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統計調查的組織實施

第一節 統計調查制度與管理

統計調查是指統計部門按照法定的程序,依照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和科學的調查方法,有組織、有計劃地向被調查者收集統計資料的活動。統計調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原始統計資料的收集。原始統計資料,是指向被調查者直接收集的、尚待匯總整理、需要由個體過渡到總體的統計資料。二是對已經經過加工的統計資料進行收集。這兩個方面的統計調查,其具體目的和方法有所不同?!督y計法》中所說的統計調查,主要是指前者。

根據統計調查項目的不同,統計報表制度分為國家統計報表制度、部門統計報表制度和地方統計報表制度三大類別。

一、國家統計報表制度

國家統計報表制度是各級政府統計部門實施國家統計調查項目的業務工作方案,由國家統計局制定,或者由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制定?,F行國家統計報表制度分為周期性普查制度、經常性調查制度和非經常性調查制度三大類別。

1.周期性普查制度

周期性普查即根據事先確定的周期(5年或10年),通過逐個調查各個統計調查對象在一定時點上或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經濟活動情況,全面、系統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國情國力的統計數據的調查方法。實踐證明,通過周期性普查取得的統計數據,具有全面、系統、準確、可靠的特點。但是普查的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可能年年進行,只能每隔若干年進行一次。

周期性的普查必須由國務院批準,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和組織,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共同實施,共同完成。我國早在1950年就開展了第一次工業普查,1953年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目前,經國務院批準的周期性普查項目包括:人口普查、農業普查、經濟普查等。

(1)經濟普查

經濟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在尾數縫3和8的年份實施,標準時點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

經濟普查的對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經濟普查采用全面調查的方法,但對個體經營戶的生產經營情況可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

經濟普查按照對象的不同類型,設置法人單位調查表、產業活動單位調查表和個體經營戶調查表。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屬性、從業人員、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情況、生產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動情況等。

(2)農業普查

農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尾數縫6的年份為普查年度,標準時點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時。特殊地區的普查登記時間經國務院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可以適當調整。

農業普查對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下列個人和單位:

農村住戶,包括農村農業生產經營戶和其他住戶;

城鎮農業生產經營戶;

農業生產經營單位;

村民委員會;

鄉鎮人民政府。

農業普查行業范圍包括:農作物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主要內容包括: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農業土地利用、農村勞動力及就業、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社會服務、農民生活,以及鄉鎮、村民委員會和社區環境等情況。

(3)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尾數縫0的年份為普查年度,標準時點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時。

人口普查采用全面調查的方法,以戶為單位進行登記。普查對象是指普查標準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

人口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國籍、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2.經常性調查制度

經常性調查是指結合日常登記和核實資料,通過定期報表而進行的一種經常的、連續不斷的調查。這種調查不必專門組織調查機構,而是利用原有的機構和力量,通過層層上報和匯總資料取得全面資料。

經常性調查制度是國家統計報表制度的一個類型,是由國家統計局制定,或由國家統計局與國務院其他部門共同制定,進行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經常性統計的統計調查制度?,F行經常性的國家統計調查報表制度共40余項。

3.非經常性調查制度

非經常性調查制度是國家統計報表制度的一個類型,是由國家統計局制定,或由國家統計局與國務院其他部門共同制定,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實施或一次性實施的專項調查、試點調查等臨時性統計調查制度。為了更好地服務于黨中央國務院的宏觀經濟決策,跟蹤社會經濟熱點問題,了解人們思想動態,改革統計制度方法,國家統計局每年都要進行一定數量的非經常性統計調查工作。

二、部門統計報表制度

部門統計報表制度是國務院有關部門實施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的工作業務方案。部門統計調查項目是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專業性統計調查項目,是國務院有關部門為滿足管理需要,搜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等情況而實施的各類統計調查。統計內容涉及農業、林業、建筑、房地產、交通、旅游、金融、文化、教育、衛生、科技、計劃生育、戶籍人口、社會發展等多個方面。

三、地方統計報表制度

地方統計報表制度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實施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的工作業務方案??h級以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統計部門為滿足地方需要,對其執行的國家統計調查制度的表式、內容、統計標準、調查范圍和調查頻率進行補充,形成新的統計調查方案,也屬于地方統計報表制度。

