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民事法律關系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下列有關民事法律關系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民事法律關系屬于思想的社會關系

B.民事法律關系需具備主體、內容和客體三個要素

C.民事法律關系只能因合法行為而產生

D.民事法律關系只能存在于平等民事主體之間

【答案】C

【解析】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具有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并不必然因合法行為而發生,如實施侵權行為會在當事人之間產生侵權損害賠償之債的法律關系。

2.胡某花了1.5萬元找劉某算命,后覺得劉某算得不準,將劉某告上法院索要算命款。對胡某與劉某之間的關系,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

A.二者之間形成合同關系

B.二者之間形成不當得利關系

C.二者之間形成侵權關系

D.二者之間不能形成民事法律關系

【答案】D

【解析】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具有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法律關系。本題中,算命屬于封建迷信行為,不為我國法律確認和保護,因此,胡某和劉某之間不形成任何民事法律關系。

3.下列社會關系中,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

A.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 

B.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的關系

C.發包人與設計單位之間的關系

D.專利授權機關與專利申請人之間的關系

【答案】C

【解析】民事法律關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具有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法律關系,即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確認和保護的社會關系。民事法律關系發生予平等民事主體之間;A項,表述的情形為勞動法律關系;B項,表述的情形為經濟法律關系;D項,表述的情形為行政法律關系。

  4.相對法律關系是指(  )。

A.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的法律關系

B.權利、義務不確定的法律關系

C.與權利人相對應的義務人具體、特定的法律關系

D.代理人根據委托授權與相對人建立的法律關系

【答案】C

【解析】根據民事法律關系的義務主體的范圍不同,民事法律關系可分為絕對法律關系和相對法律關系。絕對法律關系,是指權利人之外一切不特定的人均為義務人的民事法律關系,如所有權法律關系、人身權法律關系。相對法律關系,是指與權利人相對應的義務人具體、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如債權關系。

5.下列民事法律關系中,屬于絕對法律關系的是(  )。

A.人身權法律關系

B.無因管理法律關系

C.不當得利法律關系

D.合同法律關系

【答案】A

【解析】根據民事法律關系的義務主體的范圍,可以將民事法律關系分為絕對法律關系和相對法律關系。絕對法律關系包括物權法律關系、人身權法律關系、知識產權法律關系和繼承法律關系,相對法律關系是債權法律關系(含合同法律關系、不當得利法律關系、無因管理法律關系和侵權損害賠償之債)。

6.下列權利中,其客體既可以是動產也可以是權利的是(  )。

A.所有權

B.抵押權

C.地役權

D.留置權

【答案】B

【解析】在民法領域,權利客體既可以是動產,也可以是權利的僅限于抵押權和質權兩種。A項,所有權的客體既可以是動產,也可以是不動產,但絕對不能是權利;C項,地役權的客體僅限于不動產,動產和權利不能成為地役權的客體;D項,留置權的客體只能是動產。

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民法上的物的(  )。

A.金銀制品

B.空氣

C.貨幣

D.槍支

【答案】B

【解析】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于人體之外,占有一定空間,能夠為人力所支配并且能滿足人類某種需要,具有稀缺性的物質對象。物的特征有:物須存在于人體之外;物主要限于有體物;能滿足人的需要;物必須具有稀缺性;物必須能為人支配;物須獨立成為一體。空氣不具有“物”的稀缺性,因此,空氣不屬于民法上的物。

8.下列權利中,可以轉讓的是(  )。

A.勞動報酬請求權

B.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

C.支付租金請求權

D.近親屬間的扶養請求權

【答案】C

【解析】根據民法原理,財產權可由權利人轉讓,具有人身屬性的權利不得轉讓。勞動報酬請求權、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和近親屬間的扶養請求權均和權利人的人身緊密聯系,具有人身屬性,不可轉讓。支付租金請求權為債權,屬于財產權,可以轉讓。

9.下列權利中不屬于民事權利的是(  )。

A.婚姻自由權

B.親屬扶養權

C.作品修改權

D.仲裁請求權

【答案】D

【解析】民事權利包括財產權中的物權、債權,人身權中的人格權和身份權,知識產權中的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婚姻、家庭、繼承關系中的婚姻自由權、扶養權、撫育權、繼承權等。婚姻自由權、親屬扶養權是婚姻家庭關系中當事人享有的權利;作品修改權屬于知識產權中的著作財產權。D項,仲裁請求權屬于民事程序方面的權利,而民事權利在性質上屬于實體權利。

