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歷年真題

2014年成人高考專科起點升本科《藝術概論》真題及詳解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戲劇《茶花女》的作者是(  )。

A.高乃依

B.莫里哀

C.大仲馬

D.小仲馬

【答案】D

【解析】《茶花女》的原著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后來威爾第根據原作將其改編成歌劇。

2.中國京劇界“四大須生”是指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和(  )。

A.梅蘭芳

B.馬連良

C.程硯秋

D.周信芳

【答案】B

【解析】“四大須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即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馬連良。譚富英是“譚派”最佳的繼承者,嗓音寬亮樸實無華,代表劇目有《失·空·斬》、《戰太平》、《定軍山》。老生“楊派”成熟于20世紀50年代,其主要成就在于其具有鮮明特色的唱腔與演唱風格,楊寶森情醇雅正韻味濃厚,代表劇目有《鼎盛春秋》、《擊鼓罵曹》、《王佐斷臂》等。奚嘯伯的唱腔委婉細膩、清新雅致,代表劇目有《范進中舉》、《哭靈牌》、《白帝城》等。馬連良的唱腔灑脫中寓端莊、飄逸中含沉靜,代表劇目有《甘露寺》、《清官冊》、《九更天》等。

3.圖一中的書法字體是(  )。

A.隸書

B.草書

C.行書

D.楷書

【答案】A

【解析】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B項,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C項,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的,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D項,楷書也叫正楷,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

4.“崔鶯鶯”這一人物形象出自戲曲(  )。

A.《長生殿》

B.《桃花扇》

C.《西廂記》

D.《牡丹亭》

【答案】C

【解析】崔鶯鶯是王實甫《西廂記》中塑造的栩栩如生、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西廂記》講述了相國小姐崔鶯鶯與書生張生沖破束縛終成眷屬的故事。

5.名句“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出自莎士比亞悲劇(  )。

A.《哈姆雷特》

B.《李爾王》

C.《麥克白》

D.《奧賽羅》

【答案】A

【解析】該句是英國作家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經典獨白,出自第三幕第一場,也是莎翁的一句名言。主角面對父親的猝然離世、母親的改嫁和叔父的篡位,內心充滿猜疑、矛盾、猶豫、痛苦,于是說出了這句話。這句話反映出當時他的痛苦、疑惑,他對人生充滿懷疑,覺得人活著沒有意義,自殺更好,可又對死亡很恐懼,不知人死后會不會下地獄。

6.下列作品中屬于音樂劇的是(  )。

A.《俄狄浦斯王》

B.《欽差大臣》

C.《圖蘭朵》

D.《貓》

【答案】D

【解析】D項,《貓》是劇作者韋伯根據艾略特為兒童寫的詩改編的著名音樂劇,獲得眾多榮譽和眾人的好評。A項,《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索福克勒斯的戲劇代表作之一,是古希臘悲劇的典范作品。B項,《欽差大臣》是俄國諷刺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是一部喜劇。C項,《圖蘭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根據童話劇改編的三幕歌劇。

7.雕像《晨》《暮》《晝》《夜》的作者是(  )。

A.萊隆

B.菲狄亞斯

C.米開朗琪羅

D.羅丹

【答案】C

【解析】《晝》《夜》《晨》《暮》是米開朗琪羅在公元1520~1534年間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最重要的推動者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的4尊大理石雕像。這四件雕像所表達出的不安、緊張以及帶有辛酸的屈從,正是作者當時心靈深處真實寫照。

8.接受美學的代表人物有姚斯和(  )。

A.弗洛伊德

B.丹納

C.羅蘭·巴特

D.伊澤爾

【答案】D

【解析】接受美學的產生在文學理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作為接受理論的創始人,其代表人物姚斯和伊澤爾分別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進行詳細論述,他們的出發點都放在讀者身上,把讀者在整個文學活動全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作為其理論的基點。

9.“曹衣出水,吳帶當風”所形容的藝術方式是(  )。

A.雕塑

B.繪畫

C.建筑

D.書法

【答案】B

【解析】“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畫中衣服褶紋的兩種不同的表現方式。“曹衣出水”是一種剛勁稠疊的筆法,所畫人物衣衫緊貼身上,猶如剛從水中出來一般。“吳帶當風”是一種圓轉飄逸的筆法,所繪人物衣帶宛若迎風飄曳之狀。

