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

1.鐵欽納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對感知覺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進行了大量論述,并致力于將實驗心理學建立成一個新的學科體系。該著作是(  )。[統考2009年研]

A.《定量分析手冊》

B.《心理學大綱》

C.《實驗心理學》

D.《心理物理學基礎》

【答案】C

【解析】鐵欽納在1901年出版了《實驗心理學》,其中對感知覺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進行了大量論述,并致力于將實驗心理學建立成一個新的學科體系。

2.在探討字號大小對漢字閱讀速度產生影響的研究中,閱讀速度是(  )。[統考2009年研]

A.因變量

B.自變量

C.控制變量

D.刺激變量

【答案】A

【解析】因變量是指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測量的變量,它是由自變量的變化所引起的。該題中的閱讀速度屬于因變量,而字號大小則是自變量。

3.在實驗研究中,衡量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關系明確程度的指標是(  )。[統考2009年研]

A.統計結論效度

B.外部效度

C.構思效度

D.內部效度

【答案】D

【解析】內部效度是指因變量確實是由自變量所引起的,而不是由其他因素所導致的,是衡量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關系明確程度的指標。實驗的外部效度是指實驗結果能夠普遍推論到樣本的總體和其他同類現象中去的程度。

4.在探討人類對不同語義范疇類別(動物、工具)、不同危險性概念(高危險、低危險)進行加工是否存在差異的一項研究中,其實驗設計應是(  )。[統考2009年研]

A.二因素設計

B.四因素設計

C.二水平設計

D.四水平設計

【答案】A

【解析】該研究設計中有兩個自變量(語義范疇類別和危險性概念),每個自變量都有兩個水平,屬于兩因素的實驗設計。

根據右表所示的實驗設計方案(A、B為兩個自變量,S為被試),回答5~7題。

5.這種設計是(  )。[統考2009年研]

A.ABBA設計

B.被試間設計

C.被試內設計

D.混合設計

【答案】D

【解析】該設計中不同的被試分別接受A因素的兩個水平的處理,屬于被試間設計,而每個被試確都接受B因素三個水平的處理,屬于被試內設計,因此該設計方案是混合設計。

6.該實驗設計方案中的實驗處理數為(  )。[統考2009年研]

A.3

B.4

C.5

D.6

【答案】D

【解析】A因素有兩個水平,B因素有三個水平,結合起來組成6個實驗處理。

7.若該設計的交互作用顯著,則應進一步做的統計分析為(  )。

A.主效應檢驗

B.相關分析

C.簡單主效應檢驗

D.回歸分析

【答案】C

【解析】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統計中,如果交互作用顯著,則需要進一步進行簡單效應分析。

8.個體對單個聲源方向進行判斷需要利用雙耳線索。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雙耳線索的是(  )。[統考2010年研]

A.強度差

B.時間差

C.速度差

D.周相差

【答案】C

【解析】人們對聲源方向的判斷,主要有三種雙耳線索:強度差、時間差和周相差。沒有速度差這一說法。

9.動作穩定測驗儀(九洞儀)可用于考察(  )。[統考2010年研]

A.情緒特性

B.記憶特性

C.思維特征

D.需要特征

【答案】A

【解析】動作穩定測驗儀(九洞儀)用于運動感覺能力與情緒穩定性的心理實驗,也適用于職業人員手的動作穩定程度的測試和培訓

10.在考察旁觀者人數對危機情境救助行為影響的研究中,自變量是(  )。[統考2010年研]

A.被試特點

B.作業特點

C.環境特點

D.暫時造成被試差異

【答案】C

【解析】在該研究中,自變量是環境特點(旁觀者人數),因變量是人們的救助行為。

11.在記憶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法來控制(  )。[統考2010年研]

A.復述的作用

B.成熟的作用

C.疲勞的作用

D.期待的作用

【答案】A

【解析】在記憶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法來控制復述的作用。也可以讓被試在這段時間做一些簡單的算術運算,以此來對抗被試的復述。

