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核心講義

第一章 單位福利概述

一、單位福利的定義

單位福利又稱企業福利,是指用人單位為滿足員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自主設立的,在工資收入和法定福利之外,以貨幣或非貨幣的形式向員工及其家庭提供一系列保障的計劃。

二、單位福利的內容

單位福利主要包括收入保障計劃、健康保健計劃、住房福利計劃、員工服務計劃等,具體內容如表1-1所示。

表1-1  單位福利的內容

三、單位福利的作用

1.物質激勵

單位福利的多少一定程度與員工的工作表現有關,實現了公平與效率有效結合,可以極大地發揮出對員工的物質激勵作用。

2.風險保障

單位福利是向員工及其家庭提供一系列保障的計劃,所以,極大地發揮出對員工基本生活的保障作用,甚至起到改善生活的保障作用。

3.成本利用

單位福利主要是延期支付的形式,可以通過資金的有效利用使企業和員工都獲得較多的收益。此外,政府為鼓勵單位實行福利計劃,大多給予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

四、單位福利的類型

1.待遇確定模式

(1)定義

待遇確定(DB)模式,是指企業預先向員工承諾福利待遇水平,在員工達到相應的條件后,再按照預先的承諾兌現相應福利待遇的員工福利。

(2)特征

養老金的計發額需要綜合用人單位的動機、支付能力和員工的需求等,一般采用固定金額法、替代率法、工齡、工資系數法和點數法來確定;

養老金的計發通常采取終身年金支付形式,相較于一次性發放較為復雜;

用人單位需承擔投資風險和員工長壽風險;

一般由企業單方面繳費,預提的準備金存入共同賬戶,統一管理,不設立個人賬戶;

用人單位須建立養老金準備資產,應對所承諾的未來養老金的兌付。

(3)優缺點

優點

a.福利待遇水平事先確定,風險較低;

b.建立共同賬戶,統一管理,管理費用較低;

c.可以根據單位的實際支出情況靈活籌資。

缺點

a.無論企業經營狀況如何,必須支付預先承諾的待遇,承擔的風險較大;

b.根據未來的支付額預測每年的籌資額,精算工作復雜,需要定期的精算報告;

c.養老金賬戶由企業統一管理,員工的決策權較小。

2.繳費確定模式

(1)定義

繳費確定(DC)模式,是指企業預先承諾福利的繳費水平,當員工達到相應的條件后,再按照預先承諾將福利繳費積累額支付給員工的福利形式。

(2)特征

預先確定繳費水平,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費,最終的繳費積累額決定養老金水平,確定繳費額的方法有固定金額法、工作比率法、效益工資法和綜合系數法;

一般采取退休一次性領取的方式,也可分期領取或轉換終身年金;

領取的養老金額取決于繳費積累額,所以,由員工承擔投資風險和長壽風險;

為每個員工單獨設立個人賬戶,分別記錄繳費及投資收益。

(3)優缺點

優點

a.建立個人賬戶,便于員工了解賬戶情況;

b.投資風險和長壽風險由員工承擔,用人單位承擔的風險較小;

c.不需要定期的精算報告;

d.員工可對個人繳費部分進行投資決策;

e.個人賬戶便于員工的離職處理。

缺點

a.養老金的待遇水平取決于投資收益與年限,難以確定;

b.個人賬戶分開管理,成本較高;

c.企業每期繳費金額固定,籌資缺乏靈活性。

3.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指結合待遇確定模式和繳費確定模式的福利計劃。

(1)優點

相比DB模式,混合模式一般建立個人賬戶,透明度高,員工參與投資決策;

相比DC模式,混合模式承諾了固定收益,分擔了員工的風險,給員工提供最低保障。

(2)形式

現金余額計劃,設立個人賬戶,承諾固定收益,便于員工選擇及離職攜帶權益;

目標受益計劃,根據不同的員工設計不同的繳費率。

五、單位福利的法律規范

1.勞動合同

(1)勞動合同的定義

根據《勞動法》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法》第十七條,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2)勞動合同的期限

根據《勞動法》第二十條,勞動合同的期限分為有固定期限、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

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延續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

2.用人單位責任

(1)法定責任和推定責任

法定責任,是指根據法律法規和合同所產生的,用人單位必須支付福利的責任,包括帶薪假期、社會保險繳費、辭退補償等。

推定責任,是指法律法規和合同明文沒有明文規定的,用人單位自行承擔的責任,如企業年金計劃、利潤分享計劃等。

(2)DB計劃責任和DC計劃責任

由于DB計劃和DC計劃的性質不同,兩者的責任也不相同,具體內容如表1-2所示。

表1-2  DB計劃責任和DC計劃責任

3.員工權益

員工權益,是指根據法律和勞務合同,員工在履行義務后應該獲得的福利待遇。具體內容如表1-3所示。

表1-3  員工權益

六、單位福利的稅收政策

1.合格計劃與非合格計劃

(1)合格計劃

合格計劃,是指經過稅務管理部門審核,符合稅法規定的稅收優惠條件,從而獲得稅收優惠待遇的單位福利計劃。

(2)非合格計劃

非合格計劃,是指不滿足稅法規定的稅收優惠條什,從而不能享受稅收優惠待遇的單位福利計劃。

2.稅收優惠的條件

企業設立單位福利計劃,需要符合以下條件,才能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1)單位福利計劃參加人員覆蓋率達到一個較高的比率;

