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犯罪概念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依照我國《刑法》第十三條的“但書”規定,“不認為是犯罪”的條件是(  )。

A.情節輕微的

B.危害不大的

C.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

D.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

【答案】D

【解析】《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2.《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該“但書”規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

A.對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免予刑罰處罰

B.對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予以非刑罰處罰

C.給予司法機關確定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權

D.避免輕微的違法行為犯罪化

【答案】D

【解析】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設定了“但書”,“但書”是區分“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宏觀標準。規定“但書”的刑事政策意義在于:可以縮小犯罪或刑事處罰的范圍,從而避免給一些輕微的危害行為(或違法行為)打上犯罪的標記,有利于行為人改過自新,還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資源,集中力量懲罰嚴重違法行為——犯罪。

3.根據《刑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犯罪是指危害社會的、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  )。

A.不認為是犯罪

B.也應當以犯罪論處

C.可以認定為犯罪也可以不認為是犯罪

D.可以判處刑罰也可以免予刑罰處罰

【答案】A

【解析】《刑法》第十三條對犯罪的概念做出了詳盡的敘述,其中的但書規定,凸顯了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以社會危害性為根本特征的。如果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則說明其社會危害性未達到嚴重的程度,因而不認為是犯罪。

4.犯罪的本質特征是(   )。

A.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B.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具有刑事違法性

C.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D.犯罪是觸犯法律的行為,具有違法性

【答案】C

【解析】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三個:犯罪的本質特征,即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犯罪的法律特征,即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具有刑事違法性;犯罪的法律后果,即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5.在罪刑法定原則支配下所體現的犯罪基本法律特征是(  )。

A.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B.刑事違法性

C.應受刑罰懲罰性

D.反社會性

【答案】B

【解析】刑事違法性是指在罪刑法定原則的制約下體現出來的犯罪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雖然犯罪的基本特征中,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征,但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只有同時被刑法明文規定為犯罪時才是犯罪。

6.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的犯罪概念是(  )。

A.實質概念

B.形式概念

C.形式與實質相統一的概念

D.法律特征概念

【答案】C

【解析】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是我國刑法關于犯罪概念的規定,它既揭示了犯罪的實質,也概括了犯罪的法律特征,因而屬于形式與實質相統一的概念類型,即從犯罪的本質特征和法律特征兩個方面對犯罪下定義。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正確答案)

1.影響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有(  )。

A.行為侵犯的客體

B.行為手段和方式

C.行為人的個人情況

D.行為人的心理態度

【答案】ABCD

【解析】影響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變量很多,一般認為,這些因素或變量主要有:行為侵犯的客體;行為的手段、方法以及時間、地點;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行為人的個人情況;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

2.下列情形可以不認為是犯罪的是(  )。

A.已滿14周歲不滿l6周歲的人偶爾與幼女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后的

B.已滿l6周歲不滿l8周歲的盲人實施2次盜竊行為數額較大,且案發后能如實供述全部盜竊事實并積極退贓的

C.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

D.初次犯罪并積極退贓并賠償被害人損失的

【答案】AB

【解析】《刑法》第十三條“但書”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l6周歲的人偶爾與幼女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不認為是犯罪。該規定是“但書”規定對認定未成年人是否構成犯罪的具體適用。解釋第九條第一款規定,已滿16周歲不滿l8周歲的人實施盜竊行為未超過3次,盜竊數額雖已達到“數額較大”標準,但案發后能如實供述全部盜竊事實并積極退贓,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在共同盜竊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或者被脅迫;具有其他輕微情節的。“不認為是犯罪”自然也不存在刑事責任和刑罰適用的問題。初次犯罪也是犯罪,不論其是否積極退贓或是否賠償被害人損失。

3.下列關于我國犯罪形式意義上概念的表述,正確的是:(  )。

A.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是犯罪的形式概念

B.犯罪的形式概念是從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懲罰性兩個方面來界定犯罪的.