10.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  )。

A.都是有償的

B.都是無償的

C.一般是有償的

D.一般是無償的

【答案】C

【解析】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一般是有償的,但“一般”不等于“全部”。

11.下列權利中,屬于請求權的是(  )。

A.物權

B.人格權

C.債權

D.繼承權

【答案】C

【解析】根據權利的作用不同,可以將民事權利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債權是典型的請求權。物權、人格權、知識產權、繼承權等都屬于支配權。

12.甲、乙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雙方未約定先后履行順序。現甲未履行債務而請求乙履行,遭乙拒絕。乙行使的權利屬于(  )。

A.請求權

B.支配權

C.抗辯權

D.形成權

【答案】C

【解析】按照權利作用的不同,民事權利可以分為:支配權,是指可以對標的物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如所有權;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如債權;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或否認對方權利的權利,如不安抗辯權;形成權,是指當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為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如對于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效力待定合同的確認權等。本題中乙拒絕甲要求其履行債務的請求,符合抗辯權的條件,屬于同時履行抗辯權。

13.下列權利中,屬于相對權的是(  )。

A.配偶權

B.抵押權

C.鄰接權

D.債權

【答案】D

【解析】相對權,是指義務人為特定人,權利人必須通過義務人積極地實施或不實施一定行為才能實現的權利,如債權。絕對權,是指義務人不確定,權利人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積極協助行為即可實現的權利,如物權、人身權。配偶權是人身權,抵押權和鄰接權是物權,均屬于絕對權。

14.下列情形中屬于民事法律事實的是(  )。

A.日出

B.備課

C.贈與

D.戀愛

【答案】C

【解析】民事法律事實,是指依法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民事法律事實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法律的規定性,這是它和客觀事實的區別所在。A項,日出作為一種客觀事實,無法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民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B項,備課是當事人有意識的行為,但不涉及相對人,因此也不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D項,戀愛不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

15.甲毆打乙致乙死亡,為此甲賠償乙家屬2萬元。乙家屬料理后事后,分割了乙的財產。引起上述侵權賠償關系和財產繼承關系產生的法律事實分別是(  )。

A.事件、行為

B.行為、事件

C.事件、事件

D.行為、行為

【答案】B

【解析】根據客觀事實的發生是否與主體的意志有關,民事法律事實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事件,是指與主體意志無關的事實,如死亡、出生、物的消滅、不可抗力等。行為則是受主體意志所支配,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活動,如發出要約、訂立合同、立遺囑、拾得遺失物、違約行為、侵權行為等。

16.下列選項中,屬于民事法律事實的是(  )。

A.王某報考公務員

B.孫某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

C.崔某請李某吃飯

D.林某代孿生妹妹舉行結婚儀式

【答案】B

【解析】民事法律事實,是指依法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而客觀現象是否能夠成為民事法律事實,取決于法律的規定。根據事實是否與主體意志有關,法律事實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兩類。

17.某甲出生后不久,父母協議離婚。引起某甲與其父母之間扶養關系發生及甲之父母婚姻關系解除的法律事實分別是(  )。

A.事件、事件

B.行為、行為

C.事件、行為

D.行為、事件

【答案】C

【解析】民事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事件,是指與人的意志無關,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觀現象;而行為是指受主體意志支配、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活動。本題中,引起某甲與其父母之間扶養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是某甲的出生,屬于事件;引起某甲的父母婚姻關系解除的法律事實是離婚,屬于行為。

18.民事權利在本質上屬于(  )。

A.法律上之力保證實現的自由

B.自然之力保證實現的自由

C.滿足利益的手段

D.實現義務的途徑

【答案】A

【解析】盡管有關民事權利的本質有多種學說,從本質上看,民事權利為法律上的自由,權利的外形,為法律上之力。因而,權利為由法律上之力保證實現的自由。民事權利,是指民事主體為實現某種利益而依法為某種行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自由。

19.下列關于民事權利類型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債權屬于支配權

B.追認權屬于形成權

C.保險合同受益人的權利屬于既得權

D.物權屬于相對權

【答案】B

【解析】債權屬于請求權,而不是支配權。追認權屬于形成權。既得權,是指權利人已經取得而可以實現的權利,大多數民事權利為既得權。期待權,是指將來有取得與實現的可能性的權利,如附期限的權利、附條件的權利、繼承開始前法定繼承人的權利、保險合同受益人的權利等。物權屬于絕對權。

