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章節習題及詳解

第一章 城鄉規劃的制定和修改

第一節 總體規劃類規劃項目

試題一

A市為某省一地級市,地處該省最發達地區與內陸山區的緩沖地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鄰近的B市、C市共同構成該省重要的城鎮發展組群,經相關部門批準,目前要對A市現行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2012年真題]

【問題】

試問,在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分析和研究A市城市性質時應考慮哪些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

試問,在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分析和研究A市城市性質時應考慮哪些主要因素?

答:在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分析和研究A市城市性質時應考慮的因素包括:

(1)從區域背景角度,考慮A市在省域城鎮體系中所處的地位、相應的發展規模,與B市、C市之間的關系,以及承接省內發達地區、輻射內陸山區的區位特征。

(2)從城市自身發展條件角度,考慮A市作為水陸空交通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

(3)從城市職能角度,考慮A市在城鎮發展組群中分擔的職能,A市的部門經濟結構及主導產業類型。

【考點解析】

確定城市性質一般考慮兩方面:一是城市在國民經濟中所承擔的職能,二是影響城市形成與發展的主導因素。應結合城市所處的區域背景和自身所具有的條件來看:從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的過程上,確定城市性質應參考上位規劃的成果,即考慮A市在省域城鎮體系中的地位和職能,因此應考慮A市與B、C兩市共同構成該省重要的城鎮發展組群,考慮A市在其中所承擔的作用。此外,從區域背景上還應考慮A市地理區位條件,與發達地區和內陸山區的關系。從自身條件上看,A市具有交通樞紐優勢、歷史文化名城優勢,對其城市性質的確定也有重要作用。

試題二

圖1-1-1為某縣級市中心城區總體規劃示意圖,規劃人口為36萬人,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43平方公里。該市確定為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產品物流為主導的綜合性城市,規劃工業用地面積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35%。鐵路和高速公路將城區分為三大片區,即鐵西區、中部城區、東部城區。鐵西區主要規劃為產品物流園區和居住區;中部城區包括老城區和圍繞北湖規劃建設的金融、科技、行政等多功能的新城區;東部城區規劃為高新化工材料生產、食品加工為主導的工業組團。[2012年真題]

圖1-1-1 某縣級市中心城區總體規劃示意圖

【問題】

試問,該總體規劃在用地規模、布局和交通組織方面存在哪些主要問題,為什么?

【參考答案】

試問,該總體規劃在用地規模、布局和交通組織方面存在哪些主要問題,為什么?

答:該總體規劃在用地規模、布局和交通組織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用地規模上,根據《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 50137—2011),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取值控制在65.0m2/人~115.0m2/人,而該縣級市超過119.4m2/人,故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偏大;標準規定工業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為15%~30%,而該縣級市達到35%,因此工業用地比重偏大。

(2)用地布局上,通過讀風玫瑰圖獲得城市主導風情況,將工業用地布置在主導風下風向或側風向,與居住用地之間適當隔離;城市公共綠地不足;東部城區的化工材料生產有污染,而食品加工對環境要求高,兩類工業用地不應布置在一起。

(3)交通組織上,東城區布置大量工業而居住用地少,易造成鐘擺型交通和高峰擁堵;中部城區與東部城區間聯系道路不足。

【考點解析】

根據《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 50137—2011),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取值控制在65.0m2/人~115.0m2/人,而該縣級市超過119.4m2/人。工業用地面積過大,標準規定工業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為15%~30%,而該縣級市達到35%。

用地布局應注意各類用地規模、布局、不同類用地之間的位置關系等。對不同用地位置關系的考慮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干擾,比如工業用地對環境有影響。通過讀風玫瑰圖獲得城市主導風情況,將工業用地布置在主導風下風向或側風向,與居住用地之間適當隔離;另一方面是均衡考慮城市的道路交通組織,避免不同用地之間產生不合理的大流量交通。當有鐵路線、高速路、河道等因素分割城區時,應考慮分割因素兩側的交通聯系。

試題三

某地級市位于山區和沿江平原的結合部,域內“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地矛盾突出,境內交通便利,最近又有一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為該市加快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

