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廣播與電視考研題庫【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5040字
- 2020-11-05 10:35:38
第一編 認識廣播電視媒介
第一章 廣播電視史前史
1.人類早期通過哪些媒介進行溝通?
答:人類早期溝通使用的媒介主要包括:
(1)通過視聽的人際溝通是人類最早的傳播方式
在人類誕生后數百萬年的漫長歷史時期內,人類只能依靠一些原始而簡單的方式來傳遞信息。最早的人類傳播主要是人際溝通——人們靠觀看對方的表情、動作和收聽簡單的聲音,此外還有少量的圖畫,來了解各自提供的信息。
(2)語言的形成和使用是人類傳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最早的人造傳播媒介是語言,它同時又是視聽的內容。語言是從早期人類的體態語言——姿勢、表情和簡單的聲音——發展而來的。語言傳播的優點是:口、眼、耳、身并用,傳播的理解、接受率高,傳遞比較迅速、準確、豐富,且自由靈活,還有反饋及時。語言在歷史上一直是有效的傳播媒介,人們用口頭語言來傳播信息至今仍無處不在、沿用不衰,這已成為人類交流的最基本形式。
(3)文字的發明和運用是人類傳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文字能把語言長久記錄下來。過去保存在記憶中的知識、歷史和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及傳統法律、教義,都能以較大的保真性記載后長期保存,傳向遠方、傳與后世。用文字傳遞的信息比用口頭語言傳遞的更準確,傳遞范圍也更廣;同時也為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大規模的社會管理控制提供了可能。文字傳播是偉大的人類進步,它極大地克服了信息傳播的時間、空間限制,使人類有了準確的歷史記錄方法。文字至今仍為方便、有效的傳播媒介。
(4)紙張和印刷術的發明
真正使文字插上翅膀,成為信息傳播重要媒介的首先是輕薄、便宜、易攜帶的紙張。正是印刷術的運用,讓書籍成為最早大批量生產的信息產品。印刷術一開始被用來印制宗教、歷史經典。從此出現了大眾傳播媒體。
(5)新聞媒介誕生,發明印刷機
印刷機的發明,使文字媒介得以大量印刷、復制,傳播規模迅速擴大,傳播范圍更廣。1609年在德國出版了《報道與新聞報》,這是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報紙。它標志著人類的新聞傳播從局限于親身傳播、群體傳播飛躍到大眾傳播即面向整個社會的高效傳播。
2.古時候曾有哪些圖像傳播形式和認識?
答:古時候的圖像傳播形式和認識表現在:
(1)原始的圖畫及光傳播。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為了嘹望和報告來犯敵情,各國均在國境和城堡上廣筑高臺,即烽火臺,使用視覺信號報警。古希臘人在前4世紀也使用火把為信號來傳遞軍事信息。歐洲還廣泛使用旗幟、煙火等途徑傳遞戰爭信息。
(2)我國古時對光影的認識與應用。
我國對光和影像的研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春秋末戰國初期的墨子,在其著作《墨經》一書里關于光學的部分相當系統地論述了物影的定義和成因。其“光至景(影)亡”的學說,是人類對光學理論最早的貢獻。
產生于漢代、唐宋以后廣為流傳的“燈影戲”。是對“光學理論”初級、樸素的應用,后來傳到西方,引起轟動。宋代沈括在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中,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3)國外早期的圖像研究應用。
①1038年,阿拉伯學者阿哈桑描述了一種后來被稱為暗箱的光學工作器材,使用了后來構成照相技術的基本原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巨匠達·芬奇于1490年寫下了有關暗箱的文字記載。
②16世紀,人們已經在暗箱的開孔處裝上鏡頭,由此在暗箱內壁獲得了非常鮮明的影像,從取像角度上體現了照相機的原理。1611年,德國人約翰尼斯·開普勒發明了照相機的原型。1807年,英國人賀拉斯·沃泊爾研制的明箱在他死后問世,人們可以不進暗箱而在外面通過棱鏡在圖畫紙上看見影像。
③1654年,德國猶太人基夏爾首次記述了幻燈機的發明。幻燈機最早是傳教士的傳教工具。
④18世紀以前,英、法等國為了迅速傳遞信息,使用統一的旗語信號,傳遞比較復雜的信息。這是原始的較遠距離視覺傳播系統。這一系統在法國大革命時被進一步完善。
3.古代曾有哪些聲音媒介,其傳播作用如何?
