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作者名: 圣才電子書本章字數: 5152字更新時間: 2021-05-21 20:40:45
3.2 課后習題詳解
1.試論競技能力遺傳的一般規律在運動員選材實踐中的運用。
答:組成競技能力遺傳的一般規律各種性狀,無論是身體形態、機能還是素質等,絕大多數都受到多基因控制。因此,親代具有的競技能力性狀在向子代傳遞過程中,均是由多對基因的累加效應、基因蛋白表達方式以及環境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所以,性狀在子代間會發生程度不同的差異。競技能力的遺傳和變異在運動員選材實踐中具有以下三個方面在運動員選材實踐中的運用:
(1)競技能力遺傳中連續性的運用
在中國乃至世界均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體育世家。中國舉重界的陳氏家族,非凡的舉重才能在兩代人中表現;我國50~60年代田徑著名國手姜玉民和李景明之子李豐、李彤均成為優秀的短跑選手,多次創造全國和亞洲紀錄。這些都是競技能力性狀遺傳連續性的表現。因此,在選材工作中,對于家族性遺傳性狀的連續性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
(2)競技能力遺傳中相關性的運用
現代遺傳學認為:一個基因具有多種效應,多個基因也可以完成同一效應。也就是說,基因對性狀控制的多效性,促使基因和性狀之間縱橫相關。它們之間既能相互促進,又能相互制約。例如,采用頭圍和足長等形態指標預測身高等。此外,在實踐中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高低與自身具有的身體形態、機能、一般和專項素質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在選材工作中,只有對運動員競技能力做出綜合的評價,才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各種遺傳性狀之問的相關性。
(3)競技能力遺傳中階段性的運用
人類競技能力的遺傳性狀是受多基因控制的.一般受到遺傳性狀發展變化時間的制約。由于遺傳有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之分,有的性狀甚至于表現出隔代遺傳的特征。所以,遺傳性狀往往需要在生長發育的特定階段.上才表現出來。尤其是個體在發育速度上的差異,使得同類性狀在不同個體中的表現,在時間、強度上均存在差異。雙生子的研究已經證實,在青春發育突增期,構成人體競技能力的各要素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最為顯著,也就是說,當兒童少年進入突增期以后,競技能力諸要素將要進入發展的敏感期,而兒童少年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等方面的表現也為確定競技能力的“潛力”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2.如何認識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在運動員選材的意義?
答: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是指兒童少年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具有的一般現象。人體的生長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由微小的量變不斷發展到質變的復雜過程,這不僅表現在身體形態(如體型改變)上,而且還表現在各器官、系統功能的逐漸分化和不斷提高方面。這一變化過程首先遵循著一般的規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個體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在運動員選材有如下幾點意義:
(1)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該過程既有量變,也有質變,因而形成不同的發育階段。生長發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生長是指體細胞不斷地繁殖、增大,同時,細胞間質也將隨之增多,人體從小到大,是一個_典型的量變過程;一般表現為組織、器官、系統、整個身體大小、長短_及重量的增加以及身體化學成分的變化。而發育是指有機體個體_的各種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形態結構的分化和功能的逐步完善,心_理、智力和體力的發展。它是質的變化過程,是人類個體的發育從受精卵開始獲得生命發育成胚胎,再從胚胎發育成胎兒;出生后繼續發育直至成人發育成熟的質變過程。成熟則意味著人類個體在形態、生理、心理上全面達到成人階段。生長發育各階段之間既相互銜接,又不能任意跨越。前一階段的生長和發育為后一個階段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而且任何一個階段的生長和發育受到障礙時,都將對后一階段產生不良的影響。此外,身體各部位的生長發育也有一定的順序。這就是程序性規律的具體體現。
