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題庫【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學習網
- 11字
- 2021-08-13 17:50:18
第一部分 章節題庫
模塊一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第一篇 言語理解與表達
第一章 邏輯填空
1.(1)對于安全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絕對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在發生事故以后擺出各種各樣的理由______責任。
(2)這次“全運會”,北京運動員的總體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______教練訓練指導有方。
(3)日前,一種新型的環保電腦在一片熱捧聲中______,消費者卻對此反應十分冷淡,問津者寥寥無幾。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推脫 因為 面市
B.推托 由于 面世
C.推脫 因為 面世
D.推托 由于 面市
【答案】A
【解析】推脫,著重指擺脫、開脫,使自己無關,多指責任、問題或與己有關的事情;推托,專指借故拒絕,即婉言表示不接受,后面常帶上托詞或拒絕的原因,多指讓自己做而不愿意做的事情。面市,指一般商品上市;面世,指作品、產品與世人見面,問世。從“消費者”一詞可知,應選“面市”。本題應選A項。
2.______剛剛過了秋分,就覺得突然增加了一些______。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氣候 寒意
B.節氣 涼意
C.時間 涼意
D.時序 寒意
【答案】B
【解析】秋分是十二節氣之一,據此即可知選B項。第二空依據常識判斷即可推知因為秋分剛過就進入涼爽的秋季,用“涼意”比較合適,“寒意”應當與冬天搭配。
3.血管是人的生命之河,堤壩薄弱,隨時可能因“決堤”而危及生命,若河流阻塞,則循環受阻,______。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后患無窮
B.遺恨無窮
C.危在旦夕
D.身心交病
【答案】C
【解析】遺恨無窮、身心交病都與人的心理方面相關聯,而原題強調的是身體健康,故BD兩項可排除。A項可以包含C項,但A項較籠統。C項更具體準確,而且“危在旦夕”與前句的“危及生命”相對應。故選C項。
4.國際市場疲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面對外匯資產縮水風險、出口貿易受到影響和輸入性通脹壓力上升等______,中國需要______考量應對,謀定而后動。制定短期和中長期的、貨幣和財政的、戰略和戰術的、經濟和政治的“中國對策”______。
A.困境 鄭重 迫在眉睫
B.考驗 審慎 刻不容緩
C.局面 仔細 急如星火
D.局勢 認真 十萬火急
【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講的是國際市場疲軟給中國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是對此種情況的客觀描述。A項錯誤,第一空,“困境”含有主觀色彩,不符合題意。CD兩項,第二空,“審慎”意為謹慎、慎重,比“仔細”、“認真”詞義更重,用于此處更恰當。第三空,“刻不容緩”比喻情勢緊迫,一刻也不允許拖延,契合題意。因此B項正確。
5.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是自然界進化的結果,其他生物在享用大自然賦予的資源時,與人類擁有同樣的______。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的最后,寫下了一段______的話語:地球依照重力定理繞行太陽,從這么簡單的起源,進化出無數最美麗、最奧妙的事物。這樣的生命觀,莊嚴、高貴而且壯闊。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待遇——深入淺出
B.地位——奧妙無窮
C.權利——發人深省
D.優勢——耐人尋味
【答案】C
【解析】人類與其他生物都是自然界進化的結果,它們和人類一樣,有權享用大自然賦予的資源。A項錯誤,第一空,“擁有”“待遇”搭配不當。D項,第一空,動物和人類有所差距,所具有的“優勢”并不相同。第二空,達爾文的話含義豐富深刻,“奧妙無情”指趣味多,不符合語境,“發人深省”指啟發人深刻思考,與文意相符。因此C項正確。
