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全國公安機關面向公安院校畢業生招警統一考試《法律基礎》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8字
- 2020-11-06 12:57:19
第一部分 真題精選
2011~2016年部分省(市、區)公安招警考試《法律基礎》試題精選及詳解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所設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
1.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求?( )
A.城市管理部門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判執法工作的主要標準,創新地采用柔性執法手段
B.勞動監察部門依照《勞動法》的平等就業原則,對設定歧視性招聘條件的招聘單位進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變歧視性做法
C.法院注重法理與情理相統一,要求法官堅決摒棄“合法但不合理”的司法判決
D.檢察院要求其工作人員依法正確履行職責,充分發揮能動履職的積極性
【答案】C
【解析】A項,體現了依法治國的要求。B項,體現了執法為民的要求。C項,做法違背了公平正義的要求,片面地將合理置于合法之上,割裂了法理與情理的有機統一。D項,體現了服務大局的要求。
2.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是一項浩瀚龐大、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對此,下列哪一說法是不準確的?( )
A.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必要前提
B.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法治國家對政府行政活動的基本要求
C.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國的最重要的保障
D.“治官之治”和“治權之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應有之義
【答案】C
【解析】C項,司法發揮著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保障社會成員合法權益,建立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等重要作用。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對于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從這段話可知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國的保障,但是,這并不等于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國的最重要的保障。
3.關于“公平正義”這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 )
A.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B.公平正義是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價值基礎
C.公平正義是一個特定的歷史范疇
D.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就是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D
【解析】D項,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包括:①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②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③堅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縱、秉公執法原則。
4.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古代法官在執法時“為民請命”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執法為民”在最深層的本質上并無區別
B.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中國化進程就開始了
C.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我黨對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的規律和執政黨規律重新認識的標志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是馬克思主義法律觀中國化進程的一次重大創新
【答案】D
【解析】A項,古代法官在執法時“為民請命”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執法為民”存在本質上的區別。B項,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而非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中國化進程就開始了。C項,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我黨對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的規律和執政黨規律認識的重大轉變的標志,但這不意味著它是重新認識的標志。
5.關于依法治國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
A.人民代表大會是依法治國的主要組織保障
B.法制完備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首要目標,也是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
C.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構完成標志著我國已經是一個法治國家
D.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機構和運行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答案】C
【解析】C項,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構完成只是標志著我國已經是具備了成為法治國家的制度條件,法治國家更要求制度能夠貫徹落實,即國家處于法治的狀態之中。
6.公民從( )時期,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A.出生
B.5周歲
C.6周歲
D.8周歲
【答案】A
【解析】《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因此A項正確。
