑法的解釋就是對刑法規范含義的闡明。

(1)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學理解釋(解釋的效力不同)

立法解釋,是指由最高立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解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十七條第四項的規定,解釋法律是屬于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的職權之一。

司法解釋,是指由最高司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解釋。有權進行司法解釋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學理解釋,是指由國家宣傳機構、社會組織、教學科研單位或者專家學者從學理上對刑法含義所作的解釋。

(2)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解釋的方法不同)

文理解釋,是指對法律條文的字義,包括單詞、概念、術語,從文理上所作的解釋。

論理解釋,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聯系有關情況,從邏輯上所作的解釋。分為三種:

a.當然解釋,是指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規范目的、事物屬性和形式邏輯,將該事項當然包含在該規范適用范圍之內的解釋。

b.擴張解釋,是指根據立法原意,對刑法條文作超過字面意思的解釋。

c.限制解釋,是指根據立法原意,對刑法條文作狹于字面意思的解釋。

6.刑法的基本原則

刑法基本原則,是指貫穿全部刑法規范、具有指導和制約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義,并體現我國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準則。

(1)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

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是指: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種犯罪的構成條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種,各個刑種如何適用,以及各種具體罪的具體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規定。對于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概括來說,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派生原則

罪刑法定主義的派生原則主要包括: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刑、禁止有罪類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確性原則、嚴格解釋原則、實體的正當程序原則等。

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適用

正確認定犯罪和判處刑罰;正確進行司法解釋。

(2)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含義

《刑法》第四條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不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不論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會地位、職業性質、財產狀況、政治面貌、才能業績如何,都應追究刑事責任,一律平等地適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具體體現

a.定罪上一律平等

任何人犯罪,無論其身份、地位等如何,一律平等對待,適用相同的定罪標準。

b.量刑上一律平等

犯相同的罪且有相同的犯罪情節的,應做到同罪同罰。

c.行刑上一律平等

在執行刑罰時,對于所有的受刑人平等對待,凡罪行相同、主觀惡性相同的,刑罰處遇也應相同,不能考慮權勢地位、富裕程度使一部分人搞特殊,對另一部分人則加以歧視。

(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含義

《刑法》第五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含義是:犯多大的罪,就應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法院也應判處其相應輕重的刑罰,做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在分析罪重罪輕和刑事責任大小時,不僅要看犯罪的客觀社會危害性,而且要結合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綜合體現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從而確定其刑事責任程度,適用相應輕重的刑罰。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司法適用

a.糾正重定罪輕量刑的錯誤傾向,把量刑與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b.糾正重刑主義的錯誤思想,強化量刑公正的執法觀念。

c.糾正不同法院量刑輕重懸殊的現象,實現執法中的平衡和協調統一。

7.刑法的效力范圍

刑法的效力范圍,即刑法的適用范圍,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對什么人和在什么時間內具有效力。

(1)刑法的空間效力范圍

刑法空間效力的含義

刑法的空間效力,是指刑法對地和對人的效力,即要解決刑事管轄權的范圍問題。

刑法的空間效力范圍的原則

a.屬地原則

即以地域為標準,凡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適用本國刑法;在本國領域外犯罪,都不適用本國刑法。

b.屬人原則

即以人的國籍為標準,凡是本國人犯罪,不論是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c.保護原則

即以保護本國利益為標準,凡侵害本國國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d.普遍原則

即以保護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為標準,凡發生國際條約所規定的侵害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2)刑法的時間效力范圍

刑法的生效時間

a.從公布之日起生效。

b.公布之后經過一段時間再施行。

刑法的失效時間

a.由國家立法機關明確宣布某些法律失效。

b.自然失效,包括:新法施行后代替了同類內容的舊法;由于原來特殊的立法條件已經消失,舊法自行廢止。

刑法的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對于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的四種原則:

a.從舊原則,按照行為時的舊法處理,新法沒有溯及力。

b.從新原則,按照新法處理,新法有溯及力。

c.從新兼從輕原則,新法原則上有溯及力,但舊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要按照舊法處理。

d.從舊兼從輕原則,新法原則上沒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要按照新法處理。

二、犯罪

1.犯罪的概念

我國《刑法》第十三條對犯罪下了定義: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2.犯罪構成

(1)犯罪構成的概念

犯罪構成,是指依照我國刑法的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

(2)犯罪構成的特征

犯罪構成是一系列主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

只有對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決定意義而為該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那些事實特征,才是犯罪構成的要件。