12.驗證工作記憶是否存在中央執行系統,通常使用的研究范式是(  )。[統考2010年研]

A.雙任務范式

B.點探測范式

C.線索提示范式

D.注意瞬脫范式

【答案】A

【解析】探索中央執行系統功能的實驗研究有:Alzheimer病人的實驗研究,雙任務操作實驗以及隨機生成任務實驗。雙任務范式關心注意是如何在多個并行任務間起到指向和調節作用的。雙任務范式的基本方法是:讓被試執行兩個明顯不同的任務,然后研究者來評估這兩個任務間相互影響的程度。隨機生成任務要求被試以盡量隨機的順序生成自我、數字或者動作序列。

根據下表所示的實驗設計方案,回答第13~15題。

表 4種實驗處理的實驗設計

13.這種設計屬于(  )。[統考2010年研]

A.被試間設計

B.混合設計

C.ABBA設計

D.被試內設計

【答案】D

【解析】在該設計中,每一個被試都接受了全部的實驗處理,所以屬于被試內設計。

14.采用這種設計可控制的主要額外變量是(  )。[統考2010年研]

A.順序誤差

B.期望誤差

C.實驗者效應

D.動作誤差

【答案】A

【解析】該被試內設計采用了拉丁方設計,可控制的主要額外變量是順序誤差。

15.如果有6種實驗處理,采用這種設計的被試人數可以是(  )。[統考2010年研]

A.8人

B.10人

C.12人

D.14人

【答案】C

【解析】采用拉丁方設計時,被試的人數是實驗處理數的n倍,即被試人數可以是6、12、18……。

16.ABA實驗設計屬于(  )。[統考2011年研]

A.被試內設計

B.被試間設計

C.混合設計

D.對照組設計

【答案】A

【解析】被試內設計的特點是所有的被試都會受到每一水平自變量的影響。被試間設計的特點是每個被試只接受一個自變量水平的處理。ABA設計中,A表示干預前的基本狀態,B表示所進行的干預,經過AB兩階段后,再回到A的狀態,可以較好的區分自變量的效果和時間順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

17.內隱聯想測驗使用的因變量指標是(  )。[統考2011年研]

A.反應類型

B.反應時

C.正確率

D.信心評價

【答案】B

【解析】內隱聯想測驗是以反應時為指標,通過一種計算機化的分類任務來測量兩類詞(概念詞與屬性詞)之間的自動化聯系的緊密程度,繼而對個體的內隱態度等內隱社會認知進行測量的。

18.下列測量感覺閾限的方法中,最容易產生動作誤差的是(  )。[統考2011年研]

A.平均差誤法

B.最小變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信號檢測法

【答案】A

【解析】在平均誤差法實驗中,一般要被試自己操縱實驗儀器來調整比較刺激,使其與標準刺激相等,所以最易產生動作誤差。

19.內隱學習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統考2011年研]

A.人工語法范式

B.序列學習范式

C.復雜系統范式

D.樣例學習范式

【考點】內隱學習的研究范式。

【答案】A

【解析】國際上第一篇以“內隱學習”為題目的論文,是美國心理學家雷伯于1967年發表的文章,《人工語法的內隱學習》。其中,他向被試呈現根據不同規則(人工語法)產生的字母串,并分別以外顯和內隱指導語引導被試對其學習。

20.即使一個刺激被有意忽視,注意仍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自動分配到該刺激并影響其此后的加工。研究這種現象的實驗范式是(  )。[統考2011年研]

A.搜索范式

B.雙側任務范式

C.負啟動范式

D.整體一局部范式

【考點】注意研究范式的區分。

【答案】C

【解析】搜索范式研究注意如何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及注意如何在不同的感覺通道之間轉移。雙側任務范式主要研究注意從目標區域到附近區域分散程度。整體-局部范式研究注意過程和感覺特征(如尺寸和空間頻率)之間交互作用。

