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保險碩士(MI)考試專用教材【含名校考研真題及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491字
- 2021-04-30 15:32:07
第五章 宏觀經濟學基礎
第一節 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一、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即對經濟運行的整體,包括對整個社會的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就業水平進行分析。
測量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失業率、物價水平及其變動即通貨膨脹率。其他比較重要的指標還有政府財政預算赤字及貿易赤字的變動、利率等。
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理論經濟學分支學科,是于1936年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1.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相同之處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于有著相同的供求曲線形狀,它們的交點決定著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
2.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微觀經濟學中的價格和產量是一個個具體商品的價格和產量,而宏觀經濟學中的價格和產量是整個社會的價格水平和產出水平,這里價格水平用價格指數表示,產出水平用以貨幣衡量的市場價值(國內生產總值)表示。
具體而言,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對象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
(2)解決的問題不同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而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所有的分析都是圍繞價格機制的運行展開的;而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產出)理論,所有的分析都是圍繞國民收入(產出)的決定展開的。
三、宏觀經濟學的加總法
宏觀經濟學研究社會總體經濟行為,因而不能像微觀經濟學那樣運用個量分析方法,而要用總量分析方法,即從個量分析的加總中引出總量的分析方法。
宏觀經濟學運用經濟加總法時有幾點值得注意:
1.微觀是宏觀的基礎
宏觀分析中有些總量變化可以從微觀分析的個量中直接加總(大部分是加權平均加總)而得到,因此微觀是宏觀的基礎。
2.總體經濟行為并不是個體經濟行為的簡單加總
有的時候微觀經濟學中一些個體變量盡管可以加總,但是這種加總卻達不到研究整個社會經濟行為的目的;有些時候一些微觀經濟個體的行為根本不能直接加總。
對微觀經濟是正確的東西,對宏觀經濟未必也是正確的,其原因除了經濟個體與經濟總體所追求的目標不同以外,還在于某些行為對經濟個體之所以正確,是因為假定其他情況不變,即假定某一經濟個體的行為對其他個體不產生影響,但宏觀經濟涉及的是經濟總體即所有經濟個體,因而不能再假定其他同一類別的個量不變??梢?,盡管微觀是宏觀的基礎,但總體經濟行為并不是個體經濟行為的簡單加總。
可見,總量分析運用加總方法時需要謹慎,要區分能否加總的不同情況,以及弄清楚加總能否達到研究宏觀經濟行為的目的。
四、宏觀經濟學鳥瞰
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如圖2-53所示:
圖2-53 宏觀經濟學鳥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