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導 論

1.1 復習筆記

一、國際貿易的含義、產生與發展、發展態勢

1.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的含義

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是指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貨物、服務和生產要素變換的活動。國際貿易是各國各地區之間分工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各地區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從國家角度可稱為對外貿易,從國際角度可稱為國際貿易。

2.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展

(1)對外貿易產生的條件

對外貿易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有可供交換的剩余產品;出現了政治實體。對外貿易屬于歷史范疇,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社會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

(2)國際貿易的發展

對外貿易具有悠久的歷史,它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漸發展起來,但是,直到資本主義社會才得到空前的發展。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分工不發達,自然經濟占據統治地位,因此,對外貿易發展緩慢,國際商品交換只是個別的、局部的現象,還不存在真正的世界市場,更不存在名副其實的國際貿易。

15世紀末16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地理大發現和海外殖民地的開拓,對外貿易的范圍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區域性的國際商品市場。

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科學技術促進了國際分工體系和世界市場的形成,大大促進了國際交換的發展。隨著國際交換和國外投資的發展,逐步形成了適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際貨幣體系,最后形成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和相應的經濟秩序,這些為國際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國際貿易發展的動因

生產方式的要求

a.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的基礎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基礎有兩個:第一,要有大批有人身自由的勞動力,他們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只能依靠出賣勞動力生活;第二,要有建立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財富。

b.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產物

第一,追求利潤和利潤最大化的需要;第二,解決國民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機制;第三,緩和經濟衰退和危機的途徑;第四,構筑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渠道。

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

世界各國所處階段不同,所生產的產品種類、等級與性質有所差異,導致國際分工的不同。基于各國經濟活動對各種產品帶來的供給與需求的差異,需要進行對外貿易。

各國經濟資源稟賦不同

由于歷史、自然和社會人文等方面的原因,生產產品所需的生產要素諸如人力、資本、土地、管理等在世界各國分配極不平均,為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滿足消費需求,需要展開國際貿易。

各國之間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

在國家存在的前提下,由于自然、政治和社會等原因,生產要素不像在國內那樣能夠自由移動,所以需要通過貨物和服務貿易替代國家間生產要素的流動。

經濟全球化與規模經濟

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利潤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通過貿易、分工、投資和跨國公司,實現世界各國市場和經濟相互融合的過程。

需求偏好差異

當人們收入提高,解決了溫飽以后,生活方面的需求變得日益多樣化,這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3.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態勢

(1)國際貿易發展速度超過歷史水平

(2)發達國家一直是國際貿易的主體

發達國家在世界貨物貿易和國際服務貿易中均占絕對多的比重。

(3)國際分工向縱深發展

二戰后,國際分工向縱深發展,其特點主要有:參加國際分工的國家遍及世界,形成了世界性的分工;水平型分工成為國際分工的主要形式;國際分工從產業間分工向產業內部發展,出現了產業內部的分工和產品內分工;國際分工從貨物分工向服務業領域發展,且隨著服務業的發展,國際服務業分工也在發展;隨著殖民體系的瓦解和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中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開始向中心地位靠近;國際分工機制轉變為以主權國家為主,通過價值規律作用,出現了跨國公司全球化生產體系和資本國際化。

(4)國際貿易結構向高科技、服務業發展

在世界貨物出口貿易中,工業制成品貿易所占比重不斷攀升。

(5)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提高

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顯示:世界貨物依存度從1990年的31.68%提高到2012年的50.82%,服務貿易依存度同期從7.5%提高到11.86%。對外貿易依存度的概念詳見本章第四節。

(6)跨國公司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角色

當今的全球經濟是以全球價值鏈為特點的,全球價值鏈通常由跨國公司協調,投入和產出的跨界交易在其子公司、合同伙伴及正常供應商的網絡中進行。

(7)科學技術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強

科學技術成為對外貿易發展的關鍵因素,集中表現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70%是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的;掌握技術優勢是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基礎;科學技術使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向高級、優化方向發展;科研使擁有勞動力優勢國家的競爭力下降。在新的以知識為基礎的財富創造系統中,勞動力成本在生產總成本中的比例不斷縮小;發達國家因擁有絕大部分世界科技成果,競爭能力不斷加強;科學技術促進了國際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的發展;科技的發展使國際貿易方式不斷發生革命。