21.在選擇因變量的測定指標時,應綜合考慮其(  )。[統考2011年研]

A.穩定性、客觀性、可辨別性

B.恒定性、數量化、整體性

C.情景性、整體性、可辨別性

D.客觀性、數量化、組織性

【考點】因變量測定指標的選擇。

【答案】D

【解析】一個恰當的因變量指標必須滿足以下標準:有效性、客觀性、數量化。因變量是有操縱自變量而引起某種特定反應的變量,所以是非恒定、不穩定的。

22.記憶表象有可操作性的經典實驗是(  )。[統考2012年研]

A.心理旋轉實驗

B.人工概念實驗

C.stroop實驗

D.點探測實驗

【答案】A

【解析】心理旋轉指單憑心理運作(不靠實際操作),將所知覺對象予以旋轉,從而獲得正確知覺經驗的心理歷程。庫柏和謝帕德用減數法反應時做的心理旋轉實驗研究證明了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23.在反應實驗中,常用的兩個因變量是(  )。[統考2012年研]

A.速度和準確性

B.速度和穩定性

C.穩定性和準確性

D.靈敏性和穩定性

【答案】A

【解析】所有反應時任務都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速度一準確性權衡,反映了反應時的兩個因變量:速度和準確性。

24.根據唐德斯的ABC法,辨別時間應是(  )。[統考2012年研]

A.辨別反應時減去簡單反應時

B.選擇反應時減去簡單反應時

C.辨別反應是減去選擇反應時

D.選擇反應時減去辨別反應時

【答案】A

【解析】唐德斯減數法反應時的實驗邏輯是:如果一種作業包含另一種作業所沒有的某個特定的心理過程,且除此過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這兩種反應時的差即為此心理過程所需的時間,并把反應分為即A、B、C三種反應。A反應,又稱簡單反應,是反應的基線時間;B反應,又稱選擇反應時,它包括基線時間+刺激辨別時間+反應選擇時間;C反應,又稱辨別反應時,它包括基線時間+刺激辨別時間。所以辨別時間等于C-A,即辨別時間是辨別反應時減去簡單反應時。

25.研究錯誤記憶的經典范式是(  )。[統考2012年研]

A.GO-NOGO范式

B.PDP范式

C.IAT范式

D.DRM范式

【答案】D

【解析】德澤一勒迪格一麥克德莫特范式(簡稱DRM范式)是研究錯誤記憶的經典范式,通常向被試呈現多個學習詞表,每個詞表由一個未呈現的目標詞,也被稱作關鍵誘餌,和與它相聯系的15個學習項目組成。在測驗階段,讓被試對呈現的詞進行自由回憶和再認。結果發現,在回憶和再認測驗中,被試將未呈現過的關鍵誘餌識別為舊詞比率接近那些實際呈現過的詞的擊中率,即發生了錯誤記憶。

26.由于幼兒的智力發展迅速,收集幼兒智力測驗信度資料的最佳方法是(  )。[統考2013年研]

A.再測法

B.復本法

C.分半法

D.方差分析法

【答案】C

【解析】分半信度指的是將一個測驗分成對等的兩半后,所有被試在這兩半上所得分數的一致性程度。A項,再測法,幼兒的智力發展迅速,所以不可以使用再測。B項,復本信度指兩個平行測驗測量同一批被試,但是這個平行測驗很難構造。

27.某測驗用百分等級表示測驗結果,其受測者的測驗結果低于平均分一個標準差。他在該組被試中的百分等級是(  )。[統考2013年研]

A.10

B.16

C.34

D.50

【答案】B

【解析】根據百分等級的計算方法,低于平均值一個標準差對應的概率為16%,即有l6%比某受測者分數更低,所以其百分等級為16。應選B項。

28.如果要建立兩個測驗的等值關系,這兩個測驗須滿足的前提條件是(  )。[統考2013年研]