20.下列選項中,屬于形成權的民事權利是(  )。

A.對無權代理的追認權

B.對自有房屋的所有權

C.無權代理中善意相對人的催告權

D.對侵犯人身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答案】A

【解析】形成權,是指依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就可以使與對方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如撤銷權、抵銷權、選擇權、追認權、解除權、繼承權的拋棄、接受贈與、接受遺贈等權利。但要注意:催告權和代位權不是形成權。所有權屬于支配權而不是形成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屬于請求權,而不是支配權。

21.下列關于民事權利的表述哪一個是錯誤的?(  )

A.抵銷權是一種形成權

B.知識產權是一種支配權

C.債權請求權不具有排他性

D.支配權不存在對應義務

【答案】D

【解析】支配權屬于絕對權對應的是不特定義務主體的不作為義務。

22.王某和張某簽訂了一份合同,約定同時履行,王某在自己還沒有履行的情況下,請求張某履行,張某予以拒絕,這時張某所行使的權利是(  )。

A.請求權

B.絕對權

C.形成權

D.抗辯權

【答案】D

【解析】張某行使的權利是同時履行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屬于抗辯權的一種。

23.根據民事權利的分類,下列權利中,屬于形成權的是(  )。

A.合同當事人請求對方履行合同義務

B.受害人請求致害人賠償損失

C.繼承人放棄繼承權

D.合同當事人請求違約方支付違約金

【答案】C

【解析】形成權是依權利人單方意思表示即可發生法律效果的權利,追認權系形成權的一種。把握形成權的兩個構成條件:單方行使;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

24.一住店客人未付房錢即要離開旅館去車站,旅館服務員見狀揪住他不讓走,并打報警電話。客人說:“你不讓我走還限制我自由,我要告你們旅館,耽誤了火車要你們賠償。”問:旅館這樣做的性質應如何認定?(  )

A.屬于侵權,系侵害人身自由權

B.屬于侵權,系積極侵害債權

C.不屬于侵權,是行使抗辯權之行為

D.不屬于侵權,是自助行為

【答案】D

【解析】權利救濟的方式包括公力救濟和私力救濟兩種。其中私力救濟中又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和自助行為三種。

25.下列關于民事責任類別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合同責任指的是違約責任

B.修理、重作、更換屬于非財產性責任

C.無過錯責任的承擔不考慮當事人是否有過錯

D.單獨責任指的是單方責任

【答案】C

【解析】合同責任包括違約責任、締約過失責任和后合同責任。可見,合同責任的外延比違約責任要大。財產責任如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以及修理、重作、更換等;非財產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無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只要給他人造成損失,不問其主觀上是否有過錯,都應當承擔的責任。單獨責任,是指由一個民事主體獨立地承擔的民事責任,單獨責任不同于單方責任,單方責任可以是一個人的責任,也可以是多數人的責任,而單獨責任只能是一個人的責任。

26.下列選項中,屬于民事法律事實的是(  )。

A.花開

B.失眠

C.先占

D.愛情

【答案】C

【解析】民事法律事實,是指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民事法律事實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兩類,行為又可以分為民事法律行為、不合法行為和事實行為。本題中,先占屬于事實行為,而事實行為屬于民事法律事實的范疇。民事法律事實不同于客觀事實。客觀事實,是指與當事人意志無關的客觀現象,客觀事實一般不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除非法律明確規定將某些客觀事實納入民事法律事實的范疇,如不可抗力。

27.可以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法律事實(  )。

A.只能是合法行為

B.只能是表示行為

C.只能是民事行為

D.可以是合法行為也可以是違法行為

【答案】D

【解析】民事法法律事實中的行為根據行為人的意思狀態可以分為表示行為和非表示行為。行為根據其性質又可以分為合法行為和非法行為。

28.李某因病醫治無效而死亡,這在民法上屬于(  )。

A.生活事實

B.偶然事實

C.民事行為

D.事件

【答案】D

【解析】事件,是指與人的意志無關,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觀現象。判斷某個法律事實究竟是事件還是行為,只是看它本身是否以當事人的意志作用為要素,而不考慮其發生原因是否有當事人的意志。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災害等都能引起特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且與當事人的意志無關,李某因病醫治無效死亡屬于民事法律事實中的事件。

