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爾《國際商務》(第9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6251字
- 2021-04-09 17:06:28
第4章 文化差異
4.1 復習筆記
一、文化概述
1文化的定義
文化是指一群人所共同擁有的、為生存而設計構建的一種價值觀和準則的體系。
價值觀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是指一群人借以確定什么是好的、正確的和所向往的某種觀念。換一種說法,價值觀就是關于事情應該如何的一種公認的假設。
準則是指社會規則,即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下有關適當行為的規定。
這里的社會,是指分享某個共同的價值觀和準則體系的一群人。有時一個社會就等于一個國家,而有些國家則包含幾個“社會”(即包含多種文化),還有一些社會則包含一個以上國家的價值觀和準則。
2.價值觀和準則
價值觀構成了文化的基礎,它們提供了建立和判斷某種社會準則的背景。價值觀也經常能在一個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中折射出來。
準則是影響人們相互行為的社會規則。準則可分成以下兩大類:
(1)社會習俗。社會習俗是指日常生活慣例。一般而言,社會習俗與道德的關聯性不大,它是一些社會約定俗成的事。社會習俗還包括禮儀和標志性行為。禮儀和標志最能顯現某種文化的形式,它們是某種深層價值觀的外在表現。
(2)道德準則被認為是社會發揮作用和社會生活的核心準則,相比社會習俗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依此,違反道德準則可能受到嚴重的懲罰。許多社會將一定的道德準則作為法律。然而,對于哪些道德是可以接受的,不同的文化對此的標準有很大差異。
3.文化、社會和民族國家之間的關系
社會被定義為擁有同一套價值觀和準則的一群人,即在同一個文化下生活的人。一個社會與一個民族國家之間沒有嚴格的一一對應關系。各個民族國家是政治的產物,它們可能包含一種文化,也可能包含多種文化。從事情的另一面看,文化又能跨越幾個國家。更為復雜的是,文化還有不同的層次。
4.文化的決定因素
一種文化的價值觀和準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許多因素長期作用而逐漸形成的產物。這些因素包括主流宗教、語言和教育等,如圖4-1所示。因果關系是可以轉換的,一方面,社會結構和宗教會明顯影響一個社會的價值準則,另一方面,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和準則也會影響社會結構和宗教。
圖4-1 文化的決定因素
二、社會結構
一個社會的社會結構是指它基本的社會組織。在解釋文化差異時有兩個尺度尤為重要。第一個尺度就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是個人還是群體。一般而言,西方社會傾向于強調個人優先,而許多其他社會則傾向于把群體看得更重要。第二個尺度是一個社會分成階層或等級的程度。
1.個人和群體
群體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的集合體,他們有共同的認知,按照一種對相互行為的共同預期以某種特定的方式互相影響。人類社會生活是群體生活,個人從屬于家庭、工作群體、社會群體、娛樂群體等。然而,雖然在所有社會中都有群體,但依照把群體視為社會組織的基本工具的程度不同,各個社會是有差異的。
(1)個人
①定義:個人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這不僅反映在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組織中,而且也反映在社會和商務活動中人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具體表現為:
a.許多西方社會的價值觀體系很強調個人成就,個人的社會地位并不取決于他們為誰工作,而是取決于個人工作的績效。
b.個人主義還表現在公司間管理人員的流動十分頻繁。
c.存在大量的創業活動。
②不足之處:對個人主義的強調可能導致在一個組織內執行集體任務時難以建立團隊精神。
(2)群體
①定義:群體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的集合體,他們有共同的認知,按照一種對相互行為的共同預期以某種特定的方式互相影響。
②優點:
a.群體的強烈認同感被認為對相互自覺幫助和集體行動產生壓力,如果個人財富與群體(如企業)的成就緊密相連,這對群體中的個人成員為共同利益一起工作創造了一個很強的誘因。
b.群體第一的價值觀抑制了經理和個人從一家公司向另一家公司的流動。經理和工人們積累了知識、經驗和個人商務關系網,所有這些都能幫助經理更有效地開展工作和獲取與他人的合作。
③缺點:企業內部相對缺乏活力和企業家精神。
2.社會階層