C.犯罪形式意義上的概念是從主觀惡性來界定犯罪的

D.犯罪形式意義上的概念是從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來界定犯罪的

【答案】AB

【解析】我國是從犯罪的實質意義和形式意義相結合來定義犯罪概念的,即犯罪是危害社會、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實質意義上的概念,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懲罰性是犯罪形式意義上的概念。

4.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

A.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B.人身危險性

C.刑事違法性

D.應受刑罰懲罰性

【答案】ACD

【解析】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個方面: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三、案例分析題

1.被告人趙某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緩,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的一天,趙某在監舍內其床下,發現一把自制小刀,便罵問是誰的小刀。趙某罵著問了幾遍后,見沒有人理會。便將小刀扔到監舍對面水房的垃圾桶里。趙某回到監舍后,小刀物主(同監舍服刑人員)劉某與其發生爭執并相互辱罵。劉某先動手打了趙某面部一拳,趙某即朝劉某面部還擊兩拳,隨即兩人被同監舍服刑人員拉開;經鑒定,劉某鼻骨骨折,損傷為輕傷。

問:(1)如果趙某構成犯罪,那么對趙某應如何處理?

(2)請從“少殺慎殺”的死刑政策和嚴格控制死刑適用的角度出發,并結合刑法的有關規定,談談對本案的處理意見。

答:(1)根據刑法的規定,死緩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又故意犯罪,經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本案中,趙某的主觀罪過是故意,如果趙某構成犯罪,那么就應當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后執行死刑。

(2)對于本案有如下幾點意見:

刑法的總則和分則是有機的整體,刑法總則指導刑法分則的適用,不能機械地適用刑法分則的規定。趙某的故意傷害行為表面上雖然符合《刑法》分則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但是必須結合刑法總則的有關規定加以認定。

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征。犯罪不但有社會危害性這一“質”的要求,還有一“量”的要求,即必須達到嚴重的程度。判斷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大小需要考慮諸多因素,不能僅僅局限于危害結果。《刑法》第十三條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本案中存在以下諸多情節:

a.趙某辱罵被害人劉某事出有因,趙某在自己的床下發現在監獄里嚴禁攜帶的小刀是案件的導火索。

b.被害人劉某有重大過錯,被害人劉某不但攜帶違禁品而且在與趙某發生爭執后先動手打趙某。

c.本案雖然是趙某和劉某相互斗毆,但是趙某的行為具有一定的防衛性質,劉某先動手打趙某,趙某立即予以反擊,當被拉開后,趙某并沒有進一步侵害劉某。

因此,趙某的行為屬于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

既然趙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那么就不應當對趙某執行死刑。

2.蘇某因鄰居李某不同意其女兒與自己戀愛而對其懷恨在心。一天傍晚二人又因瑣事發生爭吵,于是,蘇某用隨身攜帶的扁擔猛擊李某頭部,致其死亡。蘇某將李某的尸體藏在樹林中,后于次日凌晨告知其父母并準備自殺還命。此時,蘇母提出:“我娃還年輕,要還命讓你爺(父親)去。”蘇父于是起身去找農藥服毒。蘇母說:“那農藥連莊稼都保不住,還能保住你娃。”看見父親還在沉吟,蘇某邊將手中的繩索扔到其父腳下邊說:“要去就快點,天亮了就來不及了。”后蘇父用這一繩索吊死在樹林中。

請運用犯罪構成理論分析蘇某和蘇母對蘇父自殺身亡的結果應不應負刑事責任。

答:蘇母和蘇某對蘇父的自殺身亡應該負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從犯罪構成的角度分析,原因如下:

(1)在犯罪客體上,蘇母與蘇某催促、慫恿與幫助蘇父自殺,并且在精神上施加壓力,侵犯了蘇父的生命權利,符合故意殺人罪的客體特征。

(2)在客觀上蘇母提議讓蘇父自殺,蘇某給蘇父提供自殺工具(繩索)并且催促蘇父自殺,在性質上屬于教唆、慫恿或者幫助蘇父自殺的行為。

(3)在主觀特征上,行為人明知蘇父可能死亡,放任并希望死亡結果的發生,符合故意殺人罪的主觀特征。

(4)在主體特征上,行為人具備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

綜上,蘇母與蘇某教唆、慫恿與幫助蘇父自殺的行為,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特征,應負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

