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詢師理論知識過關必做2000題(第4版)
- 圣才學習網
- 10字
- 2021-08-13 17:36:45
第3章 發展心理學知識
第1節 概 述
一、單項選擇題
1.艾里克森認為童年期(7歲~12歲)的主要發展任務是( )。[2014年5月三級真題]
A.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
B.獲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
C.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
D.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
【答案】A
【解析】艾里克森主張人的一生可分為既是連續又各不相同的八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發展任務的完成、危機的解決會促進積極品質的產生,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品質。其中童年期的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質。
2.皮亞杰的心理發展觀認為心理起源于( )。[2014年5月三級真題]
A.先天的成熟
B.動作
C.后天的經驗
D.吸吮
【答案】B
【解析】皮亞杰認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經驗,而是起源于動作,即動作是認識的源泉,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發展的過程是主體自我選擇、自我調節的主動建構過程。
3.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認為( )。[2014年5月三級真題]
A.道德發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變的
B.道德發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的
C.道德發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
D.道德發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答案】A
【解析】柯爾伯格在研究中使用兩難問題研究道德發展問題。根據研究結果,柯爾伯格認為,道德推理存在三個層次的發展時期,每一時期又分成兩個階段,一共有六個階段,這六個階段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變的。
4.與班杜拉的社會學習關系最密切的概念是( )。[2013年11月三級真題]
A.最近發展區
B.自我概念
C.替代性強化
D.操作條件反射
【答案】C
【解析】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主張,兒童是通過觀察和模仿而獲得社會行為的。強調兒童習得社會行為的主要方式是觀察學習和替代性強化。
5.按照皮亞杰的觀點,認知發展的前運算階段一般在( )。[2013年11月三級真題]
A.0~2歲
B.2~6、7歲
C.6、7~11、12歲
D.11、12歲及其以后
【答案】B
【解析】皮亞杰把兒童的心理發展劃為四個階段:①感知運動階段(0~2歲),此時嬰兒發展重要的認知概念,如“客體永存性”;②前運算階段(2~6、7歲),兒童傾向于從自身角度出發看待事物和進行思考;③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兒童能夠運用符號進行有邏輯的思考活動;④形式運算階段(11、12~14、15歲),兒童抽象思維的發展和完善。
6.用“心理社會危機”來劃分人格發展的學者是( )。[2013年11月三級真題]
A.弗洛伊德
B.皮亞杰
C.艾里克森
D.羅杰斯
【答案】C
【解析】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學認為人的心理危機是人的需要與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乃至失調所致,故稱為心理社會危機。他把人生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社會危機。
7.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關于心理發展的代表觀點是( )。[2012年11月三級真題]
A.通過社會學習獲得行為發展
B.環境因素決定心理發展
C.遺傳與環境共同決定心理發展
D.遺傳因素決定心理發展
【答案】B
【解析】華生主張拋開意識直接去研究行為。他認為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于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行為的任務就在于查明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規律關系。他們的代表觀點是只要確定了刺激和反應之間的關系,就可以預測行為,并通過控制環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為。
8.艾里克森認為,心理社會危機的產生是因為( )不相適應。[2012年11月二級真題]
A.個體需要與社會需求
B.社會文化與社會規則
C.個人的各種需要之間
D.社會的各種規則之間
【答案】A
【解析】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學說既承認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強調文化社會因素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他認為人的心理危機是個人的需要與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乃至失調所致,也稱為心理社會危機。要克服心理社會危機,必須依賴心理社會經驗。
9.維果茨基認為教學與發展的關系是( )。[2012年5月二級真題]
A.發展要走在教學的前面
B.教學要走在發展的前面
C.發展和教學應齊頭并進
D.發展和教學相互決定
【答案】B