A.信度相等

B.長度相等

C.效度相等

D.測驗總分的標準差相等

【答案】A

【解析】測驗等值的條件為:同質性、等信度、公平性和可遞推性。

29.在下列測驗中,以卡特爾的流體與晶體智力理論為基礎編制的智力測驗是(  )。[統考2013年研]

A.認知評估系統(CAS)

B.考夫曼兒童評定成套測驗(K-ABC)

C.區別能力量表(DAS)

D.一般能力傾向成套測驗(GATB)

【答案】D

【解析】一般能力傾向成套測驗是美國勞工部根據卡特爾的智力理論為基礎而編制的。

30.多質多法(MTMM)所考慮的測驗效度類型是(  )。[統考2014年研]

A.內容效度

B.構想效度

C.同時效度

D.預測效度

【答案】B

【解析】多質多法由campbell和fiske(1959)提出,他們通過對多質多法的相關矩陣的分析來判斷不同測量方法的匯聚效度和不同心理特質之間的區分效度。

31.瑞文推理測驗的常模分數采用的是(  )。[統考2014年研]

A.百分數

B.四分位差

C.百分位差

D.百分等級

【答案】D

【解析】瑞文推理測驗的量表分數是先將被試者的原始分數按年齡組換算為相應的百分等級,再將百分等級轉化為IQ分數。

32.美國心理學家莫里諾(J.T.Moreno)提出的社會測量法主要用于測量(  )。[統考2014年研]

A.人際關系

B.組織關系

C.組織

D.組織地位

【答案】A

【解析】社會測量法由心理學家莫里諾1934年提出,是指一種測量團體(特別是小團體)內成員之間人際關系和人際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33.如果要評估一個人員選拔測驗的預測效度,最恰當的效度是(  )。[統考2014年研]

A.薪水

B.工齡

C.績效

D.職務

【答案】C

【解析】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或量表實際測出所要測的心理特質的程度,且效度是相對于一定的測量目的而言。以上選擇中只有績效可以作為預測效度,通過衡量績效可以判斷得出個人的工作能力。

3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投射測驗的是(  )。[統考2014年研]

A.句子完成測驗

B.NEO人格調查表

C.語詞聯想測驗

D.主題統覺測驗

【答案】B

【解析】投射測驗是向受測者提供預先編制的一些未經組織的、意義模糊的標準化刺激情境,讓受測者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自由地對刺激情境作出他的反應,然后通過分析受測者的反應,推斷受測者的人格特征。常用的投射測驗有:羅夏克墨跡測驗,主題統覺測驗,句子完成測驗,語詞聯想測驗等。而B項,NEO人格量表即大五人格量表,屬于自陳式測驗量表。

35.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快速選拔官兵和分派兵種而編制的測驗屬于(  )。[統考2014年研]

A.個別測驗

B.特殊能力測驗

C.語詞聯想測驗

D.團體測驗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耶克斯和桑代克、推孟提出用測驗招募和選拔士兵。但面對短時間內動員數百萬兵員的任務,采用個別施測的智力測驗顯然無法完成任務。于是,在奧蒂斯編制的團體智力測驗的基礎之上產生了陸軍甲種測驗,陸軍測驗的成功,使團體智力測驗的研究、編制及應用迅速發展起來。

36.下列選項中,具有等距單位的常模參照分數是(  )。[統考2014年研]

A.發展順序量表

B.教育商數

C.T分數

D.百分等級

【答案】C

【解析】等距量表是較高水平的測量量表,不僅能夠指代事物的類別、等級,而且具有相等的單位。適合于對等距量表進行統計分析的統計方法有平均數、標準差、積差相關系數以及t檢驗和f檢驗。

37.由五選一的選擇題組成的測驗,其通過率為0.60,消除猜測因素影響后校正難度為(  )。[統考2014年研]