所有社會都按某種等級分成不同的社會群體,即社會階層。所有社會在兩個方面會顯露出重要的差異:第一,社會不同階層間的流動性;第二,社會不同階層對商務活動的相關意義。
(1)社會流動性
社會流動性是指個人能從自己所出生的那個社會階層流動到其他階層的可能性。各國的社會流動性有很大的差異,最嚴格的等級制度是種姓等級制度。種姓等級制度是一種封閉的社會等級制度。在這一制度下,人們的社會地位是由其出生的家庭所決定的,通常終其一生都不可能改變。階級制度是一種不太嚴格的社會等級形式,在這種制度下,社會流動是可能的。階級制度是一種開放的社會等級形式,其中個人出生時的地位可以通過自己的成就或機遇改變:生于社會底層的人,有可能通過工作向上提升;生于社會上層的人,也可能向下滑落。
(2)社會流動性對國際商務活動的意義
在像英國那樣的國家,階級之間的差異和階級之間相對缺乏流動性,導致了階級意識的產生。階級意識反映了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們往往以一個人的階級背景來看待這個人,從而確定其與其他階級成員之間的關系。
這種階級意識在英國社會中表現為中上層管理人員與勞工之間傳統的敵意。長期以來的相互對抗和缺乏尊重,使得許多英國公司管理層與工人之間很難形成合作,并產生較多的產業糾紛。
管理層與勞工之間的對抗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缺乏合作和產業糾紛頻繁發生的結果,往往會導致在那些階級等級化明顯的國家中從事商務活動的成本提高,從而導致這類國家的企業要建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優勢更為困難。
三、宗教與倫理體系
宗教可以定義為具有神圣意義的共同信仰和儀式。倫理體系是指一整套道德準則或價值觀,借以引導和規范行為。世界上大多數倫理體系都是宗教的產物,所以有基督教倫理、伊斯蘭教倫理等。不過,倫理體系來源于宗教的現象有一個重要的例外,即儒教。儒家學說和儒教倫理影響并形成了亞洲部分地區的文化及其行為,但它并不是宗教。
宗教對商務活動最重要的影響主要在于,不同的宗教所蘊涵的對工作和企業家精神的看法,以及宗教倫理對一國商務活動成本的影響程度。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廣為信奉的宗教。11世紀的一次宗教分裂導致出現了兩個基督教組織——天主教和東正教。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導致基督教的進一步分裂,結果產生了新教。
新教強調努力工作和創造財富(為上帝爭光)以及節儉(要節制世俗享樂)等倫理,是資本主義發展所需要的價值觀,因此新教和現代資本主義的出現之間存在著一種關聯。
在新教中還有另一種方式推進了資本主義發展,即新教打破了天主教歷史上長期作為其宗教社會生活主要特征的等級制度,從而給予教徒們更大的自由空間去發展他們自己與上帝的關系。這種對個人宗教自由的強調,為隨后強調個人經濟和政治自由,以及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經濟和政治哲學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2.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
(1)宗教激進主義
在西方,宗教激進主義經常是與好戰分子、恐怖分子和暴力動亂的宣傳報道相聯系的。宗教激進主義抬頭的原因不止一個,部分是對傳統伊斯蘭社會中出現的某些社會壓力所作出的一種回應,這些壓力產生于向現代化轉型的進程中,表現為西方思想的不斷侵入,包括自由民主、物質主義、婦女的平等權利以及西方人對待性、婚姻和酒的態度等。
(2)伊斯蘭教對經濟的影響
伊斯蘭教的許多經濟原則都是贊同自由的創業精神的。簡單地說,在伊斯蘭國家賺取利潤是好事,但利潤要通過公正的手段獲得,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剝削別人,得到利潤的人要樂于幫助窮人。此外,伊斯蘭教非常強調對契約負責、信守諾言和絕不欺騙的重要性。
伊斯蘭教的一條經濟原則是禁止支付利息或收受利息,利息被看成是高利貸。
由于伊斯蘭銀行不能支付或收取利息,它們必須尋找另外的賺錢方式。伊斯蘭銀行推出了兩種不同的經營方式——摩達拉巴和摩拉巴哈。
摩達拉巴協議相當于一種利潤共享的方式。在此框架下,當銀行貸給企業一筆款項時,不是向企業收取這筆借款的利息,而是與企業共同分享這筆投資所獲的利潤。
伊斯蘭銀行模式,即摩拉巴哈協議。按照摩拉巴哈協議,當一家公司希望使用貸款購買一些商品時,這家公司在與賣家談定價格后就告知銀行,然后銀行花錢購買這件設備,而借款者晚些時候再花比賣價更高的價格向銀行購買。
3.印度教
蘊涵在印度教中的苦行原則并不鼓勵在新教中存在的那種追求財富的創業活動。
從傳統上看,印度教也支持印度的種姓等級制度。由于種姓等級制度限制了個人承擔社會責任的機會,因此,這種宗教信仰的經濟結果必然是負面的。
4.佛教
在佛教中找不到新教所強調的創造財富的思想,因此,在佛教社會看不到西方新教強調的企業家文化。但是,與印度教強調種姓制度和極端的苦行者行為不同,佛教文化可能為企業家活動提供了遠比印度教肥沃的土壤。
