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山東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8169字
- 2021-04-09 16:19:07
三、山東省情
(一)自然地理
1.位置面積
山東省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7′~122°,內陸部分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長約420多公里,東西最寬約700多公里,總面積15.717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4%。省會為濟南市。
2.地形地貌
(1)地形
山東省境內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形大勢。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為全省最高點。黃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為全省陸地最低處。
(2)地貌
境內地貌復雜,大體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臺地、盆地、山前平原、黃河沖積扇、黃河平原、黃河三角洲等9個基本地貌類型。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15.5%,丘陵占13.2%,平原占55%,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其他占7.8%。境內主要山脈,集中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和膠東丘陵區。屬魯中南山丘區者,主要由片麻巖、花崗片麻巖組成;屬膠東丘陵區者,由花崗巖組成。
絕對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積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嶗山、魯山、沂山、徂徠山、昆崳山、九頂山、艾山、牙山、大澤山等。
3.氣候
(1)氣候類型
山東省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
(2)氣候特征
①總特征: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
②氣溫:年平均氣溫11℃~14℃,全省氣溫地區差異東西大于南北;全年無霜期由東北沿海向西南遞增,魯北和膠東一般為180天,魯西南地區可達220天。
③日照:全省光照資源充足,光照時數年均2290~2890時,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
④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毫米~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季節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澇災,冬、春及晚秋易發生旱災,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4.水系
(1)河流
山東水系比較發達,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干流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條,其中在山東入海的有300多條。這些河流分屬于淮河流域、黃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膠東水系,較重要的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河、萬福河、朱趙新河等。
(2)湖泊
湖泊集中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與魯西南平原之間的魯西湖帶。以濟寧為中心,分為兩大湖群,以南為南四湖,以北為北五湖。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四湖相連,南北長122.6公里,東西寬5公里~22.8公里,總面積1266平方公里,為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南四湖容納魯、蘇、豫、皖4省8地區的匯水,入湖河流40多條,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加之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兼有航運、灌溉、防洪、排澇、養殖之利。北五湖自北而南為東平湖、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馬場湖,其中以東平湖最大,湖區總面積627平方公里,蓄水總量4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麻大湖、白云湖、青沙湖等。
5.海岸、海域
(1)海岸
山東半島三面環海,大陸海岸線北自無棣縣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的繡針河口,全長3345公里,占全國大陸海岸線的1/6。沿海灘涂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300平方公里,兩項共16300平方公里,為全省陸地面積的10.4%,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大有可為。
(2)海域
全省近海海域17萬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近海海域中,有天然港灣20余處,散布著299個島嶼,總面積147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廟島群島中的南長山島,面積12平方公里。