29.下列選項不屬于準民事法律行為的是(  )。

A.債權轉讓通知

B.被繼承人寬恕的意思表示

C.履行催告通知

D.追認無權代理行為

【答案】D

【解析】準民事法律行為,是指行為人以法律規定的條件業已滿足為前提,將一定的內心意思表示于外,從而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如意思通知(要約拒絕、履行催告、選擇權行使催告等)、觀念通知(承諾遲到通知、瑕疵通知、債權讓與通知、債務的承認等)、感情表示(被繼承人的寬恕和原諒、收到貨款的意思表示)等。追認無權代理行為屬于民事法律行為,而不是準民事法律行為。

30.下列現象中不屬于法律事實中的“行為”的有(  )。

A.甲將乙的自行車據為已有

B.乙將丙毆打致傷

C.丙出版了一本書

D.丁因個人不滿足工資待遇而舉行罷工

【答案】D

【解析】民事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人的行為。事件,是指人的行為之外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一切客觀情況。本題中,D項,屬于事件,而非行為。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正確答案)

1.民事權利的私力救濟方式包括(  )。

A.自衛行為

B.民間調解

C.自助行為

D.民事仲裁

【答案】AC

【解析】權利實現的途徑分為非救濟方式和救濟方式。救濟方式又分為公力救濟和私力救濟。“私力救濟”,又稱自力救濟,是指權利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靠自身的實力,通過實施自衛行為或者自助行為來救濟自己被侵害的民事權利。

2.民事法律事實包括(  )。

A.物

B.主體

C.事件

D.行為

【答案】CD

【解析】根據是否與當事人的意志相關,法律事實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主體是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物是民事法律關系客體的一種。

3.下列事實能夠作為民事法律事實的是(  )。

A.國家因為要修建軍事設施而征收某村集體的土地若干畝

B.張某自家采摘的蘋果腐爛變質

C.月圓月缺,潮起潮落

D.李某對自己兒子不贍養自己的行為予以寬恕

【答案】AB

【解析】AB兩項,屬于引起民事主體所有權喪失的事件;D項,對于被繼承人的寬恕屬于民法上表示某種感情的行為,為感情表示,不能夠引起相應的法律的產生、變更、消滅;C項,月圓月缺、潮起潮落皆屬于一種自然現象,不涉及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消滅。

4.下列現象中,屬于民事法律事實的有(  )。

A.甲被宣告死亡

B.乙參加朋友的婚禮

C.丙拋棄舊電腦

D.丁參加當地人大代表的選舉

【答案】AC

【解析】民事法律事實,是指依法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甲被宣告死亡,能夠引起婚姻關系終止、繼承開始,其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也一并終止,即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因此屬于民事法律事實。丙拋棄舊電腦屬于拋棄所有權的單方法律行為,能引起所有權消滅,屬于民事法律事實。B項,乙參加朋友的婚禮,屬于一般性的生活事務,法律不調整,基于這類關系發生的事實不是民事法律事實;D項,丁參加當地人大代表的選舉,屬于憲法關系中選舉關系的范疇,不是民事法律關系,參加選舉不是民事法律事實。

5.下列行為中,屬于單方法律行為的是(  )。

A.授權行為

B.行使撤銷權的行為

C.買賣行為

D.行使法定抵銷權的行為

【答案】ABD

【解析】根據民法理論,典型的單方法律行為包括授權行為、立遺囑、遺贈、單方允諾、行使形成權的行為(如行使撤銷權、抵銷權、解除權、追認權的行為)等。C項,屬于雙方法律行為。

6.下列社會關系中,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

A.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

B.注冊商標專用權轉讓人和受讓人之間的關系

C.發包人和設計單位之間的關系

D.專利授權機關與專利申請人之間的關系

【答案】BC

【解析】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關系。A項,表述屬于勞動法律關系,由勞動法調整;BC兩項,表述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范疇;D項,表述屬于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

7.下列社會關系中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

A.甲借給乙人民幣1000元,雙方未規定利息或者借款期限

B.劉某和男友相識建立戀愛關系

C.張某因為訴訟而與法院之間形成的關系

D.趙某撿到王某丟失的錢包而拒不返還

【答案】AD

【解析】A項,屬于自然人之間的借貸關系,是民事法律關系中的財產關系;B項,戀愛關系屬于民法調整范圍外的生活關系,也即法外空間;C項,形成的是訴訟法律關系,不由民法調整,應該由訴訟法調整;D項,為非法占有他人之物形成的侵權法律關系,屬于民法調整范圍的財產法律關系。

