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保險碩士(MI)考試專用教材【含名校考研真題及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520字
- 2021-04-30 15:32:07
第四章 成本論
第一節 成 本
一、關于成本的幾種概念
總的來說,成本是指企業對所購買的生產要素的貨幣支出。然而,在經濟學的分析中,僅從這樣的角度來理解成本概念是不夠的。為此,經濟學家提出了機會成本、顯成本和隱成本等成本概念。
1.機會成本
(1)機會成本的概念
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理解這一概念時要注意三個問題:
①機會成本不等于實際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項選擇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或損失,而是一種觀念上的成本或損失;
②機會成本是作出一種選擇時所放棄的其他若干種可能的選擇中最好的一種;
③機會成本并不全是由個人選擇所引起的。
在作出任何決策時,都要使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機會成本。如果機會成本大于收益,則這項決策從經濟學的觀點看就是不合理的。
(2)機會成本的成因
機會成本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資源的稀缺性,稀缺性使得一個社會(或企業)用一定的資源生產某種或某幾種產品時,這些資源就不能再被用于其他生產用途。
2.顯成本
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包括雇傭工人、貸款、租用土地等。
從機會成本的角度講,這筆支出的總價格必須等于這些相同的生產要素使用在其他最好用途時所能得到的收入。
3.隱成本
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于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包括親自管理企業、使用自己的資金、使用自己的土地等的成本。
隱成本也必須從機會成本的角度按照企業自有生產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來支付。
4.各成本之間的關系
(1)會計成本=顯成本;
(2)生產成本=機會成本;
(3)機會成本=隱成本+顯成本。
二、利潤
1.經濟利潤
企業的經濟利潤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簡稱企業的利潤(也被稱為超額利潤,企業追求的最大利潤就是企業的經濟利潤)。其中總成本是指企業的所有顯成本和隱成本之和。
2.正常利潤
正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支付的報酬。正常利潤是廠商生產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隱成本計入成本,經濟利潤中不包括正常利潤,當廠商的經濟利潤為零時,廠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潤。
3.各種利潤間的關系
(1)會計利潤=總收益-成本;
(2)正常利潤=隱成本;
(3)經濟利潤=總收益-機會成本=總收益-(顯成本+正常利潤)。
三、成本函數
1.成本函數的概念
在技術水平和生產要素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產品數量和相應的成本之間的函數關系稱為成本函數,其公式表示為:
其中,C為成本;Q為產量。
2.生產函數與成本函數的關系與轉換
成本函數取決于兩個因素:生產函數與投入要素的單位價格。生產函數反映的是投入的生產要素與產出之間的物質技術關系,它揭示在各種形式下廠商為了得到一定數量產品至少要投入多少單位生產要素。生產函數結合投入要素的單位價格就決定了成本函數。下面以短期生產函數與短期成本函數為例,對于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與推導。
假定在短期內,廠商使用勞動和資本這兩種要素生產某種商品,其中,勞動投入量可變,資本投入量固定不變,則短期生產函數可以表示為:
由上式可知,在資本投入量固定的前提下,該種商品的產量Q取決于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L。即廠商可以通過調整勞動投入量來實現不同的產量水平,換句話說,廠商可以根據不同的產量水平的要求,來確定相應的勞動投入量。假定要素市場上勞動的價格w和資本的價格r是給定的,則廠商在每一產量水平上的短期總成本可以表示為:
其中,w·L(Q)為短期生產成本中的可變成本;為短期生產成本中的固定成本;STC(Q)為短期總成本。
如果用Ф(Q)表示可變成本,用b表示固定成本,則短期總成本函數可以表示為:
可見,短期總成本是產量的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