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章 國際互聯網傳播

5.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國際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

國際互聯網脫胎于30多年前誕生的美國軍事網絡ARPAnet。其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1969年至1986年,互聯網的產生和早期應用階段。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網絡非民用化,互聯網主要供計算機研究人員、軍事部門人員、政府職員和政府承包商使用。

(2)1986年至1995年,互聯網的民用化和商業化階段。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建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網覆蓋全國的NSFnet,使互聯網向全社會開放,是互聯網民用化的開始。在此期間,出現了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即萬維網)。

(3)1995年以后,互聯網繼續發展和網上服務競爭階段。互聯網日漸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服務商(ISP)和網絡內容服務商(ICP)成為新興的行業,競爭激烈。

二、互聯網傳播的屬性和特點

1.互聯網屬性

互聯網是一個數字化信息平臺,代表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即網絡傳播。

2.互聯網傳播的特點

(1)數字化。用“1”和“0”代表比特,越來越多的信息都被簡化為同樣的1和0,即數字化。互聯網的首要特點就在于它傳播的是在時間和幅度上離散的數字信號。

(2)信息容量巨大。

(3)多功能。一般將互聯網的典型功能分為遠程登錄、文件傳送協議、電子郵件和公告牌四項。

(4)多媒體。文本(字母、數字、文章、書等)、圖形、聲音(語音、音樂、各種聲音)、視頻圖像、動畫等多媒體呈現在網絡上。

(5)鏈接。www出現后,超文本鏈接成為網絡的最大魅力所在。

(6)星狀網絡。“星狀網絡”與“環狀網絡”實質上的差異:一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

(7)交互性。在互聯網上,信息不再是被“推”給消費者,而是人們自己將信息“拉”出來,并參與到創造信息的活動中。

(8)自由參與傳播的可能性。“自媒體”成為現實。

(9)全球傳播。互聯網傳播沒有國界。

三、互聯網對新聞傳播活動的影響

1.新聞傳播活動的主體在網絡傳播時代的變化

(1)互聯網提高了公眾自由參與傳播的可能性,傳媒機構不再是新聞傳播的壟斷者。應用互聯網發布新聞的在線媒體有“上網媒體”和“網上自生媒體”。

(2)媒體機構的功能發生了變化,不再僅限于發布新聞、娛樂等信息,推出聊天室、信息搜索等服務。

(3)新聞媒體內部的人員構成也發生了相應變化。技術人員和經營人員的比例不斷上升,而采編人員比例下降。

2.互聯網在新聞傳播運作流程中的影響

新聞傳播的運作過程可以表示為:信息采集→選擇→加工→發布→反饋。互聯網的影響貫穿了整個過程:

(1)在線信息采集。無論是網上在線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的記者,在互聯網上搜尋信息,利用互聯網進行采訪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2)把關權的分散。互聯網出現之前,新聞信息總是首先通過少數集中的、相對易于控制的新聞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的“把關”后,再傳播給分散的不定量的受眾。而互聯網使傳統的信息把關權被分散了。

(3)多媒體和超鏈接的信息產品。數字化使多媒體報道普遍;超鏈接使新聞產品告別線性體系。

(4)全天候新聞發布。新聞的發布不需經過太多環節,“即時”發布新聞成為可能。

(5)多渠道的反饋。在互聯網上一般可以有兩種反饋方式:受眾通過EMAIL向編者反映意見;開設BBS論壇,由受眾進行實時的對話,編輯一般不直接露面。

3.網廣播的“受眾”

(1)受眾的構成。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

(2)受眾的地位。星網傳播和交互性的特征及傳統媒體的數字化過程,使受眾有可能按自己意愿選擇接受信息,也更方便地搖身變為傳播者。現階段的趨勢是受眾對傳播的控制力加強了,傳受兩者日漸一體化。

4.互聯網發展的趨向

(1)互聯網的未來:從“拉信息”到智能化的“推送技術”;移動通訊技術連入互聯網;計算機操作的“傻瓜化”。

(2)傳統新聞傳播媒介與網廣播共存:網廣播的挑戰;傳統媒介與互聯網的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平县| 珲春市| 临漳县| 新泰市| 汕头市| 明星| 高唐县| 平谷区| 上饶市| 苗栗县| 乐清市| 涟源市| 广安市| 静乐县| 阆中市| 内乡县| 黔南| 呼伦贝尔市| 仁化县| 宜州市| 五峰| 丰镇市| 丰原市| 永胜县| 平果县| 嵊泗县| 定陶县| 惠州市| 牡丹江市| 任丘市| 五莲县| 曲阳县| 扶沟县| 佛教| 阜南县| 基隆市| 桑植县| 通辽市| 横峰县| 紫阳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