中心城區2003年現狀人口32萬人,城市建設用地29.4平方公里;規劃2020年人口規模為42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50平方公里。城市發展主要向東西兩翼拓展,規劃布局方案可見圖1-1-2。[2009年真題]

圖1-1-2 某市總體規則(2004—2020)用地規劃方案示意圖

【問題】

試指出該市總體規劃方案中用地規模和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試指出該市總體規劃方案中用地規模和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說明理由。

答:該市總體規劃方案中用地規模和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理由為:

(1)城市西南部工業用地與居民用地混雜,交叉布置,布局不合理,在工業用地中不應布置居民用地。

(2)規劃用地規模過大。該城市人均建設用地指標達到119.04m2,超過了《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 137—90)的相關規定,與城市所處的環境導致的用地緊張情況相背。城市布局與土地資源環境不協調,沒有解決人地緊張矛盾。

(3)南湖風景區中不應布置工業用地。

(4)西南角風景區南側不應放垃圾填埋場,污染環境,影響景觀,對科教園區用地環境產生影響。

(5)高速公路兩側商業用地過多。

(6)缺乏城市綠地,綠地規劃系統不完善。

【考點解析】

從該市總體規劃方案中用地規模和用地布局方面,城市西南部工業用地與居民用地混雜,交叉布置不合理。《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規定:新建城市(鎮)的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應在85.1m2/人~105.0m2/人內確定;首都的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應在105.1m2/人~115.0m2/人內確定。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部分山地城市(鎮)、人口較少的工礦業城市(鎮)、風景旅游城市(鎮)等且有特殊情況的城市,應專門論證確定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且上限不得大于150.0m2/人。而本市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指標約為119.04m2/人,故規劃用地規模過大,不符合相關規定。

城市總體規劃用地布局與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選擇城市用地;確定規劃區內城市用地發展規模和規劃區范圍;確定城市建設與發展用地的空間布局、功能分區以及市中心、區中心的位置;綜合安排城市居住、公共設施、工業、倉儲、對外交通、道路廣場、市政公用設施、綠化、特殊用地等用地。本城市布局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南湖風景區中不應布置工業用地;西南角風景區南側不應放垃圾填埋場,污染環境,影響景觀,對科教園區用地環境產生影響;高速公路兩側商業用地過多;缺乏城市綠地,綠地規劃系統不完善。

試題四

某市地處經濟發達地區的西部,沿江河流域發展已形成“一主兩次”三個組團。東南向與經濟發達核心地區相鄰接,處于發達地區與內地經濟腹地的交匯點。該市近幾年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處在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主城區已達到發展飽和狀態,建設重點已逐步向東北部沿江和南部跨江的地區蔓延。

為了引導城鎮建設的有序發展,市政府開展了一輪總體規劃,針對城市拓展方向提出了兩個比選方案(如圖1-1-3所示)。[2008年真題]

圖1-1-3 規劃方案圖

【問題】

根據以上條件及附圖分別指出兩個比選方案的主要優缺點。

【參考答案】

根據以上條件及附圖分別指出兩個比選方案的主要優缺點。

答:根據以上條件及附圖分別比較兩個比選方案的主要優缺點如下:

(1)方案一的優缺點有:

優點:充分利用了東部用地條件較好的平原地區,未來發展余地大;城市建設重點向東引導,有利于接受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

缺點:

遠離主城區,未能依托已有的公共配套設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大了新區在基礎設施方面的資金投入。

(2)方案二的優缺點有:

優點:較好地利用了主城區已有的公共配套設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濱江景觀資源充分利用;

對外交通聯系便捷,充分利用了高速公路帶來的發展機遇。

方案二的缺點:不利于西南部水網濕地保護;基礎設施跨江建設資金投入大,造成浪費。

試題五

下圖為某大城市外圍一個新城的總體規劃示意圖。該區現狀為一般農田,河流以西和高速公路以東也為一般農田及少量村莊,已建有高速公路一條,呈南北走向(北至主城,南至鄰市),北有城市快速路,南有郊區公路,西南部有河流通過(規劃藍線100米)。

