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民法總論

1.1 考點精講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1.民法的含義

就語言來源來說,民法一詞最早源于羅馬法的市民法。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民法的特征

民法具有以下特征:

(1)民法是權利法;

(2)民法的內容主要是私法;

(3)民法主要是實體法;

(4)民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

(5)民法強調平等協商和等價有償原則。

(二)民法的調整對象

民法的調整對象包含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兩個方面的內容。

1.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

財產關系是重要的民事關系之一,民法調整財產關系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民法調整以平等自愿為基礎的財產關系

財產關系是基于財產而形成的社會關系。根據財產關系主體相互地位的不同,財產關系可分為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不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

(2)民法調整財產歸屬關系與財產流轉關系

根據財產關系的內容的不同,財產關系可分為:

財產歸屬關系,指財產所有和支配關系;

財產流轉關系,指某項財產由一方向另一方轉移而發生的關系。財產流轉的基本內容是商品交換關系。

2.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

人身關系是指與人身不可分離、以人身利益為內容、不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社會關系。包括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兩類。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的特征主要體現在:

(1)主體地位平等。人身關系的主體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

(2)與人身不可分離。人身關系與人身不可分離,離開了人身就不會發生人身關系;

(3)不直接體現財產利益。人身關系體現的是精神上的利益,不直接體現財產利益。人身權在特定情況下可能體現財產利益。

(三)民法的淵源

法的淵源,是指法的效力來源,包括法的創造方式和表現形式。民法的淵源,是指民法的表現形式,主要包含制定法和習慣。

1.制定法

制定法是民法的重要淵源之一,主要包括憲法中有關民法的規定、民事法律、民事法規、地方性法規中的民事規范、特別行政區的民事規范、國家機關對民法規范的解釋以及國際條約中的民法規范等。

2.習慣

經有權的國家機關認可,賦予其民法規范效力的習慣可作為民法的淵源。我國民法沒有對習慣作一般規定,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承認習慣的效力。

(四)民法的適用范圍

民法的適用范圍,又稱民法的效力,是指民法發生效力的范圍,即民法對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時間發生效力。

1.時間上的適用范圍

民法在時間上的效力,是指民法生效時間和失效時間,以及民事法律規范對其生效前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有無溯及力。

(1)民法生效的時間

民法規范生效的時間,一般根據民事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實際需要而定,主要有自民法規范公布之日起開始生效和民法規范公布后經過一段時間后生效兩種。

(2)民法失效的時間

民法失效的時間,是指民事法律規范效力終止的時間,主要有新法直接規定廢止舊法、舊法規定與新法相抵觸的部分失效、由國家機關頒布專門的決議規定宣布某些法律失效三種類型。

(3)關于民法的溯及力問題

我國的民事法律規范,貫徹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一般沒有溯及力,但也有例外。通常我國民法的追溯力,體現為“有利追溯”原則。

2.空間上的適用范圍

民法在空間上的效力,是指民法在哪些地方發生效力。我國的法律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主要有三種情形:

(1)適用于我國全部領域的民事法律、法規;

(2)適用于局部地區的地方性民事法規;

(3)適用于特別行政區的法律。

3.對人的適用范圍

民法對人的效力,是指民法適用于哪些人。民法對人的效力,包括對中國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效力。我國法律規定:

(1)我國民法對人的效力,采用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2)在我國領域內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依據我國法律設立的中國法人和其他組織相互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均適用我國民法。

(3)外國人、無國籍人在我國領域內的民事法律關系,一般適用我國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4)我國自然人、法人在國外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一般適用所在地國家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5)《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法》規定,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可以明示選擇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對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有強制性規定的,直接適用該強制性規定。外國法律的適用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利益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五)民法的基本原則

1.自愿原則

自愿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地行使民事權利,參與民事法律關系,國家對于民事法律關系不過多干預。自愿原則是民法的核心原則。主要體現在:

(1)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行使民事權利;

(2)民事主體之間自愿協商設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當事人的意愿優于任意性規范。

2.平等原則

《民法通則》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則是由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決定的,沒有平等就沒有民法,平等原則是民法的其他基本原則的基礎。主要體現在:

(1)民事權利能力平等;

(2)民事主體地位平等;

(3)民事權益平等地受法律保護。

3.公平原則

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衡量當事人之間利益的標準。公平原則主要體現在:

(1)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的平衡;

(2)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平衡;

(3)負擔與風險的平衡。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簡稱誠信原則)是對民事主體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要求。誠實信用原則主要是針對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弄虛作假、欺騙他人、損人利己的行為而形成的基本原則。主要體現在:

(1)在設立或者變更民事法律關系時,不僅要求當事人誠實,不隱瞞真相,不做假,不欺詐,還應當給對方提供必要的信息;

(2)民事法律關系建立后,當事人應當恪守諾言,履行義務,謹慎維護對方的利益,滿足對方的正當期待,應當“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3)民事法律關系終止后,當事人應當為維護對方的利益,實施一定行為或者不實施一定行為。

5.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公序良俗的原則是指民事行為不得違反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風俗。違反公序良俗原則的具體判例和立法例主要有:

(1)利用他人處于急迫情勢、沒有經驗、缺乏判斷力或者意志顯著薄弱,以法律行為使他人為某項給付,而向其自己或者第三人許諾或者給予和該項給付明顯地不相當的財產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濫用壟斷地位,規定不合理的流通條件,違背流通所需要的合理的法律秩序,獲得不合理的好處;

(4)訂立限制人身自由或者限制近親屬正常往來的合同;

(5)以婚外同居為條件贈與財產;

(6)訂立借腹生子協議;

(7)訂立以實施犯罪行為為目的的協議。

6.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根據憲法和民法通則的精神,禁止權利濫用應當成為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權利濫用的構成要件:

(1)當事人有權利存在;

(2)權利人有行使權利的行為;

(3)當事人的行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

推薦閱讀
  1. 2020年貴州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2. 公務員錄用考試快速提分系列:10天,行測通關特訓(2016升級版)
  3. 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2019年北京市”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5. 2020年江西省選調生考試《申論》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6. 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系列教材:判斷推理模塊寶典(第10版)(2016)
  7.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選調生考試《申論》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8. 2020年海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9. 申論范文寶典
  10. 2020年青海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申論萬能一本通(第二版)
  12. 2020年黑龍江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3. 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A類)(2016-2017移動互聯版)
  14.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21升級版)
  15. 2020年安徽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阳县| 西贡区| 宝鸡市| 榕江县| 泗阳县| 新竹县| 杨浦区| 探索| 崇仁县| 浦县| 汉阴县| 车险| 鄂伦春自治旗| 师宗县| 五寨县| 大庆市| 无棣县| 康定县| 维西| 凌海市| 陵水| 百色市| 洱源县| 海原县| 四平市| 扎兰屯市| 尖扎县| 乌鲁木齐市| 卢龙县| 府谷县| 兴和县| 阜平县| 凌源市| 湘西| 黎城县| 北安市| 深水埗区| 华蓥市| 买车| 繁峙县|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