四、統計調查項目的制定及其審批

統計調查項目,是指在一定時期為實現特定統計調查目的而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統計調查必須按照經過批準的計劃進行。統計調查計劃按照統計調查項目編制。統計調查項目的計劃應當列明項目名稱、調查機關、調查目的、調查范圍、調查對象、調查方式、調查時間、調查的主要內容等。

根據組織統計調查的機構不同,統計調查項目分為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地方統計調查項目三類。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地方統計調查項目應當明確分工,互相銜接,不得重復。

1.國家統計調查項目

國家統計調查項目由國家統計局制定,或者由國家統計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報國務院備案;重大的國家統計調查項目報國務院審批。國家統計調查項目,是指全國性基本情況的統計調查項目。國家統計調查項目主要有:國民生產總值統計,投入產出統計,資金流量統計,國際收支統計,國民經濟賬戶統計,資產負債統計,基本單位統計,農、林、牧、漁業統計,工業統計,建筑業統計,運輸郵電業統計,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統計,服務業統計,固定資產投資統計,人口與就業統計,城鄉住戶統計,物價統計,城市基本情況統計,科技統計,進出口統計,景氣統計等。國家統計調查的調查對象和調查范圍較廣,基本上包括全國各部門、各地區及其所屬的單位。

2.部門統計調查項目

部門統計調查項目,是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專業性統計調查項目。這類調查所要搜集的資料,大都為滿足各業務主管部門業務管理所需要的數據,專業性較強。調查的范圍為本部門或本行業管轄的單位。根據本條的規定,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統計調查對象屬于本部門管轄系統的,報國家統計局備案;統計調查對象超出本部門管轄系統的,報國家統計局審批。

國務院各業務主管部門的“系統內”,主要包括:

(1)國務院的業務主管部門與地方的業務主管部門專業對口的,如交通、郵電、民政、公安等,則其省及省以下業務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企業、事業單位均屬于國務院業務主管部門的管轄系統內;

(2)國務院業務主管部門與地方業務主管部門專業不完全對口的,則其省級以下業務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企業、事業單位,可按其不同的業務性質,分屬于國務院有關業務主管部門的管轄系統內;

(3)糧食、供銷、郵電等在鄉鎮駐有專門管理機構(如糧管所、供銷社、郵電所等)的,均屬于各級業務主管部門的管轄系統內。除上述三種情況以外,則均屬“系統外”。省及省以下各業務主管部門關于“系統內”、“系統外”的劃分,可參照這一做法。

3.地方統計調查項目

地方統計調查項目,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地方性統計調查項目。這類調查的范圍,基本上為本地方管轄內的單位。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分別制定或者共同制定。其中,由省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單獨制定或者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的,報國家統計局審批;由省級以下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單獨制定或者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的,報省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批;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報本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批。

五、合法統計調查報表的法定標識

經過批準或備案的合法統計調查報表的右上角需標明法定標識。統計法規定,統計調查表應當標明表號、制定機關、批準或者備案文號、有效期限等標志。對未標明前款規定的標志或者超過有效期限的統計調查表,統計調查對象有權拒絕填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依法責令停止有關統計調查活動。

各級政府統計機構定期公布統計調查項目審批、備案情況,定期檢查統計調查制度執行情況,在調查實施過程中是否嚴格按政府統計機構批準的方案執行,是否有擅自變更調查內容、調查范圍、計算方法和報送頻率等行為。對違反管理規定進行的各種形式的統計調查,一律視為非法統計調查。一經發現將予以廢止,同時按統計法有關規定進行查處。

六、統計調查管理

1.政府統計調查

(1)政府統計調查分類

政府統計調查,是指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依法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政府統計調查包括國家統計調查、部門統計調查和地方統計調查三類。

(2)政府統計調查的特點

按照《統計法》的規定,我國所有的政府統計調查,都是義務性統計調查,具有強制性。對政府統計調查,涉及的統計調查對象應當主動予以配合,并依照《統計法》和統計制度的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回答調查人員的詢問或者報送統計資料,不得拒絕提供統計調查資料或者拒絕回答調查人員與統計有關的詢問,不得提供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的統計資料或者不如實回答調查人員與統計有關的詢問。

