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少華《新聞評論教程》(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362字
- 2020-11-15 12:41:06
3.2 課后習題詳解
1在新聞評論涉及的事實材料中,“由頭”與論據這兩種內容在性質上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答:參見本章復習筆記相關內容。
2請同學們分別找一篇以新聞事實作為“由頭”和新聞事實作為判斷對象的評論,并對該新聞事實在評論邏輯結構中的地位進行分析。
答:(1)作為“由頭”的新聞事實
《從哀悼張伯倫說到英國傳統外交政策》(詳見課本P55)中英國外相張伯倫之死或張伯倫本人,都不是評論要判斷的對象。他們只是作者為了闡發一般性的認識的一個由頭。是為了說明“英國的‘怕事’政策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是事件發生得愈多而愈益擴大;‘取巧’政策的結果,是‘弄巧成拙’。”這樣的觀點。
這個事實的邏輯地位是起到了由特殊到普遍的一種作用,評論由此事實開始擴展開來,進行更為廣闊的比較和深入的判斷。
(2)作為判斷對象的新聞事實
《馬加羅甫死》(詳見課本P56)中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俄國海軍前線統帥馬加羅甫之死這個新聞事實在這篇評論中是作為判斷對象出現的。
該事實在此新聞評論中起到的是主體和主要對象的作用,其評論就是要回答馬加羅甫之死所帶來的重要影響。
3一個剛剛發生的新聞事實,在評論中作為論據和作為評論的對象,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哪里?
答:(1)作為論據的事實是在論證過程中根據需要隨時插入的事實材料。而以新聞事實作對象的新聞評論,則把思想始終集中在新聞事實本身,即使引述其他新聞事實也是為說明此新聞事實,最終得出一個關于此新聞事實的具體的判斷。
(2)作為論據的新聞事實本身已不具有多少認識價值,它可能是以前頻繁出現過的,人們已經熟悉了并且在評判上沒有什么爭議的事實。而在一篇評論中作為“對象”的新聞事實,可能是較新出現的,人們對它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共識。
4社會作者在新聞評論中使用直接得到的事實材料,如何才能使人相信?評論編輯如何才能避免這個來源的事實材料失實的風險?
答:(1)新聞評論追求獨到的見解和深入的認識,從這一點而言,應該鼓勵評論作者通過親身調查,盡可能掌握某些第一手事實論據。但調查采訪是一項需要專業能力和較大成本的工作,一般評論者難以做到。且評論作者親身調查的事實可靠性如何,媒體和讀者都難以直接判斷。作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公信力或其他材料向媒體證明這些事實材料的真實性。
(2)媒體應當為此承擔責任,因此也要付出核實成本。編輯可以通過常識、邏輯與相關公共信息來懷疑來源的事實材料。如果仍然難以確認,就要考慮此材料在評論中是否必要,也可隱去一些可能侵權的事實要素。
(3)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不需要在新聞評論中敘述事實:
①配評論
在配評論的結構中,不必單獨敘事,因為所要評論的新聞事件,就在同版鄰近位置,這一版就是它的“語境”,比如直接說“左邊這篇報道說明了……”就可以。或者干脆就直接寫出評論的話,這樣就省了字數,使評論內容在篇幅上獲得了更大的空間,也使判斷更為“提前”,而一般評論則免不了敘事內容,判斷難免被“壓后”。
②社論
一些針對抽象的重大政策、方向、制度、思想等方面的社論等,其評論對象多是形而上的抽象的東西,不需要在新聞評論中敘述事實。
③對廣為大家熟悉,新近影響力頗大的新聞事實進行評論的情況
眾所周知,新近一段時間里為大部分人重點關注的新聞事實,為媒體所頻繁報道的事實,一旦對此做評論,幾乎所有讀者都對所評論事情是清楚的,而可以不要在新聞評論中過多敘述事實。
- 顧建光《現代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分冊(專碩版)
-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基礎日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824管理學與經濟學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南京大學919經濟學原理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吳大正《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周三多《管理學》(第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中國哲學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廈門大學244法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4年MBA、MPA、MPAcc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模擬試卷
-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657基礎日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思鋒《社會保障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14年經濟師《建筑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初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2013年真題及詳解】
-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6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716文學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