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 論

1.1 考點精講

第一節 法 學

一、法學的含義

1.法學的概念

法學是研究法律這一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學問,它以特定的概念、原理討論法律現象,尋求法律問題的答案。

2.法學的研究對象

法學研究法或法律這一特定社會現象,法學的研究對象不限于對一般法律規定的理解,還要研究法的產生、本質、特征、發展、作用(功能)、制定、實施和監督等方面的概念、原理和知識。總之,法學的研究對象不僅指紙面上的法,而且指現實生活中的法。

3.法學體系

法學體系是法學的各個分支學科構成的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我國的法學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從各種類別的法律這一角度出發,法學可分為:

國內法學,其中又可分為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各部門法學;

國際法學(廣義),又可分為國際公法學、國際私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等;

法律史學,又可分為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二者又都可再分為通史、國別史、斷代史、專史等;

比較法學和外國法學,這里之所以將二者并列,是因為比較法(或比較法學、比較法研究)通常是指對不同國家的法律進行雙邊或多邊的比較研究。

(2)從法律的制定到實施這一角度出發,法學又可分為:

立法學,即研究立法原則、立法規劃、立法預測、立法體制(立法權限的劃分)、立法程序、法律形式的規范化、法律的統一化、立法體系、法律體系、法律清理、匯編、編纂以及對立法的評價等。

法律解釋學,實質上即中外歷史上早已出現的注釋法學。

法律社會學,即研究法律制定后如何實施、是否實施、怎樣得以實施、法律的社會作用(功能)和效果究竟如何、法律和其他社會因素的關系等。

(3)從認識論角度出發,法學可分為:

理論法學,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識等;

應用法學,通常是指在社會中實際應用的法學分科,其內容包括國際法和國內法以及這種法律的制定、解釋和實施。從這一意義上說,以上所講的那些法學分科,除法理學和法律思想史外,都可以歸入應用法學。

(4)從法學和其他學科的關系這一角度來看,法學又可分為:

法學本科,以上所講的三種分科都屬于法學本科;

法學邊緣學科,包括法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或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之間的一些邊緣學科,如科技法學、犯罪學、司法鑒定學、法律精神病學、證據學、法律統計學、法律教育學等。

二、法學的產生和發展

1.法學產生的條件

法學是在法發展到一定階段上才產生的,法學產生的條件是:

(1)立法已發展到相當復雜和廣泛的程度;

(2)社會上已出現了一個職業法學家的集團;

(3)法律已經成為人們自由研究的對象,這是法學發展的政治條件。

2.法學的歷史發展

(1)中國歷史上的法學

夏、商、西周時代

出現以天命和宗法制度為核心的法律思想,但法學產生的主客觀條件都不充分。

春秋戰國時期

這一時期的法律思想主要是由商鞅、韓非等人為代表的法家提出的。儒、墨、道、法四家爭論的中心問題之一是對法律的看法,法家強調法律及其強制作用,而輕視圣賢或道德感化作用,即主張“法治”。

秦漢至清末

a.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采納了法家另一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議,“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b.漢武帝采納儒家董仲舒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時期,注釋法學開始興起;

c.唐代編寫《唐律疏議》一書,對《唐律》作了權威性的解釋,以儒家的“德主刑輔”作為主導思想,與唐律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保存的法律文獻。

d.三國魏明帝時起,設律博士職,專門傳授法學;

e.《大清律例》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部法律。清末律家薛允升著《唐明律合編》,對唐律和明律進行了比較研究。

近現代

1911年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西方各種資產階級法律思想,陸續傳入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也開始傳入中國。

(2)西方法學的歷史發展

西方法學始于古希臘,成文法并不多,以習慣法為主體。

古羅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法律制度發展的頂峰。法學不僅獲得了相對獨立的地位,而且成為羅馬法的淵源之一。

中世紀時期,法學附屬于宗教。中世紀后期,出現了以復興羅馬法為中心任務的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并再次出現了職業法學家集團,出現了注釋法學派。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時期,人文主義法學派產生。

17世紀,法權世界觀出現,核心是自由、平等、人權和法治,即“社會契約論”和“天賦人權論”。

從18世紀末開始,出現了哲理法學派、歷史法學派、分析法學派。分析法學派的出現標志著作為獨立學科的法學的出現。19世紀中期以后,法學才真正獨立于哲學和政治學。

20世紀初,社會法學派問世。隨后,新黑格爾主義法學派和新康德主義法學派開始在德、意等國傳播。

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新自然法學派、社會法學派、新分析法學派、行為主義法學、存在主義法學、綜合(統一)法學派、經濟分析法學派、批判法學派和“新馬克思主義法學派”紛紛問世。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

1.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與發展

(1)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法學,開創法學的新紀元。

(2)列寧揭露了資產階級法制的本質及其虛偽性,他創立的社會主義法制理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學。

(3)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和法律理論、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理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新的理論觀點和工作經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等使馬克思主義法學得到豐富和發展。

2.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特征

馬克思主義法學同以往法學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的產生是由物質生產條件決定的;

(2)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

(3)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是具有階級性的;

(4)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并不是超歷史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汀县| 浦县| 峨山| 军事| 仁化县| 库车县| 利津县| 高密市| 罗定市| 东安县| 长阳| 山东| 晋城| 嘉荫县| 潍坊市| 蚌埠市| 松江区| 迁安市| 洛南县| 上蔡县| 远安县| 蓝山县| 淮南市| 屯门区| 榕江县| 桂东县| 邹平县| 乌兰察布市| 兰考县| 衢州市| 冀州市| 富民县| 潜山县| 贵定县| 承德县| 西林县| 台中县| 仙游县| 永川市| 睢宁县|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