10.在藝術起源問題上堅持“勞動說”的學者是(  )。

A.普列漢諾夫

B.克羅齊

C.弗雷澤

D.亞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認為藝術起源于勞動的代表人物有畢歇爾、希爾恩、馬克思德索、普列漢諾夫,其中普列漢諾夫在《沒有地址的信》中提出了藝術起源于勞動的“勞動說”。

11.民族舞“賽乃姆”屬于(  )。

A.蒙古族舞蹈

B.藏族舞蹈

C.苗族舞蹈

D.維吾爾族舞蹈

【答案】D

【解析】賽乃姆,亦稱賽蘭木,最初是“美女佛”的意思,產生于佛教興盛時期。它是維吾爾族最普遍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廣泛流傳于天山南北城鎮鄉村,深受廣大維吾爾族群眾所喜愛。

12.吳哥窟建筑群位于(  )。

A.泰國

B.緬甸

C.柬埔寨

D.越南

【答案】C

【解析】吳哥窟又稱吳哥寺,又被稱為小吳哥,位于柬埔寨西北方。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廟宇,以建筑宏偉與浮雕細致聞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1992年,聯合國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后吳哥窟作為吳哥古跡的重中之重,成為了柬埔寨旅游勝地。

13.后期印象派畫作《星空》的作者是(  )。

A.莫奈

B.高更

C.雷諾阿

D.梵·高

【答案】D

【解析】畫作《星空》的作者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梵·高,他的作品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形式上的獨特追求,形成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其代表作品有《星空》、《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

14.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芭蕾舞劇是(  )。

A.《王后喜劇芭蕾》

B.《吉賽爾》

C.《睡美人》

D.《天鵝湖》

【答案】A

【解析】《王后喜劇芭蕾》產生于法國,是1581年10月25日法王亨利三世的皇后路易絲,為慶祝她妹妹瑪格麗特的婚禮而安排的演出,被公認為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芭蕾舞劇。

15.下列影片中,屬于商業片的是(  )。

A.《三峽好人》

B.《鋼的琴》

C.《三槍拍案驚奇》

D.《轉山》

【答案】C

【解析】《三槍拍案驚奇》是由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喜劇電影,根據1985年科恩兄弟執導的電影《血迷宮》(Blood Simple)改編而成,影片從拍攝到宣傳都采用了商業片的模式進行打造,于2009年12月11日上映。

16.下列電視作品中屬于紀錄片的是(  )。

A.《話說長江》

B.《四世同堂》

C.《漢武大帝》

D.《雍正王朝》

【答案】A

【解析】A項,《話說長江》是一部25集的關于長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紀錄片,于1983年8月7日在中央電視臺首播,播出后反響空前熱烈。這是中國觀眾第一次全面直觀地看到了國家的人文地理,全國觀眾的反應以及它被賦予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紀錄片本身傳達出的信息。B項,《四世同堂》原是老舍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后有根據該作品改編的話劇、電視連續劇等。CD兩項,《漢武大帝》、《雍正王朝》是電視連續劇。

17.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命題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莊子

D.墨子

【答案】B

【解析】這句古語的意思是:人生起步于《詩經》,立身于禮,完善于樂。孔子認為,詩本來就是發自人的性情的,詩從感情入手,易于被兒童接受;禮的根本是恭敬辭讓,它本身就具有節制人的言行、約束人的筋骨肌體的作用,并且由外及里地作用于人的精神氣質;音樂有五聲十二律,歌舞有八音之節,人們在更唱迭和、偃仰嘯歌中,使自己的身心合于道德,達到義精仁熟的境界。

18.藝術活動的基本特征是(  )。

A.形象性,情感性,審美性

B.形象性,情感性,實用性

C.形象性,實用性,審美性

D.實用性,情感性,審美性

【答案】A

【解析】藝術活動的基本特征包括:形象性,形象是藝術活動特有的存在方式,是藝術活動的載體;情感性,藝術中的情感即審美情感,是一種無功利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情感;審美性,是指藝術作品中所具有的美學品質和審美價值,是藝術區別于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以及意識形態活動的根本標志。