6.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據土地變更調查統計,山東省土地總面積1571.26萬公頃,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3%,居全國第19位。其中,農用地1156.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3.61%;建設用地251.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98%;未利用地163.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41%。
(2)礦產資源
山東省已發現礦產150種(貝殼砂、球石、彩石不在全國統計范圍內),查明資源儲量的有81種,其中石油、天然氣、煤、地熱等能源礦產7種;金、鐵、銅、鋁、鋅等金屬礦產25種;石墨、石膏、滑石、金剛石、藍寶石等非金屬礦產46種;地下水、礦泉水等水氣礦產3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2560處(不含供伴生礦產地數)。山東查明的礦產資源儲量較豐富,資源儲量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列全國前5位的有44種,列全國前10位的69種,以非金屬礦產居多。國民經濟賴以發展的15種支柱性礦產山東均有查明資源儲量,其中石油、鐵、鋁、金、鉀鹽、鹽礦、石灰巖等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10位。
(3)水資源
山東省分屬于黃、淮、海三大流域。根據山東1956~2000年實測資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79.5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03.0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198.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165.4億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復計算量59.8億立方米)。
山東省水資源的主要特點是:水資源總量不足;人均、畝均占有量少;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年際年內變化劇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聯系密切等。
全省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09%,人均水資源占有量334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4.9%(小于1/6),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位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倒數第3位,遠遠小于國際公認的維持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必需的1000立方米的臨界值,屬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地區。
(4)海洋資源
山東省海洋資源得天獨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灘涂面積占全國的15%。近海棲息和洄游的魚蝦類達26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有4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有一定產量的蝦蟹類近20種,淺海灘涂貝類百種以上,經濟價值較高的有20多種。其中,對蝦、扇貝、鮑魚、刺參、海膽等海珍品的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山東是全國四大海鹽產地之一。豐富的地下鹵水資源為山東鹽業、鹽化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5)野生動植物資源
山東省生物資源種類多、數量大。
①野生植物
境內有各種植物3100余種,其中野生經濟植物645種。樹木600多種,分屬74種209屬,以北溫帶針、闊葉樹種為主。各種果樹90種,分屬16科34屬,山東因此被稱為“北方落葉果樹的王國”。山東是全國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重點產區,素有“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之稱。小麥、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煙、麻類產量都很大,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②野生動物
陸棲野生脊椎動物500種,其中,獸類73種,鳥類406種(含亞種),爬行類28種,兩棲類10種。陸棲無脊椎動物特別是昆蟲,種類繁多,居全國同類物種之首。在山東境內的動物中,屬國家一、二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1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16種。
(6)旅游資源
①概述
山東有國家級資源446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處、歷史文化名城10處(濟南、曲阜、青島、聊城、鄒城、臨淄、泰安、蓬萊、青州、煙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座(濟南市章丘區官莊鄉朱家峪村、榮成市寧津街道辦事處東楮島村);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處;國家森林公園42處;國家地質公園13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73項。