6.如果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大幅上升,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將要______被海水淹沒地區的人口,特別是長江下游河段,或者建造大壩保護地處低洼地區的沿海城市,這些都需要巨大的花費。中國和其他國家面臨的挑戰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從而______全球變暖所導致的最壞結果的發生,這在未來20年里更加重要。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轉移——阻止
B.控制——避免
C.延緩——減少
D.安置——改變
【答案】A
【解析】BC兩項,第一空,“被海水淹沒地區的人口”應被移出并進行安排,“控制”“延緩”不符合語境。第二空,“全球變暖所導致的最壞結果的發生”是通過“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被制止的,“阻止”符合語境,“改變結果的發生”搭配不當。因此A項正確。
7.在美國,失業保險金的主要______是雇主繳納的失業保險稅,只有少數幾個州會向職工征收失業保險稅。稅率根據雇主裁員前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雇員人數的多少而上下浮動,解雇率越高,稅率越高,這種計算方式可以有效______雇主的解雇行為。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構成——避免
B.類型——減少
C.來源——抑制
D.保障——降低
【答案】C
【解析】第一空,“失業保險稅”來自于“州會向職工征收的失業保險稅”,與“來源”相對應。第二空,“抑制解雇行為”指減少這種行為,也符合語境。因此C項正確。
8.(1)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與深厚的藝術功底,沒有較高的語言文字修養,是很難寫出這樣______高的作品來的。
(2)各級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注意發揚民主,絕對不允許有阻礙______限制群眾批評,提意見的情況發生。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品位 以致
B.品位 以至
C.品味 以至
D.品味 以致
【答案】B
【解析】“品味”是動詞,品嘗、欣賞的意思。“品位”是名詞,指礦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數,含量的百分數越大,品位越高,現引申為對藝術品等或人的行為的評價。第一個空后面是形容詞“高”,可見要選一個名詞性質的,因此選“品位”。“以至”指范圍向上延伸,表示由于前半旬所說的動作,情況很深所形成的結果。“以致”表示下文是上句原因形成的結果。第二個空的前后句并不能形成一種因果關系,而是程度加深的情況,因此應選“以至”。因此,本題選B項。
9.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重要______,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______中互相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______的基本手段。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素養 情境 溝通
B.修養 環境 溝通
C.素養 環境 連通
D.品質 情形 溝通
【答案】A
【解析】第一空的主語是“口語交際能力”,與人的精神境界無關,“品質”形容產品(物)的質量或人的思想品性,“修養”亦指精神境界,據此可排除BD兩項。第三空中,“連通”適用于自然物之間,“溝通”適用于人與人之間,當用“溝通”。“環境”與“情境”二詞,第二空用“情境”更合適。故選A項。
10.“口感好”“有營養”“無污染”……隨著這些理念的______,有機產品迅速增長。然而,一些問題也開始______:有的生產或銷售企業有機產品認證標志使用不規范;有的企業甚至以普通產品______有機產品。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推行 突現 替換
B.推進 凸現 代替
C.推動 突顯 冒充
D.推廣 凸顯 假冒
【答案】D
【解析】第一空,“推動”“推進”“推行”均修飾具體事務,與“理念”搭配不當。“推廣”指擴大應用或施行范圍,與“理念”搭配得當。“突顯”指突出地顯示,“突現”指突然出現,“凸現”指突出的顯現,而“凸顯”指清楚的顯露,更適合引出后文的具體闡述。因此D項正確。