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諸要件,是由我國刑法加以規定或包含的。

(3)犯罪構成的要件組成

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犯罪客觀方面,是指犯罪活動的客觀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以及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有些罪的犯罪構成還要求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或者使用特定的方法。

犯罪主體,是指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行為的自然人。有的犯罪構成還要求特殊主體,即具備某種職務或者身份的人。少數犯罪,根據法律的特別規定,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也可成為犯罪主體。

犯罪主觀方面,是指行為人有罪過(包括故意和過失)。有些罪的犯罪構成還要求有特定的犯罪目的或動機。

三、刑罰

1.刑罰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刑罰,是指刑法規定的由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適用的限制或剝奪其某種權益的強制性制裁方法。

(2)特征

刑罰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在刑法中制定的強制方法。

刑罰是刑法中賦予“刑罰”名稱的強制方法。

刑罰是用以懲罰犯罪行為人的強制方法。

刑罰是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裁判科處的強制方法。

刑罰是由特定機關執行的強制方法。

刑罰從整體而言是最嚴厲的強制方法。

2.刑罰與犯罪的關系

(1)刑罰與犯罪的對立

從國家方面來看,犯罪是孤立的個人反抗現行統治關系的斗爭,而刑罰是社會對付違反它生存條件的行為的一種自衛手段。

從犯罪人方面來看,犯罪人之所以實施犯罪行為,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其物質或精神上的需要,而刑罰的存在,使這些欲望難以實現。

(2)刑罰與犯罪的統一

起源相同。罪和刑罰都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互相依存。犯罪是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絕大多數犯罪的結局。無犯罪就無刑罰,無刑罰則使刑法規定的犯罪從整體上失去制約。

命運相同。刑罰不僅伴隨著犯罪的產生而產生,而且最終將伴隨著犯罪的消滅而消滅。兩者共生共滅。這是犯罪和刑罰產生、發展、演變和消亡的歷史規律。

3.刑罰的功能

(1)刑罰功能的概念

刑罰的功能,是指國家制定、適用與執行刑罰對人們可能產生的有利作用。

(2)刑法功能的特點

刑罰的功能是在國家制定、適用和執行刑罰的過程中發揮出來的。

刑罰的功能是刑罰對人們所產生的作用,這一特點表明刑罰功能所指向的對象并不限于犯罪人,還包括犯罪被害人及一般社會成員。

刑罰的功能是刑罰可能產生的作用。

刑罰的功能是刑罰對人們產生的積極作用。

(3)刑罰功能的具體內容

剝奪功能

刑罰的剝奪功能,是指通過適用刑罰來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某種權益,使其喪失再次犯罪的能力和條件的積極作用。

威懾功能

a.刑罰的個別威懾功能,是指刑罰對犯罪人所產生的威嚇遏制作用。

b.刑罰的一般威懾功能,是指刑罰對潛在犯罪人所具有的震懾作用。

改造功能

刑罰的改造功能,是指刑罰所具有的改變犯罪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新人的作用。

在我國,刑罰的改造功能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勞動改造;二是教育改造。

教育功能

刑罰的教育功能,是指通過制定、適用、執行刑罰,對犯罪人乃至其他社會成員的思想所產生的觸動教育作用。

在刑罰的制定和適用上,我國刑法規定了一系列寬大措施,如自首、緩刑、減刑、假釋等;在刑罰執行過程中,我國監獄法規定對犯罪人實行人道主義待遇,體現了對罪犯的人格尊重和全面關心。