有A級景區783處,其中5A級景區11處:曲阜三孔(曲阜市)、泰山景區(泰安市)、沂蒙山旅游區(臨沂市)、蓬萊閣旅游區(蓬萊市)、威海劉公島(威海市)、嶗山景區(青島市)、臺兒莊古城(臺兒莊)、天下第一泉景區(濟南市)、龍口南山景區(龍口市)、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古城旅游區(濰坊市)、山東省威海市華夏城旅游景區(威海市)。(截止到2016年)。
②特色景點
省會濟南,素有“泉城”之稱,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名揚四海。
青島,是著名的青島啤酒產地,2008年北京奧運伙伴城市,與“人間仙境”煙臺,甲午海戰之地、“最適合人類居住的范例城市”威海,海濱城市日照,連成一片,構成中國東部唯一的黃金海濱城市群。
齊國故都淄博是齊文化的發源地,東周殉馬館、齊國歷史博物館等文物古跡豐富,并開發了原山國家森林公園、陶瓷博物館等景點。
國際風箏都濰坊,每年舉辦大型國際風箏會;楊家埠木版年畫、風箏鄉土氣息濃厚,民俗風情特色濃郁。
歷史文化名城青州龍興寺出土的1000多年前的窖藏佛教造像,被稱為20世紀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流經山東570公里,匯入渤海。黃河入海口自然風光原始獨特。
此外,山東還有水泊梁山遺址、棗莊萬畝石榴園、菏澤五萬畝牡丹花、微山湖十萬畝荷花。
③六大旅游區
a.濟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鄒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區(曲阜圣地之旅);
b.以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為一體的海濱旅游區;
c.以濰坊市區為中心,以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民俗旅游區;
d.以淄博齊國故城、殉馬坑、蒲松齡故居為主體的齊文化旅游區;
e.以黃河入海奇觀和原始風貌為特征的東營黃河口旅游區;
f.以水滸故事為主線,梁山、陽谷為重點的“水滸”旅游線。
(二)社會發展
1.行政區劃
截至目前,山東省有17個地級市,即濟南、泰安、濰坊、德州、濱州、萊蕪、青島、煙臺、日照、東營、濟寧、荷澤、聊城、臨沂、棗莊、淄博、威海;以下分為137個縣級行政區,包括52個市轄區、28個縣級市和57個縣;以下再分為1869個鄉級行政區,包括478個街道辦事處、1113個鎮、271個鄉和7個其他鄉級行政區。
2.人口與民族
(1)人口
2016年末,山東常住總人口9946.64萬人,比上年增加99.48萬人。其中,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6.42%,15~64歲人口占70.40%,65歲及以上人口占13.18%。山東省全年出生人口177.06萬人,比上年多出生53.48萬人;出生率17.89‰,比上年提高5.34個千分點。死亡人口69.77萬人,死亡率7.05‰。人口自然增長率10.84‰,比上年提高4.96個千分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02%,比上年提高2.01個百分點。
(2)民族
山東省屬于少數民族雜居、散居省份。山東省56個民族齊全,有55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72.59萬人(截至2010年11月1日),占山東省總人口的0.76%。其中,回族人口達到53.57萬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3.8%;朝鮮族、滿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壯族、土家族、佤族8個少數民族人口均超過5000人。濟南、青島、濟寧、德州、 泰安、菏澤、聊城的少數民族人口超過5萬人。山東省少數民族分布相對集中。在過萬人的少數民族中,回族分布以濟南、德州、泰安、菏澤、聊城五市為主,共占山東省回族總數的67.67%;朝鮮族分布以青島、威海、煙臺三市為主,占山東省94.50%;滿族中,青島、濟南、濰坊、威海、煙臺五市占72.93%;蒙古族中,青島、濟南、煙臺、威海、淄博五市占75.26%。
3.人文歷史
(1)歷史沿革
①遠古
沂源縣發現的距今四五十萬年前的直立人“沂源人”化石。
山東石器時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漢字的較早發掘品目前追溯到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龍山文化的陶片。
②夏商周
夏禹分九州時,山東屬于青州。
商朝建立之前,商的始祖契都于蕃(今滕州)。山東西南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動中心,也是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之一;商初有八次遷都,其中前兩次在山東境內。對山東東部的東夷人,商王朝通過盟國奄國、薄姑國等對其進行統治。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紂,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輔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齊;武王之弟周公則封于魯;文王之子曹叔振鐸于曹。
③春秋戰國
齊國定都營丘,后改名臨淄,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融合“東夷文化”、“因其俗,簡其禮”,“舉賢而尚功”,務實革新、兼容并包,國力相當鼎盛。齊國的工商業與技術如紡織業也非常發達,有“冠帶衣履天下”的美譽。
魯國都于曲阜,魯國秉承周朝禮樂典儀,是尊尚仁義、傳統、倫理、人和的“禮儀之邦”。
曹國建都陶丘,陶丘是中原地區的水陸交通中心和全國性經濟都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范蠡助越滅吳后,輾轉至陶,定居經商,被后人尊為“商祖”。
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生于魯都曲阜的孔子在這里開創了儒家思想,成為后來中國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蚩尤(中華先祖之一)、孔子、孟子等都是齊魯兩國對中華文明多方面貢獻的杰出代表。
春秋時期山東境內有許多小一些的諸侯國,僅見于《左傳》的就有55國之多,其中疆域及影響較大的有萊、莒、鄒、滕等國,他們后來多被齊、魯兩國并吞。