A.0.40

B.0.50

C.0.75

D.0.80

【答案】B

【解析】根據校正難度的公式CP=(KP-1)/(K-1),得CP=(5×0.60-1)/(5-1)=0.5。

38.世界上第一個智力量表是(  )。[統考2007年研]

A.比納-西蒙智力量表

B.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

C.韋克斯勒智力量表

D.瑞文推理測驗

【答案】A

【解析】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智力測驗量表——比納-西蒙智力量表,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心理學界一般認為,這是心理學界編制的標準化量表之一。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是在比納-西蒙智力量表的基礎上,由斯坦福大學的推孟教授于1961年經過修訂而成的。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于1939年編制了韋克斯勒-貝勒維智力量表(W-BI),于1949年初發表韋氏兒童智力量(WISC)。1955年韋克斯勒將量表進行了重新修訂和標準化,編制成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瑞文推理測驗是英國心理學家瑞文于1938年創制的。

39.真分數模型X=T+E中,E表示的是(  )。[統考2007年研]

A.系統誤差

B.隨機誤差

C.抽樣誤差

D.標準誤差

【答案】B

【解析】真分數模型是經典測驗理論的基石,其基本公式為X=T+E,即觀測分數是真分數與誤差分數的函數。其中,誤差是隨機出現的,每次測量所產生的誤差是獨立的。系統誤差是指在重復性條件下,對同一被測量對象進行無限多次測量所得結果的平均值與被測量的真值之差;抽樣誤差是指由于隨機抽樣的偶然因素使樣本各單位的結構對總體各單位結構的代表性差別,而引起的抽樣指標和總體指標之間的絕對離差,如抽樣平均數與總體平均數的絕對離差等;標準誤差是指各測量值誤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故又稱為均方誤差。故本題正確答案是B。

40.根據默瑞需要理論編制的人格測驗是(  )。[統考2007年研]

A.卡特爾16人格因素問卷(16PF)

B.艾森克人格問卷(EPQ)

C.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查表(MMPI)

D.愛德華個人偏好量表(EPPS)

【答案】D

【解析】愛德華個人偏好量表(EPPS)是一種自陳量表,它以默瑞的需要理論為基礎,所測的十五種人類需要包括:成就。順從、秩序、表現、自主、親和、省察、求助、支配等。卡特爾16人格因素問卷的理論基礎是個性特質論;艾森克人格問卷是在艾森克三維人格論基礎上編制的;明尼蘇達多相人格調查表是以人格理論為基礎編制的。故本題正確答案是D。

41.將測驗對等分半后,兩半測驗得分的相關系數為0.60,校正后該測驗的分半信度是(  )。[統考2007年研]

A.0.70

B.0.75

C.0.80

D.0.85

【答案】B

【解析】利用分半法計算測驗的信度,可能會低估原長度測驗的信度,所以需要用斯皮爾曼—布朗公式對分半信度系數進行修訂,根據校正公式可知校正后該測驗的分半信度是0.75。

42.將Z分數轉換成T分數時,需要進行(  )。[統考2007年研]

A.正態化轉換

B.非正態化轉換

C.線性轉換

D.非線性轉換

【答案】C

【解析】T分數是從Z分數經過轉化而來的一種正態化的標準分數,公式為T=10Z+50,由公式可知本題正確答案是C。

43.主題統覺測驗屬于(  )。[統考2007年研]

A.成就測驗

B.自陳測驗

C.情景測驗

D.投射測驗

【答案】D

【解析】心理測驗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按照測驗的功能可以分為成就測驗、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特殊能力測驗;按照測驗方法可以分為自陳測驗(問卷法)、投射測驗和情景測驗(作業法)。主題統覺測驗是由默瑞及其同事開發的,是投射測驗中的一種。

44.等距量表的特點是(  )。[統考2007年研]