【解析】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兒童發展水平主要有:①學生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②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別人的幫助可以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這兩者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走在發展的前面,引導發展和促進發展。
10.艾里克森認為成年早期的主要發展任務是( )。[2011年11月三級真題]
A.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
B.獲得繁衍感,避免停滯感
C.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
D.形成角色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亂
【答案】C
【解析】艾里克森認為,童年期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青少年期主要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成年早期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成年中期,主要是獲得繁衍感,避免停滯感。
11.在同一時間內觀察不同年齡組的心理發展水平的研究是( )。
A.比較研究
B.追蹤研究
C.橫斷研究
D.組群研究
【答案】C
【解析】橫斷研究是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同時對不同年齡組的被試者進行比較研究的設計方式。縱向研究是對相同的研究對象在不同的年齡或階段進行的長期的反復觀測的設計方式,也稱為縱向跟蹤研究。組群研究是針對個案研究來說的。
12.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概念說明( )。
A.兒童思維最近的發展水平
B.兒童心理機能的內化
C.遺傳素質為心理發展提供可能性
D.教育對心理發展的促進作用
【答案】D
【解析】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兒童發展水平主要有:①學生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②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別人的幫助可以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這兩者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這一概念說明教育促進心理發展的作用。
13.( )是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
A.普萊爾
B.皮亞杰
C.華生
D.高爾頓
【答案】D
【解析】遺傳決定論主張心理發展是由遺傳決定的,其代表人物是英國的高爾頓。他在《遺傳的天才》(1914)一書中斷定,“人的能力是得自遺傳”。他曾說過“一兩遺傳勝過一噸教育”。
14.決定心理能力的原因是( )。
A.教育因素
B.遺傳因素
C.環境因素
D.遺傳和環境的共同作用
【答案】D
【解析】遺傳決定論者或環境決定論者都認識到,在決定人的心理能力方面,遺傳和環境兩因素都有作用。
15.( )以認知發展為指針來劃分心理發展階段。
A.埃里克森
B.皮亞杰
C.柏曼
D.柯爾伯格
【答案】B
【解析】皮亞杰以認知發展的標準來劃分心理發展階段;柏曼以生理發展標準劃分心理發展階段;埃里克森以人格特征為標準來劃分心理發展階段;柯爾伯格把兒童道德發展過程分為3個水平,6個階段。
16.( )是發展心理學中的一個核心部分。
A.個體發展心理學
B.動物心理學
C.民族心理學
D.中老年心理學
【答案】A
【解析】個體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直到生命的終止,其一生都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個體的發展貫穿整個生命周期,從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晚期,其中的任何一個時期都可能是發展的起點或終點。個體發展心理學是發展心理學的一個核心部分。
17.不同年齡階段心理增長與衰退趨勢不同,中年期( )。
A.以衰退為主
B.以增長為主
C.增長與衰退大體相當
D.增長與衰退平行前進
【答案】C
【解析】心理發展這一概念本身既有增長又有衰退的含義,發展就是增長和衰退兩個對立統一的過程。不同年齡階段增長和衰退的趨勢不同。兒童期(0~18歲)以增長為主,中年期增長和衰退大體相當,老年期則以衰退為主。
18.下列不屬于心理發展規律性表現的是( )。
A.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
B.心理發展的共性和個性統一
C.心理發展的整體性
D.心理發展的方向性和順序性
【答案】C
【解析】心理發展的規律性表現在:①心理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個體的心理活動,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體,即遵循著普遍性和特殊性統一的規律。②心理發展的方向性和順序性。心理發展的方向性是指心理發展的指向性,一般,發展的趨向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心理發展的順序性是指心理發展遵循著確定的序列,這個發展次序是固定的,不能顛倒錯亂和超越。③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個體一生的心理發展并不是隨年齡的增長而勻速前進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進展的。
19.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
A.人群中每個人的心理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
