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考研真題詳解

1技術進步對生產全球化和市場全球化的作用[南開大學2014國際商務碩士 ]

答:(1)生產全球化和市場全球化的含義

生產全球化是指從全球各地區籌供商品和服務,以利用各國在生產要素(如勞動力、能源、土地和資本)上的成本和質量差異。跨國公司試圖希望通過生產全球化來降低其總成本構成以及提高質量或改善它們所提供產品的功能,從而使它們更為有效地競爭。

市場全球化是指把歷史上獨特的和分離的國家市場合并為一個巨大的全球市場。

(2)技術進步對生產全球化和市場全球化的作用

技術變革使生產全球化和市場全球化變為可見的現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在通信、信息處理和運輸技術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因特網和萬維網的出現與迅猛推廣、電信事業和運輸業的發展使世界各國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技術進步對生產全球化的作用

與全球化生產密切相關的運輸成本下降,使得生產在地理上按區域分布變得更為經濟;信息處理和通信實際成本大幅度下降使企業有可能創建和管理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生產系統,并進一步推動生產全球化。因特網已成為促進國際服務貿易的主要力量。電信事業的發展打破了地域、范圍及時區的一些限制,網絡使買賣雙方很容易發現對方,而不管他們位于何處,規模有多大。企業不論大小都能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向全球擴張其業務活動。因特網和電信事業的發展使得幾乎所有能加以數字化的工作流程,都可以將工作轉移到世界上最有效的地方去做。

技術進步對市場全球化的作用

技術創新同樣也促進了市場全球化。低成本的通信網絡,如萬維網正在幫助創建電子全球市場。而低成本的運輸使全球運輸產品更為經濟,因而也有助于創建全球市場。此外,低成本的飛機差旅導致國與國之間人員的大量流動,它縮短了各國問的文化距離并帶來了消費者口味和偏好一定程度上的趨同。同時,全球通信網絡和全球媒體正在創立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在任何社會,媒體都是文化的主要傳播者,隨著全球媒體的發展,我們可以預期將會演化出一些類似全球文化的東西,而這種演進的邏輯結果則是出現一個消費品的全球市場。

2試回答有關全球化的如下問題:[南開大學2013國際商務碩士 ]

(1)什么是全球化?其包含哪兩個基本方面?

(2)全球化的推動力是什么?

(3)有人認為“全球化意味著,富國更富,窮國更窮”,對此有何評價?

答:(1)經濟全球化是世界上各國和地區之間通過商品、服務及勞動力、資本、信息、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的跨國界流動,尋求資源最優配置的一個互相聯系、互相依賴并不斷深化的過程。它主要包括貿易、生產、科技、金融、資本和勞動力流動的國際化與自由化。

全球化包含市場全球化和生產全球化兩個基本方面。其中,市場全球化是指把歷史上獨特的和分離的國家市場合并為一個巨大的全球市場。跨國貿易壁壘的降低,使得全球市場的國際銷售更為容易。生產全球化是指從全球各地區籌供商品和服務,以利用各國在生產要素(如勞動力、能源、土地和資本)上的成本和質量差異。

(2)全球化的推動力主要有: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前提條件。技術的創新、積累和擴散是推動各國經濟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客觀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場規模的擴張,推動著生產從國內區域間分工向國際分工發展,銷售從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擴張。

全球性市場經濟體制的實現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一個制度基礎。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只有選擇市場經濟體制,才能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提高本國經濟的運轉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微觀經濟主體的趨利動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基本動因。在微觀主體世界范圍內的趨利活動中,跨國公司逐漸扮演了主角。這是因為跨國公司本身具有“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

國際局勢相對緩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可能的,各國越來越關注經濟利益、經濟安全、經濟競爭,把發展經濟作為國家戰略的重點,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國家之間正形成一種新的互動機制,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國際經濟組織日益發展和完善,在協調各國經濟、地區經濟和全球經濟發展,穩定國際金融秩序和國際金融市場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立,更加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各國政府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各國政府為了使本國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占據有利地位,主動轉變政府職能,更好地適應和利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