(8)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加強,貿易自由化成為貿易政策的主流

通過關貿總協定主持下的多邊貿易談判,關稅不斷下調,非關稅壁壘受到約束,推動了關貿總協定締約方的貿易自由化。1995年建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取代了關貿總協定,其管理的貿易協定與協議,從貨物延伸到投資、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使得世界貿易體制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使貿易自由化向縱深發展。

(9)世界市場競爭向綜合化、集團化和有序化方向發展

世界市場競爭日益綜合化表現在:把貨物、服務、投資與知識產權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貿易自由化與允許的正當保護結合起來;把關稅措施與非關稅措施結合起來;把跨國公司的發展與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結合起來;把國內市場競爭與國外市場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價格競爭與非價格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

世界市場競爭日益集團化體現在:地區經貿集團數目急劇增加;地區經貿集團的類型更加多樣化;地區經貿集團形成的基礎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突破了地區、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經貿集團內部通過貿易和投資等方面的自由化,統一市場,使內部貿易不斷擴大。

世界市場競爭向有序化方向發展體現在:160個WTO成員涵蓋了全球約98%的貿易,在WTO規則基礎上進行“開放、公平和無扭曲”的競爭;國際貿易法律、規則和標準日益趨同化,與各國國內相關法規的相融性在加強。

(10)出現了國際物流“革命”

國際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IL),是指不同國家之間的商品流動。它是國內物流的延伸和進一步擴展,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環節。

(11)中國的貿易地位崛起

2001年加入WTO后,中國對外貿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并在2013年躍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二、對外貿易與國內貿易的異同

1.對外貿易與國內貿易的相同點

對外貿易與國內貿易的一致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兩者都是商品、服務和要素的交換活動;

(2)經營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潤或經濟效益。

2.對外貿易與國內貿易存在差異的原因

(1)文化環境不同,其中包括語言、社會制度、宗教和風俗習慣不同。

(2)貿易環境不同,其中包括貿易政策與措施不盡相同、各國貨幣與度量衡差別很大、海關制度及其他貿易法規不同、國際匯兌復雜和貿易環節眾多等。

3.對外貿易與國內貿易差異帶來的風險

對外貿易的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商業風險、匯兌風險、運輸風險、價格風險和政治風險等。

三、對外貿易的分類

1.按交易內容劃分

按交易內容劃分,對外貿易可分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國際技術貿易。

(1)貨物貿易

貨物貿易(Goods Trade)也稱為有形貿易,是指有形商品的國際交易。聯合國《國際貿易標準分類》把國際貨物分為十大類。

(2)服務貿易

服務貿易(Trade in Service)也稱為無形貿易,是指無形商品的國際交易。WTO《服務貿易總協定》確定國際服務貿易四種形式為:“從一參加方境內向任何其他參加方境內提供服務。在一參加方境內向任何其他參加方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參加方在其他任何方境內通過提供服務的實體的介入而提供服務。一參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參加方境內提供服務。”服務貿易額不列入各國海關統計,而計入各國國際收支表中。

(3)國際技術貿易

國際技術貿易(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是指技術跨越國界進行有償轉讓的交易。主要包括:許可貿易,工業產權、非工業產權的轉讓,技術服務與技術咨詢,合作生產與合作設計,工程承包與設備買賣相結合的技術貿易等。

2.按商品移動方向劃分

按商品移動方向劃分,對外貿易可分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過境貿易、復出口與復進口、凈出口與凈進口。

(1)出口貿易

出口貿易(Export Trade)是指將本國生產和加工的貨物因外銷而運出國境,作為出口貿易或輸出貿易。需要注意的是,不屬于外銷的貨物不列入出口貿易。

(2)進口貿易

進口貿易(Import Trade)是指將外國生產和加工的貨物外購后,因內銷而運進國境,列入進口貿易或輸入貿易。同樣,不屬于內銷的貨物不列入進口貿易。

(3)過境貿易

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是指從甲國經過丙國國境向乙國運送的貨物,而貨物所有權不屬于丙國居民,對丙國來說,這屬于過境貿易。過境國除了對過境商品征收很低的過境稅或印花稅以外,與商品交易雙方并無發生任何關系。

