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新疆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102字
- 2020-11-23 17:33:56
二、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指的是( )。[黑龍江2015年真題]
A.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B.解決約1億農村人口的吃飯問題,解決約1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改善約1億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營養狀況
C.促進約1億城鎮人口就業,解決約1億城鎮人口就近就醫問題,解決約1億城鎮老年人口養老問題
D.引導約1億農民工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就業,促進約1億城鎮下崗人員再就業,減少約1億貧困人口
【答案】A
【解析】《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信心城鎮化道路,遵循發展規律,積極穩妥推進,著力提升質量。今后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2.關于2013年我國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黑龍江2014年真題]
A.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B.進出口總額突破4億萬美元
C.糧食產量較上年略有減少
D.國內生產總值超過50萬億元
【答案】C
【解析】A項,2014政府工作報告回顧2013年工作時指出,居民收入和經濟效益持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3%,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650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BD兩項,報告還指出,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6.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7%。進出口總額突破4萬億美元,再上新臺階。C項,報告還指出,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糧食產量超過1.2萬億斤,實現“十連增”。
3.《三國演義》開篇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這句話未必準確,因為( )。[黑龍江2013年真題]
A.事物的發展需以條件為前提
B.事物的本質不以時間為轉移
C.事物的質變是從量變開始的
D.矛盾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答案】A
【解析】題中“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說明的是事物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自然變化,這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事物的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跟時間推移沒有必然的關系。條件達成,即使時間很短也會發生變化;條件未成,即使時間很長也不能發生變化。因此答案選A。
4.下列論斷屬于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談話”時提出的是( )。[黑龍江2012年真題]
A.社會主義首先要發展生產力
B.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C.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D.搞建設至少不比搞革命容易
【答案】C
【解析】A項,“社會主義首先要發展生產力”是鄧小平在1980年提出的重要論斷;B項,“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是鄧小平于1979年11月提出的重要論斷;D項,“搞建設至少不比搞革命容易”是1957年提出來的論斷;C項,面對90年代初黨內出現的一些問題,鄧小平同志從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出發,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任務出發,在“南方談話”時提出了“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5.張載說:“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這告訴我們( )。[黑龍江2010年真題]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對運動的
B.時間與空間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C.矛盾是對立統一的
D.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
【答案】C
【解析】“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的意思是一切現象都有對立兩方面,對立兩方面的運動方向必然相反,相反就相仇,相仇就是斗爭,斗爭的結果,必然歸于調和,體現了矛盾是對立統一的這一哲學原理。因此答案選C。
6.信念是人們在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對某種思想理論、學說和理想所抱的堅定不移的觀念和真誠信服、堅決執行的態度。檢驗信念正確與否、科學與否的唯一標準是( )。
A.理論推斷
B.社會實踐
C.主觀愿望
D.真誠信仰
【答案】B
【解析】信念屬于認識范疇,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強調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檢驗信念正確與否、科學與否的唯一標準應該是社會實踐。因此答案選B。
7.從古代的“把酒問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號系列對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宮一號”的發射,我們對太空的了解越來越深入,這說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②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是一帆風順的
③實踐鍛煉并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④實踐決定認識,認識是實踐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隨著實踐活動(“神舟”號系列、“天官一號”對太空的探索)的不斷深入,我們對太空的也會不斷發展,體現了“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實踐鍛煉并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②錯誤,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受技術手段制約,也經歷了曲折的過程。④錯誤,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8.“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蘊涵的哲理是( )。
A.對立統一的關系
B.質量互變的關系
C.肯定與否定的關系
D.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答案】A
【解析】“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是指湍急的河流下,必有深潭;高高的山嶺下,必有深谷,“激湍”與“深潭”相對,“高丘”和“浚谷”相對,體現的是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關系,即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因此答案選A。
9.“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句話說明( )。
A.自然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B.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是人的本質屬性
C.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D.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不是人的本質屬性
【答案】C
【解析】由“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可知,人是具體的、生活于現實生活中的人,他們的一切行為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所有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如生產關系、性愛關系、親屬關系、同事關系等等。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就決定了人的本質,形成了人的社會屬性句話體現出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有兩種屬性,即人的自然屬性和人的社會屬性。只有社會屬性才是人的本質屬性。因此答案選C。
10.毛澤東曾引用《莊子·天下篇》中的“飛鳥之影,未嘗動也”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即( )。
A.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B.物質世界是沒有靜止的絕對運動
C.靜止是無條件的,運動是有條件的
D.運動是必然的,靜止是偶然的
【答案】A
【解析】A項正確,毛澤東在引用《莊子·天下篇》中的“飛鳥之影,未嘗動也”時,曾進一步解釋說,世界上的事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B項錯誤,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而物質在運動過程中又有某種暫時的靜止,即運動和靜止具有相互依賴、相互滲透和相互包含的辯證關系。C項錯誤,運動是絕對的,其絕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變動性、無條件性;靜止是相對的,其相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穩定性、有條件性。D項錯誤,運動和靜止并不是必然和偶然的關系。
11.魯迅曾說:“農家的孩子早識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槍,秀才的孩子弄文墨。”這句話強調的是( )。
A.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B.外部條件對事物發展有重要影響
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內因和外因共同推動事物發展
【答案】B
【解析】“農家識犁”、“兵家舞刀槍”、“秀才弄文墨”說明接觸多的是什么,學會的就是什么。強調外部條件對事物發展有重要影響,它能夠加速或延緩甚至暫時改變事物發展的進程。因此答案選B。
- 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配套題庫:言語理解與表達考前必做1000題(2021第15版)
- 2020年黑龍江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失眠防治一本通
- 浙江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專用教材:綜合應用能力(2016新大綱)
-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萬能一本通(第二版)
- 2020年海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湖北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上海市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歷年真題及華圖名師詳解(2021華圖版)
- 2020年山西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遼寧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公務員錄用考試名師微魔塊III教材:言語命題點1眼看穿
- 2015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經典集訓:行政職業能力
- 廣西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2016移動互聯版)
- 公務員錄用考試沖刺提分系列:申論高分技巧手冊(2016最新版)
- 2020年陜西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