新城規劃人口30萬,確定為綜合性新城,具有疏散市區部分工作單位和人口的功能。[2006年真題]

圖1-1-4 某新城總體規劃方案示意圖

【問題】

請指出該總體規劃方案用地布局中的不當之處。

【參考答案】

請指出該總體規劃方案用地布局中的不當之處。

答:該總體規劃方案用地布局中的不當之處包括:

(1)在新城以西有發展可能的條件下,不宜跨越高速公路規劃建設用地。

(2)高速公路以東都安排工業、倉儲、公共設施用地,居住用地又全部安排在西區,功能分區不合理。

(3)高速公路西側沒有安排綠化隔離帶。

(4)東西區之間聯系道路少,且分布也不夠合理。

(5)不應在高速公路及與主干路A交叉口處沿路布置商業用地。

(6)污水處理廠不應安排在河流的上流。

試題六

圖1-1-5為某市25萬人口的城市主城區總體規劃示意圖。

該市的東部、南部有高速公路和鐵路,設有客貨兼營火車站一座,西邊為一湖泊,東南方向離某特大城市約70km,西北方向離某地級市約50km。

該市確定以發展無污染工業和旅游度假服務為主導的綜合性城市。規劃以河流,綠帶為軸,貫穿城市中部,分北城區、南城區、東組團三區片,北城區為全市公共活動中心和居住區,南城區為工業、倉儲區,東組團為新規劃的居住區,沿湖風景優美,規劃兩座度假村。[2005年真題]

圖1-1-5 某城市主城區總體規劃示意

【問題】

請指出該總體規劃布局的主要不當之處及其理由。

【參考答案】

請指出該總體規劃布局的主要不當之處及其理由。

答:該總體規劃布局的主要不當之處及其理由為:

(1)高速公路、鐵路、河流等會對城市產生分割作用,且跨越這些要素發展會對道路交通、工程管線等城市基礎設施提出較高的要求,建設成本也高。在南、北城區尚有空閑建設用地的情況下,不宜跨越高速公路和鐵路發展東組團。

(2)功能布局上,南、北城區功能劃分不盡合理,工業主要在南城區,居住主要在北城區,功能分區過于機械,不僅增加了居民出行的距離,而且還會產生上下班的交通問題。

(3)火車站是客貨兼運,應考慮工業倉儲區和居住區服務兼顧。規劃布局沒有充分考慮火車站的客運功能,主要居住用地遠離火車站。

(4)南、北城區之間聯系的道路偏少。

(5)從防災角度,防洪堤與湖泊之間地帶不應建設永久性建筑,所以度假村A不應該安排在防洪區內。

(6)東組團與南城區的交通聯系不便。

試題七

某地級市總體規劃確定,主城區在現狀基礎上仍分為5個組團,該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3條河流,主導風向東北風,主城區現狀常住人口60萬人,規劃為90萬人(見現狀圖和規劃示意圖)。

圖1-1-6 用地現狀示意圖

圖1-1-7 用地布局規劃示意圖

規劃要點如下:

(1)城市性質:省城北部區域中心城市,新型工業基地。

(2)總體布局:為“二主三副”的組合型布局結構,“二主”為A、E組團;“三副”即B、C、D功能組團;各組團之間保留農田和生態綠地進行分隔。

(3)道路交通:增建高速公路出入口3,規劃連接各組團的城市快速路系統。

(4)工業布局:規劃4處工業區,在A組團安排機械制造和生物制藥園區,C組團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廠,E組團為電子信息高新技術園區,B組團安排物流中心。

(5)在組團隔離帶內留出高壓電力線走廊,新規劃1個水廠,4個污水處理廠。[2005年真題]

【問題】

請指出上述規劃中不合理之處,并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請指出上述規劃中不合理之處,并簡要說明理由。

答:上述規劃中不合理之處及理由為:

(1)總體布局結構為“二主三副”不合理(E組團沒有成為核心組團的條件)。

(2)沒有新增加高速公路出入口3的必要。

(3)城市快速路系統設置不合理。

(4)E組團與A組團之間只有一條城市主干道,交通聯系不便,不合理。

(5)在上風上水方向的C組團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廠,不利于環境保護,選址不當。