11.中國歷代文人視為至寶的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它們雖然有著不同的發展軌跡,但______。它們在藝術創作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神韻,記錄了歲月的______,體現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A.殊途同歸 斗轉星移
B.大同小異 轉瞬即逝
C.異曲同工 時光流轉
D.毫無關聯 百轉千回
【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中講的是雖然文房四寶發展軌跡不同,但最終文房四寶共同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殊途同歸”指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達到相同的結果,符合題意。因此A項正確。
12.王國維讀書治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對一個問題,總是先______地收集資料,然后______地予以分析,最后進行綜合性的總結,從而達到對這一問題深刻的認識。
A.謹慎 抽絲剝繭
B.全面 別出心裁
C.廣泛 條分縷析
D.仔細 分門別類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收集資料”應用“全面”和“廣泛”來修飾。第二空,由“綜合性的總結”可知,前文的分析應該是細致、嚴謹、有條理的,而不是與眾不同的,應該選“條分縷析”。因此C項正確。
13.各國由于歷史文化傳統各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對保護和發展人權的方式和看法也不盡相同。這一狀況不應成為國與國之間互相對抗和施壓的理由,而應成為相互交流、加強了解的現實背景。美國政府應______國內的人權問題,______自己在國際人權領域的所作所為。熱衷于每年發表別國人權報告譴責別國的人權,效果______適得其反。
依次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審視 反省 可能
B.重視 反思 可能
C.關注 反思 只能
D.正視 反省 只能
【答案】D
【解析】“審視”指仔細看;“正視”指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不躲避,不敷衍。“反思”指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動,檢查其中的錯誤。第一空用“正視”更符合語境。作者對美國政府在國際人權領域的所作所為持批評態度,第二空應填入“反省”。“效果適得其反”承接上句,應選“只能”。
14.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學問,它包括______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精神,激勵人的意志,______人的行為,促進人的健康,______社會穩定乃至發展經濟,協調人際關系等學問。
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A.啟發 規定 保持
B.啟迪 規范 維護
C.開發 規約 維持
D.啟示 制約 推動
【答案】B
【解析】第二空,“規范行為”是固定搭配。因此B項正確。
15.太空經濟是指太空探索和開發活動創作的產品、服務等,______通信、金融、醫療、國防等領域,以及新興的太空旅游等服務。太空經濟與科技,社會進步和產業發展具有很強的______性,太空活動的各項技術往往都具備向其他行業轉化的潛能。
A.包括 對比
B.跨域 一致
C.涵蓋 關聯
D.涉及 互補
【答案】C
【解析】AB兩項錯誤,“包括”、“跨域”均與“領域”搭配不當;“社會進步和產業發展”之間應該是“相互關聯”的關系,而不是“互相補充”的關系,因此C項正確。
16.目前,一些網絡游戲不同程度地______低俗、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內容,這嚴重______了那些沉迷于網游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實施網游監護工程的目的是要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權益,使他們______不良網絡游戲的侵害。
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A.包含 傷害 逃離
B.存在 損害 免受
C.擁有 影響 遠離
D.涉及 導致 避免
【答案】B
【解析】C項,第一空,“擁有”一般用來修飾美好的東西,語句中表示的是“低俗、暴力、色情”的內容,不合題意。D項,第二空,“導致了身心健康”搭配不當。第三空,“免受侵害”為固定搭配。因此B項正確。