(3)這種說法具有片面性。

這種說法看到了全球化帶來的世界貧富差異的兩極分化。由于發達國家掌握了經濟貿易發展的資本和技術優勢,使得其成為全球化規則中的制定者,享受全球化帶來的豐厚利潤。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主要扮演了制造加工的角色,所獲得的附加值小,付出的人力成本、環境成本大,成為全球化的犧牲品。

但是,這種說法并沒有看到全球化給窮國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其產業機構優化升級、提高了國民收入水平等好處,因此比較片面。

3.經濟全球化[上海財經大學2017、2012國際商務碩士;寧波大學2011國際商務碩士]

答:經濟全球化是指以當代科技革命、市場經濟和跨國公司的大發展為驅動力,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國際交通和通信的大發展,以及國際間人口的遷移,使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流動,使企業生產的內部分工擴展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組合和優化配置,從而使各國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狀態和過程。

經濟全球化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

4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各自的含義是什么?[東北財經大學2011國際商務碩士;深圳大學2011國際商務碩士]

答: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及各自的含義是:

(1)非歧視原則

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其中,最惠國待遇是指一成員現在和將來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領域所給予任何第三方的優惠待遇,應立即和無條件地給予其他各成員;國民待遇是指一成員對其他成員的產品、服務或服務提供者及知識產權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國同類產品、服務或服務提供者及知識產權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有的待遇。

(2)貿易自由化原則

貿易自由化原則是指通過多邊貿易談判,實質性削減關稅和減少其他貿易壁壘,擴大成員之間的貨物和服務貿易。

(3)透明度原則

透明度原則是指成員應公布所制定的和實施的貿易措施及其變化情況,不公布的不得實施,同時還應將這些貿易措施及其變化情況通知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參加的影響國際貿易政策的國際協議也在公布和通知之列。

(4)公平競爭原則

公平競爭原則是指成員應避免采取扭曲市場競爭的措施,糾正不公平貿易行為,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領域,創造和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5)促進發展和經濟改革原則

世貿組織沿襲了關貿總協定關于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優惠待遇的相關協議和條款,并在世貿組織的相關協定、協議或條款中加以完善。此外,世貿組織也充分考慮到經濟轉型國家的復雜的內部、外部條件,對他們加入該組織給予鼓勵并承諾給予較靈活的處理。

5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是什么?[河北大學2011國際商務碩士]

答: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一個過程和一種狀態。經濟全球化是以當代科技革命、市場經濟和跨國公司的大發展為驅動力,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國際交通和通信的大發展,以及國際間人口的遷移,使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流動,使企業生產的內部分工擴展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組合和優化配置,從而使各國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狀態和過程。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貿易自由化與信息網絡化

貿易自由化和信息網絡化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關貿總協定下的八輪多邊貿易談判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擴展了貿易自由化,規范了世界貿易的規則;戰后運輸和交易手段的進步及電子數據交換的應用和貿易信息網絡的形成,提高了信息識別和更新的速度,帶來了信息網絡化。

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發展,貿易在各國經濟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斷提高,充分表明了各國之間經濟相互依賴的加深,表明了在各國的生產過程中外國自然資源、資本、技術和市場的作用日益增大,同時也有助于各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2)金融、貨幣、投資市場的全球化

金融、貨幣、投資市場的全球化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金融市場的全球化;貨幣流通的全球化;投資活動的全球化。

(3)人力資源流動的全球化

人力資源流動的全球化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世界性移民數量和范圍的擴增;人才跨國培養和流動大幅增加;人才“隱性跨國流動”趨勢增強。

總的來說,跨國的人才流動和相互人才交流,開辟了各國和各民族人民直接接觸的渠道,有助于相互學習和理解,有助于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在全球的傳播和普及,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4)全球產業鏈的形成和國際生產體系的全球化

全球產業鏈的形成和國際生產體系的全球化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全球工業化的展開和世界范圍梯次繼起的產業鏈的形成;全球生產體系的形成。

(5)國際經濟協調機制逐步形成

戰后,國際經濟協調組織基本上是在區域經濟的協調組織和全球性經濟協調組織兩個層次上發展的。戰后逐漸形成和深化的多邊國際協調機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為:減少了國際經濟交往中的不確定性;緩和了不同國家和國家集團的利益沖突;避免了世界經濟和金融的劇烈波動;抑制了世界生態環境和國際安全環境的惡化。

