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考研真題詳解

一、概念題

1.刑法(人大2007年研)

答:刑法是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和應負刑事責任,并給犯罪人以何種刑罰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

2.單行刑法(中山大學2013年研)

答:單行刑法是指國家立法機關對刑法規定進行部分補充、修改或廢除部分刑法規定的單行規范性法律文件。1979年舊刑法實施之后、1997年新刑法實施之前,立法機關一共頒布過二十四個單行刑法。新刑法實施之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又通過了一個單行刑法,即《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3.論理解釋(中山大學2011年研)

答:論理解釋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聯系有關情況,從邏輯上所作的解釋。論理解釋又分為當然解釋、擴張解釋和限制解釋。當然解釋是指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規范目的、事物屬性和形式邏輯,將該事項當然包含在該規范適用范圍之內的解釋。擴張解釋是根據立法原意,對刑法條文作超過字面意思的解釋。限制解釋是根據立法原意,對刑法條文作狹于字面意思的解釋。

4.當然解釋(武大2004年研)

答:當然解釋是指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規范目的、事物屬性和形式邏輯,將該事項當然包含在該規范適用范圍之內的解釋。如刑法典第50條第1款前段規定,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2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據此,沒有滿2年的不得減為無期徒刑。

二、簡答題

1.辨析“刑法具有法益保護機能和人權保障機能”。(首都師大2010年研)

答: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具體分析如下:

(1)法律依據

《刑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2)刑法的法益保護和人權保障機能的具體體現

所謂法益就是法律所保護的利益或社會關系。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刑法的任務包括懲罰和保護兩個方面:懲罰犯罪是手段,保護人民是目的。通過用刑罰同犯罪作斗爭,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又必須正確有效地同犯罪作斗爭。

2004年修正后的《憲法》第33條第3款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國刑法堅決保護公民所享受的人權。在刑法分則專章規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用以制裁各種侵犯人權的犯罪行為。

我國刑法對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如故意殺人、強奸、拐賣婦女兒童等,都規定了嚴厲的刑罰,直至適用死刑。

以上都體現了我國刑法在法益保護和人權保障方面的機能。

2.簡述刑法總則。(中山大學2006年研)

答:我國修訂后的刑法典分總則、分則和附則三個部分。其中總則、分則各為一編,在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刑法典第一編總則分設五章,即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其他規定。刑法典總則除第一章和第五章外,其余章下均設若干節。

概括地說,刑法典總則是關于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一般原理原則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所必須遵守的共同規則。

刑法典總則與刑法典分則的關系是一般與特殊、抽象與具體的關系。總則指導分則,分則是總則所確定的原理原則的具體體現,二者相輔相成。只有把總則和分則緊密地結合起來研究,才能正確地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

3.簡述刑法解釋理論。(華南理工2016年研)

相關試題:簡述刑法解釋的種類(中南財大2004年研)

答:刑法的解釋,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分類,主要有以下兩種分類:

(1)按解釋的效力分類,刑法的解釋可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學理解釋

立法解釋,指由最高立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解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67條第4項的規定,解釋法律屬于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的職權之一。

司法解釋,指由最高司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解釋。有權進行司法解釋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學理解釋,指由國家宣傳機構、社會組織、教學科研單位或者專家學者從學理上對刑法含義所作的解釋。

(2)按解釋的方法分類,刑法的解釋可分為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

文理解釋,指對法律條文的字義,包括單詞、概念、術語,從文理上所作的解釋。

論理解釋,指按照立法精神,聯系有關情況,從邏輯上所作的解釋。倫理解釋又分為三種:

a.當然解釋,指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規范目的、事物屬性和形式邏輯,將該事項當然包含在該規范適用范圍之內的解釋。

b.擴張解釋,指根據立法原意,對刑法條文作超過字面意思的解釋。

c.限制解釋,指根據立法原意,對刑法條文作狹于字面意思的解釋。

三、論述題

論述我國現行刑法的體系并加以評析。(武大2006年研)

答:刑法的體系是指刑法的組成和結構。我國1997年修訂后新刑法典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分則和附則三個部分。其中總則、分則各為一編,其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

刑法第一編總則分設五章,即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其他規定。第二編分則設十章,即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刑法總則除第一章和第五章外,其余章下均設若干節;刑法分則大多數章下不設節,但由于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和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兩章涉及具體犯罪眾多、內容龐雜,因而該兩章下均又分設若干節。刑法除總則編和分則編外,第三部分為附則。刑法附則部分僅一個條文,即《刑法》第452條。該條的內容一是規定修訂后的刑法典開始施行的日期;二是規定修訂后的刑法典與以往單行刑法的關系,宣布在修訂刑法典生效后某些單行刑法的廢止以及某些單行刑法中有關刑事責任內容之失效。

概括地說,刑法總則是關于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一般原理原則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所必須遵守的共同規則。刑法分則是關于具體犯罪和具體法定刑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解決具體定罪量刑問題的標準。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的關系是一般與特殊、抽象與具體的關系。總則指導分則,分則是總則所確定的原理原則的具體體現,二者相輔相成。只有把總則和分則緊密地結合起來研究,才能正確地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

從刑法分則有關犯罪排列順序來看,我國的刑法分則對各類各種犯罪一般主要是根據犯罪的危害程度采取由重到輕的排列順序。依次為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等。在現代以突出人權保障為特征的市民社會之中,這種有關犯罪排列的刑法分則規定與現行的有關個人權利優先保證的刑法理念是不相符的。我國刑法典的這種排列次序體現了國家社會本位的刑法思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阳市| 铁岭县| 稻城县| 庄河市| 临朐县| 横山县| 阳东县| 防城港市| 寿光市| 普兰店市| 门头沟区| 萨迦县| 郸城县| 太仓市| 板桥市| 英德市| 芮城县| 哈尔滨市| 张家口市| 灌阳县| 临潭县| 寿光市| 吉首市| 乌鲁木齐市| 肥城市| 临潭县| 铜川市| 洪湖市| 岑溪市| 翁源县| 余庆县| 台北市| 汕头市| 洪雅县| 工布江达县| 海城市| 长泰县| 呼玛县| 芦山县| 墨江|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