17.阿里由于地處西亞與南亞之間,______地位十分重要。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放牧就是巡邏,他們的存在,牽制和抵御著外來勢力對這片土地的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軍事 向往
B.經濟 妄想
C.交通 垂涎
D.戰略 覬覦
【答案】D
【解析】“覬覦”是指非分的希望或企圖。BC兩項,第一空,由“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放牧就是巡邏”可知,應填入“軍事”或“戰略”。D項,牽制或抵御的應該是非分的企圖。
18.對于可樂能否去除鐵銹這一問題,記者決定做試驗,進行______。記者將鐵釘放進可樂里浸泡。兩枚鐵釘所在位置上方的可樂不停地向外冒著氣泡。可樂“咕嚕咕嚕”地持續翻滾了約有10分鐘,氣泡才漸漸消失。七八個小時之后,記者將鐵釘拿出,驚奇地發現上面的銹跡都消失了,銹釘______,儼然成了兩枚嶄新的釘子。試驗結果證明,網傳視頻中,可樂能除銹不假。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探究 煥然一新
B.研究 棄舊迎新
C.探索 枯木逢春
D.摸索 返璞歸真
【答案】A
【解析】“棄舊迎新”是指丟棄舊人,迎接新人。指愛情不專一。“枯木逢春”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獲得生機。“返璞歸真”是指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煥然一新”形容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第二空,由“銹釘……嶄新的釘子”可知,應填入“煥然一新”。
19.對文藝精品的判斷,時間驗證較之空間效應更為重要。遺憾的是,當下某些人的創作______是:急功近利,注重眼前的實惠,難耐寂寞,對空間效應的追求遠大于對時間驗證的關注,因而作品中從生活到藝術都______“將來時態”和“未來意識”。
A.現象 需要
B.事實 欠缺
C.趨勢 尋求
D.傾向 缺乏
【答案】D
【解析】第二空,由“對空間效應的追求遠大于對時間驗證的關注”可知,所填詞語應修飾“意識”,“意識”不能和“欠缺”搭配,只能和“缺乏”搭配,因此D項正確。
20.不愿提高政府債務上限的共和黨眾議員和參議員將______。他們在______具有可怕后果的政策,而最終的結果將與他們聲稱所要的截然相反,因為違約將立刻讓政府的重要性增加而不是減少。
依次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玩火自焚 鼓吹
B.自食其果 宣揚
C.作繭自縛 倡議
D.自作自受 推動
【答案】A
【解析】作者對那些“不愿提高政府債務上限的共和黨眾議員和參議員”持否定態度,第二空應填入一個具有貶義色彩的詞語,只有“鼓吹”符合。
21.課堂教學對話是平等的對話,是打破了時空______的精神對話,是心靈的交流與撞擊。對話,要求師生之間有共同的話題,這樣才能引起心靈的感動與______。
依次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界限 共鳴
B.分界 震撼
C.界線 共振
D.阻隔 震顫
【答案】A
【解析】“界限”和“界線”的區別在于,前者多用于抽象事物,而后者多用于具體事物;“震顫”是指顫動或因驚恐、畏懼而戰粟。第一空,時空是抽象事物,應填入“界限”。第二空,前文提到了“共同的話題”,“共鳴”能夠與前文相照應。
22.對于吸引人才,地方政府最應該做的,是營造一個適合人才流動、有利人才成長的環境與空間,而不是直接參與、甚至______企業的人才錄用過程。其實,自由、公平的競爭本身就是對人才最好的回報,足夠的成長空間才是______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沃土。
A.主導 長久
B.干預 直接
C.破壞 長期
D.影響 有效
【答案】A
【解析】CD兩項,第一空,由“而不是……甚至……”可知,“甚至”后面內容要比前面內容的程度深,“破壞”是貶義詞,政府不可能破壞企業的人才錄用過程;“影響”和“直接參與”的程度差不多,均不符合題意。A項,第二空,企業更需要的應該是“長久”地留住人才。
23.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的弱勢產業也是一個______的挑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堅持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相結合、實現自身發展和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相結合,積極化挑戰為機遇,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推動中國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______的變化。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嚴峻 舉世矚目
