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政法干警招錄考試《民法學》(本科類)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學習網
- 4808字
- 2021-08-13 17:41:19
三、自然人
(一)自然人概述
1.自然人的概念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規律出生而享有法律人格的人?!睹穹ㄍ▌t》第二章題目是“公民(自然人)”,可以理解為在民法上公民和自然人的內涵相同,《合同法》直接用自然人概念。
2.自然人的住所
自然人的住所,是指自然人生活和法律關系的中心地。
(1)自然人住所的種類
①意定住所,又稱任意住所,是指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而設立的住所。
②法定住所,指不依當事人的意思而設立,而由法律規定的住所。我國《民法通則》規定自然人以其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其性質屬于法定住所。
③擬制住所,指法律規定在特殊情況下把居所視為住所。
(2)自然人住所的法律意義
①確定自然人權利、義務的享有地和承擔地;
②確定有關組織或者機關的管轄權;
③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的時間計算;
④在涉外民事案件中,確定法律適用的準據法。
(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1.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與特征
(1)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2)特征
①統一性
民事權利能力是一種資格,不僅指享有民事權利的資格,同時也包含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因此,民事權利能力是二者的統一體。
②平等性
我國《民法通則》第十條明確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受民族、種族、性別、年齡、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職業、職務、教育程度、財產狀況、精神健康狀況等差異而有所不同。
③廣泛性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在內容上具有廣泛性。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包括了自然人生存和發展的廣泛的人身權、財產權的內容。
④不可轉讓性和不可拋棄性
由于民事權利能力是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的前提條件,民事權利能力就是自然人的生存資格,是自然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轉讓民事權利能力,無異于拋棄自己的生命權。
2.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與終止
(1)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通說認為,胎兒脫離母體并開始獨立呼吸的時間作為出生的時間。
(2)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終止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終于死亡。對死亡的認定有如下幾種情形:
①生理死亡
生理死亡,又稱自然死亡、真實死亡或者絕對死亡,是指自然人生命的終結。
②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指通過法定程序確定失蹤人死亡?!睹穹ㄍ▌t》第三十六條前段規定:“被宣告死亡的人,判決宣告之日為其死亡的日期?!?/p>
③自然人死亡后的利益保護
自然人死亡后,其民事權利能力終止,死者既不是民事主體,也不享有民事權利。我國司法實踐中,對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等利益的保護,實際是對死者近親屬利益的保護。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1.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與特征
(1)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2)特征
①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定性
國家法律規定了公民具備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的基本條件,這些條件不能通過公民的約定加以更改。
②民事行為能力與公民的年齡和精神狀況直接相聯系
年齡決定了公民從事民事行為的一般社會認知程度,精神狀況則決定了公民是否能夠正確地理解和理智地從事民事行為。
③民事行為能力非依法定條件和程序不受限制或取消
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非法限制或取消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除非法律有明確的規定。
2.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種類
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可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能力。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①一般規定
我國確定自然人年滿18周歲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18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扶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②特別規定
《民法通則》第11條第2款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币宰约旱膭趧邮杖霝橹饕顏碓?,是指能夠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①類型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類型: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②限制范圍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行為,其他比較復雜或者重大的民事行為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求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進行。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法律上利益的行為有效,這些行為主要有純遺贈的承諾、接受單純贈與,以及不承擔責任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代理行為。
(3)無民事行為能力
無民事行為能力有兩種情形:
①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
在實踐中,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應認定其民事行為的效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法律上利益的行為,應認定其有效。
②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行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四)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
1.宣告失蹤
宣告失蹤是指自然人離開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宣告其為失蹤人的法律制度。
(1)宣告失蹤的條件與程序
①自然人失蹤的事實
a.自然人離開自己的住所或者居所沒有任何音訊;
b.這種無音訊狀態持續時間滿2年。
②利害關系人的申請
利害關系人,是指下落不明人的近親屬或者對該人負有監護職責的人以及該人的債權人和債務人。利害關系人的申請既是宣告失蹤的條件之一,又是宣告失蹤程序的開始。
③人民法院的受理與宣告
利害關系人應到失蹤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失蹤宣告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宣告自然人失蹤申請案后,首先應發出尋找失蹤人的公告,期限為3個月。公告期滿,受理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宣告失蹤的事實是否得到確認,作出宣告失蹤的判決或者駁回申請的判決。
(2)宣告失蹤的效力
①失蹤人的財產管理
a.財產管理人
第一,失蹤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為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財產代管人的確定應遵循對失蹤人的財產有利的原則。
第二,失蹤人如果沒有上述財產代管人,或者他們沒有能力作為代管人,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他人或者有關組織為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財產代管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三,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在代管期間喪失管理能力,或者拒不履行代管職責,或者利用代管之便侵害失蹤人財產權益的,經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作出變更財產代管人的裁決。