綜上所述,戰后特別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經濟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各國經濟已經被世界經濟的密網緊緊地編織在一起,各國經濟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依賴不斷加深,各國共同利益有所增加并呈現相互融合的態勢。

6試述經濟全球化給國際商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河北大學2014國際商務碩士]

答:經濟全球化的概念最初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經濟全球化指以生產力為基礎的所有經濟關系,在全球范圍擴展和相互聯系的發展過程或狀態。經濟全球化是國際化特別是國際分工發展的最高階段,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它體現著包括生產要素、生產過程、產品的交換和消費、科學技術、信息服務等在全球范圍內的分工和合作,各種經濟關系在全球范圍內的交織和融合。推動全球化進程的主要動力是現代化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具體表現是市場經濟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以及跨國公司和信息技術在全球范圍的迅速發展。

(1)經濟全球化給國際商務帶來的機遇

全球化為國際企業創造利潤增長的機會,解決了國內市場狹小、需求有限而供給過剩的矛盾以及產品差異化與規模經濟之間的矛盾。全球化帶來市場的擴張、規模經濟和區位經濟的實現,使國家企業成本節約和利潤增長。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增大銷售額;

獲取低成本勞動力或基礎要素以降低成本;

通過規模經濟效應降低成本;

獲取重要資源;

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提升顧客價值;

降低風險。

(2)經濟全球化給國際商務帶來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也為國際企業帶來了兩重競爭壓力:全球整合的壓力和當地響應壓力,這兩重壓力對企業提出相互矛盾的需求。前者要求企業盡量最小化成本,后者則要求企業對不同的國家地區提供差異化的產品以及采取不同的營銷策略,這必然會增加企業成本。

全球整合壓力

國家市場的融合以及追求生產效率推動了價值創造活動的全球整合。一方面,消費者尋求標準化的產品,比如電子產品;另一方面,提供標準化產品有利于企業分攤固定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從而降低價值創造的成本。全球整合的壓力要求企業必須努力去降低其價值創造的成本,同時將制造活動安排在全球最有利的地區以實現區位經濟,而且只有向全球市場提供標準化產品才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和經驗曲線經濟。

當地響應壓力

響應當地客戶需求要求國際企業在不同國家實現產品和服務以及市場戰略的差異化,以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消費群體的喜好、當地的商業慣例、基礎設施、政策要求等。當地響應的壓力來源是多方面的:

a.消費者在品位和偏好上的差異

當不同國家的消費者在品位與偏好上有重大差異時,就會出現強大的當地響應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跨國公司的產品與營銷信息必須單獨制作,使之迎合當地消費者的品位與偏好。

b.基礎設施與傳統實踐的差異

當各國間在基礎設施或傳統實踐上存有差異時,當地響應壓力隨之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授予國外子公司在制造與生產職能上的權限,以便針對不同國家有差異的基礎設施和實踐特別定制特殊的產品。

c.分銷渠道的差異

企業的營銷策略可能要根據各國分銷渠道的差異做出相應調整。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將營銷職能授權給各國子公司。

d.東道國政府的要求

東道國政府在經濟和政治方面提出的要求可能使外國企業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的當地響應。例如,醫藥企業要遵守當地衛生部門的檢測、登記注冊程序,以及定價機制,在藥品制造和營銷的各個方面都要符合當地政府的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定市| 扬州市| 灵武市| 石屏县| 永城市| 东明县| 天等县| 江达县| 井冈山市| 广元市| 富宁县| 绥化市| 石台县| 江达县| 彝良县| 大姚县| 鄂尔多斯市| 吉木乃县| 北辰区| 莆田市| 保山市| 福鼎市| 宣城市| 左权县| 龙井市| 双牌县| 子洲县| 金昌市| 台湾省| 澄城县| 金沙县| 赣州市| 香格里拉县| 桦甸市| 南木林县| 乌拉特前旗| 长春市| 罗城| 吉隆县| 富裕县| 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