B.嚴厲 突飛猛進
C.嚴肅 一日千里
D.嚴格 今非昔比
【答案】A
【解析】第一空,“嚴厲”常與“態度”搭配,“嚴肅”用于作風、態度等語境中,“嚴格”一般與“要求”搭配,只有“嚴峻”可以用來修飾“挑戰”。第二空,“舉世矚目”指全世界的人都關注著,形容影響很大,常用于形容國家取得的成就,填入“舉世矚目”文意順暢。因此A項正確。
24.研究一下諾貝爾文學獎會發現,它格外______詩歌。自諾貝爾文學獎設立以來,已經有100多位獲獎者,其中有三分之一為詩人。尤其是最近數十年,瑞典文學院更是______把獎項送給現代主義風格明顯、詩作讓普通讀者覺得______的詩人,如希臘的塞菲里斯、埃利蒂斯,墨西哥的帕斯等。特蘭斯特羅姆也是這樣一位詩人,他成為又一個難讀的經典。
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A.喜歡 毫不猶豫 云里霧里
B.青睞 毫不吝惜 不知所云
C.垂青 無所顧忌 艱澀難懂
D.相信 不惜重金 佶屈聱牙
【答案】B
【解析】第一空,“喜歡”是一種主觀感受,其主體一般為人;“青睞”和“垂青”是指對某一東西的偏愛,但是“垂青”是指上級對下級的喜愛,諾貝爾文學獎應該是“青睞”詩歌。第二空,“不惜重金”指不吝惜花多少錢,用在此處與語境不符;“無所顧忌”的語氣比較重,瑞典文學院把獎項送給詩人,并不能說是“沒有什么顧慮和畏懼”;“毫不猶豫”多用以形容辦事、說話或處理問題堅決果斷;此處用“毫不吝惜”指一點點也不吝嗇,當耗費的舍得耗費,該使用的舍得使用;符合句意。因此B項正確。
25.在改革潮流的沖擊下,不少人認為,傳統散文因為缺乏與當代人的精神聯結而不能適應變革時代的需要,失去了散文的魅力;有的認為,散文是心態的______,不應有任何框框和規范,有一篇散文就應有一種新的寫法,散文是任人______的廣闊天地。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宣泄 放懷
B.釋放 遨游
C.詮釋 奔馳
D.流露 馳騁
【答案】D
【解析】第一空,“釋放”通常用于能量的釋放等。“流露”一般指感情不自覺地表現出來。“宣泄”強調排解或釋放緊張情緒的過程。“詮釋”是解釋說明的意思。文段指出散文反映出來的是一種感情,填“流露”一詞恰當。第二空,填入“馳騁”與“廣闊天地”正相匹配。因此D項正確。
26.龍馬負圖、神龜載書,遠古時代河圖洛書的傳說,數千年來被認為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河圖出于河南洛陽市的孟津縣,人們對它已是______,而洛書出于何處,一直______,沒有定論。
A.無可厚非 莫衷一是
B.了然于胸 疑竇重重
C.如數家珍 撲朔迷離
D.婦孺皆知 影影綽綽
【答案】B
【解析】AD兩項,第一空,“河圖出于河南洛陽市的孟津縣”這件事情是人盡皆知的,“無可厚非”主要指沒有可過分責難的,表意不當;“婦孺皆知”本身含主語,而原句“人們對它已是……”也包含主語“人們”。B項,第二空,“撲朔迷離”形容事情錯綜復雜,不容易看清真相,“疑竇重重”指有很多使人懷疑之處,文中說“沒有定論”,表明“洛書出于何處”這件事情有很多說法,但每種說法都有可疑之處,因此無法下定論,可見用“疑竇重重”更契合題意。
27.到中世紀時期,大多數地區的文明已根深蒂固,難以______。唯獨在西方,曾盛行一時的古典文明被連根拔起,為新文明的形成徹底掃清了道路,沿著嶄新的道路自由發展。正是西方的這一獨特性,使西方能發展經濟力量,推動技術進步,產生向海外擴張、______世界諸海路的社會動力。這一重大發展______了中世紀歷史的結束。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鏟除 把持 宣判
B.根除 控制 宣告
C.清除 操縱 宣布
D.消除 掌握 宣示
【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根深蒂固”和“連根拔起”可知,應填入“根除”。第二空,填入“控制”與前面的“擴張”構成動作上的遞進關系。第三空,“宣告”與“結束”是習慣搭配。因此B項正確。
28.對于一個經歷過貧困童年的富翁來說,他的消費行為有時顯得______。對于大金額的支出,他會隨隨便便,甚至顯得有些鋪張浪費;而對于小金額的支出,他則不得不與自己______的吝嗇性作斗爭。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變幻莫測 積重難返
B.出人意料 與生俱來
C.反復無常 根深蒂固
D.不可思議 始終如一