7.以下選項中,不屬于民法的基本原則的是( )。
A.平等原則
B.自愿原則
C.公平原則
D.合法原則
【答案】D
【解析】D項,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及其經濟基礎的本質和特征的集中體現,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為規范和價值判斷準則,包括:①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民事權益的原則;②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③自愿原則;④公平原則;⑤等價有償原則;⑥誠實信用原則;⑦遵守國家法律和政策原則;⑧社會公益原則。
8.裝修公司甲在完成一項工程后,將剩余的木地板、廚衛用具等賣給了物業管理公司乙,但甲營業執照上的核準經營范圍并無銷售木地板、廚衛用具等業務。甲、乙的買賣行為法律效力如何?( )
A.屬于有效法律行為
B.屬于無效民事行為
C.屬于可撤銷民事行為
D.屬于效力待定民事行為
【答案】A
【解析】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合同法解釋(一)》)第10條的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簽訂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本題中,甲將木地板、廚衛用具賣給乙公司的行為,雖然超越了其經營范圍,但不屬于法條規定的除外情況,故該買賣行為應為有效法律行為。
9.下列人員中,可以作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的是死者的( )。
A.哥哥
B.配偶
C.侄女
D.祖父
【答案】B
【解析】《繼承法》第十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AD兩項,“哥哥”和“祖父”是第二順序的繼承人;B項,配偶是法定的第一順序繼承人;C項,侄女不是法定繼承人。
10.下列財產不屬于遺產的是( )。
A.承租的房屋
B.儲蓄
C.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
D.自有的汽車
【答案】A
【解析】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包括:①公民的收入;②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③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④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⑤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⑥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⑦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如有價證券以及以財產為履行標的的債權等。A項,承租的房屋屬于他人的財產,不屬于遺產。
11.甲至超市購物結賬時,售貨員多找零50元。甲多得50元構成( )。
A.侵權
B.違約
C.不當得利
D.無因管理
【答案】C
【解析】A項,侵權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民事權益,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售貨員多找零給甲,甲多得50元不是不法侵害他人所得。B項,違約是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甲多得50元不是與售貨員事先協商好的,也不屬于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因此不構成違約。C項,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由于售貨員多找零50元給甲,沒有合法根據而使甲取得利益并致使他人受損。D項,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對他人事務進行管理或服務的行為。甲多得50元不是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對他人事務進行管理或服務的行為。
12.人民法院為涉訴的未成年人選定代理人。該代理屬于( )
A.委托代理
B.法定代理
C.指定代理
D.復代理
【答案】C
【解析】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限范圍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其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指定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據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而進行的代理。指定代理是在沒有委托代理人和法定代理人的情況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設立代理人的方式。
13.法人享有的人身權包括( )。
A.姓名權和名譽權
B.名譽權和經營權
C.名稱權和名譽權
D.經營權和隱私權
【答案】C
【解析】所謂人身權,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與其自身不可分離的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民事權利。人身權具有與民事主體的不可分離性、不可轉讓性、不可剝奪性以及非財產性權利的特征。A項,姓名權是自然人專屬的權利,法人不具有;BD兩項,經營權因都具有財產內容,不符合人身權的非財產性權利的特征;C項,名稱權和名譽權屬于法人享有的人身權。
14.下列選項中,構成無因管理的是( )。
A.警察抓捕小偷而受傷
B.為生病的朋友燒香禱告
C.路人跳入河中救人而受傷
D.誤將鄰家的雞當作自家所有而喂養
【答案】C
【解析】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對他人事務進行管理或服務的行為。無因管理的構成條件有:①管理他人事務;②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為管理;③管理人無法定或約定的義務;④管理人所管理的事務須為他人的事務。A項,無因管理中的“無因”,是指無法律規定或者約定的義務,警察抓捕小偷是有因,是警察的職責所然;B項,無因管理行為導致的后果是在當事人之間產生債的法律關系,為生病的朋友燒香禱告的行為,不屬于法律行為,不會在當事人之間導致債的法律關系的發生;C項,路人跳入河中救人而受傷的行為符合無因管理的概念和構成要件;D項,管理自己的事務,或者誤將他人的事務當作自己事務管理的,或者管理公共事務,都不構成無因管理。
15.根據《侵權責任法》,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 )。
A.侵權人不承擔任何責任
B.可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C.應由侵權人承擔全部責任
D.應由雙方平均分擔損失
【答案】B