A.無絕對零點,無相同單位

B.無絕對零點,有相同單位

C.有絕對零點,無相同單位

D.有絕對零點,有相同單位

【答案】B

【解析】等距量表是一種有相同單位但沒有絕對零點的量表,它只能做加減運算,不能做乘除運算。沒有絕對零點,也沒有相同單位的量表為順序量表;有絕對零點和相同單位的量表為等比量表。故本題正確答案是B。

45.下列智力測驗中,屬于非言語類測驗的是(  )。[統考2008年研]

A.比納-西蒙智力量表

B.韋克斯勒智力量表

C.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

D.瑞文推理測驗

【答案】D

【解析】瑞文推理測驗是著名的非文字測驗,其測驗材料為圖形。比納-西蒙量表、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和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均既包括言語類測驗和包括非言語類測驗。

46.下列量表中,具有絕對零點的是(  )。[統考2008年研]

A.稱名量表

B.順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答案】D

【解析】比率量表是最高等級的測量量表,既存在絕對的零點也包括相等的單位。等距量表采用相等的單位,但是只有相對的零點。順序量表沒有相等的單位,等級之間的差異只表示順序關系。稱名量表沒有相等的單位,沒有絕對的零點,不同的名稱只有分類的意義。

47.隨機抽取一個樣本容量為100的樣本,其均值X=80,標準差S=10,所屬總體均值u的95%的置信區間為(  )。[統考2012年研]

A.[78.04,81.96]

B.[60.40,99.60]

C.[76.08,83.92]

D.[79.80,80.20]

【答案】A

【解析】95%置信區間的計算公式為X-1.96×S/<μ<X+1.96×S/,代入已知數據計算,求得95%的置信區間為[78.04,81.96]。

48.數據2、5、9、11、8、9、10、13、10、24的中位數是(  )。[統考2012年研]

A.8.0

B.8.5

C.9.0

D.9.5

【答案】D

【解析】所有觀察值按照大小順序排列,位于最中間的觀察值即中位數。排序后為2、5、8、9、9、10、10、11、13、24;n=10,平均數為(9+10)/2=9.5。

49.一組數據的分布曲線呈雙峰狀態,據此可以推測該組數據中可能有兩個(  )。[統考2012年研]

A.中數

B.眾數

C.平均數

D.幾何平均數

【答案】B

【解析】眾數是指在次數分布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的數值。雙峰形態的數據分布中,兩個峰表明數據具有兩個眾數。

50.關于t分布與標準正態分布兩者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表述是(  )。[統考2012年研]

A.t分布的均值大于標準正態分布的均值

B.標準正態分布的標準差大于t分布的標準差

C.兩者的標準差、均值都相同

D.隨著自由度增大,t分布接近于標準正態分布

【答案】D

【解析】t分布與標準正態分布均以平均數0為中心。t分布的形態隨自由度d的變化呈一簇分布形態,不同自由度的t分布形態不同。當樣本容量趨于∞時,t分布為正態分布,方差為1;當n-1>30以上時,t分布接近正態分布,方差大于1,隨n-1的增大而方差漸趨于1;當n-1<30時,t分布與正態分布相差較大,隨n-1減少,離散程度(方差)越大。

51.已知X與Y的相關系數rXY=0.38,A與B的相關系數rAB=0.58,rXY與rAB均在0.01水平上具有統計學意義。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統考2012年研]

A.rXY與rAB的差異在0.01水平上具有統計學意義

B.rXY與rAB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C.rXY與rAB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無法推斷

D.rAB要比rXY更顯著

【答案】C

【解析】對兩個相關系數進行差異檢驗時,必須先將相關系數轉換為相應的Z分數才能進行比較。計算過程中需知道樣本量的數值,但本題未提供足夠信息,所以無法進行統計檢驗。

52.在假設檢驗中,統計檢驗的顯著性水平α的值是(  )。[統考2012年研]