【答案】C
【解析】BD兩項錯誤,第一空,“對于一個經歷過貧困童年的富翁來說”這句話交代了原因、背景,所以富翁的消費行為不可能是“不可思議”或“出人意料”的。第二空,“積重難返”強調“積”的過程,與文意中關于童年的貧困和現在的富有的內容不相符;“根深蒂固”強調“根”、“蒂”,即原本、根本如此,與貧困童年的經歷相呼應。因此C項正確。
29.目前,不少企業在市場營銷活動中因缺乏對顧客消費心理的研究,常常因方法不當或舉止不妥失去成交機會,致使長時間的業務洽談______。因此,掌握顧客的消費心理,促成顧客的購買行為已經成為企業提高營銷水平的______ 。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毀于一旦 必由之路
B.功敗垂成 萬全之策
C.前功盡棄 長久之計
D.功虧一簣 當務之急
【答案】D
【解析】ABC三項錯誤,第二空,強調“掌握顧客的消費心理……”對企業提高營銷水平的重要性、緊迫性。“必由之路”強調的是必要性,“萬全之策”夸大了“掌握顧客的消費心理……”的作用,“長久之計”指長遠的打算,且這個成語多用于否定句中。均與文意不符。“當務之急”指當前急切應辦的要事,符合文意。第一空,“功虧一簣”代入句中符合句意。因此D項正確。
30.當然,想象并不是憑空______的。豐富的想象來源于知識的廣博和平時對生活深入、細致的觀察。觀察就要用專業的角度去關注、_____周圍的事物,有意識地汲取、思索、分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A.杜撰 體驗
B.虛構 體味
C.捏造 體會
D.臆造 體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憑空捏造/臆造”均可搭配使用。第二空,“體會”指體驗和領會;“體察”指體驗和察看。而前面的“關注”二字已含有“察看”的意思,故“體察”不符合題意。因此C項正確。
31.名校辦分校是近年來冒出的新生事物,這項舉措受到各方意見的______:“名校連鎖”是否______、是否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質疑 有名無實 背道而馳
B.質詢 名實不符 不謀而合
C.質疑 名存實亡 分道揚鑣
D.質詢 名不副實 南轅北轍
【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兩個“是否”可知,應填“質疑”。第二空,由“新生事物”一詞可知,并不是要講“名校連鎖”的消亡,而是講名實是否相符,應填入“有名無實”。第三空,意思是“名校連鎖”與“教育均衡”相違背之意,應填入“背道而馳”。因此A項正確。
32.長江流域,無疑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_____之一,考古發現表明,舊石器晚期時代處于長江上游今云南境內的元謀人,與黃河流域今陜西境內的藍田人_____。( )
A.發源地 共存
B.發祥地 并存
C.發源地 并存
D.發祥地 共存
【答案】B
【解析】第一空,“發祥地”原值帝王祖先興起的地方,現用來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發源地”河流開始流出的地方,借指事物發端、起源的所在。題干指中華民族文化起源的地方,故應填“發祥地”。第二空,“并存”,一并存在,強調時間上的同時存在;“共存”,共同生存,強調空間上的共同存在。題意為雖然“元謀人”、“藍田人”生活的地方一南一北,但考古發現他們同處于舊石器時代。故應為“并存”。
33.史學研究如果離開了哲學的______,不關注重大的歷史事變和基本的理論問題,以繁瑣考辨取代理論思維,以堆砌資料為______,以疊床架屋為______,拾芝麻以為璣珠,襲陳言而自詡多聞,見枯木以為樹林,______,見小遺大,就注定要湮沒在史料的汪洋之中,墮落為服務故紙堆的陳腐工具。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指引 多 強 一孔見天
B.引導 廣 美 窺斑見豹
C.指導 博 精 以偏概全
D.指點 全 妙 以管窺天
【答案】C
【解析】“哲學”對“史學研究”是起輔助作用的,而“指引、引導”有引領之意,“指點”是一種具體的行為,且多用于人與人之間。“博”“精”“以偏概全”放入句中,符合句意。因此C項正確。
34.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對京劇缺乏了解,不懂得欣賞京劇的美;還有一部分人對舶來品______,認為都比國內的好,對于自己國家的傳統藝術,卻認為是老土的、過時的東西,而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刮目相看 嗤之以鼻
B.一見鐘情 充耳不聞
C.另眼相看 不屑一顧
D.青眼有加 不足掛齒
【答案】C