【解析】侵權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侵權行為致人損害時依法應承擔責任的民事法律后果。《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16.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指的是:
A.當事人訴訟權利相同
B.當事人訴訟義務相同
C.訴訟權利的同等性和訴訟義務的對等性
D.當事人訴訟地位相同
【考點】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答案】C
【解析】C項,《民事訴訟法》第8條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訴訟地位平等不等于權利義務的相同,而是享有同等的訴訟權利,承擔對等的訴訟義務。
17.有關公開審判制度,正確的是:
A.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可以不開庭審理
B.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判時應當公開
C.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是否公開審理,由當事人申請法院決定
D.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法律明文規定不公開審理
【考點】公開審判制度☆☆☆
【答案】B
【解析】A項,公開審理需要通過開庭審理來表現,即公開審理的案件需要經過開庭審理;但開庭審理的案件并不一定都是公開審理的案件。B項,無論案件是否公開審理,宣判一律公開。宣判一律公開是公開審判制度的內容之一。CD兩項,《民事訴訟法》第13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18.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限為( ),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A.4年
B.3年
C.2年
D.1年
【答案】C
【解析】《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限為1年:①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②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除以上情形之外,一般的訴訟時效期限均為2年。《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限為2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民法通則》中規定身體損害賠償訴訟時效為1年,但《產品質量法》為民法通則的特別法,在法律效力上特別法優先于一般法,應適用《產品質量法》的2年規定。
19.下列情形中,訴訟時效為1年的是( )
A.甲租賃乙的房屋,因拒付租金而發生糾紛
B.甲與乙簽訂了一個承包經營合同,后乙違約
C.甲借給乙1萬元,乙到期不還欠款
D.甲在乙處定做一套西服,到期后甲未及時領取西服,30天后乙將西服賣掉
【答案】A
【解析】A項正確,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律制度。我國民法規定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特殊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限為一年:①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②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③延付或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
20.A縣人民政府為建賓館,向該縣B銀行貸款500萬元,屆期未能償還,B銀行以A縣人民政府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案所涉及的法律關系是( )。
A.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
B.應屬政府行政行為
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縱向經濟關系
D.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應由民法調整
【答案】D
【解析】《民法通則》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政府向銀行貸款屬于借貸合同法律關系,在這種法律關系中,政府機關與銀行是平等的民事主體,應當由民法調整。因此D項正確。
21.下列關于民事審判監督程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審判監督程序不是訴訟中的獨立審級
B.人民法院依據審判監督權提起的再審,沒有時間的限制
C.審判監督程序中的再審法院包括原審法院和原審法院的上級法院
D.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進行審理,不影響原判決的執行
【答案】B
【解析】B項,《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22.刑事訴訟法中規定,不服判決的上訴、抗訴期限為( )。
A.5日
B.10日
C.15日
D.一個月
【答案】B
【解析】B項,《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23.下列選項中,體現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是哪項?( )
A.刑法關于空間效力范圍的規定
B.刑法關于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規定
C.刑法關于享有外交特權的外國人刑事責任的規定
D.刑法關于放火罪與失火罪構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規定
【答案】D
【解析】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是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當的刑事責任相適應,即刑罰的輕重不僅與客觀的犯罪行為及其危害結果相適應,也必須同犯罪人主觀惡性的大小、再犯可能性的大小相適應。D項體現了刑法中對過失犯的處罰明顯寬于故意犯的原則,最能夠體現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
24.根據《刑法》第13條的規定,犯罪是指危害社會的、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 )。
A.不認為是犯罪
B.也應當以犯罪論處
C.可以認定為犯罪也可以不認為是犯罪
D.可以判處刑罰也可以免予刑罰處罰
【答案】A
【解析】《刑法》第13條對犯罪的概念做出了詳盡的敘述,其中的但書規定,凸顯了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以社會危害性為根本特征的。如果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則說明其社會危害性未達到嚴重的程度,因而不認為是犯罪。