(6)污水處理廠1在水廠3上游選址不當,污水處理廠數量偏多,基礎設施重復建設造成浪費。

試題八

某市是以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為依據擬規劃發展人口規模為25萬左右的一座新城市。下圖示為新城總體規劃方案,經專家評審,基本同意方案的框架,但對部分工業用地、部分居住用地以及垃圾填埋場用地等方面提出了應予改進的意見。[2003年真題]

圖1-1-8 某市新城總體規劃示意圖

【問題】

試具體分析這些方面的主要問題?(提示:方案中其他不足之處不評論)

【參考答案】

試具體分析這些方面的主要問題?(提示:方案中其他不足之處不評論)

答:該方案中,在部分工業用地、部分居住用地以及垃圾填埋場用地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

(1)河流是城市難得的景觀資源,一類工業(M1)布置在沿河兩岸既影響生活岸線,也不利于城市的景觀,應調整為居住用地或商業用地,中心綠地右側工業用地改為居住用地。

(2)城市東北部的兩塊居住用地布置在工業用地的中間是不當的,嚴重影響居住環境,可把居住用地調整到河邊。

(3)城市垃圾填埋場選址不當,與居住區和風景區防護距離不夠,對居住環境和風景區均有不利影響,應該搬離城市建成區放置在河流下游及下風向。

試題九

圖示為一組團式布局的港口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示意圖。該城市規劃人口規模為60萬人。港口所在組團為西區(省道以南為新發展區),東、北兩個組團為新建區。有兩條省道與該城市聯系,其中一條為過境高速公路,另一條省道系以該城市為起訖點的一級公路,通往省內其他地區。[2001年真題]

圖1-1-9 某港口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示意圖

【問題】

試就總體規劃方案示意圖評析其鐵路、公路及組團間聯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設施布局存在的問題。

【參考答案】

試就總體規劃方案示意圖評析其鐵路、公路及組團間聯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設施布局存在的問題。

答:該總體規劃方案示意圖中,鐵路、公路及組團間聯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設施布局存在的問題有:

(1)鐵路穿越西組團不合理。

(2)高速公路和省道穿越城市東、北兩個組團不合理。

(3)城市各組團之間的聯系道路不足。

(4)組團間聯系道路與鐵路三角線交叉過多,不合理。

(5)公路客運站、火車站及客運碼頭布置分散,不利于換乘。

(6)港口編組站位置不當。

試題十

某平原地區城市,2000~2020年總體規劃擬定為以輕型工業和商貿為主的地區中心城市。城市建設用地向南和向東發展。規劃2020年城市人口5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62km2(包括開發區在內,不包括城市發展備用地。工業開發區原定用地范圍為16km2,5年來已建成1.5km2,另有約2.5km2已投入基礎設施)。該總體規劃方案(如示意圖)經評審認為:城市性質、人口規模、城市建設用地發展方向、路網骨架基本合理,但對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城市商業中心和城市環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見。[2001年真題]

圖1-1-10 某市城市總體規劃示意圖2000~2020

【問題】

試就上述三個方面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調整措施。

【參考答案】

試就上述三個方面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調整措施。

答:在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城市商業中心和城市環境三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相應的調整措施包括:

(1)人均用地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根據《城市用地分類及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 50137—2011),各類城市的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標準不得超過105m2/人,首都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標準不得超過115m2/人。而此題中的城市建設用地為62km2,除以50萬人,人均城市建設用地為124m2/人,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應壓縮城市建設用地,主要應壓縮工業開發區用地規模。

(2)50萬人口的城市,商業中心分布不均。從圖中可以看出,商業中心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中部偏西和北部。作為一個大城市來說,除了市級的主要商業中心外,必須在合適的位置設置副中心,以方便市民的消費活動,因此應適當增加商業副中心。

(3)商業中心附近的工業用地不合理,應取消。

(4)沿河布置的三類工業用地對環境影響較大,應另選位置,或取消。

(5)城市南部城市綠化環境較北部差,應增設集中綠地。

試題十一

圖1-1-11為某城市的總體規劃示意圖,表達了城市干道網布置與地形地貌、城市建設用地的關系。[2001年真題]