四、論述題

1.犯罪的基本特征。

答:犯罪是危害社會、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

(1)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犯罪必須是人的具體行為。

因為人只有通過行為才能對外界如社會、他人發生影響,造成損害;而法律也只有通過對行為的刻畫、描述,才能確定什么是犯罪。不能把人的道德、宗教信仰、思想觀念當作犯罪。

犯罪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為,而必須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嚴重社會危害性是指對我國刑法所保護的重要利益的侵害。行為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就不能認為是犯罪。某種行為,即使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認為是犯罪。

(2)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

這是在罪刑法定原則制約下,犯罪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只有同時被刑法明文規定為犯罪時,才是犯罪。

(3)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某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同時又觸犯刑法,就應承擔受刑罰處罰的法律后果。因此,應受刑罰懲罰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法院可依法裁量對犯罪的人不實際適用刑罰。

 

2.如何理解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答:我國《刑法》第十三條的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對于這個概念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

(1)犯罪是指違反我國刑法,應受刑罰懲罰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它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

嚴重社會危害性,即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最基本的特征。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指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損害的特性。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因而,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實質上是指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

刑事違法性,即犯罪是觸犯刑法的行為。

違法行為有多種,包括民事違法行為、經濟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犯罪是一種違法行為,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違法行為,而是刑事違法行為即觸犯刑法的行為。違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違反刑法的才構成犯罪。

應受刑罰懲罰性,即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任何人違反法律,都應承擔相應法律后果。對犯罪行為而言,則應承擔刑罰處罰的法律后果。犯罪是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因此,應受刑罰處罰性也是犯罪的一個基本特征。這個特征表明,如果某一行為不應當受刑罰處罰,就意味著它不是犯罪。

犯罪的以上三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緊密結合的。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懲罰性的基礎,它是犯罪的最基本屬性。刑事違法性是社會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現,它與應受刑罰懲罰性一起構成社會危害性的度量。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未達到違反刑法、應受刑罰懲罰的程度,則不構成犯罪。因此,這三個基本特征都是任何犯罪所不可或缺的,是區分罪與非罪的根本標準。

(2)我國《刑法》第十三條還設定了“但書”,“但書”作為區分“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宏觀標準可以縮小犯罪或刑事處罰的范圍,從而避免給一些輕微的危害行為(或違法行為)打上犯罪的標記,有利于行為人改過自新,還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資源,集中力量懲罰嚴重違法行為。

推薦閱讀
  1. 2020年福建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2. 北京市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歷年真題及華圖名師詳解(2016最新版)
  3. 2020年湖北省選聘大學生村官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定義判斷:以辯證法為武器(2018版)(以辯證法為武器·系列公考教程)
  5. 2020年陜西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6. 2020年河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7. 2020年黑龍江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8. 2020年四川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試》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9. (2016彩印版)天津市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
  10. 結構化面試高分一本通
  11. 2020年河南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2. 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2016彩印版)
  13.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預測試卷:公共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卷(2017最新版)
  14. 江蘇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2021華圖版)
  15. 2020年陜西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阳县| 西贡区| 马山县| 稷山县| 隆德县| 金华市| 镇远县| 绥芬河市| 卢氏县| 文昌市| 海伦市| 龙泉市| 安陆市| 河西区| 璧山县| 普安县| 邮箱| 金乡县| 汾西县| 旬阳县| 高青县| 榕江县| 额尔古纳市| 汨罗市| 璧山县| 阜新市| 六枝特区| 新田县| 镇平县| 岳西县| 新野县| 资溪县| 兰溪市| 鄄城县| 长沙县| 乌兰浩特市| 安岳县| 花莲市| 磴口县| 颍上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