答:古代的聲音媒介及傳播作用表現在:
(1)器材發聲
人類在古代就使用有較大音量的器材發聲,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信息,如手鼓、戰鼓、鐘聲、鑼聲及其他打擊樂器,還有號、管等吹奏樂器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及戰爭中。
(2)語言傳播
有了語言,就有了原始的“廣播”。古代在歐洲各地,每逢集市日都有傳報員在街頭宣講公告;還有一種游吟樂師搜羅各類小道消息走街串巷吟唱表演。他們借口頭語言、說唱傳遞消息,向民眾傳播各類信息。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把人的喉舌看作輿論工具。古人提出“觀政聽謠”說,即把“謠”(歌謠、順口溜)看做輿論動向的標志。
另外,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傳說、史詩,這些口頭傳播保留了很多古老民族的遠古歷史。像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華夏民族的神農、炎黃、堯舜、禹鯀傳說,蒙古族的《江格爾》,藏族的《格薩爾王傳》等。
4.電及電通信的發明過程及原理是什么?
答:(1)電的發明過程及原理
①發現靜電
古代中國人最先發明了磁針。當指南針傳到歐洲后,15世紀地理大發現時被用于環球航行。古代人們已經知道琥珀和皮毛、玻璃和絲綢摩擦后會吸起輕小物體,這就是靜電引力。德國人蓋里克發現了感應起電現象。
1746年,荷蘭萊頓大學的穆欣布羅克發現了電震現象,發明了能夠存貯靜電的設備——萊頓瓶。1752年,本杰明·富蘭克林所做的風箏實驗證明:天上的電和地上的電是一回事。根據這一實驗,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
②發現電流
從靜電到動電,是電學發展的里程碑。伏特1799年制成了用鋅板和銅板作為兩極的伏特電堆,這是最早的能提供穩定直流電的電池。這一發明為19世紀電學的實驗和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工具。
③電動力學誕生
1819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物理學家奧斯特教授意外發現了電與磁的“緣分”,從這里出發,人們開始認識宇宙間的第二種相互作用——電磁作用。
④無線電的發明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于1831年經過實驗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變化的磁場在閉合導體里產生感應電流,并確定了電磁感應定律。愛爾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在理論上確立了電磁學,被稱為“無線電之父”。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證實了麥克斯韋的理論。1965年國際無線電協會通過以“赫茲”命名無線電波來紀念他。
無線電的發明和運用是人類信息傳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無線電在通信、傳播方面的應用包括電報、電話、傳真、廣播、電視等。
(2)電氣通信的發明過程及原理
①發明有線電報
1833年,德國人高斯和韋伯研制成功電磁式電報機。
此后不久,一個年輕的英國人庫克和倫敦高等學院的教授惠斯通發明了新型電報機,并取得第一個專利。
1835年,美國窮肖像畫家莫爾斯發明了莫爾斯電訊機(電磁式電報機),經改進后,被各國普遍采用。1837年他編制了莫爾斯電碼,以點和畫的組合代表各個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用手操作電鍵開閉電路來發送電報信號。1858年惠斯通成功研制了莫爾斯電碼高速自動電報機,其收發速率可達每分鐘70—300字,這種電報機一直沿用到20世紀70年代。
②鋪設海底電纜
1851年11月13日,英國在英吉利海峽的多佛爾到加來(法國)之間鋪設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1852年,倫敦與巴黎之間有了有線電報聯絡。
1854~1856年,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地中海海底電纜鋪設完成。
1858年,大西洋海底電纜架設成功,英美兩國開始用電纜通信。
由于早期海纜只有一根導線,用馬來膠做絕緣體,經海水構成回路,所以只能傳送低速電報。
1869年,從英國倫敦出發,經過歐洲大陸直到印度卡利卡特城的電纜建成。
19世紀末,從印度到澳大利亞的海底電纜建成。1902年,電纜又將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聯系起來。從此,全球各個大陸都可以用電報聯系了。
③發明無線電通信
1898年,馬可尼使用功率強大的發送器,使電波跨越了英吉利海峽。1899年,他在海軍演習時進行的l20公里無線電通信又獲成功。
1901年12月12日,馬可尼率一個小組在加拿大紐芬蘭的圣約翰斯進行越洋通信試驗。在英國、美國之間實現了跨大西洋無線電通信。這之后無線電報很快取代了有線電報,世界迎來了電信時代。
與馬可尼同時,1895年俄國的水雷學校教員波波夫發明了無線電發報機,并于1896年3月24日成功進行了250米的無線電報試驗。
無線電通信技術的發明是一次偉大的飛躍,是人類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5.電通信發明的順序與規律是什么?