B.人一生的心理發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進的
C.心理過程的發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個階段智力發展的速率不同
【答案】B
【解析】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個體一生的心理發展并不是隨年齡的增長而勻速前進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進展的,即一生的發展歷程中,有的時期發展速度快,有的時期發展速度緩慢,呈現發展的快速期和非快速期。
20.以下表述,哪項不符合個體心理發展的關鍵期的含義?( )
A.某種能力獲得的最佳時期
B.錯過這個時期,個體難以獲得某種發展
C.不可逆轉的時期
D.0~3歲的時期
【答案】D
【解析】關鍵期是指兒童在某個時期最容易習得某種知識和技能,或形成某種心理特征,而過了這個時期,有關方面的發展會出現障礙,且難以彌補。個體各種身心特征發展的關鍵期是不同的,例如兒童在2~3歲時是學習口頭言語的關鍵時期,4~5歲時是開始學習書面言語的關鍵年齡。
21.不同心理學派所劃分的心理發展階段,盡管所劃分的標準不同,但所有的劃分都是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方向進展,各階段的順序都是排定了的,這說明心理發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順序性
C.連續性、階段性
D.普遍性、差異性
【答案】B
【解析】心理發展的方向性是指心理發展的指向性,一般,發展的趨向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向高級。心理發展的順序性是指心理發展遵循著確定的序列,如從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到中老年期發展變化。這個發展次序是固定的,不能顛倒錯亂和超越。
22.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不論民族、國家、地區,兒童獲得語言過程的順序具有一致性。這說明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具有什么特點?( )
A.普遍性
B.階段性
C.漸進性
D.適合性
【答案】A
【解析】在一定的社會影響下,在一定的教育條件下,個體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穩定性,顯示出階段的順序,每一個階段的變化過程和速度大體上是穩定的、共同的。
23.認為遺傳對心理發展作用的大小依賴于環境的變化,而環境作用的發揮,也受到遺傳限度的制約,這種理論是( )。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二因素論
D.相互作用論
【答案】D
【解析】交互作用論認為個體心理是在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遺傳決定論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環境和教育僅起一個引發的作用;環境決定論則認為兒童心理發展由環境因素決定,否認遺傳因素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二因素論認為心理發展由遺傳和環境兩個因素決定,但是二者是單獨起作用的。
24.“印度狼孩”的事實說明,影響人的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遺傳素質外,還有( )。
A.后天的飲食因素
B.居住條件因素
C.后天的環境因素
D.教育因素
【答案】C
【解析】個體先天的遺傳素質僅僅為個體提供了心理發展的可能性,個體只有在后天的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才能夠使先天的素質得以正常發展。狼孩現象是因為狼孩從小沒有與人類社會的正常接觸和交往,后天錯過了學習的“關鍵期”。
25.認知發展到哪一階段的兒童能做到去過幾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畫出具體的路線圖來?(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答案】D
【解析】處于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抽象思維得到了發展和完善,他們可以運用抽象的概念,提出合理的可行的假設并進行驗證。去過小朋友的家后能畫出路線圖說明兒童的抽象思維得到了發展,因此屬于形式運算階段。
26.皮亞杰認為,兒童的道德判斷是( )
A.從不可逆發展到可逆
B.從前世俗水平發展到世俗水平
C.從自律發展到他律
D.從他律發展到自律
【答案】D
【解析】皮亞杰認為,兒童道德判斷發展的規律包括:①從把規則單純當作外在的東西去遵守,到真正理解規則的意義;②在對周圍人的關系上從單方面的尊重到相互尊重和多方面的尊重;③從被動地、受約束地遵守準則到自覺主動地遵守共同約定的準則;④從他律(根據別人的價值標準作出道德判斷)到自律(根據自己的價值標準作出道德判斷)。
27.根據皮亞杰對兒童道德發展的研究,孩子一般通過拋棄父母不合理的要求,從而獲得( )。
A.自我中心
B.權威感
C.可逆性
D.公正感
【答案】D
【解析】兒童的公正感一般是從拋棄父母的意見的過程中獲得的(如當父母不自覺地具有不公正的行為時)。兒童從這個過程中使得自己與父母的關系從權威性和遵從過渡到了平等性。
28.皮亞杰研究兒童道德判斷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A.對偶故事法
B.觀察法
C.測驗法
D.實驗法
【答案】A
【解析】對偶故事法是皮亞杰研究道德判斷的主要方法,即向兒童提出各種成對的故事,在每對故事中都有因某種故意的或無意的行為造成的不良結果,然后問兒童引起這兩種不良結果的哪一種行為是“更壞的”。
29.根據柯爾伯格的有關兒童道德判斷發展階段的研究,樸素的快樂主義和工具定向階段屬于( )。
A.后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前習俗水平
D.社會水平
【答案】C
【解析】柯爾伯格提出了關于兒童道德發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樸素的快樂主義和工具定向階段處于前習俗水平的第二個階段。