A.犯I型錯誤的概率

B.犯型錯誤的概率

C.犯I型與型錯誤的概率之和

D.犯I型與型錯誤的概率之差

【答案】A

【解析】在假設檢驗中,虛無假設H0本來是正確的,但拒絕了H0,這類錯誤稱為棄真錯誤,即I型錯誤,α是拒絕H0時犯錯誤的概率,即犯I型錯誤的概率。

53.在進行假設檢驗之前,需要(  )。[統考2012年研]

A.檢驗兩個樣本的聯合方差是否齊性

B.檢驗兩個樣本的方差是否齊性

C.檢驗兩個總體的方差是否齊性

D.用樣本方差估計總體方差

【答案】C

【解析】當總體正態分布、總體方差未知時,要用t檢驗來檢驗差異。這里由于兩個總體方差未知,都需要用樣本方差來估計,因而這時進行t檢驗需要考慮的條件更多,所以需先進行總體方差齊性檢驗。

54.對這兩個變量的均值進行差異檢驗,最恰當的方法是(  )。[統考2012年研]

A.t檢驗

B.z檢驗

C.q檢驗

D.X2檢驗

【答案】 A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中的S12=144,S22=121,以及相應的樣本大小,可知兩總體方差齊性(查詢F分布表)。對于兩總體方差未知但方差齊性的正態總體條件,適合用t檢驗。

55.差異檢驗的自由度為(  )。[統考2012年研]

A.9

B.10

C.19

D.20

【答案】C

【解析】t檢驗的自由度為N=n1+n2-2=19。

56.下列幾組數據中,標準差最大的一組是(  )。[統考2013年研]

A.-2,-1,0,1,2

B.2,6,10,14,18

C.5.765,5.765,5.890,5.923

D.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

【答案】B

【解析】標準差是衡量數據離散程度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Xi是各個數據,μ為平均值,N為數據個數。計算結果顯示B的標準差為6.3,最大。

57.當樣本容量一定時,置信區間的寬度(  )。[統考2013年研]

A.隨著顯著性水平a的增大而增大

B.隨著顯著性水平a的增大而減小

C.與顯著性水平a的大小無關

D.與顯著性水平a的平方根成正比

【答案】B

【解析】當樣本容量一定,其他因素不變,顯著性水平越低,置信區間寬度越長。而置信度越高,置信區間會變小。因為置信度增高,能夠落入這個高置信度的區間范圍的可能性會變小,即區間更加精確了。

58.某考生得分為87分,在下列次數分布表中,能夠直接判斷有多少考生得分比他低的是(  )。[統考2013年研]

A.簡單次數分布表

B.分組次數分布表

C.累加次數分布表

D.相對次數分布表

【答案】C

【解析】累加次數分布是在簡單次數分布之上,將各個組限以上或以下的次數進行累加,能夠方便的了解到處于某個數值以下的數據有多少,因此選C。相對次數分布表是將次數分布表中各組的實際次數轉化為相對次數,即用頻數比率()或百分比(·100%)來表示次數,就可制成。

59.在下列導出分數中,不具等距性的是(  )。[統考2013年研]

A.百分等級

B.Z分數

C.T分數

D.CEEB分數

【答案】A

【解析】百分等級是指某個數值在以一定順序排列的一組觀察值中所對應的百分位置,或在常模樣本中低于這個分數的人數百分比,是等級變量,不具有等距性。

60.有一組數據:2,3,4,5,6,7,8。該組數據的平均數和標準差分別是5和2。如果給這組數據的每個數都加上3,再乘以2,那么可以得到一組新數據。其平均數和標準差分別為(  )。[統考2013年研]

A.8,2

B.8,5

C.16,4

D.16,10

【答案】C

【解析】在一組數據中,每一個數都加上一常數c,則所得的平均數為原來的平均數加常數c,標準差等于原標準差;每一個數都乘以一個常數c,所得的平均數為原來的平均數乘以常數c,標準差等于原標準差乘以這個常數。

61.下列統計分布中,不受樣本容量變化影響的是(  )。[統考2013年研]