19.藝術意象產生于藝術創作過程中的(  )。

A.藝術體驗階段

B.藝術構思階段

C.藝術表現階段

D.藝術傳播階段

【答案】B

【解析】藝術構思是一種十分復雜的精神活動,也是一項艱苦的腦力活動。它是藝術家在深入觀察體驗、思考生活的基礎上,加以選擇、加工、提煉、組合,融匯藝術家的想象、感情等多種心理因素,形成主體與客體統一、形象與本質統一、感性與理性統一的審美意象。

20.《美育書簡》(《審美教育書簡》)的作者是德國美學家(  )。

A.黑格爾

B.康德

C.席勒

D.謝林

【答案】C

【解析】《美育書簡》是1795年德國美學家席勒發表的美學著作,書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審美教育"的概念,并對美育的性質、特征和社會作用作了系統闡釋。這是第一部系統的美育著作。

二.簡答題:21~23小題,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藝術與道德的關系。

答:藝術是指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書法、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道德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倫理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與藝術的聯系相當緊密。

(1)道德影響藝術。這種影響首先表現在一定時代和一定社會的倫理道德思想,總是要通過藝術作品的主題、題材、情節、人物、思想性、傾向性、內在意蘊等體現出來。任何藝術,不管是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還是建筑、繪畫、音樂、舞蹈,總是一定時代的社會生活的反映,而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人們的道德生活,因此,藝術作品常常包含有道德的內容,通過塑造典型形象的手法來反映人們的道德面貌。

(2)藝術影響道德。這主要表現在藝術作品對人民群眾的道德教育作用上。由于藝術具有生動、感人的形象和特殊的魅力,因此,它對道德觀念的評價和道德行為的選擇都具有很大的影響。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可以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藝術對道德的影響,還表現在藝術會對社會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的改變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3)因此,藝術與道德不構成絕對的矛盾,在實際生活中也是較少對立的,所以似乎不太存在“為了道德而放棄藝術,還是為了藝術而不理會道德”的問題。一方面社會的倫理道德總要通過藝術的內容和精神得以體現,另一方面,藝術以審美的方式對道德觀念進行思考并加以表現,從而影響人們的道德觀念。

22.簡述藝術創作過程中的藝術體驗。

答:(1)藝術體驗是指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靈里的積淀。它常常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它是創作主體在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調動聯想、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審視、體味和理解的過程。

(2)藝術體驗通常包含三個過程:材料的儲備和審美經驗的積累,審美發現和審美領悟的發生,創作欲望的萌動及動機的生成。

(3)藝術體驗的內容包括對形象的體驗和對美的體驗。藝術體驗活動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它可以是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所謂藝術體驗是指一種活躍的、豐富的、深刻的內心活動,它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情緒,把藝術家長期對于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形成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前提,乃至萌發不可遏制的創作欲望。

(4)藝術體驗首先需要藝術家仔細地觀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認真地思考生活,同時,藝術體驗更需要藝術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擁抱生活,需要藝術家飽含情感的切身體驗。

23.簡述攝影藝術的含義和分類

答:(1)攝影藝術的含義

攝影藝術是采用攝影技術與手法攝取靜態圖像來反映客體世界,進而表現主體審美情感的藝術。構圖、光線和色調是其主要造型手段。拍攝者使用照相機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表達思想感情。根據藝術創作構思,運用攝影造型技巧,經過暗房制作的工藝程序,制成有藝術感染力的照片。

“攝影藝術”可通俗理解為攝影的藝術。廣義上包括一切與攝影有關的藝術活動;狹義上特指可以作為一個藝術品種存在的那一部分攝影,是《辭海》所說的“造型藝術的一種”。

(2)攝影藝術的分類

按感光材料和畫面顏色,可以分為:

a.黑白攝影

b.彩色攝影

按題材,可以分為:

a.人像攝影

人像攝影一般通過人物的姿態、外貌和面部表情,來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精神氣質。人像攝影可以通過搶拍和擺拍等不同方式來完成。

b.風光攝影

其關鍵是將自然美轉化為藝術美,它不能僅僅停留在再現自然景物,而是必須寓情于景,使作品情景交融、意境盎然,在富有詩情畫意的自然風光中,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學追求。