25.下列情形中構成共同犯罪的情況的是( )。
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不作為
B.二人以上共同過失行為
C.同時犯
D.事先未通謀的窩藏行為、包庇行為
【答案】A
【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二人以上共同過失行為、同時犯、事先未通謀的窩藏行為、包庇行為都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行為可以是共同作為,也可以是共同不作為,還可以是作為與不作為的結合。因此,選項A正確。
26.下列情形中,應當數罪并罰的是( )。
A.甲為迫使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女子賣淫而對其實施強奸
B.乙非法拘禁債務人張某10天,其間多次毒打張某,致張某傷殘
C.丙無證駕車,在被交警隊查處時使用暴力抗拒執法,失手將交警打死
D.丁開地下卷煙廠,制售劣質卷煙數量巨大,在縣聯合執法隊前來查處時,組織數十村民圍攻執法人員,迫使執法隊暫時撤離
【答案】D
【解析】數罪并罰是指對犯兩個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別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則判決宣告執行的刑罰。A項,甲的強奸行為被強迫賣淫罪包容;B項,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法應依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C項,丙的行為構成妨害公務罪,失手打死交警構成結果加重犯。D項,丁的行為構成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實行數罪并罰。
27.對于我國刑事訴訟法中“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法官個人獨立審判案件,不受任何他人影響
B.合議庭獨立審判案件,不受任何組織或個人的影響
C.法院獨立審判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監督
D.法院依法獨立審判案件,上級法院不能對下級法院正在審理的具體案件如何處理發布指示或命令
【答案】D
【解析】AB兩項,獨立行使審判權的主體是人民法院。C項,具有迷惑性,實際上法院獨立行使職權不能排除監督,監督不同于干預。D項,人民法院上下級之間是監督關系而不是領導關系,每個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各自獨立,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監督只能通過第二審程序、死刑復核程序以及審判監督程序來進行,上級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級法院如何辦理具體案件。
28.某工廠職工李某經常曠工,平日游手好閑,一天車間被盜,單位領導懷疑李某有盜竊嫌疑,于是決定將其監禁,并要求其交代犯罪事實,這種做法違反了( )。
A.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
B.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原則
C.審判權、檢察權、偵查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的訴訟原則
D.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答案】C
【解析】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條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準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29.李某為了牟利,私自復制了若干部影視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營等方式銷售,銷售金額為11萬元,其中純利潤為6萬元。李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
A.銷售侵權復制品罪
B.侵犯著作權罪
C.非法經營罪
D.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答案】B
【解析】《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學作品、音樂、電視、電影、錄像作品、計算機軟件以及其他作品的,屬于侵犯著作權的情形之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出版物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實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犯著作權行為,又銷售該侵犯復制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只定侵犯著作權罪,不實行數罪并罰。因此B項正確。
30.對于判處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 )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A.確有悔改表現
B.確有立功表現
C.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D.正在提出申訴的
【答案】C
【解析】C項正確,《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對于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①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②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31.有權對刑法進行立法解釋的是( )。
A.全國人大常委會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檢察院
D.公安部
【答案】A
【解析】立法解釋又稱法律解釋,是立法機關根據立法原意,對法律規范具體條文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說明。《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解釋憲法和法律。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部門委員會及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的要求。因此A項正確。
32.對違法行為人處以吊銷機動車駕駛證處罰的,由( )。
A.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處罰決定
B.設區的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處罰決定