5.儒教
儒教不是宗教,但儒教思想意識滲透到一些國家的文化中,影響著上億人的生活。儒教倫理體系在經濟方面有三條核心價值觀很值得關注,即在與別人交往時要講究忠、義、信。
在儒家思想里,忠于自己的上司被看成一種神圣的責任——一種絕對的責任。某種在其價值觀體系中強調忠的文化,有可能降低管理層和工人的合作成本。
義的概念也很重要,儒教倫理強調上級的責任是對下級的忠誠作出回應,即賜福給他們,如果沒有這些恩惠,那么也將不會有來自下級的忠誠。
儒教倫理的第三個重要概念是信。雖然不守信的行為對違規者短期可能產生利益,但從長期看,不守信是沒有好處的。強調信的重要性有較大的經濟意義,如果公司之間能夠誠實守信、恪守合同,從事商務活動的成本就低,因為無須聘用收費昂貴的律師來解決合同糾紛。
四、語言
各國之間一個最明顯的差異就是語言。所謂語言,在這里指口頭的和非口頭的兩種溝通方式。語言是一種文化的明顯特征之一。
口頭語言的作用遠非僅限于能使人們互相交流,其本質也構成人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因為語言構成了人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所以它也構成了文化。在擁有一種以上語言的國家里,也會存在有一種以上的文化。
非口頭語言是指非言語的溝通。人們相互間的溝通交流大量是通過非口頭語言的暗示來完成的。非語言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個人空間,即和談話人之間適當的距離,這也會影響商務活動。
五、教育
從國際商務的角度看,教育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它對國家競爭優勢的決定性作用。擁有一大批有技術和受過教育的勞動力似乎是一個國家經濟成功的主要決定因素。一個好的教育制度不僅是一國競爭優勢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引導國際企業選擇區位的重要因素。一個國家的普通教育水平也是決定在該國出售何種產品以及使用何類促銷手段的有效依據。
六、文化與工作場所
對于在不同國家經營的國際企業來說,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一個社會的文化如何影響工作場所的價值觀,管理過程和實踐可能要按照文化所決定的與工作相關的價值觀來調整。在有關文化與工作場所的價值觀之間的相關性研究方面,最為著名的也許是由霍夫斯泰德主持的一項研究。霍夫斯泰德歸納出他認為能夠概括不同文化的四種維度——權力距離、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不確定性規避、男性主義與女性主義。
1.權力距離
此維度強調的是在一個社會中如何對待人在體力和智力方面存在差異的事實。按照霍夫斯泰德的觀點,人們可以發現一些高權力距離文化的國家會使這種不平等隨時間轉化為權力和財富的不平等,而低權力距離文化的國家則盡可能縮小這種不平等。
2.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此維度強調的是個人與他的伙伴之間的關系。在個人主義的社會里,個人之間的聯系是松散的,個人成就和自由是受高度重視的。在集體主義的社會里,個人之間的聯系是緊密的,在這種社會里,人們生來就是集體的成員,擴大到家庭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應重視其所屬集體的利益。
3.不確定性規避
此維度是用來度量不同文化中其成員對不確定情形的接受程度。高不確定性規避文化的成員將工作安全、職業類型、退休待遇等放在優先地位,他們更需要規章和條例,經理需要發出清晰的指令,而下屬的主動性則受嚴格的限制。低不確定性規避文化則表現出更愿意冒風險和對變革抵觸情緒較少的特性。
4.男性主義與女性主義
此維度是探尋性別與工作角色之間的關系。在男性主義文化中,性別角色明顯不同,傳統的“男性價值觀”(諸如成就和有效地行使權力)決定文化觀念。在女性主義文化中,性別角色沒有很明顯的區別,在同類的工作中男人與女人之間幾乎沒有差異。
然而,霍夫斯泰德的研究也有一些嚴重的缺陷:
(1)霍夫斯泰德假設在文化和民族國家之間存在一一對應關系;
(2)霍夫斯泰德的研究還受到其自身文化的限制;
(3)為霍夫斯泰德的研究提供數據的人不僅都來自計算機行業,而且都在同一家公司(IBM)工作;
(4)霍夫斯泰德的研究在今天看來也有些過時,文化并不是靜止的,它們隨時間而變化,盡管變化得很慢。
此后,霍夫斯泰德又將其原來的研究擴展到第五個維度,他將這一維度稱為“儒家動力”(有時也被稱為“長期導向”)。按霍夫斯泰德的理論,儒家動力影響了人們對時間、毅力、地位、面子、尊重傳統以及接受禮物等問題的看法。
盡管文化可能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成功與否,但只是諸多影響因素之一,既不能低估文化的重要性,也不能高估它。在解釋不同的經濟增長率方面,諸如經濟、政治和法律等一些因素可能比文化因素更為重要。