戰國時代,齊國成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由齊、魯兩國擁有。
④秦漢
公元前221年,齊國成為最后被秦國吞并的諸侯國。秦并天下,分天下為36郡,其中在山東地區設置了臨淄郡、齊郡、東郡、薛郡、瑯邪郡、膠東郡、濟北郡。
秦末漢初,項羽分封諸將為王,將齊地劃分為齊、膠東、濟北三國。
西漢初年,山東大部分為齊悼惠王劉肥的封地。漢文帝采納了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把齊國一分為七。漢武帝元封五年(106年),劃分天下為十三州,其中在山東地區設置了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徐州、兗州。一直延續到西晉時期。青州刺史部下轄平原郡、千乘郡、濟南郡、北海郡、東萊郡、齊郡、淄川國、膠東國、高密國。兗州刺史部下轄泰山郡、山陽郡、濟陰郡、城陽國、東平國。
山東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譽,早期就有發達的農業與手工業,秦漢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山東的糧食不斷沿黃河西溯,供應關中,是漢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臨淄、定陶、亢父是全國的三大紡織中心,大量精致的紡織品自此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
⑤三國兩晉南北朝
北朝時期,至少幾百萬北方人民遷徙往南方、東方,大量北方、西方游牧民族進入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北方等地,北方的民系出現巨大變化,山東地區先后被后趙、前燕、前秦占領。
淝水大戰過后,山東回歸東晉,東晉設置幽州于廣固(今青州),不久被慕容德攻占。義熙六年(410),劉裕平定南燕,復置青州和兗州。
南北朝時期,爭戰頻仍,經濟破壞。劉宋時,增置冀州治歷城。其后入于北魏,改冀州置齊州。北魏亡,屬北齊,不久為北周所并。
⑥隋唐
隋朝實行郡縣兩級制,山東省分屬15個郡,共166個縣。
唐朝全國設置10個道,以黃河為界,山東省分屬河南道和河北道。山東恢復發展。當時主要屬于河南道。開元天寶年間,每年都有幾百萬石的粟米運至關中,而青、齊等地的物價仍遠低于中國其他地方。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精美織品。至唐后期,戰亂又起。
⑦宋遼金元
宋初,山東隸屬于京東路和河北路,后又增置京東西路,曹州、鄆州屬京東西路。北宋末年發生了宋江領導的梁山起義。
金人設置山東東路及山東西路,東路治益都,西路治東平。金朝剝削嚴重,加上蒙古人不斷侵擾及野蠻統治,社會與經濟處于滯退狀態。金代人口約144萬戶(約1000萬人)。到元代,只有126萬人、38萬戶,與金代相比,人數減少約87%、戶數減少約75% 。
元代,在山東地區設立了東平行省、濟南行省、山東淮南楚州行省、益都行省、山東行省等。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形成了四級地方行政制度。
⑧明清
明朝開始設立山東布政使司(當時包括遼東、北京、天津及河北)。明初光復時,山東“多是無人之地”,政府鼓勵人民墾荒。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耕地面積有7240余萬畝,是北宋時期的2.4倍,居全國第三位。1421年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后,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濟寧和臨清由于漕運的發展而繁榮起來。
清初設置山東省,“山東”才成為本省的專名。到康熙年間,耕地達到9000余萬畝。
1860年代,煙臺成為山東第一個開放口岸。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日軍攻占威海,北洋海軍全軍覆沒。1898年,青島和威海分別租借給德國和英國。德國修筑了從青島通往濟南的膠濟鐵路(1905年)與津浦鐵路北段(1911年),把山東當作自己的勢力范圍。
1899年,義和團從山東興起,攻擊遍布山東省的西方傳教士。
清末,面對俄國和日本的威脅,東北終于向漢族移民開放,加上民國初年張作霖的鼓勵措施,在100年間有為數上千萬的農民闖關東謀生,成為今天東北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⑨民國
1914年,日軍從德國手中奪取青島。1922年華盛頓會議后歸還中國。1928年,山東省撤銷道這一級,省直轄107個縣。1930年,國民政府從英國手中收回威海。
1937年~1945年抗日戰爭,日軍占領山東鐵路和城市,共產黨則在山東建立起沂蒙等解放區。山東省政府主席何思源早在1945年6月便秘密入魯,并在9月1日返回濟南。1946年10月下旬,何思源調任北平市長,10月23日,王耀武正式上任山東省政府主席,11月1日,王耀武宣誓就職。在王耀武主魯之初,蔣介石三次蒞濟巡視,并進行頻繁接見與視導,與王耀武長時間私談。
1948年9月24日,陳毅的部隊攻占濟南,在壽光俘虜逃往青島途中的山東省主席王耀武。1949年6月2日,美軍從青島撤退后,解放軍進駐該城。
1949年8月18日,長山列島解放,山東省至此全部解放。
⑩建國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立平原省,由中央直接領導,今山東的菏澤、聊城等地區劃歸平原省管轄。
1952年撤銷平原省,菏澤、聊城、湖西3專區劃歸山東省。
(2)文化遺產
①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在清初已相當盛行,至今至少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山東梆子戲主要流行在菏澤、濟寧、泰安一帶廣大地區。其中,以曹州府為中心的叫“曹州梆子”,以濟寧、汶上為中心的叫“汶上梆子”(或稱“下路調”),總稱“高梆”或“高調”。山東梆子跟河南的“豫東調”、“祥符調”有極為密切的關系,跟省內的平調、萊蕪梆子也有一定的親緣聯系。
②濰坊風箏
風箏,古名“紙鳶”,又名“鷂子”,是普及于山東各地的一種玩具,尤以濰坊為盛。從1984年起,濰坊市連續成功地舉辦了國際風箏節;1988年,濰坊市被國內外風箏界選為“世界風箏都”。
③長島漁號