8.下列關于相對法律關系說法,何者為正確?(  )

A.相對法律關系中的義務人是特定的

B.相對法律關系中的義務人是權利人之外的不特定多數人

C.債權關系屬于相對法律關系

D.相對法律關系中的權利人權利的實現不需要義務人的積極協助

【答案】AC

【解析】相對法律關系,是指與權利人相對應的義務人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關系。在這種法律關系中,參與法律關系的往往是特定人,其中權利人必須由具體的義務人的協助才能實現其權利。債權關系屬于典型的相對法律關系。

9.關于民事主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人當然可以成為民事主體

B.國家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成為民事主體

C.社會組織須由法律賦予其主體資格才能成為民事主體

D.民事法律關系總是由雙方或者多方參加

【答案】ABCD

【解析】近代民法以來自然人人格平等,當然都可以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社會組織屬于基于社會經濟生活發展需要由法律賦予其主體資格;國家參與民事活動時具有民事主體資格,與其他民事主體地位平等;民事法律關系作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總是要有雙方或者多方參加。

10.下列關于民法上的物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特定物是指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物

B.主物和從物的所有權必須屬于同一個人

C.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

D.貨幣屬于民法上的種類物

【答案】BD

【解析】特定物不僅包括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物,還包括因權利人的指定而被特定化的物,從而不能由其他物進行替代。主物和從物的所有權必須屬于同一個人,否則不能認定為主物和從物的關系。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根據《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屬于民法上的種類物。

11.下列何者可以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  )

A.一頭牛

B.天上的月亮

C.某公司的商標權

D.不作為

【答案】ACD

【解析】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有五類:即物、行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權利。A項,屬于物;C項,屬于權利;D項,為行為中的不作為;B項,天上的月亮不屬于人力可得支配,不屬于民法上所說的物。

12.下列關于民事權利中的形成權的表述,哪些是正確的?(  )

A.形成權只能通過明示方式行使

B.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對人的催告權并非形成權

C.債權人撤銷權屬形成權

D.形成權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

【答案】BD

【解析】A項,形成權的行使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以默示方式進行;C項,債權人的撤銷權需要借助法院來主張,不是民事主體依單方意思表示而使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化。催告權是一種請求權權能的表現,不屬于形成權,形成權受除斥期間限制。

13.下列權利中屬于絕對權的是(  )。

A.地役權

B.永佃權

C.相鄰關系

D.撤銷權

【答案】AB

【解析】相鄰關系本身不是權利,只是所有權行使的延伸或限制,撤銷權只得向相對方行使,不可能是絕對權。地役權、永佃權作為他物權都是絕對權。

14.下列屬于民事權利保護方式的是(  )。

A.提起訴訟

B.自衛行為

C.自助行為

D.請求有關國家機關予以權利保護

【答案】ABCD

【解析】民事權利的保護方式包括公力救濟和私力救濟兩種方式。公力救濟方式主要包括向法院起訴,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保護權利的請求等。私力救濟包括自衛行為和自助行為,自衛行為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兩種形式。

15.下列選項中,屬于事實行為的是(  )。

A.設立遺囑

B.建造房屋

C.無因管理

D.創作作品

【答案】BCD

【解析】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主觀上不一定具有發生、變更或消滅正常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但客觀上能夠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事實行為不以意思表示為構成要素,也不受行為人有無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典型的事實行為如生產、收益、先占、添附、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善意取得、建造房屋、無因管理、侵權行為、創作作品、實施發明創造、正當防衛、緊急避險以及作為債權標的的給付行為,如交貨、付款等,都屬于事實行為。A項,屬于單方法律行為。

三、簡答題

1.簡述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和特征。

答:民事法律關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規范調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核心內容的社會關系,是民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

(1)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在法律上的表現。民事法律關系是使原來的社會關系表現為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由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有所區別。

(2)民事法律關系是具有可訴性的社會生活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民法通過價值判斷將一部分社會生活關系納入其調整范圍,而這部分社會關系一旦具有民事法律關系的形態就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可能由此發生的糾紛,具有了可訴性的特征。