七、文化的變化
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有研究表明:經濟進步和全球化這兩種力量是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經濟進步會影響一系列其他因素,而其他因素反過來亦會影響文化,因此,當人們變得富有時,社會文化也會隨之變化。至于全球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隨著先進的運輸和通信技術的出現,貿易量急劇增加,全球公司出現,這些變化為不同文化的融合創造了條件。
八、不同文化對管理者的啟示
國際商務之所以不同于國內商務,是由于各國社會存在差異。社會差異是不同文化所致,而文化差異乃是因社會結構、宗教、語言、教育、經濟和政治哲學等方面的深刻差異所致。這些差異對國際商務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發展跨文化知識的需要,不僅要理解文化差異的存在,而且還要理解這些差異對國際商務活動的含義。第二個啟示主要集中在文化和國家競爭優勢的關系。第三個啟示是考察企業決策中文化和倫理之間的關系。
1.發展跨文化的知識和能力
一家公司第一次去國外經商,其面臨的最大危險之一是被誤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從事商務活動需要適應當地文化的價值觀體系和道德準則,這種適應包括在外國經營的一家國際企業的各個方面。
為了應對被誤導的風險,國際企業應該考慮在一個特定文化環境中雇用當地人協助從事商務活動。國際企業還必須保證母國經理見多識廣,懂得不同的文化如何影響國際商務實踐。每隔一段時間要對海外經理進行調整,使他們能接觸到不同的文化,這將有助于建立一支世界性的經理隊伍。國際企業必須時刻警惕種族中心主義行為的危險傾向。種族中心主義是一種對本民族團體或文化具有優越感的信念,與種族中心主義并存的是不屑或漠視其他民族的文化。
2.文化和競爭優勢的關系
一國的價值體系和道德準則會影響在該國從事商務活動的成本,而在一國從事商務活動的成本則會影響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建立競爭優勢的能力。
對國際企業而言,有兩個原因導致研究文化與競爭優勢之間的聯系顯得十分重要。第一,這種聯系將提示哪些國家會產生最有活力的競爭者;第二,文化與競爭優勢的聯系對決定在哪些國家投資生產和從事商務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盡管文化是重要的,但在解釋各國不同的經濟增長狀況時,文化可能不如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法律體系那樣重要。所以,文化差異雖然非常重要,但也不應過于強調其對經濟的重要性。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閱讀理解高分特訓100篇
- 徐雙敏《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劉夢《小組工作》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周友梅《資產評估學基礎》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2版)
-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7.8小時高清視頻】
- (2018)考研政治15年真題精講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貨幣銀行學部分)》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詳解】
- 邱關源《電路》(第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上冊)
- 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第2版)
- 陸曄《當代廣播電視概論》(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詳解
- 余勁松《國際經濟法》(第3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2小時高清視頻】
- 東北財經大學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含復試歷年真題)
-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第7、8版)章節習題精編詳解
- 徐靜村《刑事訴訟法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孫致禮《新編英漢翻譯教程》(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