長島漁號,源于長島縣漁業區的砣磯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長島漁號”號詞簡單,語調粗獷,情緒豪放,領和嚴謹,鄉土氣息濃郁。
④龍燈扛閣
“龍燈扛閣”發源并流傳于山東省臨沂市,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民間龍舞和扛閣結合在一起表演的廣場舞蹈。“龍燈扛閣”由舞龍和扛閣組成,多扮成童男童女或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伴奏主要用打擊樂隊,曲牌有[流水]、[急急風]兩種。2010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⑤柳子戲
柳子戲,又稱“弦子戲”,是流行在山東的古老劇種之一,從元、明以來的弦索系統衍變下來的,演唱用俗曲編成的劇目為主。它的曲調是由當時中原民間流行的俗曲小令(如“黃鶯兒”、“山坡羊”、“打棗桿”等等)所組成。后來又吸收了其他地方劇種的唱腔、表演與劇目。它和大弦子戲、羅子戲、卷戲等,同出一源,都以三弦做主奏樂器、笙笛輔之。
(3)文化名人
山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這里曾產生過許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
①在學術思想方面,有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墨子、荀子、莊子、鄭玄、仲長統等;
②在政治軍事方面,有管仲、晏嬰、司馬穰苴、孫武、吳起、孫臏、諸葛亮、戚繼光等;
③在歷史學方面,有左丘明、華嶠、崔鴻、馬嘯等;
④在文學方面,有東方朔、孔融、王粲、徐于、左思、鮑照、劉勰、王禹偁、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馮惟敏、李開先、李攀龍、蒲松齡、孔尚任、王士稹等;
⑤在藝術方面有王羲之、顏真卿、李成、張擇端、高鳳翰等;
⑥在科學技術方面,有魯班、甘德、劉洪、何承天、王樸、汜勝之、賈思勰、王禎、燕肅等;
⑦在醫學方面,有扁鵲、淳于意、王叔和等。
他們的思想、理論、智慧和學術成就,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4.社會經濟
(1)農業
山東耕地率屬全國最高省份,是中國的農業大省,農業增加值長期穩居中國各省第一位。山東不僅栽培植物、飼養畜禽品種資源豐富,而且可資利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山東省的糧食產量較高,糧食作物種植分夏、秋兩季。夏糧主要是冬小麥,秋糧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小雜糧。其中小麥、玉米、地瓜是山東的三大主要糧食作物。
2016年全年糧食總產量940.1億斤,比上年下降0.3%,仍是歷史第二高產年。
(2)工業
山東的工業發達,工業總產值及工業增加值據中國各省前三位,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較多,號稱“群象經濟”。此外由于山東是中國重要的糧棉油肉蛋奶的產地,因此在輕工業特別是紡織和食品工業相當發達。重工業企業發展迅速,重點工礦業企業有齊魯石化、山東電力、山東鋼鐵、山東海化、勝利油田、兗礦集團、中國鋁業山東鋁廠、南山集團、晨鳴紙業等。
2016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輕工業增加值增長5.5%,重工業增加值增長7.5%。2016年,全省房地產開發企業現房待售面積4178.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這是自2011年以來現房待售面積首次實現下降,房地產去庫存效果明顯。
(3)貿易
2016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645.8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4447.9億元,增長10.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197.9億元,增長11.0%。進出口總額15466.5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出口9052.2億元,增長1.2%;進口6414.3億元,增長6.8%。
- 2020年青海省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海南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黑龍江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西藏自治區“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黑龍江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專用教材:綜合知識(公共基礎知識)(2016彩印版)
- 甘肅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16彩印版)
- 2013公務員錄用考試隨身練系列:申論寫作精要
- 2020年政法干警招錄考試專業綜合Ⅱ《中國憲法學》(碩士類)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山東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申論》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河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貴州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2016彩印版)
- 2020年河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寫作·申論(2016-2017最新版)
- 2020年西藏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試》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