(4)復出口與復進口

復出口(Re-export Trade)是指輸入本國的外國貨物未經加工而再輸出;復進口(Reimport Trade)是指輸出國外的本國貨物未經加工而再輸入。

(5)凈出口與凈進口

一國在某種貨物貿易上既有出口也有進口,若出口量和值大于進口量和值,稱為凈出口(Net Export);反之,若進口量和值大于出口量和值,稱為凈進口(Net Import)。

3.按交易對象劃分

按交易對象劃分,對外貿易可分為直接貿易、間接貿易和轉口貿易。

(1)直接貿易

直接貿易(Direct Trade)是指貨物生產國與貨物消費國直接賣買貨物的行為。對貨物生產國而言,這屬于直接出口貿易;對貨物消費國而言,這屬于直接進口貿易。

(2)間接貿易

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是指貨物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經由第三國商人進行貿易的行為。對貨物生產國來說,這屬于間接出口貿易,對貨物消費國來說,這屬于間接進口貿易。

(3)轉口貿易

轉口貿易(Entrepot Trade)又稱中轉貿易,是指貨物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或貨物供給國與需求國之間,經由第三國貿易商分別簽訂進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進行的貿易。從第三國的角度來看,即是轉口貿易。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貨物直接從生產國、供給國運往消費國、需求國,由于它們之間未直接發生交易關系,仍屬于轉口貿易的范疇。

4.按運輸方式劃分

按運輸方式劃分,對外貨物貿易可分為海運貿易、陸運貿易、空運貿易、多式聯運貿易和郵購貿易等。其中,海運貿易是國際貿易最主要的運輸方式。

四、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

1.總貿易體系與專門貿易體系

貿易體系是貿易國家記錄和編制出口貨物統計的一種方法,大部分國家只根據其中一種進行記錄和編制。我國當前采用的是總貿易體系。

(1)總貿易體系

總貿易體系(General Trade System)又稱一般貿易體系,是指以貨物通過國境作為統計和劃分進出口的標準。凡進入本國國境的貨物一律列為進口;凡離開本國國境的貨物一律列為出口。總進口和總出口相加稱為總貿易額。

(2)專門貿易體系

專門貿易體系(Special Trade System)又稱特殊貿易體系,是指以貨物通過關境作為統計和劃分進出口的標準。凡是通過海關結關進入境內的貨物列為專門進口;凡是通過辦理海關手續出口的貨物列為專門出口。專門進口額和專門出口額相加稱為專門貿易額。

(3)兩者之間的關系

相同點:總貿易體系和專門貿易體系都是貿易各國用來登記進出口貨物的統計方法;總貿易體系與專門貿易體系均不包括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只適用于貨物貿易統計。

不同點:總貿易體系說明一國在國際貨物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專門貿易體系說明一國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在世界貨物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2.對外貿易額與對外貿易量

(1)對外貿易額

對外貿易額的含義

對外貿易額是指以金額表示的一國對外貨物貿易值(Value of Foreign Merchandise Trade)與服務貿易值(Value of Trade in Commercial Services)相加之和。

貨物貿易額

進口貨物貿易額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從國外進口貨物的全部價值;出口貨物貿易額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對外出口貨物的全部價值。進口貨物貿易額與出口貨物貿易額相加即為貨物進出口貿易額,一般以國際貨幣來表示,是反映一國對外貨物貿易規模的重要指標之一。將世界上所有國家以國際貨幣表示的進口貨物額或出口貨物額相加,就得出了世界貨物貿易額,一般用世界貨物貿易出口額來表示。

服務貿易額

服務貿易額通常用各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中的服務額來表示。考慮到服務貿易的特點,狹義的對外貿易額僅包括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貨物的進口貿易額和出口貿易額之和,即狹義的對外貿易額不包括服務貿易額。

(2)對外貿易量

對外貿易量是指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對外貿易額,即用進出口商品的計量單位(如數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貿易規模的指標。與對外貿易額相比較,對外貿易量剔除了價格變動的影響,更準確地反映實際貿易情況。

3.對外貿易差額

(1)對外貿易差額的含義

對外貿易差額(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貨物與服務)總額與進口(貨物與服務)總額之間的差額,用來表明一國對外貿易的收支狀況。