C.縣、市公安局或者相當于縣一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處罰決定
D.縣、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當于縣一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處罰決定
【答案】B
【解析】《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第六條規定,對違法行為人處以警告、罰款或者暫扣機動車駕駛證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處罰決定。對違法行為人處以吊銷機動車駕駛證處罰的,由設區的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處罰決定。對違法行為人處以行政拘留處罰的,由縣、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當于縣一級的公安機關作出處罰決定。因此B項正確。
31.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屬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是( )。
A.虐待的案件
B.未成年犯罪的案件
C.侵占的案件
D.誹謗的案件
【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包括:①侮辱、誹謗案,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但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③虐待案,但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除外。④侵占案。因此C項正確。
32.不起訴的決定權屬于( )。
A.人民法院
B.人民檢察院
C.公安機關
D.社區矯正部門
【答案】B
【解析】自訴案件起訴和不起訴的決定權屬于當事人,公訴案件起訴和不起訴的決定權屬于人民檢察院。因此B項正確。
33.乙購買了一批木地板堆放在門口,天突降暴雨,而乙家中無人,鄰居甲擔心木地板受潮不能使用,于是請人將之搬入室內,為此支付了搬運費200元。甲有權要求乙補償其支付的費用,乙承擔義務的性質屬于( )。
A.不當得利責任
B.無因管理責任
C.侵權責任
D.違約責任
【答案】B
【解析】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的管理或者服務。《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乙承擔義務的性質屬于無因管理責任。因此B項正確。
34.甲乙之間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約定2012年2月5日前由丙向乙交付一批貨物,但截止到2012年4月1日,乙仍未收到貨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只能向甲主張責任
B.乙只能向丙主張責任
C.甲和丙承擔連帶責任
D.乙只能選擇甲或者丙中的一人主張責任
【答案】A
【解析】《合同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因此A項正確。
35.下列選項中,屬于可撤銷合同的是( )。
A.9歲的甲在沒有告訴家長的情況下把家長珍藏多年的一幅字畫送給鄰居乙
B.甲乙之間達成的運輸毒品的協議
C.甲以舉報乙挪用公款為要挾,向乙索要乙的轎車,乙無奈之下只好同意
D.甲以2000元的價格出售其一臺二手電腦給乙,二人達成了口頭的協議,但沒有簽訂書面合同
【答案】C
【解析】《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①因重大誤解訂立的;②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因此C項正確。
36.下列權利中,不屬于擔保物權的是( )。
A.抵押權
B.質權
C.留置權
D.地役權
【答案】D
【解析】D項,《物權法》規定,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均屬于擔保物權,地役權屬于用益物權。
37.甲向乙借款20萬,到期后一直無能力償還,丙欠甲10萬元貸款已到期,但甲一直沒有向丙主張債權。現乙向法院起訴丙,要求丙向自己清償該筆貸款,乙行使的權利是( )。
A.不安抗辯權
B.撤銷權
C.代位權
D.代理權
【答案】C
【解析】《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往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據此可知,乙行使的權利是代位權。因此C項正確。
38.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違約責任承擔方式的是( )。
A.賠禮道歉
B.支付違約金
C.賠償損失
D.實際履行
【答案】A
【解析】A項,《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賠禮道歉不屬于違約責任承擔方式。
39.甲和乙簽訂了一份貨物買賣合同。甲資金緊張,正在申請銀行貸款。甲擔心貸款申請不成功,因此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如果甲能申請到銀行貸款的話,該合同生效。該合同的性質為( )。
A.附條件合同
B.附期限合同
C.效力待定合同
D.可撤銷合同
【答案】A
【解析】《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其中的“條件”是指將來發生的不確定的事實。甲申請到銀行貸款即屬于該合同成立所附的“條件”,因此A項正確。
40.人民警察必須以( )為活動準則。
A.忠于職守和清正廉潔
B.紀律嚴明和嚴格執法
C.憲法和法律
D.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答案】C
【解析】《人民警察法》第四條規定,人民警察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準則,忠于職守,清正廉潔,紀律嚴明,服從命令,嚴格執法。因此C項正確。
41.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于其他危難情形時應當( )。
A.立即救助
B.見義勇為
C.挺身而出
D.給予幫助
【答案】A
【解析】《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于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對公民提出解決糾紛的要求,應當給予幫助;對公民的報警案件,應當及時查處。因此A項正確。
42.我國人民警察法調整的內部關系是指人民警察機關和( )之間的關系。
A.政府機關
B.人民警察人員
C.其他執法機關
D.轄區民眾
【答案】B
【解析】我國人民警察法調整的內部關系是人民警察機關和人民警察人員之間的關系,調整的外部關系是人民警察機關、人民警察人員在行使警察職權過程中,與相對人之間形成的關系。因此B項正確。
43.未經( )許可,人民警察無權擅自變更、轉讓或者放棄權力。
A.上級領導
B.上級單位
C.同級人大
D.法律
【答案】D