30.將橫斷研究設計和縱向研究設計綜合起來所構成的研究設計稱為( )。
A.聚合交叉設計
B.單因素實驗設計
C.多因素實驗設計
D.跨文化研究設計
【答案】A
【解析】聚合交叉設計是橫斷研究設計和縱向研究設計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研究設計方式;橫斷研究設計是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同時對不同年齡組的被試者進行比較研究的設計方式;縱向研究設計是對相同的研究對象在不同的年齡或階段進行長期、反復觀測的設計方式。單因素實驗是指只有一個自變量的實驗研究設計。多因素實驗是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自變量的實驗研究設計。
31.在一項經典的實驗研究中,研究者選定出生后2個月、5個月和8個月三個年齡段的兒童,把毛巾(刺激變量)分別放在他們的臉上,以考察不同年齡兒童的反應。這種研究方式屬于( )。
A.整體研究
B.橫斷研究
C.縱向研究
D.個案研究
【答案】B
【解析】橫斷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時間段內,同時考查不同年齡組群被試者的心理發展特點和發展水平,并進行橫向比較,以了解隨年齡增長被試組間的心理變化。
32.某中學教師從初一到初三對幾位學習困難學生的發展變化一直進行追蹤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 )。
A.橫斷研究法
B.縱向研究法
C.群體序列研究
D.調查研究法
【答案】B
【解析】縱向研究也叫跟蹤研究,主要指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對所選取的被試進行追蹤研究,對其心理發展進行有系統的定期觀察、記錄,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質的變化規律。
33.狹義發展心理學是指( )。
A.兒童發展心理學
B.學前心理學
C.比較心理學
D.個體發展心理學
【答案】D
【解析】發展心理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發展心理學包括比較心理學、民族心理學和個體發展心理學;狹義的發展心理學就是個體發展心理學。
34.兒童身體發育有( )快速期。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答案】B
【解析】人的一生,有兩個快速增長期:①嬰幼兒期(0~3歲),孩子快速成長。3歲到青春期之前,生長速度會減慢。②青春期,是生長加速期。由于生長激素及性激素的調節,男、女兒童進入青春期后生長再次加快。
35.在皮亞杰學說中,( )是感知運動階段的年齡范圍。
A.0~1.5歲
B.1~3歲
C.0~3歲
D.0~2歲
【答案】D
【解析】皮亞杰以主體適應環境的主導方式,即認知結構的性質為依據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①感知運動階段(0~2歲);②前運算階段(2歲~6歲、7歲);③具體運算階段(6歲、7歲~11歲、12歲);④形式運算階段(11歲、12歲~14歲、15歲)。
36.抽象邏輯思維是( )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
A.前運算階段
B.形式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符號運算階段
【答案】B
【解析】形式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這一階段的思維特點包括:①思維形式擺脫思維內容;②進行假設-演繹推理,兒童的思維形式能夠從具體內容中解放出來,能夠提出假設,憑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解決抽象問題,其智力活動達到抽象邏輯思維階段。
37.兒童直接接受行為的結果,還不能做出道德意義上的判斷屬于( )。
A.他律道德階段
B.自律道德階段
C.道德相對主義
D.前道德判斷階段
【答案】D
【解析】皮亞杰將兒童道德的發展分為以下三個階段:①前道德判斷階段(2~5)。自我中心階段,沒有了解規則的含義,沒有道德判斷,只接受行為的結果。②他律道德判斷極端(6~7、8歲)。受兒童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支配,對權威(父母或老師)和規則本身的絕對尊敬和服從,道德判斷依據行為的物質結果,而不看行為者的主要動機。③自律道德判斷階段(8、9~10歲以后)。道德判斷受到自身的價值標準支配,思維水平發展到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形成基本的道德認識
38.橫斷研究的優點是( )。
A.可系統了解心理發展的連續變化
B.容易發現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
C.可同時研究較大樣本并在較短時間內取得大量的資料
D.可對兒童的心理發展進行系統的考察
【答案】C
【解析】橫向研究設計是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同時對不同年齡組的被試者進行比較研究的設計方式。它的優點是:①適用性,只要注意抽樣的代表性和各年齡組變量的一致性,就可概括出每一年齡階段的年齡發展特點,并能聯結成整個發展趨勢;②時效性,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能較快獲得大量研究資料和研究結果。
39.1882年發表的( )被認為是科學的兒童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A.《青少年心理學》
B.《發展心理學》
C.《兒童心理之研究》
D.《兒童心理學》
【答案】D
【解析】兒童心理學的創始人普萊爾于1882年發表了他的《兒童心理》一書。這是第一本較系統的兒童心理學著作,被公認為是一部科學的兒童心理學著作,標志著科學的兒童心理學的誕生。
40.兒童最容易接受教育影響的時期被稱為引導和啟發的最佳有效期,它是在( )時段。
A.快速發展期前
B.快速發展期后
C.快速發展期
D.最近發展期
【答案】A
【解析】研究表明,在某些心理過程或心理特征發展的不同時期,教育引導和啟發的效果也不一致。在發展的快速期即將出現前的一段時間效果最好,因此這個時期被稱為引導和啟發的最佳有效期,被認為是兒童最易接受有關教育影響的時期。
二、多項選擇題