b.財產管理人的職責
第一,代管人在對失蹤人的財產進行保管、維護、收益時,應與管理自己財產盡同一注意;
第二,在對財產進行必要的經營和處分時,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第三,代管人不得利用和擅自處分失蹤人的財產。如果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職責造成了失蹤人的財產損失,失蹤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財產代管人承擔民事責任。
②失蹤人的義務履行
自然人被宣告失蹤以后,其并不喪失民事權利主體資格,承擔的民事義務仍須履行。失蹤人的義務包括失蹤人失蹤前所應繳納的稅款、所欠的債務以及失蹤期間所應支付的其他費用,在失蹤人失蹤期間,失蹤人的義務由財產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以支付財產的方式來履行。
2.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1)宣告死亡的條件與程序
①自然人失蹤的事實
宣告死亡對自然人失蹤的事實具有期限的限制。
②利害關系人的申請
依據《民通意見》第25條的規定,申請宣告死亡的利害關系人的順序是:(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通常包括受遺贈人、債權人、債務人、人壽保險合同的受益人等。
③人民法院的受理與宣告
人民法院受理利害關系人的書面申請后,應即發出尋找失蹤人的公告,普通失蹤的公告期為1年,因意外事故失蹤的公告期為3個月。公告期滿仍不能確定下落不明人尚生存的,即作出宣告死亡的判決。
(2)宣告死亡的效力
①被宣告死亡人喪失民事主體資格;
②被宣告死亡人原先參加的民事法律關系歸于消滅(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③被宣告死亡人的婚姻關系自動解除;
④被宣告死亡人的個人合法財產變為遺產開始繼承;
⑤被宣告死亡和自然死亡的時間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其中自然死亡前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與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觸的,則以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為準。
(3)死亡宣告的撤銷
死亡宣告的撤銷事由主要是當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或者有人確知他沒有死亡時,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死亡宣告。
(五)監護
1.監護的概念
監護,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履行監督和保護職責的人,稱為監護人;被監督和保護的人,稱為被監護人。
2.監護的設立
依據監護權發生的原因不同,可將監護分為法定監護和指定監護。
(1)法定監護
法定監護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的人擔任監護人而形成的監護。法定監護包括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與對精神病人的監護。
(2)指定監護
指定監護是指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或者都要求擔任監護人,或者都不愿意當監護人,由有關組織和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監護人而形成的監護。
3.監護人
(1)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①父母為未成年人的當然法定監護人
未成年人一經出生,具有監護能力的父母便成為未成年人的當然監護人。這種監護是一種法定監護。
②除父母之外的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
未成年子女的父母雙亡或者喪失監護能力或者被取消監護人資格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兄、姐。
③未成年人的其他親屬、朋友擔任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雙亡,又沒有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成年兄、姐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可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但需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
④協議確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父母雙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他法定監護人有兩人以上又均具有監護能力的,可以通過協議確定由其中一人擔任監護人或者由數人擔任監護人。
⑤指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指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是指定未成年人父母之外的近親屬擔任監護人。其在兩種情況下發生:一是爭當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二是都不愿擔任監護人。
⑥有關組織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沒有上述法定監護人,也沒有其他親屬、朋友擔任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上述組織擔任監護人不分順序,遵循監護方便和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確定。
(2)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①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
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以及其他近親屬。這些親屬擔任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義務。
②有關組織擔任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精神病人沒有法定監護人,或者法定監護人均喪失了監護能力,則由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精神病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③精神病人的指定監護人
當擔任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有爭議時,由有關組織從近親屬中指定監護人。對上述組織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規則與未成年人相同。
④為精神病人協議確定監護人和為精神病人變更監護人的規定,與為未成年人設定監護人的規定相同。
4.監護人的職責
根據《民法通則》第18條,監護人的職責主要有:
(1)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4)保護和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5)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
(6)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
(7)監護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8)監護人將部分或者全部監護職責委托給他人期間,被監護人有侵權行為,并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但是,如果被委托人未盡力履行監護職責確有過錯的,被委托人負連帶責任。監護人與被委托人就民事責任的承擔有約定的,則應當按約定處理。
- 2020年天津市選調生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北京市“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甘肅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沖刺提分系列:公務員考試熱點分析與時政(2017最新版)
- 2020年甘肅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河南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云南省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山東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申論》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貴州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2016彩印版)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2016最新版)
- 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廣東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歷年真題及華圖名師詳解(2016最新版)
- 2020年政法干警招錄考試專業綜合Ⅱ《法理學》題庫(碩士類)【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系列教材:申論萬能寶典(第11版)(2017)
- 2020年上海市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