【解析】人民警察職權的內容是法律確定的,具有法律的確定性,具體表現在:人民警察的任何職權都是通過法律規定和授予的;非經法律許可,人民警察無權擅自變更、轉讓或放棄權力;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職權的行為,一經作出,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被改變或者撤銷。因此D項正確。
44.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時間,遇到職責范圍內的緊急情況,( )。
A.應當及時報告
B.應當履行職責
C.可以回避
D.視情況而定
【答案】B
【解析】《人民警察法》第十九條規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時間,遇有其職責范圍內的緊急情況,應當履行職責。因此B項正確。
45.根據我國人民警察法的規定,人民警察對超越法律、法規規定的人民警察職責范圍的指令,( )。
A.先執行該指令,然后向上級公安機關報告
B.有權拒絕執行,并同時向上級機關報告
C.按指令執行,執行指令的后果由發出指令的機關負責
D.應據理力爭,如果通不過就執行該指令
【答案】B
【解析】《人民警察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人民警察對超越法律、法規規定的人民警察職責范圍的指令,有權拒絕執行,并同時向上級機關報告。因此B項正確。
46.下列不屬于約束性警械的是( )。
A.警棍
B.警繩
C.手銬
D.腳鐐
【答案】A
【解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七條規定,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等屬于驅逐性、制服性警械。該條例第八條規定,手銬、腳鐐、警繩等屬于約束性警械。A項,警棍不屬于約束性警械。
47.人民警察使用驅逐性、制服性警械,( )。
A.應當向上級匯報
B.可以直接使用
C.應當先行警告
D.不得造成人員傷亡
【答案】C
【解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七條規定,人民警察在遇有法定情形,經警告無效的,可以使用驅逐性、制服性警械。因此C項正確。
48.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造成違法犯罪分子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 )。
A.不負法律責任
B.部分負擔法律責任
C.予以賠償
D.予以補償
【答案】A
【解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五條規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為,受法律保護。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造成違法犯罪分子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不負法律責任,也無須承擔補償或賠償責任。因此A項正確。
49.警械和武器是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用于對違法犯罪行為人實施( )的物質工具,是人民警察武裝性質的集中體現。
A.打擊處理
B.限制自由
C.罪行懲罰
D.人身強制
【答案】D
【解析】警械和武器是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用于對違法犯罪行為人實施人身強制的物質工具,是人民警察武裝性質的集中體現。因此D項正確。
50.制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的法律依據主要是( )。
A.憲法
B.刑事訴訟法
C.人民警察法
D.行政處罰法
【答案】C
【解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正確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時有效地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條例。因此C項正確。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所設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分。
1.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
A.立法的過程是統治階級意識的體現過程
B.法律規則有強制力,而法律原則則沒有強制力
C.法律解釋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
D.法的物質制約性和階級意志性都是法的本質屬性
【答案】ACD
【解析】A項,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認為,法是統治階級意識的體現。B項,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都是規范,都具有強制力。C項,法與法律解釋二者都具有物質制約性。D項,法的本質屬性包括法的正式性(官方性、國家性)、法的階級意志性和法的物質制約性。
2.下列哪些案件依法不應公開審理?( )
A.張某強奸案
B.審判時l5歲的金某故意殺人案
C.王某間諜案
D.當事人謝某提出申請,且有證據證明確實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
【答案】ABCD
【解析】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3條第l款的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第274條規定,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l8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3.下列選項中關于民事訴訟法適用正確的是:
A.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但法律或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B.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在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C.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管轄規定的,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繼續審理
D.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送達規定的,人民法院已經完成的送達,仍然有效
【考點】民事訴訟法的效力
【答案】ABCD
【解析】A項,為民事訴訟法時間效力的原則性規定,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l條第1款規定。BCD三項,為民事訴訟法時間效力的特殊規定,分別符合前述文件第1條第2款、第2條和第3條規定。
4.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了兩審終審制度,但對下列哪種案件的審理,實行一審終審,當事人不得上訴?