1.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具有的特征包括( )。[2014年5月三級真題]
A.泛靈論
B.自我中心
C.思維可逆
D.掌握守恒
【答案】AB
【解析】皮亞杰指出前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特點主要是泛靈論、自我中心主義、不能理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思維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2.社會學習理論強調兒童習得社會行為的主要方式包括( )。[2013年5月三級真題]
A.觀察學習
B.機體成熟
C.替代性強化
D.社會環境
【答案】AC
【解析】社會學習理論主張兒童是通過觀察和模仿而獲得社會行為的,強調兒童習得社會行為的重要方式是觀察學習和替代性強化。觀察學習是通過觀察并模仿他人的行為;替代性強化指如果他人的行為受到獎勵,人們就會傾向于模仿這種行為;反之,他人的行為如果受到懲罰,則人們會傾向于抑制類似行為。
3.柯爾伯格認為兒童道德發展的時期包括( )。
A.習俗前水平期
B.自我同一性水平期
C.習俗水平期
D.習俗后水平期
【答案】ACD
【解析】柯爾伯格認為兒童道德發展的時期包括:①習俗前水平,第一階段以服從與懲罰為定向,第二階段以比較行為與個人的關系為定向;②習俗水平,第三階段以"好孩子"為定向,第四階段以法律和秩序為定向;③習俗后水平,第五階段以法定的社會契約為定向,第六階段以普遍的倫理原則為定向。
4.皮亞杰是著名心理學家,他把兒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不是區分這四個階段的指標。
A.情緒結構
B.年齡結構
C.生理發展
D.智力結構
【答案】ABC
【解析】皮亞杰認為人的心理(智力、思維)既不是來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來源于后天的經驗,而是來源于主體的動作,主體通過動作對環境的適應是心理發展的真正原因。皮亞杰以主體適應環境的主導方式,即認知結構(智力結構)的性質為依據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5.皮亞杰關于道德判斷與發展過程分為( )。
A.前道德判斷階段
B.后道德判斷階段
C.自律道德判斷階段
D.他律道德判斷階段
【答案】ACD
【解析】皮亞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斷的對偶故事,對4~12歲兒童進行研究,根據研究結果,他把兒童的道德認知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前道德判斷階段(4~5歲)、他律道德判斷階段(4、5歲~8、9歲)、自律道德判斷階段(8、9歲以后)。
6.廣義的發展心理學主要包括( )。
A.個體發展心理學
B.認知心理學
C.比較心理學
D.民族心理學
【答案】ACD
【解析】心理發展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而言,心理發展包含心理的種系發展(又叫比較心理學或動物心理學)、心理的種族發展(民族心理學)和個體心理發展(個體發展心理學)。
7.理解心理發展的整體性要把握( )。
A.作為整體的心理活動具有獨特的質的規定性
B.心理發展的整體性受社會因素制約
C.整體是指各種心理特征相加的集合
D.心理發展是在各種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互動關系中進行的
【答案】AD
【解析】個體心理是由各種心理過程和現象組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心理發展是在各種心理過程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理解心理發展的整體性需要把握兩個要點:①作為整體的心理活動有其獨特的質的規定性;②心理的發展是在各種心理過程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互動關系中進行的。
8.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包括( )。
A.遺傳和環境的作用
B.心理發展過程中連續性和階段性的關系
C.心理發展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的關系
D.心理發展中的“關鍵期”問題
【答案】ABCD
【解析】人類心理發展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是發展心理學研究者和學習者必須面對的問題,主要有:①遺傳和環境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問題;②心理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關系問題;③心理發展的內動力和外動力的關系問題;④“關鍵期”問題。
9.20世紀中期以后,兒童心理學進入了演變和增新的時期。其主要表現是( )。
A.創新研究方法
B.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C.進一步探討心理發展機制
D.提出新的理論觀點
【答案】ABCD
【解析】20世紀中期以后,兒童心理學的發展進入了演變和增新的時期。其主要表現是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創新研究方法、進一步探討心理發展機制、提出新的理論觀點。
10.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階段理論的主要特點是( )。
A.個體一生發展是連續一生的漸進發展進程
B.動態過程
C.心理發展階段是從出生到衰亡整個人生歷程的劃分
D.二維的發展階段說
【答案】ABCD
【解析】埃里克森心理發展階段理論的主要特點如下:①心理發展階段是從出生到衰亡整個人生歷程的劃分;②二維的發展階段說,不只是一維的縱向發展階段劃分,還包括橫向維度的人格發展;③動態過程,即在人格維度上成功與不成功兩極之間具有變化的空間;④個體一生發展是連續一生的漸進發展進程,先前的各階段發展得好與不好,會影響以后的發展階段。
11.與弗洛伊德的理論相比,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理論多了( )階段。
A.陰莖期
