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湖南省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4002字
- 2021-05-21 20:54:46
二、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下列關于黨的重要思想,按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2016年真題]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③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1992年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000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第一次提出“三個代表”要求。2004年9月19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要“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因此答案選D。
2.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總體部署。在未來一個階段,《決定》對普通公民的生活可能帶來的改變有( )。[2015年真題]
①如果你要考大學,那么可能不必文理分科
②如果你是“單獨家庭”,那么可以生育二胎
③如果你是農村戶口,那么宅基地可以私有
④如果你是勞動者,那么可能可以延遲退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規定,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②句,《決定》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③句,《決定》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宅基地屬于農村集體所有土地,不能視為私有。④句,《決定》通過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加快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經辦服務體系。
3.關于政治思想,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2014年真題]
A.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
B.伏爾泰最早提出社會契約論的思想
C.柏拉圖主張建立哲學王統治的國家
D.讓·布丹提出君主主權學說
【答案】B
【解析】A項,三權分立理論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最重要的理論之一,也是其代表作《論法的精神》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部分。B項,《社會契約論》是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的著作,主要探究政府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權威。C項,柏拉圖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認為政治制度應該是由哲學王執政的賢人政體轉為混合政體,以防止個人專權。D項,讓·布丹是近代西方最著名的憲政專家,在《國家六論》中要求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又要求維護資產階級的財產權利。
4《三國演義》開篇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這句話未必準確,因為( )。[2013年真題]
A.事物的發展需以條件為前提
B.事物的本質不以時間為轉移
C.事物的質變是從量變開始的
D.矛盾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答案】A
【解析】題中“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說明的是事物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自然變化,這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事物的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跟時間推移沒有必然的關系。條件達成,即使時間很短也會發生變化;條件未成,即使時間很長也不能發生變化。因此答案選A。
5.2011年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其中包括( )。[2012年真題]
A.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
B.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
C.城鎮化率超過50%
D.糧食總產量首次超過10萬億斤
【答案】C
【解析】《2012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第一部分“2011年工作回顧”中提到:“城鎮化率超過50%,這是中國社會結構的一個歷史性變化。”因此答案選C。
6.下列選項中三國典故與哲學論斷對應錯誤的是( )。[2012年真題]
A.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B.草船借箭——人可以認識并利用規律
C.張飛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張邰——矛盾是對立統一的
D.望梅止渴——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
【答案】D
【解析】“望梅止渴”體現的是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7.下列關于我國武裝力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我國武裝力量受中國共產黨領導
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的職責中不包括防衛作戰
C.國務院、中央軍委共同領導全國的國防動員工作
D.我國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及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和民兵組成
【答案】B
【解析】A項,《國防法》第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力量中的中國共產黨組織依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進行活動。B項,武警部隊擔負著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衛國家重要目標、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任務,戰時協助人民解放軍進行防衛作戰。C項,《國防動員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全國的國防動員工作,制定國防動員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實施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的議案,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和國家主席發布的動員令,組織國防動員的實施。D項,《國防法》規定,我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組成,由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并統一指揮。
8.《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印發,以( )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關鍵,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財政、投融資等配套政策。
A.農村的城鎮化
B.社區的城鎮化
C.市場的城鎮化
D.人的城鎮化
【答案】D
【解析】城鎮化的外在表現是城鎮規模的擴張,但其實質是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也就是人的城鎮化。未來城鎮化應在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配置前提下,更加注重“人的城鎮化”,不僅要讓農民進城實現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還要實現身份的轉換,實現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系列由鄉到城的重大轉變,圓進城農民的“市民夢、創業夢、安居夢”。
9.信念是人們在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對某種思想理論、學說和理想所抱的堅定不移的觀念和真誠信服、堅決執行的態度。檢驗信念正確與否、科學與否的唯一標準是( )。
A.理論推斷
B.社會實踐
C.主觀愿望
D.真誠信仰
【答案】B
【解析】信念屬于認識范疇,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強調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檢驗信念正確與否、科學與否的唯一標準應該是社會實踐。因此答案選B。
10.從古代的“把酒問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號系列對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宮一號”的發射,我們對太空的了解越來越深入,這說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②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是一帆風順的
③實踐鍛煉并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④實踐決定認識,認識是實踐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隨著實踐活動(“神舟”號系列、“天官一號”對太空的探索)的不斷深入,我們對太空的也會不斷發展,體現了“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實踐鍛煉并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②錯誤,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受技術手段制約,也經歷了曲折的過程。④錯誤,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11.“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蘊涵的哲理是( )。
A.對立統一的關系
B.質量互變的關系
C.肯定與否定的關系
D.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答案】A
【解析】“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是指湍急的河流下,必有深潭;高高的山嶺下,必有深谷,“激湍”與“深潭”相對,“高丘”和“浚谷”相對,體現的是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關系,即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因此答案選A。
12.“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句話說明( )。
A.自然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B.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是人的本質屬性
C.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D.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不是人的本質屬性
【答案】C
【解析】由“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可知,人是具體的、生活于現實生活中的人,他們的一切行為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所有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如生產關系、性愛關系、親屬關系、同事關系等等。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就決定了人的本質,形成了人的社會屬性句話體現出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有兩種屬性,即人的自然屬性和人的社會屬性。只有社會屬性才是人的本質屬性。因此答案選C。
13.毛澤東曾引用《莊子·天下篇》中的“飛鳥之影,未嘗動也”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即( )。
A.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B.物質世界是沒有靜止的絕對運動
C.靜止是無條件的,運動是有條件的
D.運動是必然的,靜止是偶然的
【答案】A
【解析】A項正確,毛澤東在引用《莊子·天下篇》中的“飛鳥之影,未嘗動也”時,曾進一步解釋說,世界上的事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B項錯誤,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而物質在運動過程中又有某種暫時的靜止,即運動和靜止具有相互依賴、相互滲透和相互包含的辯證關系。C項錯誤,運動是絕對的,其絕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變動性、無條件性;靜止是相對的,其相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穩定性、有條件性。D項錯誤,運動和靜止并不是必然和偶然的關系。
14.魯迅曾說:“農家的孩子早識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槍,秀才的孩子弄文墨。”這句話強調的是( )。
A.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B.外部條件對事物發展有重要影響
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內因和外因共同推動事物發展
【答案】B
【解析】“農家識犁”、“兵家舞刀槍”、“秀才弄文墨”說明接觸多的是什么,學會的就是什么。強調外部條件對事物發展有重要影響,它能夠加速或延緩甚至暫時改變事物發展的進程。因此答案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