A.北京西城區人民法院審理張某和李某的5000元借款糾紛案件,本案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
B.選民資格案件
C.涉及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的離婚案件
D.房產繼承案件
【考點】兩審終審制度☆☆
【答案】AB
【解析】訴訟案件實行兩審終審,非訟案件實行一審終審,除管轄權異議、不予受理、駁回起訴外的其他裁定不可上訴。A項是小額訴訟案件,《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157條第1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B項是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非訟案件,不適用兩審終審,而是一審終審。
5.關于回避制度,正確的是:
A.申請人對人民法院決定不服,可以向該法院申請復議一次
B.人民法院應在申請提出的3日內作出決定
C.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
D.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的回避應當由院長決定
【考點】回避制度☆
【答案】AB
【解析】C項,《民事訴訟法》第47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D項,《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6.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下列哪些訴訟沒有規定由被告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A.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
B.因船舶碰撞糾紛提起的訴訟
C.共同海損分擔糾紛
D.其他海事損害賠償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答案】AC
【解析】BD兩項,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0條規定,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A項,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1條規定,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C項,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2條規定,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7.影響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有( )。
A.行為侵犯的客體
B.行為手段和方式
C.行為人的個人情況
D.行為人的心理態度
【答案】ABCD
【解析】影響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變量很多,一般認為,這些因素或變量主要有:①行為侵犯的客體;②行為的手段、方法以及時間、地點;③行為造成的危害結果;④行為人的個人情況;⑤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
8.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
A.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B.人身危險性
C.刑事違法性
D.應受刑罰懲罰性
【答案】ACD
【解析】根據我國《刑法》第13條的規定,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個方面:①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2)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3)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選項ACD。
9.關于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
A.張某侵占案,被害人李某沒有起訴
B.王某犯罪情節輕微,對社會危害不大
C.被告人李某貪污受賄數額巨大,在被抓獲前畏罪自殺身亡
D.犯罪嫌疑人陳某和被害人何某在審查起訴階段就賠償達成協議,被害人要求不追究陳某的刑事責任
【答案】AC
【解析】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10.下列屬于民事權利保護方式的是( )。
A.提起訴訟
B.自衛行為
C.自助行為
D.請求有關國家機關予以權利保護
【答案】ABCD
【解析】民事權利的保護方式包括公力救濟和私力救濟兩種方式。公力救濟方式主要包括向法院起訴,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保護權利的請求等。私力救濟包括自衛行為和自助行為,自衛行為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兩種形式。
11.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哪些條件( )。
A.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實
C.符合法律規定的特定形式
D.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答案】ABCD
【解析】見《民法通則》第55條和第56條。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的條件:主體合格,有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利益,形式合格,可以采用書面、口頭或者其他法律允許的形式。
12.下列選項中,物權變動的情形包括( )。
A.政府征收了甲村的土地
B.乙將自己的彩電贈與了好友
C.丙在其宅基地上建造了房屋
D.法院判決所有權有爭議的汽車屬于丁
【答案】ABCD
【解析】物權變動的原因,是指引起物權發生、變更、終止的法律事實。主要包括:法律行為、法律行為之外的法律事實和公法上的原因。其中,民事法律行為包括買賣、互易、贈予、遺贈等行為取得物權,民事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主要包括: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②繼承或者受遺贈;③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
13.下列各項中,屬于所有權繼受取得方式的有( )。