c.舞臺攝影

舞臺攝影是指以舞臺演出為拍攝對象的一種攝影藝術形式,它一般需要較高的攝影造型技術,還需要攝影師對所拍攝的藝術表演有較全面的了解,能充分掌握舞臺演出的風格樣式、藝術特征,以及演員的表演特色,這樣才能充分展現舞臺藝術的風采和演員高超的表演水平。

d.建筑攝影

建筑攝影是攝影師運用一定的攝影技術和手段,專門拍攝精心挑選出來的建筑物,將攝影美和建筑美結合起來的一種方式。建筑攝影需要攝影師懂得建筑藝術的基本規律和歷史,認真觀察和研究建筑物的特點,選擇最理想的拍攝位置、角度和光線,通過建筑物的形體、質感和色調等特征,充分體現建筑物特有的社會文化內涵和科學技術水平,形象地展現建筑美。

三、作品賞析題:24~26題請任選其中兩小題作答,若都作答,則按前兩小題的得分計入總分每小題15分,共30分,要求陳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國別(或地區)、時代,結合個人所學理論和審美體驗闡述作品的基本內容,分析作品的形式特點和風格。

24.雕塑藝術:米洛斯島的《維納斯像》

答:(1)斷臂維納斯,也稱米洛的維納斯,是一尊希臘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的大理石雕塑,可能在公元前130年左右制成,高203厘米,整體由兩塊大理石拼接而成。這兩塊大理石的連接處非常巧妙,在身軀裸露部分與裹巾的相鄰處。

(2)《維納斯像》是1820年在愛琴海米洛斯島上發現的,它屬于希臘時期的雕像。雖然被處理成愛撫的樣子,卻無嬌艷神情,豐滿勻稱的身材在溫柔輕松的姿態中呈現出優美的曲線:遮擋下半身的衣裙,衣褶穿插聚散,形成節奏明顯的身材起伏,從而襯托出圓潤的軀干,細膩的肌膚質感,使袒露的上半身更加優美。

(3)作品的整體造型具有古典的理想美,它融合了希臘古典雕塑藝術中優美與崇高兩種風格,并因其空間的體積感和人體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

25.戲曲藝術:《桃花扇》

答:《桃花扇》是清代傳奇劇名作,全劇共上下兩本,共四十四出。作者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孫。

(1)《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在明王朝興亡的歷史背景下,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復社文人與閹黨余孽之間的斗爭為主要沖突,展示了明末社會的廣闊畫面,曲折地表現了作家的民族意識,表達了在“太平盛世”下人們的沉悶和痛苦。

(2)作者善于對歷史事件進行集中提煉,構成戲劇沖突,然后在沖突中刻畫鮮明的人物形象。此外,作品的情節既細針密線又轉換靈活,結局也沒有落入大團圓的俗套;在語言的運用上,《桃花扇》的詞曲和旁白都刻意求工,安排適度。

(3)《桃花扇》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人物塑造和藝術結構上。在人物安排上,經過精心構思,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形象體系。在藝術結構上,全劇以侯、李愛情為主線,組織多方面的社會矛盾,結構嚴整緊湊。

26.電視藝術:《圍城》

答:電視連續劇《圍城》改編自錢鐘書的同名長篇小說,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1)《圍城》是中國電視連續劇,共10集,由中央電視臺1990年攝制,同年12月首播。導演黃蜀芹,主要演員有陳道明、英達、呂麗萍、李媛媛、史蘭芽、葛優等,堪稱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可多得的電視劇佳作之一。

(2)電視劇忠實于小說,傳達了原作韻味。該劇以留學生方鴻漸歸國后的戀愛和生活為線索,以白描的手法細致刻畫出抗戰期間后一批知識分子的形象,傳達了人生如圍城的哲思——“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同時反映了當時后方知識分子忙碌庸常的灰色生活。

(3)導演黃蜀芹對原著的精神把握得比較準確,相當忠實地再現了當時的上海、內地的生活景觀和時代氛圍。全劇貫穿著幽默反諷的基調,使用冷靜旁觀的攝像視角去表現人物和事件,輔以平靜而富有哲理的旁白,較為成功的展示了人物的生存狀態。陳道明(飾方鴻漸),呂麗萍(飾孫柔嘉),英達(飾趙辛楣),葛優(飾李梅亭)等優秀演員極其出色地詮釋了劇中人物,也是該劇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