(3)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不是人對物或者人對其自身的關系。

(4)民事法律關系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民事主體參與的社會關系大多體現其私人利益,所以法律通過大量任意性調整方法,賦予民事主體更多的自治權,由此民事法律關系就具有較強的任意性。

2.民事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的區別。

答:按照《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實施一定的行為,一旦符合法律的構成要件,不管當事人主觀上是否有設立、變更或者終止某一民事法律關系的意思,都會由于法律的規定,從而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的行為。其區別如下:

(1)民事法律行為只能是合法行為;事實行為既可以是合法行為(如無因管理)也可以是非法行為(如侵權行為)。

(2)民事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實質上是當事人設立法律關系意圖的外在表示,事實行為則不管當事人是否具有發生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這也是兩者的根本區別。

(3)民事法律行為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具有設權性的特點;事實行為僅依法律規定而直接發生法律后果。

(4)民事法律行為的本質并不在于事實構成,而在于意思表示;事實行為只有在當事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的構成要件時才能發生法律規定的后果。

(5)要使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當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而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3.比較分析請求權與支配權。

答:(1)根據我國民法區分義務與責任的原理,請求權,是指權利人請求義務人履行民事義務或者請求責任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權利。請求權是基于基礎權利而發生的,有基礎權利,才能有請求權。

(2)支配權,是指權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權利客體、具有排他性的權利。支配權的作用有兩個方面:從積極方面說,權利人可以直接支配其客體,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不需要他人行為的介入。從消極方面看,權利人可禁止他人妨礙其支配行為,具有排他性。物權是典型的支配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等也是支配權。

(3)二者的區別包括:權利的作用方式不同。請求權的實現表現為對特定人行為的請求,支配權的實現則表現為對特定標的物的直接支配。是否需義務人的配合不同。請求權僅僅有權利人的行為并不足以實現權利利益,尚需相應義務人的相應給付行為與之配合,支配權則可以完全由權利人的行為實現,不需義務人的配合。是否具有排他性不同。由于請求權所針對的客體是某種行為,而行為是可以不斷重復的,并不具有如同特定物的唯一性,故在同一客體上,可以成立數個不兼容的請求權,支配權則具有排他性,在同一客體上不能同時存在兩個不相容的支配權。

4.形成權在我國法律上是怎么規定的?

答:形成權是依權利人單方意思表示使既存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其類型主要有:使法律關系發生效力的形成權,使法律關系效力變更的形成權,使法律關系效力消滅的形成權。使法律關系發生效力的形成權,我國法律上的相關規定主要有,法定代理人對于被代理人(被監護人)行為的承認權,被他人無權處分之物的權利人對無權處分的承認權,本人對無權代理的承認權,以及債權人對債務人與第三人債務承擔的同意權。

使法律關系效力變更的形成權,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主要是債權的選擇權。

使法律關系效力消滅的形成權,我國法律上規定比較多,有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意思表示錯誤的撤銷權,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撤銷權,解除權人的解除權,抵銷權人的抵銷權。

形成權除有權利人可直接行使的以外,還有法律規定須依訴行使的。比如,《民法通則》規定,對于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行為,得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或撤銷。

四、案例分析題

1.甲公司和乙公司簽訂購買鹽酸3000升的合同,合同約定,乙公司購買鹽酸3000升,并在簽訂合同時,乙公司支付了價款。甲公司委托丙運輸公司將鹽酸發運到乙公司指定的倉庫,不料在運輸途中,一罐鹽酸從車上掉落,導致鹽酸泄漏,將路上行人丁的左臂大面積灼傷。丙運輸公司因此未能按照合同的約定將鹽酸按時發運至乙處。丁為此花去醫療費近萬元,乙公司也要求甲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1)此案涉及哪些民事法律關系?涉及哪些民事責任?

(2)丁的損失應當由誰承擔?根據何在?

(3)對于甲公司、乙公司和運輸公司之問應當如何確定責任的承擔?為什么?