(2)單位繳費照顧到低收入的員工;

(3)投資管理政策符合制度規范;

(4)計劃及時全面披露相關信息。

3.稅收政策模式

單位福利稅收政策的模式多種多樣,具體內容如表1-4所示。

表1-4  稅收政策模式

七、單位福利的財務規則

1.繳費確定模式的財務規則

(1)繳費水平的確定

確定具體的繳費方法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法律法規的約束;企業的經濟承受能力;稅收優惠政策;預期福利待遇的需要。

(2)用人單位繳費的列支渠道與分配原則

列支渠道:成本、利潤分成等,通常,合格計劃的用人單位繳費稅前列支,員工獲得用人單位繳費不計入應稅收入。

分配原則:堅持公平與效率結合原則,保留差別待遇,禁止歧視待遇。

2.待遇確定模式的財務規則

(1)財務平衡

待遇確定模式養老金計劃的財務平衡,是指企業按期繳費建立充足的養老金準備金,用來兌付對員工承諾的未來養老金的支付。即,以退休為時點,退休時,養老金準備金的價值等于用來發放的養老金的價值。

(2)預期累積福利單位法

預期累積福利單位法,是指員工按照勞動合同和福利計劃方案的規定持續提供勞務以換取一定的福利單位,福利待遇總值是各個福利單位的累積結果。即,將員工福利價值分攤到每個會計期間。

八、單位福利的管理

1.單位福利方案的制定與修訂

(1)單位福利方案的類型

根據單位福利方案制定過程中用人單位和員工扮演的角色,可以將單位福利方案分為用人單位主導型、員工主導型和共同參與型,具體內容如表1-5所示。

表1-5  單位福利方案的類型

(2)核心內容

單位福利方案的核心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內容:覆蓋范圍;資金籌集;財務管理;收益方式;支付方式;權益轉移;計劃終止的條件;信息披露的內容、時間和方式。

2.單位福利方案的資金管理

常見的單位福利方案的資金管理包括下列三種:

(1)用人單位統一管理

用人單位統一管理,是指用人單位將單位和員工繳費集中于一個賬戶,進行資金的運作和管理。待遇確定模式福利計劃一般采用該方式。

(2)員工自我管理

員工自我管理,是指員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對繳費資金進行投資管理,自擔投資風險。繳費確定模式福利計劃一般采用該方式。

(3)信托投資管理

信托投資管理,是指用人單位和員工,將繳費資金建立信托基金,委托專業機構進行投資管理。

3.單位福利方案的實施主體

在單位福利方案的操作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的實施主體,具體內容如表1-6所示。

表1-6  單位福利方案的實施主體

4.單位福利方案的實施方式

(1)固定福利模式

同定福利模式,是指用人單位對所有員工提供固定且相同的福利項目,員工是被動的接受者,沒有選擇余地。

這種實施方式不能滿足員工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福利的價值逐步降低。

(2)彈性福利模式

彈性福利模式,是指在福利資金固定的條件下,員工可以自行選題選擇福利項目和受益方式的福利安排。

類型

a.核心加選擇型彈性福利,包括所有員工都享有的核心福利項目,和可自由選擇的選擇型福利項目。

b.附加型彈性福利,是指在現有福利計劃的基礎上,增加員工可自由選擇的福利項目。

c.“套餐”式彈性福利,是指員工根據用人單位提供的福利項目組合,根據需要挑選合適的組合。

優勢

a.可以滿足員工的多樣化需求,提高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

b.提高用人單位福利項目設置的合理性,避免設立不需要的福利項目,節約成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市| 元谋县| 同江市| 江阴市| 泽普县| 鲁山县| 玛多县| 苍南县| 浏阳市| 松潘县| 山阴县| 河池市| 延长县| 西贡区| 响水县| 德安县| 宁远县| 渭源县| 双鸭山市| 静宁县| 扶余县| 张北县| 苏尼特右旗| 肥西县| 开江县| 冀州市| 汝南县| 大冶市| 宜良县| 洞口县| 永春县| 南雄市| 闽清县| 大同市| 霍邱县| 乡城县| 瓦房店市| 三台县| 灌南县| 台中市| 大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