2.民間統計調查

(1)民間統計調查的特點

民間統計調查是由民間統計機構以自己的名義或者接受委托進行的統計調查。與政府統計調查相比,民間統計調查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自愿性。民間統計調查是民事行為,民間統計調查機構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與其他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包括被調查者、委托調查者、資料所有者、資料使用者等)產生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建立在民事法律主體的自愿、平等原則基礎上的,因此,對被調查者而言,是否接受民間統計調查是自愿的、非義務的;對于調查內容而言,只要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有關的規章,調查者就可以根據自己以及委托者的意愿進行調查,或者使用、轉讓和買賣民間統計調查的結果。

營利性。一般而言,民間統計調查機構開展統計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一定的利益,特別是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

(2)涉外統計調查的內容

目前,我國對民間統計調查的管理主要表現在對涉外調查的管理方面。涉外調查,是由民間統計機構組織實施的,具有一定涉外因素的統計調查。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涉外調查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涉外調查具體包括:

受境外組織、個人或者境外組織在華機構委托、資助進行的市場調查和社會調查;

與境外組織、個人或者境外組織在華機構合作進行的市場調查和社會調查;

境外組織在華機構依法進行的市場調查;

將調查資料、調查結果提供給境外組織、個人或者境外組織在華機構的市場調查和社會調查。

這里說的境外,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外;境內,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市場調查,是指收集整理有關商品和商業服務在市場中的表現和前景信息的活動;社會調查,是指市場調查之外,以問卷、訪談、觀察或者其他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有關社會信息的活動。

七、統計資料的管理和公布

1.統計資料的特征

(1)概念

統計資料是指在統計活動中所產生的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成果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資料的總稱。

(2)特征

客觀性;

合法性;

2.統計資料管理體制

遵循的原則:統一管理、分級負責。

(1)統計資料的管理

統計資料的管理,是指對統計調查活動所獲得的統計資料進行存儲、登記、審核、調整、歸檔、發布等工作的總稱。

國家統計調查和地方統計調查,其統計資料分別由組織調查的國家統計局、?。▍^、市)統計局、地(市)、縣統計局統一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統計調查,其統計資料由組織調查的部門統計機構統一管理。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等統計調查對象為履行統計調查義務、完成國家、部門、地方的統計調查任務所設置的原始記錄、統計臺賬等統計資料,由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等統計調查對象自己管理。

(2)統計信息共享

統計信息是通過統計調查而獲得的統計資料反映出來的信息,通過對統計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判斷、分析,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更深層次的統計信息。

人民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統計信息共享,有利于縮減行政管理成本。

統計信息作為社會公共產品,還應該由全體社會公眾所共享:

a.通過統計資料的公布和統計資料的公開出版、發行,使社會公眾得到統計信息,這部分統計信息的提供是無償的。

b.統計機構通過有償的統計咨詢服務,使社會公眾得到自己所需的統計信息。

c.相關性。

3.統計資料的公布和保密

(1)統計資料的公布

公布統計資料,是指有關部門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手續把統計資料向社會公開化的行為。

統計資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除了屬于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需要保密以外,其他的統計資料都應由社會公眾共同享有。

a.發布統計資料的時間基本上是固定的;

b.發布統計資料的載體應該是公開的、大眾的、官方的、方便查找的。

公布統計資料的權限

a.國家統計數據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為準;

b.國務院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數據,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

c.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公布其統計調查取得的地方統計數據,應當遵守統計法、行政法規、國家有關規定以及地方性法規和本級政府的規定。

統計資料公布的程序

a.核定程序

第一,國家統計調查和地方統計調查得到的統計資料的公布,分別由國家統計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鄉、鎮統計員核定。

第二,部門統計調查范圍內的統計資料的公布,由主管部門的統計機構或者統計負責人核定。

第三,企業事業組織統計資料的公布,由企業事業組織的統計機構或者統計負責人核定。

b.審批程序

第一,對于絕密、機密、秘密統計資料,非經批準,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對外發表,必須發表時:

.屬于絕密級的,先征得管理該資料部門的同意,送統計部門審核;全國性數字報國務院審批,地方性數字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

