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興東《報紙編輯學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含典型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9字
- 2020-11-15 12:31:22
第三章 新聞稿的選擇
3.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選擇新聞稿的意義和程序
1選擇新聞稿的種類
(1)強迫性選擇
強迫性選擇,是指受報紙容量的有限性這種客觀條件制約對稿件所進行的選擇。
(2)需要性選擇
需要性選擇,是指報紙編輯根據新聞傳播的需要所進行的選擇,它是新聞稿選擇的主要方式。
2選擇新聞稿的意義
(1)強迫性選擇的意義
強迫性選擇的意義在于取得新聞稿件選用量與報紙篇幅容量之間的平衡。
(2)需要性選擇的意義
①守門
新聞傳播不僅是一個傳播客觀世界變動信息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對客觀世界變動信息進行評價的過程。這種評價包含在新聞信息的采集、寫作、編輯的每一個傳播環節之中。每一次評價都可能給予新聞信息以不同方式的影響。各種影響都表現為傳播媒體對傳播的守門行為。報紙對新聞稿的篩選是包含于編輯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守門行為。
②創造特色
即使是同一階級、集團的報紙,每個報紙由于具體任務、發行地區、讀者對象、出版時間等條件的不同,對新聞的取舍也有不同的側重。這種側重是構成報紙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保證質量
新聞作為反映客觀世界的一種形式,有其自身的規律,對新聞稿進行選擇,正是要選出符合此種規律的好新聞。
3選擇新聞稿的程序
(1)程序
各部(組)的編輯初選——部主任(或組長)復選——總編室乃至總編輯選定。
(2)選擇新聞稿的條件
真實、正確、具有新聞價值、適用(符合報紙需要)。
二、社會評價
社會評價是對新聞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果的好壞、利弊的評價。
1社會評價的標準及其把握
(1)新聞是否有利于推進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輿論。
(2)新聞是否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的輿論。
(3)新聞是否有利于鼓舞和激勵人們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而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的輿論。
(4)新聞是否有利于人們分清是非、堅持真善美、抵制假惡丑的輿論。
(5)新聞是否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人民心情舒暢、社會政治穩定的輿論。
2社會效果的考察
(1)以社會效果的性質來區分
①正面效果——即新聞能對讀者、對社會產生良性的積極影響。
②負面效果——即新聞對讀者、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是消極的、不利的。
③中性效果——即新聞對讀者、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既無明顯的積極意義,也無明顯的不利影響。
(2)以社會效果的主次來區分
①主效果——即新聞可能產生的主導效果。
②副效果——即新聞可能產生的次要效果。
(3)以社會效果的表現來區分
①顯性效果——即新聞所產生的效果是外露的,是短時期便能觀察到的。
②隱性效果——即新聞產生的效果不是外露的,往往是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才能被人們所覺察。潛移默化是此種效果常見的表現形態。
三、新聞評價
1新聞價值評價
(1)新聞價值構成因素
①及時
新聞的及時,具體說就是指事實的變動是新近發生的。
②新意
新聞不僅要求所報道的事實是新近發生的,而且要求新聞的內容具有新意,即能告訴讀者原先不知曉的事實,有助于消除讀者認識的不確定性。
新聞的新意決定于兩個因素:①新聞事件的特質;②讀者的認識。
③重要
新聞的重要性是由新聞所報道的事件、現象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所決定的。影響所涉及的社會領域、社會成員越廣泛,影響的程度越深刻,則重要性越是顯著。
④接近
新聞發生地與傳播地的距離,與新聞價值有重要關系。
接近不僅指地理上的距離,而且也指心理上的距離。
(2)新聞價值評估原則
編輯面對不同新聞價值結構的新聞,通常可以根據以下三原則來判斷、評估其新聞價值。
①疊加原則
疊加原則,是指將多種新聞價值要素所體現出來的新聞價值相加,以求得新聞價值的總量。
②補充原則
補充原則,是指以其他新聞價值要素所包含的高新聞價值含量,補某一新聞價值要素含最之不足。
③排除原則
排除原則,是指全部或大部分新聞價值要素的新聞價值含量均很弱,新聞價值結構十分脆弱,這樣的新聞就需要排除,不予選用。
2新聞的適用性評價
選擇新聞稿要對新聞的適用性作出評價。這種評價要注意以下兩方面:
(1)選擇新聞稿必須考察新聞是否符合報紙的特點
(2)注意報道的平衡
包括:①要注意報道重點與報道面的平衡;②要注意各種報道內容之間的適當平衡;③要注意報道地區、單位的適當平衡。
四、充分利用稿件
(1)既要注意選用計劃以內的稿件,也要選用計劃以外的稿件。
(2)不要因為文字技巧上的缺陷,而忽視稿件的內容。
(3)不要因為稿件一部分寫得不好,而忽略了其中可以利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