答:電氣通信發明的順序與規律表現在:
(1)發明有線電報
1833年,德國人高斯和韋伯研制成功電磁式電報機。
此后不久,一個年輕的英國人庫克和倫敦高等學院的教授惠斯通發明了新型電報機,并取得第一個專利。
1835年,美國窮肖像畫家莫爾斯發明了莫爾斯電訊機,經改進后,被各國普遍采用。1837年他編制了莫爾斯電碼,以點和畫的組合代表各個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用手操作電鍵開閉電路來發送電報信號。1858年惠斯通成功研制了莫爾斯電碼高速自動電報機,其收發速率可達每分鐘70—300字,這種電報機一直沿用到20世紀70年代。
(2)鋪設海底電纜
1851年11月13日,英國在英吉利海峽的多佛爾到加來(法國)之間鋪設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1852年,倫敦與巴黎之間有了有線電報聯絡。
1854~1856年,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地中海海底電纜鋪設完成。
1858年,大西洋海底電纜架設成功,英美兩國開始用電纜通信。
由于早期海纜只有一根導線,用馬來膠做絕緣體,經海水構成回路,所以只能傳送低速電報。
1869年,從英國倫敦出發,經過歐洲大陸直到印度卡利卡特城的電纜建成。
19世紀末,從印度到澳大利亞的海底電纜建成。1902年,電纜又將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聯系起來。從此,全球各個大陸都可以用電報聯系了。
(3)發明無線電通信
1898年,馬可尼使用功率強大的發送器,使電波跨越了英吉利海峽。1899年,他在海軍演習時進行的l20公里無線電通信又獲成功。
1901年12月12日,馬可尼率一個小組在加拿大紐芬蘭的圣約翰斯進行越洋通信試驗。在英國、美國之間實現了跨大西洋無線電通信。這之后無線電報很快取代了有線電報,世界迎來了電信時代。
與馬可尼同時,1895年俄國的水雷學校教員波波夫發明了無線電發報機,并于1896年3月24日成功進行了250米的無線電報試驗。
無線電通信技術的發明是一次偉大的飛躍,是人類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6.視覺信號記錄與傳輸設備的發明歷程是怎樣的?
答:視覺信號記錄與傳輸設備的發明歷程表現在:
(1)照相機
照相技術是暗箱技術的延伸,其最初的發明只是要解決圖像的記錄、保留問題,也就是將暗箱影像使用化學方法保存下來。
1823年,法國人約瑟夫·涅普斯拍攝的第一張照片“餐桌”,需要曝光14個小時。
1839年8月19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銀版攝影術”。由于此時曝光時間仍需30分鐘以上,所以只能拍攝靜物和風景。
1840年以后,曝光時間減少到20分鐘,并且第一次把化妝模特兒的姿態拍攝下來。很快,曝光時間只要一兩分鐘就夠了。
(2)傳真機
傳真機發明于1843年。
1848年,貝克韋爾發展了貝恩的技術,發明了滾筒掃描技術;1862年,意大利物理學者喬瓦尼·凱斯利制造出早期的傳真電報機;1902年,醫生亞瑟·科爾在德國發明了圖片傳真術;1925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的貝爾實驗室采用真空管技術和光電管技術研制出了實用型的傳真機。
(3)電影
1888年,法國人埃米爾·雷諾發明了“光學影戲機”,
1894年,愛迪生實驗室的“電影視鏡”看片機問世。
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l4號大咖啡館中用他的“活動電影機”首次售票公映。這一天標志著電影的真正誕生。
1927年發明了有聲電影。1930年開始,有聲電影逐漸代替無聲電影,現代電影膠片上則有聲道,靠光電效應來還原聲音。
1934年,第一批彩色電影問世。目前最新的是數字電影技術。
電影技術的出現將靜態的攝影技術升格為動態的圖像和聲音實錄技術,第一次使人們有可能保留下歷史活動的真實影像,而且也為人類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形象生動的藝術活動手段。
7.聽覺信號傳輸設備的發明歷程有什么特點?
答:聽覺信號傳輸設備的發明歷程特點的特點表現在:
(1)電話
人們并不滿足于電報的發明,他們希望能直接通話而不需要翻譯電碼。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1876年發明了電話。比電報更方便、直接。
1877年,由于愛迪生和英國人休斯發明了新的話筒,以及交換機和自動撥號機,電話得到了改進,有了長途電話。
19世紀80年代始,美國和歐洲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利用電話的有線廣播形式。但是電話沒有向廣播方向發展。據當時的《電力工程》雜志分析,這是因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發現:僅用電話的個人通信功能就足以使公司獲利,所以沒有在新的方向上開發。
(2)留聲機
1857年,法國發明家斯科特發明了聲波振記器,這是留聲機的鼻祖。
1877年,愛迪生發明了一種錄音裝置,用在錫箔或錫管上刻聲跡(溝紋)的方法來保存和重現聲音。從此,錄下的聲音可以長期保存并進行復制,一個全新的行業發展起來。這一發明首先把音樂帶進了家庭。
1887年,美國人伯里納成功進行了兩項重要的發明——唱盤和橫行唱針,這完成了唱機的發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6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廣西大學810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文物與博物館學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湖南大學846經濟學基礎(含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含部分答案)
- 2020年憲法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央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聯考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408)操作系統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哲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歷年真題及模擬試題詳解
- 王樂夫《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蔡繼明《宏觀經濟學(第2版)》課后習題詳解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812公共政策分析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工業設計考研快題高分攻略
- 武漢大學819宏微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講解】
- 張幼文《世界經濟學—原理與方法》筆記和習題詳解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5版)課后習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