圖1-1-11 某城市總體規劃示意圖

【問題】

試評析其主要優缺點。

【參考答案】

試評析其主要優缺點。

答:(1)該城市總體規劃的主要優點包括:

與地形地貌的關系上,城市干道網的布置順應了山勢、河流走向,這在城市建設中是經濟的,是一個明顯的優點。

與城市建設用地的關系上,沿東西向的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西山風景區”在西向,一大塊綠地、林地在東向,可以形成對景,有利于組織城市景觀。

工業倉儲區位于河流下游,位置合理,東側緊鄰過境交通的干道,附近設置了鐵路貨站,對外交通方便。

沿主要干道和河流之間布置帶狀綠地,有利于創造良好的城市環境和景觀。

(2)該城市總體規劃的主要缺點包括:

沿鐵路客站西側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承擔過境交通,兩側布置了大量城市中心公建,影響城市交通性主干道功能的發揮。而且大量的、快速的過境交通也將對交通安全構成威脅,同時妨礙繁榮商業環境的形成。

工業倉儲區與其他用地缺少聯系道路,內部也沒有布置道路系統,綠化隔離帶范圍過大。

在總體規劃階段必須安排的主、次干道系統在工業倉儲區也沒有體現,可以說規劃深度不夠。

試題十二

某單位編制了一濱河新城(中等城市規模)總體規劃方案(見圖1-1-12),報有關部門征求意見,經審查發現,有些問題應當加以改正。[2000年真題]

圖1-1-12 濱河新城總體規劃方案示意圖

【問題】

試指出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修改意見。

【參考答案】

試指出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修改意見。

答:(1)該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包括:

油庫區不應布置在城市的主導風向的上風側及河流的上游。

城市缺少生活岸線。

疏港大道不應設在城市居住區的用地內,其緊靠城市居住區和公共設施用地,對環境有污染。

二、三類工業用地緊靠。

城市道路網不明確。

沒有安排市政公用設施用地(包括供水、排水、煤氣、電力、消防)。

綠地不成系統。

(2)修改意見包括:

油庫遷出。

調整布局,增加生活岸線。

結合碼頭、工業用地、倉儲用地的調整另設疏港大道。

在二、三類工業與城市區之間留出隔離帶,并調整城市用地布局。

試題十三

圖為一座市區人口規模70萬的大城市市區總體規劃示意圖。[2000年真題]

圖1-1-13 某大城市市區總體規劃示意圖

【問題】

試評析道路網及主要交通場站設施布局的不合理之處。

【參考答案】

試評析道路網及主要交通場站設施布局的不合理之處。

答:該示意圖中道路網及主要交通場站設施布局的不合理之處包括:

(1)高等快速路穿過市中心,影響城市環境。

(2)高等的濱江快速路損害沿江生活的功能。

(3)物流中心與倉儲區、鐵路貨站的布局不協調。

(4)橋位少且布置不均勻。

(5)丁字路,局部路網密度低,右側的路口過橋高架。

(6)客運碼頭沒有對應的道路聯系。

(7)新建鐵路的貨站不應安排在居住區中。

試題十四

某城市位于我國西南部,是中國航天城,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服務基地。規劃人口規模為50萬。城市周邊群山起伏,東南有東海(高原湖邊),是一個風景區和風景旅游地,根據風景區及生態園建設和保護要求,沿海岸線80m為建設控制地帶。城市的對外交通有一條高速公路、108國道、電氣化鐵路及機場。城市結構呈“兩片四點”放射狀城市組群。“兩片”是指構成中心城區的兩片,“四點”是分散的四個組團。該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用地規劃如圖1-1-14所示。

圖1-1-14 某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用地規劃圖

【問題】

分析該規劃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參考答案】

分析該規劃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答:該規劃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根據城市概況,該城市雖然是大城市,但人口規模剛好50萬。對于這樣一個人口規模的城市來講,城市布局呈“兩片四點”的放射結構,過于分散,使城市難以形成規模,同時會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和資金投入,增大城市建設壓力,因此應適當集中。