安撫功能

刑罰的安撫功能,是指通過對犯罪人適用和執行刑罰,對被害人所產生的安慰、撫慰和補償作用。

鼓勵功能

刑罰的鼓勵功能,是指通過對犯罪人適用和執行刑罰,對廣大公民所產生的鼓舞和激勵作用。

4.刑罰的目的

刑罰的目的是指人民法院代表國家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所要達到的目標或效果,即預防犯罪。

(1)特殊預防

特殊預防的概念

特殊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懲罰改造犯罪分子,預防他們重新犯罪。

作用

特殊預防主要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作用:

a.剝奪與懲罰是預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前提。

b.教育與改造是預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的根本措施。

特殊預防的方式

a.對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人,通過適用死刑立即執行。

b.對絕大多數犯罪人通過采取適用不同期限自由刑。

c.對經濟犯罪、財產犯罪和其他貪財圖利犯罪的犯罪人適用財產刑。

d.通過對某些犯罪人獨立或附加適用資格刑。

(2)一般預防

一般預防的概念

一般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威懾、警戒潛在的犯罪者,防止他們走上犯罪道路。

一般預防的方式

a.通過制定、適用和執行刑罰,威懾社會上的危險分子和不穩定分子,抑制他們的犯罪意念,使他們不敢以身試法。

b.通過制定、適用和執行刑罰,表明國家對犯罪不能容忍的態度和決心,安撫被害人及其家屬,以防止報復性犯罪活動的發生。

c.通過制定、適用和執行刑罰,提高廣大公民的法制觀念,鼓勵他們積極地同犯罪作斗爭。

一般預防的實現

a.刑罰的適當性,是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罪行的輕重及刑事責任的大小相適應。

b.刑罰的公開性,是指國家應將刑罰公之于眾,使全體社會成員均能知曉。

c.刑罰的及時性,是指犯罪案件發生后,司法機關應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犯罪人緝拿歸案,交付審判,執行刑罰。

四、犯罪的種類

犯罪種類概括起來,有十類:

1.危害國家安全罪

危害國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其基本特征包括:

(1)本罪的客體是國家的安全,即我國主權、領土完整與安全以及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安全。

(2)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是指危害我國主權、領土完整與安全以及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

(3)本罪的主體,多數是一般主體,少數是特殊主體。

(4)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且絕大多數是直接故意。

2.危害公共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實施危及不特定或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行為。其基本特征包括:

(1)客體是社會的公共安全。即不特定或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

“不特定”并不是指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行為人沒有特定侵犯對象或目標。

(2)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危及公共安全,已經造成嚴重后果,或者足以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可以作為方式實施,也可以不作為方式實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包括已經造成實際損害結果的行為,也包括雖未造成實際損害結果,但足以造成嚴重后果,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行為。

(3)主體既有一般主體,又有特殊主體。

(4)主觀方面,既有故意,也有過失。

3.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是指違反國家經濟管理法規,在市場經濟運行或經濟管理活動中進行非法經濟活動,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其特征主要包括:

(1)本類犯罪的客體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2)本類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經濟管理法規,在市場經濟運行或經濟管理活動中進行非法經濟活動,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

(3)本類犯罪的主體,情況比較復雜,可以分為自然人與單位兩大類。

(4)本類犯罪的主觀方面,對于絕大多數具體犯罪來說是出于故意,個別犯罪則只能由過失構成。

4.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是指故意或過失地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以及與人身有直接關系的其他權利的行為。其特征主要包括:

(1)本類犯罪的客體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以及與人身直接有關的其他權利。

(2)本類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以各種方法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以及其他與人身直接有關的權利的行為。

(3)本類犯罪的主體多為一般主體。

(4)本類犯罪的主觀方面,除過失致人死亡罪和過失重傷罪由過失構成外,其他罪均由故意構成。

5.侵犯財產罪

侵犯財產罪,是指故意非法占有、挪用、損毀公私財物的行為。其特征主要包括:

