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新聞評論的傳播、思維和表達特點

1.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新聞評論的傳播特點

1新聞評論所滿足的社會需求

(1)新聞評論是新聞體裁中重要的一類,它表達人們對新聞事件的判斷、對由新聞引發的關于各類社會問題的思考。

(2)新聞評論表達作者特定的認識——對具體新聞事件的認識。

(3)新聞評論幫助人們通過新聞媒體對公共事務進行意見交流——這些意見交流往往由新聞報道而促發。

2新聞評論與新聞報道的區別

(1)就本質而言,新聞評論表達作者針對新聞事實(或者涉及新聞事實)的主觀認識;新聞報道要求記者對報道對象保持客觀中立的觀點。

(2)就表達的內容而言,新聞報道的內容,應當限于記者看到、聽到的東西;新聞評論的內容,則不限于作者看到、聽到的東西。

(3)就主觀性而言,新聞報道的主觀性主要表現在探尋事實和選擇材料的過程之中;而新聞評論則在作品中直接表達主觀認識。

(4)就語言層面而言,“我認為”、“由此看來”是典型的評論語言,表達的是一個推論性的思維過程,不應當出現在報道中。

(5)就作品的內部關系而言,新聞報道的寫作著眼于通過選擇和組織材料,反映新聞事實的整體或者某一個局部、側面;評論的寫作,著眼于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圍繞著這個任務建立結構。

二、從多個要素看新聞評論的傳播特點

1從多個要素看新聞評論的傳播特點

(1)從傳播的內容看,是觀點傳播。新聞評論主要傳播的是意見性信息,而不是事實性信息。

(2)從傳播的節奏看,是新聞性議程。

(3)從傳播的渠道和對象看,是大眾傳播。

(4)從主體的角度看,評論中的觀點,其主體只有一個,就是評論的作者。在評論中,可能會引述其他人的觀點。這是作為反駁的對象或支持自己觀點的論據而出現的。

(5)從對象的角度看,新聞評論的觀點,總是針對具體的新聞事實(也可能是具有一定新聞性的他人的觀點)。而觀點的內容,就是要看作者針對新聞事實說了什么。

(6)從大眾傳播渠道中的傳播節奏角度看,新聞評論至少應該包含一定的新聞信息。2.大眾傳播渠道對評論寫作的影響

(1)在內容方面,應該是符合社會基本價值。

(2)在形式方面,則要求作品的表達比人際或“人內”傳播的文本更為有效率。

三、新聞評論的思維和表達的特點

1集中

(1)新聞評論的思維方式屬于收斂型。收劍所體現的思維的集中,第一是集中于對象,即新聞事件;第二是集中于論點,即集中于對新聞事件的判斷。

(2)新聞評論所要求的認識的確定性和可論證性,都要求它采用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方式,而不是無所約束的聯想這種形象思維方式。

(3)新聞評論的思維具有集中的特點,并不意味著新聞評論的思維從一開始——或者“腹稿”階段——就一定有著清晰嚴密的邏輯性。人們對特定對象集中的認識活動,往往是在寫作過程中激發的,寫作動機促進思考,寫作活動往往與認識同步。

2連貫

(1)連貫

連貫是對任何有著線性接受過程的作品的要求,它體現為作品內在關系中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連續性。

(2)新聞評論的連貫性

新聞評論內在的連貫性主要是思維的連貫,或者是邏輯的連貫。新聞評論中的連貫,分為思維過程、內在關系和表現方法這三個層面。

在思維層面,連貫性首先表現為持續性,即沿著一個思維方向不斷向前推進的持續思維,而不是在多個思維方向上跳動。

在內在關系方面,連貫性表現為作品各部分內容之間的相關性和合理的層次安排。

在表現方法上,作品的連貫體現為有著確定的、可以看到的邏輯關聯。這也體現為對語言、結構的合理的組織。這些邏輯關聯可能體現為:支持、解釋、引申、并列、遞進、演繹、歸納、因果、總分。

3有效率

(1)新聞評論的效率性,應該著眼于是否有效率地表達了論點。而讓讀者盡早地接觸到論點,盡可能突出地表達論點,就是新聞評論的效率性之一。

(2)評論表達的效率性也體現在確定、清晰的結構和語言文字之中。清晰的結構具有路標一樣的作用,使讀者能夠順暢地完成閱讀過程,準確地把握評論文章的內在關系和議論線索,甚至可以承受一些讀者“跳讀”習慣的考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泰县| 定陶县| 韶山市| 简阳市| 望江县| 顺义区| 乌审旗| 湘阴县| 定结县| 张家口市| 沂南县| 聂拉木县| 辽宁省| 富阳市| 建瓯市| 德保县| 墨玉县| 大同县| 凤山县| 阆中市| 上高县| 左贡县| 西畴县| 毕节市| 阿坝县| 贵溪市| 磐石市| 大同县| 大理市| 武隆县| 临清市| 齐齐哈尔市| 天镇县| 铜梁县| 慈利县| 淮南市| 兴国县| 中宁县| 南昌县| 宁城县|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