(2)人體內各細胞、組織、器官等均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完成其生長發育的全過程。
①生長發育速度呈“波浪式”前進
生長速度是指身體及其各部分某些指標在一定時期內的年增長值,一般用厘米/年或千克/年表示,能較為客觀而敏感地反映兒童少年近期生長狀況(但不能反映累計生長狀況)。生長發育速度并非直線上升,而是快慢交替地進行。
在人類生長發育過程中,經歷兩次生長速度高峰期。第一次在胎兒期和嬰兒期,但進入幼兒期后,增長速度逐漸減慢;第二次在青春期,機體表現在生殖器官、第二性征、身體的大小和形狀、肌肉、脂肪和骨骼的相對比例,以及各種生理功能和心理行為等出現明顯的系列變化。
②各器官系統發育不平衡
身體內各器官、系統的發育有先有后、快慢不一。機體各系統的發育是不平衡的,但又是統一、協調的;各系統的發育也并非孤立地進行,而是相互影響、相互適應,是人類在長期生存和發展中,對環境適應的結果。同時,任何一種對身體產生作用的因素,都可能影響多個系統。
③身體各部的生長速度不均等
人類個體生長發育的非等比性特點,表現在生長發育的全過程,并導致了受精卵分化發育成為胎兒;再由胎兒娩出(出生)后經過20年左右的時間,最終形成成人體型。
(3)在正常環境下,兒童少年生長過程的軌跡是個動態的、復雜的控制系統,其中個體的遺傳特征起著關鍵作用。它使正在生長的個體會因為疾病、內分泌障礙、營養不良等阻礙因素而出現明顯的生長發育遲緩;但是,一旦阻礙因素得到克服,立即會表現出向原有正常生長軌道靠近和發展的強烈傾向。即人類的生長發育通過遺傳控制和從環境中攝取能量,生長軌跡相對保持自我穩定或向著一定的目標前進。
(4)多年的研究證實,由于社會經濟條件和營養水平明顯提高,許多國家的兒童少年人群出現了一代比一代高大、青春期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提前、性成熟明顯提前,以及生長速度加快等現象,即所謂的生長發育的“長期變化”。據2000年我國學生體質和健康調研結果提示,進入21世紀后,我國兒童青少年已經進入身體形態水平的快速增長期,青春突增期也相應提前了l~2年,這些現象均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以便在運動員選材中適時調整、修訂運動員選材標準。
3.試論運動員選材與育才間的關系。
答:運動員選材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和測量評價手段選拔適合從事某類運動項目訓練的專門性人才的過程。主要對象是兒童少年。指標體系構建注重運動項目特點。實施過程注重動態觀測和評價。而育才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與手段從人的心理、生理、智力等方面教育和培養。運動員選材與育才之間的關系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選育關系”的角度看,選材不只是一次或若干次靜態的測試,也不只是橫斷面的指標篩選和選材標準制定,它是一個縱向的、連續的、長期的過程,盡管在此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選材內容有所側重,但選材始終是與育材密切相聯系的一個動態過程。
(2)從綜合的觀點看,“選材是基礎,訓練是手段,比賽是目的”;而從分析的觀點看,“在某些階段,選材是目的,訓練和比賽是手段,是為選材服務的”,或“低一層次的訓練(或比賽)是為高一層次的選材服務的”。從綜合的觀點看,成功的選材和科學的育材是運動員成才的充分必要條件;從分析的觀點看,只有每一層次的選材和育材都科學合理,運動員才能達到成才的目的。
(3)高的選材成功率并不意味著有高的輸送率或高的成才率,但是高的成才率必須要以高的選材成功率和高質量的輸送為前提。選材成功率的極小值可以從成才率反推。
(4)“運動員選材”的重新界定是:“運動員選材是與育材密切結合的選拔青少年兒童運動人才的動態過程”。它不僅要求結合育材情況進行選材預測,還要對在育材中獲得數據的過程進行細致的考察,而不是教條地、靜態地看待在育材中獲得的數據。
(5)“選材的選育結合理論”內涵為:選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與育材相輔相成,互為目的,選中有育,育中有選。人類遺傳學理論、兒童少年生長發 育理論、競技人才成長規律、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特征、心理學理論等構成了“選材的選育結合理論”的理論基礎;而選材層次的劃分、選材階段的確定、選材 年齡寬容度、運動員轉項、運動員的成長過程等構成了“選材的選育結合理論”的實踐基礎。
(6)基因選材的發展,不但不會否定“選材的選育結合理論”的指導作用,而且會在人類遺傳學方面進一步使這種理論對選材的指導作用朝著更精細、更科學化的方 向發展。
(7)不符合“選材的選育結合理論”有以下幾點:
①大部分教練員不清楚運動員發育分型問題。近四成的體校教練認為目前的競技體制優先 鼓勵早快出成績(而不是打基礎),并有超過八成的體校教練肯定在教練員中存在“為早快出成 績,故意選拔一些早熟隊員”的傾向。
②教練員科研意識比較薄弱。選育中與科研人員合作不多,三成到四成的教練仍是完全憑 自己的經驗解決選材和育才中遇到的問題;約七成的教練沒有發表過論文或著作。
4.如何看待基因選材的前景?