四、論述題:27~28小題,每題25分,共50分。

27.結合藝術作品,闡述你對“藝術作品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這一命題的看法。

答:(1)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

藝術作品的內容

藝術作品的內容是指經過藝術家的體驗、加工所創造的人類生活,其中既包括對客體世界的能動反應,又凝聚著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和評價,融入了藝術家的知、情、意。在具體藝術作品中,藝術內容主要指題材、主題、人物、情節、環境等諸多要素的總和;題材和主題是藝術內容的主要因素。

藝術作品的形式

藝術作品的形式,是指藝術作品內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內部聯系和外部表現形態。其內部聯系主要包括內容諸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組織形式,主要指結構;外部表現形態呈現為表現內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藝術語言、藝術手法、類型題材等。

(2)藝術作品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藝術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是缺一不可的完整主體,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才能充分體現藝術魅力。

藝術作品的內容決定形式的產生

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藝術作品的內容決定形式的產生。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或根據雇主的需要或為生活中的某件事而激動產生了創作欲望,確定了作品的內容,最后根據內容的需要去尋找恰當的表現形式。例如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為了突出即將受難的耶穌,畫面用上了對稱的構圖,將眾人分為兩個小組安排在位于畫面中心耶穌的兩側,使其成為中心人物,因而這幅畫的形式是由它的內容所決定的。

形式反作用于內容

形式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能動的反作用于內容。齊白石的《墨蝦圖》在構圖的處理上讓人感覺到雖不畫水但卻有水的奇妙,使人感覺到“氣韻生動”“以形寫神”的境界。

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任何一個具體的藝術作品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內容與形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形式都滲透著內容,任何內容都通過形式顯現。徐悲鴻的《群馬圖》表現出了中國畫靜中有動的內涵,在筆墨表現上講究中國畫的“墨分五色”,達到了明暗變化的效果,使他筆下的馬充滿了勃勃生機,這些都體現了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性。

割裂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所導致的錯誤

任何一幅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具有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性,任何形式主義和形式虛無主義都會對優秀的藝術作品形成一定的阻礙。在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上,存在著形式主義和虛無主義兩種偏頗的觀點,這兩種觀點都是對藝術作品中內容與形式孤立而又片面的看法,都會對一件藝術作品的最終成功造成一定的影響。

28.結合個人體驗,闡述藝術鑒賞的具體流程。

答:藝術鑒賞流程包括三個方面:

(1)直覺與感知

藝術直覺是指人們在審美活動中對于審美對象有一種不假思索的而即刻把握與領悟的能力,審美感知是指人們在注意審美對象形式特點的同時,也已開始關注審美對象的意義。鑒賞活動往往是在直覺和感知的心理基礎上開始的,它將使鑒賞者完成對形式美的注意和對其意義的初步感受。

(2)體驗與想象

深入體驗過程就是在直觀感受基礎上,通過我們欣賞時用積極主動的心理活動,包括聯想、想象、情感等,把作為外在的客體的藝術品轉化為內在的我們自身的審美對象,在對其反復的體味、欣賞中獲得精神層面的審美體驗和情感共鳴。在鑒賞活動中,主體以自身審美經驗為基礎,潛入作品情境之中進行審美體驗,不斷推進與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的交流與融合。同時由于審美想象和聯想的展開鑒賞者可以與作品或藝術家進行交流,洞察其深層意蘊,并逐漸產生審美愉悅。

(3)理解與創造

理解既包括對作品中形象、情境、形式、語言的審美認識,也包括對于作品整體價值的追尋。藝術鑒賞的結果是接受者審美再創造的完成。鑒賞者對于作品中形象、情景、環境、典型和意境的補充和完善,正是審美再創造的結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灵宝市| 杭州市| 喀喇沁旗| 昌宁县| 临沭县| 福贡县| 九龙城区| 封开县| 江永县| 龙山县| 泰宁县| 诏安县| 盘锦市| 门头沟区| 时尚| 赤城县| 灯塔市| 千阳县| 思茅市| 平舆县| 成武县| 和田市| 萨迦县| 昌江| 天全县| 长沙市| 襄垣县| 邻水| 河间市| 宣恩县| 吴堡县| 博爱县| 岑巩县| 额尔古纳市| 游戏| 濮阳市| 德格县| 乳源| 崇礼县|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