【解析】第二空,概括一部分觀眾對京劇等傳統藝術的看法,由“老土”“過時”可知,觀眾對京劇等傳統藝術持否定不予接受的態度。“充耳不聞”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不足掛齒”指不值得一提,含有極端輕視的意思。“嗤之以鼻”用在這里語義過重。“不屑一顧”與文意相符,第一空,“另眼相看”代入文中也適合。因此C項正確。
35.文化認同作為小到一個群體、大到一個民族向心力的有機“黏合劑”,是凝聚這個群體和民族偉大精神力量的______。文化認同如果缺失,社會語境便趨于焦慮,人們的價值取向便會______,因為文化認同相對于政治認同和社會認同,具有更深遠的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根基 迷失 內涵
B.基礎 失落 涵義
C.基礎 喪失 意義
D.根本 丟失 價值
【答案】A
【解析】第二空,缺乏文化認同會對價值取向產生影響,由“焦慮”可知,用“迷失”最為恰當。“失落”多用于指人的心理狀態,“喪失”和“丟失”指沒有價值取向,價值取向只是發生變化而不是消失不見。“根基”“內涵”代入句中,符合文意。因此A項正確。
36.“徒法不足以自行”。在目前公車管理還不甚規范的大環境下,單一的公車尾號限行政策值得______。真要實行的話,要______其負面作用。至少,要______拿出措施防止公車因此而增加。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商討 警惕 居安思危
B.商量 防備 有備無患
C.商議 提防 臨陣磨槍
D.商榷 謹防 未雨綢繆
【答案】D
【解析】第一空,詞語的對象是“公車尾號限行政策”,與“商量”搭配不當。第三空,由“防止”可知,應填入“未雨綢繆”。“居安思危”與文段語意不符,文段中并不存在“安”,“臨陣磨槍”多用作貶義,與文段感情色彩不一致。“謹防”代入句中,符合文意。因此D項正確。
37.文字可將一個人思考之所得傳諸他人,于是不僅可以______,而且可以利用他人的思考為出發點。文字的發展成為傳至遠方與后世的書籍,書籍也就成了人類思考結果的庫藏。讀書者可以從此庫藏中______,手執一卷可以上對邃古的哲人,遠對絕域的學者,而仿佛親聆其以言詞________畢生思考的心得。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群策群力 任意索求 顯露
B.取長補短 無厭求取 訴說
C.傳承文明 隨心所欲 傾訴
D.集思廣益 予取予求 吐露
【答案】D
【解析】第二空,整個文段的語體色彩是肯定的、積極的,“任意索求”“無厭求取”多用作貶義,“隨心所欲”多用作狀語,所填入的詞語要作謂語。應填“予取予求”,“集思廣益和“吐露”符合句意。因此D項正確。
- 2020年四川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中級)》教材精編(2016)
- 2020年安徽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標準化應試輔導教材:會計基礎
- 經濟師《建筑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2016修訂版)
- 保教知識與能力知識點精講梳理(幼兒園)
-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叢書)
- 2014年企業法律顧問《綜合法律知識》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修訂版)
-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歷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卷(2016)
- 2020年甘肅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中學)》歷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卷(2016)
-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幼兒園)》歷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卷(2016)
- 2020年貴州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云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面試實戰過關寶典·小學: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2017移動互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