答:(1)此案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有:甲、乙之間存在買賣合同法律關系;甲、丙之間存在運輸合同法律關系;丙運輸公司和丁之間存在侵權責任的法律關系;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間存在違約責任的法律關系。涉及的民事責任有:甲、乙之間的違約責任,甲、丙之間的違約責任,丙運輸公司和丁之間的侵權責任。

(2)丁的損失應當由丙運輸公司承擔。該案屬于高度危險責任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責任案件。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遺失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將高度危險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有過錯的,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據此規定,本案中,鹽酸的所有權屬于甲公司,但丙運輸公司屬于實際管理人,而且丙運輸公司在承運過程中,甲公司并無過錯,因此,甲公司不承擔侵權的連帶責任,丁的損失應當由丙運輸公司承擔侵權責任。

(3)甲公司應當對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雖然甲公司違約是由第三人(丙運輸公司)的行為所致,但是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則,甲公司應當向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丙運輸公司對甲公司不能按時送貨有過錯,不能免責,丙運輸公司應當根據運輸合同的約定向甲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2.2016年1月1日,原告甲某一行私人入住由被告乙食品批發部開辦的賓館502房間。該房為標準間,以甲某兩個伙伴名義進行了登記。甲某及另外一人也同居該室,但未辦理加鋪手續。次日凌晨三時許,該賓館因302房間住客失火,火勢迅速蔓延,致使賓館三層以上發生重大火災,原告等人為逃生而破窗跳樓,身上有多處被火燒傷,另有跌傷等其他損傷,隨身所帶物品也付之一炬。

請問:本案中存在哪些民事法律關系?每一個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是什么?

答:本案中的民事法律關系以及主體、客體、內容如下:

(1)甲某的兩個伙伴和賓館之間存在因合同引起的債權關系,屬于相對法律關系。主體是甲某的兩個伙伴和賓館,客體是行為,內容有甲某的兩個伙伴享有入住賓館和其人身財產不受侵犯的權利,應當履行登記并交納相應費用的義務;賓館有獲得住宿費用的權利,負有提供住宿,保護其財產安全的義務。

(2)物權關系或稱財產法律關系。主體是甲某等四人,客體是隨身所帶財物,內容是對其所攜帶的財產擁有所有權。

(3)人身法律關系。主體是甲某等四人,客體是人身利益,內容是享有其生命健康權不受損害的權利。

(4)因侵權引起的債權關系。主體是甲某及另一伙伴和賓館,客體是行為,甲某和另一伙伴未辦理加鋪手續就入住賓館,侵犯了賓館的權利;賓館發生火災,導致其人身和財產遭受損害,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某甲酒醉駕車違規超速,撞到路人某乙致重傷。某乙之友人丙在旁以粗口怒罵甲,與甲同車之友人丁見狀,向丙揮拳而來,由于丁身懷絕學,丙負傷應聲倒地,送醫住院后三日不治死亡。丙死亡后,家中留有妻戊與子己兩人。

試問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如何?

答:(1)某甲與某乙之間成立侵權損害賠償的法律關系。

某甲酒醉駕車撞到某乙并致其重傷,構成對某乙人身權的侵害,甲應該向乙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依照《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二者之間成立侵權損害賠償的法律關系。

(2)丙與丁成立侵權法律關系。

丁因丙的怒罵而向丙揮拳,致其在住院三日后不治身亡,構成對丙的人身侵權,依法丁與丙之間成立侵權損害賠償的法律關系。

(3)丁與戊成立侵權損害賠償的法律關系。

丁對丙構成侵權,依法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但丙已死,該請求權由其法定繼承人繼承。戊是丙的妻子,因丙的死亡遭受到了精神損害,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要求丁承擔死亡賠償金和精神損害賠償金,依法享有對丁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4)丁與己成立侵權損害賠償的法律關系。如前所述,己是丙的兒子,屬于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其自身的精神利益也遭受損失,可以依法得向丁請求侵權損害賠償。

(5)戊、己與丙成立繼承法律關系。依照我國《繼承法》的相關規定,戊與己都屬于丙的法定繼承人,依法享有相應的繼承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金沙县| 合川市| 神农架林区| 鄂托克旗| 池州市| 获嘉县| 广德县| 建德市| 宁河县| 渭南市| 汉川市| 蓬莱市| 左权县| 哈巴河县| 家居| 基隆市| 河池市| 孝义市| 防城港市| 安吉县| 梧州市| 湘潭市| 贵阳市| 尼木县| 兴化市| 翁源县| 隆昌县| 伊通| 四子王旗| 长兴县| 家居| 彭水| 昂仁县| 潼南县| 荥经县| 平乐县| 林口县| 巴林右旗| 鄂尔多斯市|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