B.親密對孤獨
C.繁殖對停滯
D.潛伏期
【答案】BC
【解析】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理論將人的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①口欲期(0~l歲左右);②肛欲期(1~3歲);③生殖器期(3~5歲);④潛伏期(5~12歲);⑤生殖期(12歲以后)。埃里克森劃分的發展階段與之相比多了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20歲)、親密對孤獨(20~25歲)、繁殖對停滯(25~50歲)、完善對失望(50~成年晚期)四個階段。
12.關于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的“主動對內疚”階段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兒童的主動性增強
B.積極主動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C.如果父母肯定兒童的主動行為,兒童就易于解決這個階段的危機
D.如果父母經常嘲笑兒童的主動行為,兒童就會感到內疚
【答案】ABCD
【解析】“主動對內疚”階段的特點:兒童的主動性增強,他們能夠預想未來、設定目標、提出計劃,并通過積極主動的行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父母肯定和鼓勵兒童的主動行為或想像,兒童就易于解決這個階段的危機;相反,如果父母經常嘲笑和限制兒童的想像與主動行為,兒童就會感到內疚,傾向于退縮、循規蹈矩。
13.按照維果斯基的社會歷史文化理論,下列屬于低級心理機能范疇的是( )。
A.隨意注意
B.情緒
C.不隨意記憶
D.形象記憶
【答案】BCD
【解析】維果斯基提出了兩種心理機能:①由生物進化而來的低級心理機能,如感知覺、不隨意記憶、形象記憶、情緒等心理過程;②由社會歷史發展而來,受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制約的高級心理機能,如隨意注意、邏輯記憶、抽象思維、高級情感等心理過程。
14.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中,習俗水平包括以下哪幾個階段?( )
A.社會制度和良心的定向
B.“好孩子”定向
C.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換
D.維護社會秩序與權威的定向
【答案】BD
【解析】習俗水平包括:①好孩子定向階段,按照善良人的形象來行事,注意別人的評價;②維護社會秩序與權威的定向階段,強調尊重法律和維護社會秩序。
15.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新趨勢表現為( )。
A.跨文化比較研究
B.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研究
C.各種研究方法的整合
D.訓練研究和教育實驗越來越受重視
【答案】ABCD
【解析】隨著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迅速發展,其研究方法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主要表現為:跨文化比較研究,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訓練研究和教育實驗越來越受重視。
16.關于埃里克森發展階段理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嬰兒前期發展任務的兩極特征是主導性對內疚感
B.嬰兒后期發展任務的兩極特征是信賴對不信
C.幼兒期發展任務的兩極特征是自律性對羞恥、懷疑
D.青年期發展任務的兩極特征是勤奮對自卑
【答案】ABCD
【解析】嬰兒前期發展任務的兩極特性是信任對懷疑;嬰兒后期發展任務的兩極是自主對羞怯;幼兒期發展任務的兩極是主動對內疚;青年期發展任務的兩極是建立統一性對統一性混亂。
17.訪談法主要包括( )。
A.有結構訪談
B.非結構訪談
C.直接訪談
D.間接訪談
【答案】ABCD
【解析】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的口頭交談來搜集資料的方法,可以分為有結構訪談與非結構訪談;直接訪談與間接訪談。
- 房地產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高效應試版
- 2019年下半年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銀行管理(初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歷年真題)
- 注冊物業管理師執業資格考試實戰輔導及權威預測:物業經營管理(2014版)
- 2019年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出版專業理論與實務(初級)》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2020年中國科學院大學601高等數學(甲)考試大綱解析
-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小學·綜合素質(第二版)
- 2020年社會工作碩士(MSW)考試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真題)
- 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2017年考點+精講
- 2016年5月心理咨詢師(二級)理論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操作系統考研習題精析
- 2016年5月心理咨詢師(三級)理論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物業管理綜合能力》命題點全面解讀
- 準職業人導向訓練教程(二):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提升
- 2019年山西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天津導游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