.屬于機密級的,先征得有關部門同意,全國性數字由國家統計局批準,地方性數字由地方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批準。

.屬于秘密級的,一般由確定該資料密級的單位批準,綜合性統計數字要送統計部門審核備案。

第二,非秘密的統計資料,在國家以法定形式公布前,有關單位如果需要發表,需征得該資料的管理部門同意,綜合性統計數字要送統計部門審核同意。

c.備案程序

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統計數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公布其統計調查取得的地方統計數據,應當報國家統計局、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備案。

統計資料公布的方式

對于統計資料的公布方式,應該本著公開、廣泛、方便查詢的原則。

(2)統計資料的保密

《統計法》第九條規定,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對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國家秘密統計資料的保密

a.國家秘密的概念

國家秘密是指關系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屬于國家秘密的統計資料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級。

b.保密管理應遵循的基本制度

第一,屬于國家秘密的統計資料,應當標明密級;不屬于國家秘密的統計資料,即使尚未對外公開發表或一時不宜公開,也不應標出國家絕密、機密、秘密等字樣。

第二,在確定統計資料的密級時,應當根據不同情況確定保密期限。密級和保密期限,應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變更。密級和保密期限的變更,由原確定密級和保密期限的機關、單位決定。

第三,屬于國家秘密的統計資料刊物和文件的制作、收發、傳遞、使用、復制、摘抄、保存和銷毀,應嚴格審批手續,并形成一套制度。

第四,對絕密級的統計資料,必須采取下列特別保密措施:

.未經原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批準,不得復制和摘抄;

.收發、傳遞和外出攜帶,由指定人員擔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設備完善的保險裝置中保存。

第五,不準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屬于國家秘密的統計資料,不準在公共場所談論屬于國家秘密的統計資料的有關內容;在有線、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統計資料的,必須采取保密措施;不準使用明碼或者未經國家有關機關審查批準的密碼傳遞國家秘密統計資料;不準通過普通郵政傳遞國家秘密統計資料。

第六,報刊、書籍以及其他新聞報道引用統計資料時,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并應嚴格遵守審批制度。

第七,對屬于絕密、機密、秘密的統計資料,未經批準,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對外發表。必須發表時,應當履行審批手續。

第八,非秘密的統計資料,在未發表以前,仍屬于國家秘密。有的單位要發表尚未發表過的非秘密統計資料,需征得該資料的主管部門同意,綜合性統計資料要征得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審核同意。

商業秘密的保密

a.商業秘密的概念。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b.“商業秘密”的法律要件:

第一,不為公眾所知悉;

第二,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

第三,具有實用性;

第四,權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c.侵犯商業秘密的方式:

第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商業秘密;

第二,非法獲取商業秘密后,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項商業秘密;

第三,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或者本企業的技術人員違反約定,違反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第四,第三人知道前述的違法行為,而又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

d.一旦侵犯“商業秘密”,要分別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行政責任。

個人信息的保密

個人信息是指未經過加工匯總的反映各個家庭和個人情況的統計調查登記材料,是可識別出調查對象信息的統計數據。

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的保密

a.相關規定

《統計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身份的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統計以外的目的。

統計以外的目的是指“用于匯總統計資料”和“用于審核、檢查統計資料”之外的目的。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通過統計調查獲得的單個統計調查對象的資料,不得作為對統計調查對象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不得用于考核評比和排序。

b.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

第一,直接標明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

第二,雖未直接標明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但是通過已標明的地址、編碼等相關信息可以識別或者推斷其身份的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資料;

第三,可以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匯總資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墨江| 左云县| 上饶市| 通化县| 利川市| 秀山| 灵宝市| 东辽县| 若羌县| 会昌县| 伽师县| 普宁市| 绥滨县| 类乌齐县| 射阳县| 临桂县| 霍城县| 竹溪县| 丰镇市| 兴城市| 邵武市| 洛阳市| 沙洋县| 耒阳市| 中江县| 福贡县| 顺平县| 砀山县| 金山区| 界首市| 民县| 高密市| 怀集县| 拉萨市| 浙江省| 阿坝| 壤塘县| 安塞县| 洱源县|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