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編 總 論

第一章 概 論

1.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刑事訴訟

1刑事訴訟的概念

(1)概念

我國的刑事訴訟是指國家專門機關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追訴犯罪,解決被追訴人刑事責任的活動。

(2)特征

刑事訴訟由國家專門機關主持進行,是屬于國家的司法活動。

國家專門機關主要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它們在刑事訴訟中分別行使一定的專門職權。其中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行使公訴權、審查批準逮捕權、部分案件偵查權以及法律監督權,公安機關主要行使偵查權。

刑事訴訟是公安司法機關行使國家刑罰權的活動。

國家刑罰權就是國家對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人加以刑事處罰的權力。

刑事訴訟是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的活動。

刑事訴訟不但其結果直接關系到公民的生命、人身自由和財產權利的予奪,而且訴訟過程也與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財產權利密切相關。因此公安司法機關追訴犯罪的活動,應當由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規則嚴格加以規范和制約,以防止其濫用權力,侵犯人權。

刑事訴訟是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進行的活動。

在刑事訴訟活動中,不僅有國家專門機關,還必須有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等當事人,以及當事人以外的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等其他訴訟參與人。

2.刑事訴訟階段

(1)劃分標準

包括:一定訴訟過程的直接任務;參加訴訟的機關和個人的構成;進行訴訟行為的方式;訴訟法律關系的特性;訴訟的總結性文件。

(2)階段劃分

按照上述標準,可以將我國的刑事訴訟分為立案﹑偵查﹑起訴﹑第一審﹑第二審和執行等階段,此外還有死刑復核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兩個特殊階段。

二、刑事訴訟法

1刑事訴訟法的概念﹑性質

(1)概念

刑事訴訟法是規范刑事訴訟的法律。我國的刑事訴訟法是國家制定的規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刑事訴訟的法律。

刑事訴訟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刑事訴訟法僅指刑事訴訟法典。廣義的刑事訴訟法是指一切有關刑事訴訟的法律規范。刑事訴訟法的概念通常從廣義上加以理解。

(2)性質

程序法。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國家行使刑罰權的程序,是與刑事實體法相對應的程序法。

公法。刑事訴訟法調整的是刑事訴訟中的國家專門機關與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關系,特別是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關系,因而它屬于公法。

基本法。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必須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是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占重要地位的基本法。

2.刑事訴訟法的淵源

刑事訴訟法的淵源是指刑事訴訟法律規范的存在形式。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淵源包括:

(1)憲法

刑事訴訟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憲法還規定了一些與刑事訴訟直接有關的原則和制度。

(2)刑事訴訟法典

我國現行的刑事訴訟法典是《刑事訴訟法》,是我國刑事訴訟法的主要法律淵源。

(3)有關法律規定

分為兩類:一類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中涉及刑事訴訟的規定,另一類是其就刑事訴訟有關問題所作的專門規定。

(4)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指被授權作司法解釋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審判工作和檢察工作中如何具體運用刑事訴訟法所作的解釋、通知、批復等。

(5)行政法規和規章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中有關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規章指國務院下屬各部門和其他部門就本部門業務工作中與刑事訴訟有關的問題所作的規定。

(6)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指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地方性法規中關于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

(7)國際條約

條約是國際法的最主要淵源,在我國,國際條約被承認是我國法律的淵源之一。

3.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異同

(1)共性

三者都是程序法,都是為正確實施實體法而制定的,它們有著許多共同的原則、制度和程序。

(2)區別

訴訟主體

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國家專門機關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而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主要為人民法院。當事人在刑事訴訟中為被害人、自訴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被告人;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為原告、被告以及第三人。

訴訟原則

a.刑事訴訟法特有的原則為: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b.民事訴訟法特有原則為:當事人平等,調解原則,處分原則。

c.行政訴訟法特有原則為: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原則,不適用調解原則。

證據制度

a.在舉證責任上刑事訴訟法實行控訴方負舉證責任,被告方不負舉證責任;民事訴訟法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原告、被告都負有舉證責任;行政訴訟法被告負舉證責任。

b.在證明標準上,刑事訴訟法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民事訴訟法為:明顯證據優勢;行政訴訟法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

強制措施

a.刑事訴訟法規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強制措施有: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

b.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規定,對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可采取訓誡、罰款、拘留,行政訴訟法還規定有責令具結悔過。

訴訟程序

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程序分為第一審、第二審、審判監督程序和執行程序;而刑事訴訟則復雜得多,審判前有立案、偵查和起訴程序,審判程序中另有死刑復核程序。

三、刑事訴訟法學

1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

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包括:

(1)刑事訴訟法律規范

刑事訴訟法學將廣義的刑事訴訟法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其中我國《刑事訴訟法》是刑事訴訟法學的首要研究對象。

(2)刑事訴訟實踐

研究刑事訴訟法律規范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和實施情況,從中總結經驗,發現和解決具體貫徹實施刑事訴訟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刑事訴訟理論

刑事訴訟法學是隨著法學整體水平的提高,以及對本學科研究對象的認識的逐步深化而不斷獲得發展的,是與整體法制和刑事司法制度在互動中同步前進的。

需要明確的是,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不限于當代中國的刑事訴訟法律、實踐和理論,而是包容古今中外,即中外歷史和當今的刑事訴訟法律、實務和理論都是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

2.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法

刑事訴訟法學的具體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辯證思維的方法;(2)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3)比較與借鑒的方法。

四、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

1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結合

懲罰犯罪和人權保障,構成了刑事訴訟法目的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體,兩者結合,不可片面強調一面而忽視另一面。刑事訴訟法應當把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兩者妥善地加以協調,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動態并重

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總體上說是統一的,但有時不可避免地發生矛盾。在二者發生矛盾時,在一定的情況下,應當采取程序優先的原則,但在某種情況下,又應當采取實體優先的原則。總之,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互相依存,互相聯系,不能有先后輕重之分。

3.控審分離、控辯平等對抗和審判中立

(1)刑事訴訟的基本職能分為控訴、辯護和審判三種。在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刑事訴訟中,這三種基本職能的互相關系可概括為:控審分離、控辯平等對抗和審判中立的理念。

(2)控審分離、控辯平等對抗和審判中立,互相聯系,它構成控辯審三者之間最科學最合理的關系,它是現代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基本保證。

4.追求訴訟效率

訴訟效率是指訴訟中所投入的司法資源(包括人力、財力、設備等)與所取得的成果的比例。講求訴訟效率要求投入的司法資源取得盡可能多的訴訟成果,即降低訴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速訴訟運作,減少案件拖延和積壓的現象。在刑事司法中,應當在保證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追求效率,在一定情況下,為了效率,不得不對公正的價值作出適當的犧牲。

五、刑事訴訟法的制定目的、根據和任務

1刑事訴訟法的制定目的

(1)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

(2)懲罰犯罪,保護人民。

(3)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

2.刑事訴訟法的根據

《刑事訴訟法》第1條規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這清楚地表明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根據是我國《憲法》。

3.刑事訴訟法的任務

(1)保證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3)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余庆县| 安国市| 奇台县| 新郑市| 丰镇市| 阳谷县| 亚东县| 元江| 锦州市| 葫芦岛市| 长丰县| 汤阴县| 新野县| 宜黄县| 吉安市| 册亨县| 广元市| 阳谷县| 远安县| 宜良县| 阳谷县| 柏乡县| 西贡区| 九寨沟县| 河间市| 西城区| 会东县| 镇赉县| 阳泉市| 岱山县| 吴川市| 龙川县| 军事| 深水埗区| 沁阳市| 陕西省| 株洲县| 泸溪县| 仁怀市| 南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