(2)貿易順差與逆差

當出口貿易總額超過進口貿易總額時,稱為貿易順差或貿易盈余,亦稱出超;當進口貿易總額大于出口貿易總額時,稱為貿易逆差或貿易赤字,亦稱入超。

(3)貿易平衡

若出口貿易總額與進口貿易總額相等,則稱為貿易平衡。

4.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結構

(1)廣義的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結構

廣義的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結構是指貨物、服務在一國總進出口貿易或國際貿易中所占的比重。

(2)狹義的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結構

狹義的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結構是指貨物貿易或服務貿易本身的結構比較,可分為對外貨物貿易結構與對外服務貿易結構。其中,對外貨物貿易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世界進出口貨物貿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類貨物的構成;對外服務貿易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世界進出口服務貿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類項目的構成。

(3)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結構的意義

廣義和狹義的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結構可以反映出一國或世界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的變化和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等。

5.對外貿易地理方向

(1)對外貿易地理方向的含義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用來表明一國出口貨物和服務的去向地及進口貨物和服務的來源地。計算公式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對某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或進口貿易額÷對世界出口或進口貿易額)×100%。

(2)對外貿易地理方向的意義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表明一國和地區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從而用來確定主要貿易對象和潛在貿易對象。

6.國際貿易地區分布

(1)國際貿易地區分布的概念

國際貿易地區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untry or Region)是指世界各洲、各國或地區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比重。計算公式為:國際貿易地區分布=(對世界出口或進口額÷整個世界貿易額)×100%。在國際貨物貿易中,國際貨物貿易地區分布的計算公式為:國際貨物貿易地區分布(對世界貨物出口貿易額÷世界貨物出口貿易額)×100%;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國際服務貿易地區分布的計算公式為:國際服務貿易地區分布=(對世界服務出口貿易額÷世界服務出口貿易額)×100%。

(2)國際貿易地區分布的意義

國際貿易地區分布表明各洲、地區或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影響國際貿易地區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經濟貿易的發展和所處的地理位置等。

7.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依存度

(1)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依存度的概念

對外貿易依存度或國際貿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upon foreign or world trade)是指一國對外貿易額或國際貿易額占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

(2)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依存度的類型與計算方法

貿易總依存度

貿易總依存度是指一國貿易總額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其中,一國貿易總依存度的計算公式為:一國貿易總依存度=對外貿易額÷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100%;國際貿易總依存度的計算公式為:國際貿易總依存度=世界貿易額÷世界國民生產總值(WNP)或世界國內生產總值(WDP)×100%。

對外貨物貿易依存度

對外貨物貿易依存度是指一國貨物貿易額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其中,一國對外貨物貿易依存度的計算公式為:一國對外貨物貿易依存度=貨物貿易出口額÷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100%;世界對外貨物貿易依存度的計算公式為:世界對外貨物貿易依存度=世界貨物貿易出口額÷世界國民生產總值(WNP)或世界國內生產總值(WDP)×100%。

對外服務貿易依存度

對外服務貿易依存度是指一國服務貿易額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其中,一國對外服務貿易依存度的計算公式為:一國對外服務貿易依存度=對外服務出口貿易額/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100%;世界對外服務貿易依存度的計算公式為:世界對外服務貿易依存度=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世界國民生產總值(WNP)或世界國內生產總值(WDP)×100%。

(3)影響貿易依存度的因素

影響一國或國際貿易依存度的因素主要有:國內和世界市場的發展程度;加工貿易的層次;匯率的變化;地區特點等。通常,自然疆域大國和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貿易依存度低于自然疆域小國和國內市場不發達的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黄龙县| 佛山市| 凤台县| 永川市| 阜南县| 盐亭县| 汝城县| 太湖县| 辉南县| 安平县| 河东区| 息烽县| 筠连县| 綦江县| 云霄县| 西和县| 巴楚县| 邵阳市| 永清县| 句容市| 光山县| 天柱县| 涿州市| 濮阳县| 阳信县| 新竹市| 新宾| 建瓯市| 上犹县| 小金县| 衡山县| 阳高县| 沾化县| 溧阳市| 江口县| 龙川县| 虞城县| 澜沧| 仁布县|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