(2)從方案中發現,沿高速公路的3個組團均布置了工業用地,從表面上看,工業似乎放在了交通非常方便的地方。實際上,高速公路與城市連接的出入口在中心城區西側,在3個組團處并沒有出入口,因此,工業運輸并不能方便地利用高速公路。同時工業用地布局過于分散,而且沿高速公路過多地布置工業區,對高速公路沿線城市形象不利,與歷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服務基地的城市性質也不相符。

(3)城市中心區不明確,用地分散,難以起到帶動城區發展的作用。

(4)體育場不應布置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位置。

(5)東海沿岸旅游用地及娛樂用地過多,從局部利益看,海濱用地環境很好,但開發量過大,極易造成景觀的破壞,不利于風景區的景觀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也不符合保護控制要求。對濱海岸線的開發利用應進行控制,不可大肆開發占用,特別是應將東海與其北側生態園之間的旅游及娛樂用地遷走。

(6)在中心城區南,生態園西側安置了許多工業用地,對生態園造成污染,這種布局明顯不合理,應將工業用地遷走。城市中心區的工業用地也應遷走。

試題十五

某鎮區,北側為水源涵養地和風景區,過境公路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城區有一條南北方向的主干道。過境公路北部城區的西側為工業,東側為居住和商業等,布置了1個衛生院。過境公路南側城區主要為居住用地,沿過境公路布置1個長途車站。在縣城的南端,有1所小學。該鎮為傳統的農業鎮,現在準備發展電解鋁等產業。

圖1-1-15 某鎮總體規劃方案示意圖

【問題】

就產業發展、布局、市政、道路四方面分析該鎮總體規劃方案存在的問題。

【參考答案】

就產業發展、布局、市政、道路四方面分析該鎮總體規劃方案存在的問題。

答:該城鎮總體規劃方案存在的問題有:

(1)產業發展

該鎮準備發展電解鋁產業不合理。總體規劃確定鎮的產業發展方向應結合自身發展歷史和資源環境的特點確定。該鎮為傳統的農業鎮,北側為水源涵養區和風景區。如發展電解鋁,一方面沒有效發揮傳統農業鎮自身優勢和水源涵養地、景區的環境優勢,一方面電解鋁產業將造成環境污染,不利于水源涵養地和景區等自然環境的保護。

(2)布局

建設用地不應跨越布置。在造成城市功能和景觀割裂的同時,帶來交通噪聲污染和粉塵污染,且不利于南北城區的整體規劃建設。過境公路兩側應設置一定寬度的防護綠帶。

工業區不應臨近水源涵養地和風景區布置,應設置一定寬度的隔離綠帶。

居住與景區未直接相鄰,不利于優質居住環境的營造。

醫院不宜與過境交通干道相鄰,過境交通將造成醫院噪聲和粉塵影響。

衛生院位于縣城最東端,距離縣城西部居住用地較遠,使用不便。小學位于縣城南端,與北側居住區距離較遠,使用不便。

(3)市政

垃圾填埋場選址位于景區和水源涵養地中間,不合理。垃圾填埋場選址其周邊應有一定寬度的綠化隔離帶,垃圾填埋場內的滲濾液等可能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垃圾填埋場與規劃景區用地的功能相互有影響,不利于自然資源的保護和景區的旅游產業開發。

長途車站選址不合理,與過境公路相連,將對過境公路的交通產生影響,不宜與居住用地相鄰,易對居住環境造成影響。

(4)道路

城區南北方向僅一條主干道,缺少次干路系統,干路交通系統不完善。

過境交通穿越城區,南北城區聯系不便,若建高架或地下通道,建設成本較高。

試題十六

某地中心城市,現狀200萬人口,現狀城市建設用地總規模為188km2。城市東側現狀為河流,北側現狀為鐵路。

該市近幾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處在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主城區基本達到飽和狀態,建設重點逐步向東部和南部蔓延。為引導城市建設有序發展,某城市政府開展了新一輪總體規劃(方案如圖),規劃年限為2005—2020年,規劃人口規模500萬,規劃建設用地530km2。毗鄰老城東部和南部規劃城市新東區和新南區。同時,在城市東南部鄰現狀河流新規劃獨立城市組團,跨鐵路在城市北側規劃新居住組團。規劃一條高速公路(位置如圖),東西向穿越城市(位置如圖),分隔老城區及新南區,并結合高速公路出入口規劃三類工業用地。

