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榮久《國際貿易》(第6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4192字
- 2021-04-30 14:51:19
第2章 國際貿易的作用
2.1 復習筆記
一、國際貿易與國家
國際貿易是指國家之間的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的交換活動。這種交換活動是維系國家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體現著整個國家的利益。
在當今世界,對外貿易從以下幾個方面維系著國家的生存和發展:
1.延續社會再生產
在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中,交換是生產、分配和消費的媒介要素。對外貿易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貨物、服務和生產要素的交換活動,因此,對外貿易本身作為交換活動,使社會得以進行再生產。
2.實現社會產品價值
(1)對外貿易有助于解決社會生產大部類的不平衡
在世界各國的社會生產條件下,大部類經常處于不平衡發展的狀態,需要通過對外貿易來解決。
(2)對外貿易有助于社會產品的實現
世界各國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是指社會總產品各個部分的價值實現和實物補償。對外貿易在解決和緩和世界各國社會總產品的實現上起著很大的作用,集中體現為:①對外貿易可以解決部分產品的價值實現;②對外貿易有助于實物形態的補償。
3.獲得成本降低的效益
(1)降低生產成本
一個國家進行對外貿易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
(2)實現比較成本優勢
一個國家進行對外貿易是為了實現比較成本優勢。
4.利用與轉化生產要素
由于自然、歷史和社會等原因,使得人力、資本、土地及企業家精神等生產要素在世界各國分配并不平均,差異很大。對外貿易可以讓世界各國充分利用本國所擁有的充裕資源,從國外換取更多的由相對稀缺生產要素生產的商品,彌補本國生產要素的不足,還可以增加一國的生產要素數量,改善其生產要素質量。
5.接受國際經濟“傳遞”
(1)國際經濟“傳遞”的含義
對外貿易“傳遞”(Transmission)是指在國際經濟領域中,一國經濟盛衰通過對外貿易渠道直接或間接地對另一國經濟產生影響。
(2)經濟“傳遞”的過程
各國經濟發展中的對外貿易“傳遞”是通過產品價格變動對產量、就業和整個經濟變動的影響進行的。經濟“傳遞”過程為:世界市場價格變動→國內經營對外貿易部門的價格變動→與對外貿易相關部門的要素價格變動→國內相關產業部門價格變動→產量與就業變動→整個經濟部門結構變動與工資收入變動→社會服務變動→整個社會國民經濟變動。
從上述過程看,世界市場價格較大幅度的變動,首先直接影響本國與世界市場有直接聯系的那些經貿部門,導致其產品價格提高或降低。這些部門又會通過與國內其他部門的經濟聯系,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后者的價格,產量和就業的變動,這樣一來,整個國內經濟就出現連鎖帶動作用。
(3)影響經濟“傳遞”的主要因素
①對外開放程度。一國對外開放程度越大,同其他國家經濟上的聯系越密切,則對外貿易的“傳遞”作用就越大。
②市場經濟發展的程度。一國市場經濟發展程度越高,該國接受經濟傳遞的能力就越強,越能成為經濟傳遞的中心國家,越能發揮比較優勢;一國市場經濟越不發達,接受經濟傳遞的能力就越弱,越不能發揮比較優勢。
③貿易地位。一國進口貿易總額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和在世界性商品的供求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通過對外貿易接受經濟傳遞的效果就越明顯。
④雙邊貿易關系。互為主要貿易對象的國家之間,通過對外貿易,相互經濟傳遞的作用較大。
⑤經濟和貿易政策。一般說來,開放性的經濟政策可使對外貿易的“傳遞”作用發揮得較大;反之,閉關自守、自給自足式的經濟政策的“傳遞”作用較小。
6.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
20世紀30年代,D·H·羅伯遜(Dennis Holme Robertson)首先提出貿易是“經濟增長的引擎”的命題。50年代,納克斯(Ragnar Narkse)根據19世紀英國與移民墾殖型殖民地的貿易關系,得出一個著名的結論,即19世紀的對外貿易不僅是簡單地把一定數量的資源加以最適當配置的手段,而且是外圍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7.參與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的概念
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世界各國市場相互融合的過程。
(2)經濟全球化的作用
①使國際分工向縱深發展
經濟全球化加快了各國間商品、服務及其他生產要素的跨國界流動,使各國能發揮各自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減少資源配置和價格扭曲所造成的資源不合理使用和浪費;加快了科學技術的擴散和轉移,有利于各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②加快各國國內市場與世界市場的融合
經濟全球化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施展才華和競爭的空間,便于它們形成規模經濟,提高其無形資產價值,降低其交易成本。
③促使世界各國增加研發投資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合作,為推廣先進技術創造條件,推動新產品、新的零部件以及新型材料的生產和消費,使產品壽命周期大大縮短。
④加強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作用
在經濟全球化下,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傳遞經濟增長或蕭條的同時,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逆向傳遞也得到加強。
⑤擴大了世界市場上交換內容
在經濟全球化下,參與世界市場活動的國家增多,交換的商品內容不斷擴大,從貨物向服務產品、知識產品延伸,可貿易的產品日益增加。