A.正態分布

B.T分布

C.X2分布

D.二項分布

【答案】A

【解析】正態分布是一種概率分布,不受樣本容量變化的影響。

62.有10道是非題,要從統計上(99%的把握)判斷一個被試是否因猜測因素答對,他至少應正確回答的題目數是(  )。[統考2013年研]

A.5道

B.6道

C.7道

D.8道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猜對與猜錯的概率p=q=0.5,n=10,所以猜對題目數的平均值μ=np=5,σ==1.58,根據正態分布概率,當Z=1.645時,該點以下包含了全體的95%。所以X=+1.645σ=7.6,取整8。它的意義是,完全憑猜測10題中猜對8題以下的可能性為95%,猜對8,9,10道題的概率只有5%。因此可以推論說,答對8題以上者不是憑猜測,表明答題者真的會答。本題答案為D項。

63.能夠處理某一行為出現的理論次數與實際次數之間差異的統計檢驗方法是(  )。[統考2013年研]

A.t檢驗

B.z檢驗

C.X2檢驗

D.F檢驗

【答案】C

【解析】X2檢驗中的配合度檢驗主要用于檢驗單一變量的實際觀察次數分布與某理論次數是否有差別。

64.研究人員要檢驗20對分開撫養的同卵雙生子在15歲時智力測驗分數的差異,最恰當的檢驗方法是(  )。[統考2013年研]

A.兩相關樣本的t檢驗

B.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

C.樣本與總體均數的t檢驗

D.X2檢驗

【答案】A

【解析】兩相關樣本t檢驗的目的是利用來自兩個總體的相關樣本,推斷兩個總體的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65.當積差相關系數r=0時,對兩個變量之間關系的最佳解釋是(  )。[統考2013年研]

A.相關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關

C.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

D.存在非線性相關關系

【答案】C

【解析】積差相關系數是兩個變量之間線性相關關系密切程度的統計指標,當r=0時,說明兩個變量之間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

66.能夠反映估計量精準性的統計量是(  )。[統考2013年研]

A.標準誤

B.標準差

C.方差

D.四分位差

【答案】A

【解析】標準誤用來衡量抽樣誤差。標準誤越小,表明樣本統計量與總體參數的值越接近,標準誤是統計推斷可靠性的指標。

67.下列關于正態曲線模型,不正確的是(  )。[統考2014年研]

A.曲線以平均數為對稱軸

B.Y值越大,p值越大

C.曲線與X軸區域面積為1

D.曲線呈現“中間高,兩邊低”的形狀

【答案】B

【解析】正態分布的特征主要有:分布形式是對稱的,對稱軸是經過平均數點的垂線,正態分布中,平均數、中數、眾數三者相等;正態分布的中央點(即平均數點)最高,然后逐漸向兩側下降,曲線的形式是先向內彎,然后向外彎;正態曲線下的面積為1,過平均數點的垂線將正態曲線下的面積劃分為相等的兩部分,即各為0.50;正態分布是一族分布。它隨機變量的平均數、標準差的大小與單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分布形態;正態分布下,標準差與概率有一定數量關系。

68.通常主要成分分析要求所選擇的主成分對應的特征根λ應該是(  )。[統考2014年研]

A.λ<0

B.λ=0

C.0<λ<1

D.λ≥1

【答案】D

【解析】因子中的信息可以用特征根來表示,如果一個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就保留,否則拋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龙川县| 治县。| 郧西县| 波密县| 长岭县| 沅陵县| 额尔古纳市| 尉氏县| 安宁市| 台北市| 台中县| 沙河市| 通化市| 大埔县| 新田县| 当阳市| 修武县| 烟台市| 依安县| 景德镇市| 来凤县| 政和县| 广昌县| 吉安市| 肇州县| 新宁县| 铁岭市| 合作市| 义马市| 宽甸| 万载县| 宽甸| 长葛市| 大化| 三明市| 昆明市| 长治县| 八宿县| 合作市|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