圖1-1-16 某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示意圖

【問題】

根據以上條件及附圖指出該城市總體規劃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參考答案】

根據以上條件及附圖指出該城市總體規劃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答:該城市總體規劃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規劃年限2005~2020年不符合《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的規定。城市總體規劃年限一般為20年。

(2)規劃人口規模過大,年增長率要達到60‰。

(3)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偏高。根據《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新建城市人均用地指標宜在第級以內確定,首都和經濟特區城市的規劃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宜在第級內確定,該市從第級(94)直接跳至(107),不符合規范要求。

(4)跨越鐵路北拓建設獨立組團居住區有問題,造成北區和其他城區交通聯系不便,不利于防洪。

(5)高速公路穿越市區有問題,造成過境交通穿越城市,阻隔市內交通,不合理。

(6)組團間聯系道路較少,尤其是東部獨立城市組團與現狀老城和工業區。

(7)缺少倉儲物流用地、市政設施用地和綠化用地。

(8)東區工業用地占用河流岸線較長,造成岸線資源浪費,且居住用地與工業用地混雜,無綠化隔離帶,影響居住環境。

(9)南區三類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毗鄰,無綠化隔離帶,影響居住環境。三類工業位于高速出入口存在問題。

(10)缺少風玫瑰、比例尺。

試題十七

我國某地區中心城市,位于淺山地區,現狀人口規模20萬人。該市旅游業發展勢頭較好,是區域范圍內的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南部(保護范圍圖示)有一著名風景區。同時,該城市現有幾家國家級大型科研單位,位于城市東部地區。近期國家規劃一高速鐵路從該城市西側通過,為利用這一機遇發展本地經濟,市政府著手進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提出了如下城市發展戰略(如圖):

(1)規劃城市人口規模為100萬人。

(2)結合高速鐵路的建設在西河以西地區建設鋼鐵等工業基地。

(3)以現狀科技單位為基礎建設高科技產業園區并向東擴展。

(4)在老城區東部,利用可建設用地規劃建設新城,以高科技產業園區為依托,安排商業、辦公及部分居住用地。

(5)依托風景名勝區資源,在規劃新城南部與風景名勝區之間規劃部分高檔住宅區。

(6)結合高速鐵路站點規劃建設高端商務區。

圖1-1-17 某城市發展戰略示意圖

【問題】

根據以上條件及附圖,試評析該城市提出的發展戰略是否科學合理,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根據以上條件及附圖,試評析該城市提出的發展戰略是否科學合理,并說明理由。

答:對該城市提出的發展戰略作如下評析:

(1)城市人口發展目標設定為100萬人不合理,需結合城市資源、環境統籌研究確定。現狀人口規模為20萬人,人口增加的客觀規律決定了在短期內不太可能達到100萬人口,如以100萬人口為基礎,將導致基礎設施的浪費。

(2)在河西發展鋼鐵工業不合理。國家對鋼鐵工業發展有相關政策要求。此外發展工業與城市性質不符,該市有國家級風景旅游區,應大力發展旅游業和第三產業。工業區選址位于風景區邊緣且處于城市上風向,易對風景區及周邊環境造成污染。高鐵與重工業(鋼鐵)發展的交通需求不協調,鋼鐵工業缺少必要的貨運通道。

(3)發展高科技產業園合理。高新區與科研機構統一設置,科研機構可提供技術支撐,產業園可提供實踐平臺,產學研相結合,可形成優勢互補。利用現狀科研基礎,結合實際,有利于高新區的快速啟動。

(4)在老城區東部發展新城不完全合理。從功能上看,鄰現狀中心城區利于設施共享,且避開基本農田限制,但跨基本農田發展,存在一定制約,東西兩區的交通和基礎設施聯系不便。