(1)本類犯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產所有權。

本類犯罪的對象是公私財產所有權的物質表現,即公共財產和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

(2)本類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各種法定的侵犯公私財產的行為。

(3)本類犯罪的主體,大多數犯罪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搶劫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少數犯罪是特殊主體。

(4)本類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過失不能構成。

6.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妨害國家機關或其他有關機構對社會的管理活動,破壞社會正常秩序,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其特征主要包括:

(1)本類犯罪的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

(2)本類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妨害國家對社會的管理活動、破壞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

(3)本類犯罪的主體,多數是一般主體,也有少數是特殊主體;多數犯罪的主體限于自然人,也有少數犯罪既可以由自然人實施,也可以由單位實施;還有個別犯罪的主體只能是單位。

(4)本類犯罪的主觀方面,絕大多數表現為故意,也有少數犯罪表現為過失

7.危害國防利益罪

危害國防利益罪,是指違反國防法律、法規,故意或者過失危害國防利益的行為。其特征主要包括:

(1)本類犯罪侵犯的客體是國防利益。

(2)本類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防法律、法規,危害國防利益的行為。

(3)本類犯罪的主體多為一般主體,少數罪只能由特殊主體構成。

(4)本類犯罪的主觀方面多為故意,只有少數犯罪由過失構成。

8.貪污受賄罪

貪污賄賂罪,主要是國家工作人員實施的一類嚴重的經濟犯罪,它不僅嚴重侵害了公共財產所有權,而且極大地敗壞了國家工作人員的聲譽,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因而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其特征主要包括:

(1)貪污賄賂罪的侵犯客體是國家廉政建設制度。

(2)貪污賄賂罪客觀方面表現為侵害國家廉政建設制度情節嚴重的行為。

(3)貪污賄賂罪主體,絕大多數是特殊主體。

(4)貪污賄賂罪的主觀方面均為故意,過失不能構成本類犯罪。

9.瀆職罪

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或者行使職權的過程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妨害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其特征主要包括:

(1)本類犯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

(2)本類犯罪在客觀上表現為各種嚴重的瀆職行為,即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行為。

(3)本類犯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但有少數犯罪的主體也可以是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如泄露國家秘密罪、枉法仲裁罪。

(4)本類犯罪在主觀上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

10.軍人違反職責罪

軍人違反職責罪,是指軍人違反職責,危害國家軍事利益,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其特征主要包括:

(1)本類犯罪的客體,是國家的軍事利益。國家的軍事利益,是指國家在國防建設、作戰行動、軍隊物資保障、軍事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利益。

(2)本類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違反軍人職責,危害國家軍事利益的行為。

(3)本類犯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統稱軍職人員。

(4)本類犯罪的主觀方面多數是故意,少數是過失。

推薦閱讀
  1.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證券市場基本法律法規》過關必做2000題(含歷年真題)(2016)
  2. 2019年河南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3. 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2019年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5.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核心考點趣味100問
  6. 2019年河南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教育理論綜合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7. 2019年河南省教師招聘考試《幼兒園教育理論綜合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8.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9.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綜合素質歷年真題+考前必做試卷(中學)(2016移動互聯版)
  10. 2020年福建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2014年企業法律顧問《民商與經濟法律知識》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修訂版)
  12. 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試真題分析與全真模擬
  13. 2019年河南省教師招聘考試《幼兒園教育理論綜合知識》專用教材(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詳解)
  14.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專用教材(2016)
  15. 2020年山西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市| 宣城市| 恭城| 阿克苏市| 宜黄县| 娄底市| 泸西县| 永寿县| 鄯善县| 淅川县| 鄂州市| 星子县| 芜湖市| 阜新市| 化德县| 阿合奇县| 山阴县| 称多县| 聂拉木县| 那坡县| 内丘县| 广宗县| 柯坪县| 阜新| 柳州市| 洛浦县| 彰武县| 徐闻县| 天门市| 饶阳县| 丁青县| 诸城市| 太保市| 嘉定区| 汉中市| 邯郸县| 买车| 苍山县| 广元市| 武定县|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