A.接受贈與
B.收取孳息
C.拾得遺失物
D.取得買受物
【答案】AD
【解析】所有權的原始取得方式包括生產、收益(含收取孳息)、添附、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先占、時效取得、沒收、國有化等;所有權的繼受取得方式包括買賣、互易、贈與、繼承、接受遺贈、行政征收等。
14.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轉讓( )。
A.是一種要式行為
B.轉讓合同是一種權利義務的概括轉讓合同
C.需要滿足一些法定條件,否則轉讓無效
D.轉讓方式包括買賣、贈與或者互易等
【答案】ABCD
【解析】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轉讓,是指通過買賣、贈與等合法方式將土地使用權轉移給他人的行為。當事人之間必須簽訂書面的轉讓合同,這種合同不是單一的對建設用地的使用權的轉讓,也同時伴隨著在從國家取得使用權時必須履行的義務,屬于權利義務的概括移轉。轉讓需要滿足一些法定條件,如:按照出讓合同約定已經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按照出讓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開發,屬于房屋建設工程的,完成開發投資總額的25%以上,屬于成片開發土地的,形成工業用地或者其他建筑用地條件。
15.下列選項中,乙的行為應當認定為承諾的有( )。
A.甲向乙發出要約,要求乙在接到要約后一個月內答復,逾期未答復則視為承諾。乙未按期答復
B.甲向乙發出出售電腦的要約,乙在甲規定的期限內回復:“價格每臺減少500元,其他條件不變”
C.甲商店標價出售鋼筆,乙未與店員協商就出錢購買
D.乙向自動售貨機投幣購買冰淇淋一份
【答案】CD
【解析】承諾是受要約人的法定權利,是否對要約予以承諾,取決于受要約人的意思;受要約人對要約價款變更的,為實質性變更,為新要約,而不是承諾;商店標價出售商品為要約,乙出錢購買則為承諾;自動售貨機售賣商品為要約,投幣行為為承諾。
16.下列行為構成非法拘禁罪( )。
A.工人趙某將愛在外打架惹事的l2歲的兒子用鐵鏈子鎖在家中兩天
B.大學生王某、李某與同班同學陳某不和,遂將陳某關在一小倉庫內達三天三夜
C.農民趙某抓獲到其家中行竊的竊賊李某,并將其捆在離家不遠處的一棵樹上達兩天兩夜,同對李某進行毆打,但未造成重傷
D.農民甲、乙將越獄逃跑的犯罪分子丙捆綁扭送到公安機關
【答案】BC
【解析】A項,不具有構成犯罪所要求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因此不構成犯罪,只是家長一般性的管教孩子的過激行為。B項中,將陳某非法拘禁達到三天三夜,構成非法拘禁罪,C項,構成非法拘禁罪,又有毆打情節,應當從重處罰。D項,屬于正當的公民扭送罪犯的權利,不構成犯罪。
17.下列選項中,可以成為偽證罪的主體的是( )。
A.證人
B.鑒定人
C.翻譯人
D.辯護人
【答案】ABC
【解析】根據《刑法》第305條的規定,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以,偽證罪的主體包括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和記錄人,而不包括辯護人。
18.對犯罪客體按照其范圍大小可劃分為( )。
A.一般客體
B.同類客體
C.直接客體
D.復雜客體
【答案】ABC
【解析】按照犯罪客體范圍的大小,可以將犯罪客體劃分為一般客體、同類客體和直接客體三種。一般客體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害的社會利益。同類客體是指某一類犯罪共同侵害的社會利益。直接客體是指某一犯罪所直接侵害的某種特定的社會利益。犯罪的直接客體又可以分為簡單客體和復雜客體。
19.減刑的對象包括( )。
A.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
B.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處拘役的罪犯
D.被判處管制的罪犯
【答案】ABCD
【解析】根據《刑法》第78條的規定,減刑只適用于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它表明減刑的對象僅受刑罰種類的限制,而不受刑期長短和犯罪性質的限制。
20.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下列人員中哪些人不適用死刑 ( )。
A.羈押期間懷孕而審判時自然流產的婦女
B.犯罪時懷孕,在羈押期間被人工流產的婦女
C.疑犯在投放危險物質致人死亡時為.74周歲、被審判時已滿75周歲
D.犯殺人罪審判時已滿16周歲不滿l8周歲的人
【答案】ABCD
【解析】根據《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對懷孕婦女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審判時是否可以適用死刑問題的批復》,懷孕婦女因涉嫌犯罪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后又因同一事實被起訴、交付審判的,應當視為“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依法不適用死刑。根據《刑法修正案(八)》,《刑法》第49條第2款增加規定: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因此,ABCD都是正確的。
- 2020年廣東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重慶市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吉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理工類A級)核心詞匯全突破【核心釋義+例句搭配+巧記速記】
- 2019年四川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客戶經理)專業知識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西藏自治區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湖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江蘇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湖南省公安招警考試《招警專業科目》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安徽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上海市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北京市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