答: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個功能片斷,是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是決定一切生物物種最基本的因子;基因決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靚麗、長壽之因,是生命的操縱者和調控者。基因選材就是依靠基因的這些準確特性來進行人才的選拔。基因選材的前景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持積極的態度看待基因選材的前景
①作為充滿神奇奧妙的一個全新科技手段,很多人對基因測病治病有強烈的向往,基因檢測受到高度追捧。雖然基因檢測是建立在科學依據的基礎之上,有一定預防作用,但基因檢測目前還不能包測百病。
②基因檢測的結果往往是以患病的高低風險表示出來的。檢測結果的高風險人群,僅表示該類人群屬易感人群,在有害環境因素的影響下,比正常人群更有可能患上該種疾病,并不代表一定會患有該疾病。
③基因檢測出來的易感基因不等于致病基因,大多數疾病來自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因此,高精尖的檢測結果固然可給人們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帶來福音,但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更為重要。人們可以據此改變生活環境,改善生活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醫療保健,變被動治療為主動防治。
④目前根據檢測范圍,基因檢測可分為單項型和全基因組型。全基因組型雖然可以獲得被檢測者的全部遺傳信息,但檢測費用昂貴,主要應用于研究領域。
單項型基因檢測只檢測限定范圍內的基因已知位點,這些基因作用功能清楚,結果評價明確,是檢測市場上的主流產品,歐美廣泛應用于患病風險預警、圍產期遺傳病篩查、人工授精胚胎篩選、臨床診斷,以及法醫學身份確認等多個方面。
⑤基因檢測不是奢侈品。國內開展的基因檢測服務以單項型為主。有些疾病的基因檢測在一些三甲醫院也廣泛推廣。基因檢測的價格也隨著檢測技術的成熟而不斷降低,在某些醫院500元左右就可以做一個藥物性耳聾的基因檢測。
(2)基因選材價格高昂在未來在消減成本的情況下才可普遍使用
①基因檢測一套一共包括循環系統基因檢測、肝癌罹患風險預測、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風險預測等53項檢測套餐,據體檢中心的接待人員介紹,價格最高的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風險預測套餐,為25710元,如果不想做全套的話,可以申請單項體檢,但是要比套餐的價格更貴。據體檢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雖然這里設有基因體檢的體檢項目,但是前來嘗試基因體檢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②目前做基因體檢選拔人才的確實有,但是也很少,因為體檢中心并未對外宣傳基因體檢,每開始一次基因檢測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
(3)基因選材的準確性存在爭議
①所謂基因選材,就是通過生物的血液、唾液等體液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通過檢測到相關疾病基因,提前預知發生某種疾病的可能性,屬于預測性檢測,其目的就是通過有效的預防,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針對性的飲食方面注意等,以對應疾病的相關度,給出患病易感度,就是盡量讓本來要生病的人不生病或延緩病變。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的左研究員說:“基因檢測的方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通過抽取兩毫升的靜脈全血,通過儀器分析出結果,還有一種是通過人的上頜口腔黏膜,這是一種無創取樣,取樣以后,然后通過一種特殊的儀器來檢測DNA中是否存在易感基因,現在基本就是這兩種方法。”
②“但實事求是的來講,基因選材開展的情況并不好,因為在世界范圍內都存在很多爭論,基因選材到底有多大作用,是否準確都還在探討當中。”左研究員表示,醫學檢測這方面,有生物學檢測方法,有免疫學檢測方法,還有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這些方法都是很完善,只有基因組學在全世界都看法不一。
③其實,基因選材并非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全基因組多態相關比較研究技術發現有些遺傳多態性與病人的某些疾病有關。但是由于人與人的差異性,導致基因體檢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是否準確牽扯到儀器設備的精準和人類的個體差異性,做基因檢測有很多復雜性,也有很多不確定性,不是說查出你是陽性,你就肯定會患病,也許你是陰性,結果過兩年你就得了這種病,這樣的事層出不窮。”左研究員認為,基因體檢要投入臨床使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5.你認為目前的與運動員選材實施體系存在哪些不足?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