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廣播電視新聞采訪

1.新聞采訪

(1)新聞采訪的定義

新聞采訪,是指新聞記者為獲得新聞事實材料,對客體進行的訪問、觀察、思索和記錄等調查研究的活動。

(2)新聞采訪的基本特點

求新性。記者所要采訪的事實是新近發生、發展、變化的新鮮事實,為獲取新聞而采訪。

突擊性。記者的采訪講求時效,要求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采訪和報道任務。

靈活性。記者采訪比較靈活,需要隨時根據情況的變化調整采訪對象和內容。記者采訪的靈活性還表現在:根據采訪的深入和情況的變化而定,新聞線索發展了,可以增加采訪內容,擴展調查范圍,挖掘新的有意義的事實材料,也可以變換采訪對象,更換新的線索。

廣泛性。記者的采訪活動涉及面大,接觸范圍廣,記者可以跨行業、跨地區進行采訪活動,而且不受采訪對象和調查內容的局限。

持續性。記者的采訪往往隨著事物的發展變化,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進行連續采訪,不斷提供新的新聞信息。

2.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要求

(1)熟悉帶機采訪

定義:帶機采訪是一種電子媒介記錄與采訪共生的采訪形式。

特殊性:帶機采訪不僅要考慮到新聞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慮到新聞信息的傳達。它不僅涉及到所采集新聞信息內容的重要性,也涉及到所采集新聞信息形式的表現性。

關鍵:做好新聞素材搜集過程的帶機采訪是整個新聞作品的關鍵。這是因為:a.帶機采訪捕捉到的音像素材將以不可改變的形式直接構成報道作品的一部分;b.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與部分(或全部)報道同步進行,產生了“現在進行時”的報道形態。

(2)靈活把握記者角色

除了調查者和傳播者之外,從事現場報道的廣播電視記者同時也是受眾觀察新聞事件的現場引導者。記者角色的變化,對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現場,記者要及時地、隨機應變地對環境作從宏觀到微觀的整體把握,既要對新聞事件的發展作出預測,又要對受眾的接受心理與需求作出判斷和把握,還要時刻關注傳播的目的與傳播效果。

記者的言行舉止及至服飾都會對傳播效果產生影響,他在新聞現場信息傳播過程當中的表現及其對現場的駕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傳播的成敗。

(3)熟練操作攝錄器材

熟練地操作攝錄器材是對廣播電視記者的基本技能要求,而熟練地應用攝錄器材的傳播特性進行報道,也是廣播電視記者所應具備的基本專業素質。

相對于廣播記者而言,電視記者對攝錄器材的依賴性更強,原因有兩個:

電視轉播的特點是它的現場性,在新聞事件的現場同步攝錄新聞事實,是它優于其他傳播媒介的特點。

機動性差制約了電視記者親臨突發新聞事件現場的概率。這個矛盾的解決有賴于技術的發展,使攝像器材更加小型化,更加質優價廉,更加便于攜帶、使用,所攝錄的信號更便于傳輸。

(4)注重分工協作

電視采訪是集體工作的產物,除特殊情況外,一般由兩個以上的記者協作。在電視采訪小組當中,一般要有采訪記者、攝像記者、錄音師等等。這就要求采訪組當中的每一個人都要注重分工協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轮台县| 松江区| 婺源县| 莒南县| 鄱阳县| 巴青县| 安庆市| 合作市| 吉首市| 东海县| 岳池县| 盐城市| 台中市| 恩平市| 林西县| 城步| 阳朔县| 无锡市| 志丹县| 舒兰市| 永顺县| 阜新| 乐平市| 纳雍县| 邯郸市| 肇州县| 安多县| 萨迦县| 黄陵县| 毕节市| 永兴县| 乃东县| 大英县| 石屏县| 黎平县| 邻水| 蒙自县| 雷波县| 来宾市| 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