(5)高檔住宅區選址不合理。遠離現狀中心城區與住宅區的選址要求不符,缺少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支撐。高檔住宅區的選址雖然處于風景區控制區以外,可以利用風景區的景觀資源,但緊鄰風景區又靠近基本農田,會對風景區和農田保護不利。

(6)商務區的選址和規模不合理,與現狀中心城區距離較遠,使用不便且基礎設施投資大。同時商務區用地規模過大,超過該市實際需求,將會造成土地資源浪費。

試題十八

圖1-1-18所示為某城市2000~202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該市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規劃人口35萬人。城市西側為由山和湖組成的省級風景區,一條省道沿南北向經過該市。

圖1-1-18 某市城市總體規劃(用地布局)

【問題】

請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要問題。

【參考答案】

請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要問題。

答:該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要問題有:

(1)工業用地布局分散,西側鄰近風景區的工業用地不利于風景區的保護與利用,位置不合理。

(2)北側二、三類工業用地與教育科研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居住用地之間缺少隔離帶。南側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之間同樣缺少隔離帶。

(3)城市南側和西北側缺少公共設施用地。

(4)倉儲用地位置不當,不利于使用,同時也對居住區造成一定影響。

(5)污水處理廠不應布置在城市水系上游。

(6)危險品倉庫離居住區過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離帶,存在安全問題。

(7)快速路穿越市區,將對城市功能和景觀造成影響,布局不合理。

(8)道路網沒有結合河流布置,不僅在工程上不合理,而且不利于城市景觀的組織,不合理。

(9)由于飛機的起降有凈空要求,而且機場的噪聲影響范圍也較大,機場距離城市一般在30km左右。圖中機場顯然距離城市過近,而且飛機跑道方向正對城市,飛機起飛凈空穿越市區,這是不合理的。

試題十九

某市位于我國東部沿海省份,長江南側,處于我國沿海發展軸線和沿江發展軸線的交匯地帶,距區域中心城市上海約100km。該市歷史悠久,古城區位于城市西側,西鄰風景區,環境優美、特色突出。城市中水系較發達。

上一版總體規劃中明確城市向東北和北向發展。本次規劃期限為1995—2010年,市域總面積1142km2,規劃市區人口45萬人,規劃建設用地40km2

圖1-1-19 某市城市總體規劃圖(1995~2010)

【問題】

請根據題目提供的該市基本情況及總體規劃圖,對該市總體規劃提出概要評析意見。

【參考答案】

請根據題目提供的該市基本情況及總體規劃圖,對該市總體規劃提出概要評析意見。

答:對該市總體規劃的概要評析意見為:

(1)規劃構思:該市是一個具有山、水、城為一體的城市格局和形態。此次規劃強調在保持傳統建城市格局特色的同時,又創造一個使城市在發展和更新中逐步走向未來的現代化城市。

(2)空間布局:延續上版規劃的主要發展方向,城市向東北和北發展,避免城市建設用地包圍風景區,也保護了古城區的特色。

(3)城市結構:總體布局由一個古城、4個組團組成,風景區和楔形綠地分別從西、東兩翼引入城市。

(4)工業用地布置在北側,與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確定的北部沿江發展軸相對應。

(5)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兼有過境公路的功能,會對市區造成一定影響。

(6)城市內部交通:城市內部交通便捷,道路與山體、湖面、水系結合良好。

(7)水系處理:在以湖為核心的基礎上,水系呈放射布局,以水系為主的綠地系統也使城市布局更趨于組團形式。環城的水系也使城市更具有親水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西县| 新平| 福泉市| 柳江县| 太谷县| 湛江市| 莎车县| 鄂伦春自治旗| 马关县| 兴和县| 滁州市| 乐山市| 万源市| 镇原县| 宣化县| 逊克县| 巴彦县| 阿坝| 庆阳市| 康定县| 永胜县| 兴义市| 波密县| 广西| 万盛区| 孝昌县| 克山县| 富民县| 临桂县| 锡林郭勒盟| 卢湾区| 库尔勒市| 惠州市| 中山市| 赣榆县| 富平县| 霍林郭勒市| 南江县| 黄大仙区| 扬中市| 布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