(3)對外貿易是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途徑
在國家存在的前提下,經濟全球化下國內市場與世界市場的融合是一個長期發展的歷史過程。其融合的過程是通過對外貿易(貨物、服務、投資、知識產權)自由化和世界貿易體制進行的。
8.維護和改善國際環境
(1)通過對外貿易政策實施政治影響
自古至今,世界各國都注重通過對外貿易政策對其他國家施加政治影響。一國實施的對外貿易政策都是基于本國經濟發展階段以及世界經濟形勢等因素。
(2)通過對外貿易,施展經濟外交
經濟外交包含以下兩個實質性內容:①經濟外交是由國家(國家間的國際組織)或其代表機構與人員以本國經濟利益(本組織的經濟宗旨或經濟利益)為目的,制定和進行的對外交往政策的行為;②經濟外交是由國家(國家間的國際組織)或其代表機構與人員以本國(本組織)經濟力量為手段或依托,為實現和維護本國(本組織)戰略目標或追求經濟以外的利益,制定和進行的對外交往政策的行為。
(3)通過貿易報復、制裁等手段,維護國際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對外貿易對國家的作用因國家類型不同而不同。其中,就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而言,對外貿易對發達國家的上述作用大于和強于發展中國家。通常,發達國家在國際經濟貿易關系中處于主動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貿易關系中處于被動地位。
二、國際貿易與企業
1.獲得高額利潤
通過開展對外貿易,企業可以獲得高額利潤,其原因在于:
(1)通過進口降低生產成本;
(2)通過資本輸出,進行變相貿易;
(3)通過出口獲得超額利潤。
2.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開展對外貿易,企業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其原因在于:
(1)對外貿易刺激生產率的提高;
(2)對外貿易為生產率提高提供了重要途徑。
3.達到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中的“規模”是指生產能力擴大而導致的較大生產批量;規模經濟中的“經濟”是指成本的節約、效益的提高或報酬的遞增。通過開展對外貿易,企業可以達到規模經濟,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獲得國際競爭優勢。
4.順應產品生命周期
弗農(Raymond Vernon)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關于技術變化在國際貿易中作用的一個重要理論,試圖從技術變化的角度解釋國際貿易型態的動態變化特征。
弗農發現,在國際貿易中,許多產品先由發達國家生產和出口,其他國家則需要進口。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原來需要進口的國家則轉為出口,而原先出口的國家卻轉為進口。產品生命周期大致可分為新產品、成熟和標準化三個階段。
(1)新產品階段
新產品階段是指產品開發與投產的最初階段。新產品的價值功能剛剛為人們所認識,對新產品的需求僅僅局限于國內,生產該產品的技術尚未定型,需要通過國內市場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從而改進產品設計。所以,在該階段,生產過程中投入最多的是技術知識和熟練勞動,產品的技術密集度較高。
(2)產品成熟階段
產品成熟階段是指產品及其生產技術逐漸成熟的階段。此時產品的價值功能已經為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和消費者所認識,國外對該產品的需求逐漸強勁,導致該產品的出口大量增加。與此同時,外國廠商開始模仿或引進先進技術從事該產品的生產。
(3)標準化階段
產品標準化階段是指產品及其生產技術的定型化階段。生產技術體現為專門的生產設備、流水線和大批量生產,使產品生產達到了標準化。這時,研發費用占生產成本的比重降低,資本與非技術型熟練勞動成為產品成本的主要部分。由于生產廠家眾多,成本、價格、質量成為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生產地點逐漸向低成本的外國和地區轉移。
三、國際貿易與居民
1.增加福利
國際貿易能使勞動者買到最廉價的消費品和最適宜他們勞動技能的設備和技術,國際貿易的發展可使勞動者從國內需求的束縛下解放出來,提高技能和收入,減少貧困。
2.滿足需求偏好
滿足需求偏好是國民作為消費者進行對外貿易的原因。瑞典經濟學家S·B·林德(Staffan B.Linder)等人用需求偏好理論揭示國際貿易的動因,它由需求相異理論和需求相似理論構成。
(1)需求相異理論
需求相異理論是指在同一價格下,各國消費者,所愿意購買的商品數量也會不同。造成需求相異的原因主要有:①地理環境不同;②飲食偏好差異;③收入水平的差距。
(2)需求相似理論
需求相似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兩國之間貿易關系的密切程度是由兩國的需求結構與收入水平決定的。林德認為,需求相似的國家,其制成品相互貿易的潛在可能性最大。各國傾向于生產有代表性的需求產品,并出口這些產品,以滿足其他國家消費者的需求。
3.增長才干和實現自身價值
通過對外服務貿易,國民到國外留學進修,可以提高自身素質,吸收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留學者學成后再回國內工作,或者創業,可以把學得的技能和知識帶回國,成為先進技術和知識的傳播者。國際貿易有利于那些掌握知識的人才跨國流動,實現自己的價值。
四、國際貿易與世界
1.國際貿易維系著世界人類的生存與改善
世界貿易是以飲食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各國向海外擴張以及伴隨擴張所進行的戰爭都是為了追求飲食帶來的利益。此外,貿易還改進了人類生存的條件,并使之豐富多彩。
2.國際貿易把世界連成一體
為了擴大對外貿易以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各主權國家通過讓渡部分主權,進行經貿合作。通過主動開放與相互開放加強經貿合作,紛紛締結雙邊與多邊貿易協議,構建先以關貿總協定,后以世貿組織為法律和組織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
3.貿易大國和強國成為世界舞臺的重要角色
迄今為止,貿易大國和貿易強國及貿易發達國家都成為世界舞臺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