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公共事務

3.1 復習筆記

一、公共事務的含義與功能

1.公共事務的含義

公共事務是指那些涉及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滿足其共同要求,關系其整體生活質量的一系列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的最終結果。

2.公共事務的性質

(1)公益性

公益性是指公共事務的受益對象是全體社會大眾。雖然社會公眾的具體范圍可大可小,但既然為公共事務,也就意味著這個社會中的全體公眾都可以享受這種利益。因此,公共事務的公益性反映的是社會整體的公共利益。

(2)非營利性

非營利性是指提供與公共事務有關的管理和服務不能以營利為目的。公共事務的公益性決定了在一般情況下,社會公眾在享受公共事務所體現的物品和服務時是不需要交費的。有時為了彌補提供公共事務過程中的經費不足,或者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務所體現的物品和服務方面實際存在的差異,也會采用收費的辦法,但是,這種收費絕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

(3)規模性

公共事務的規模性有兩層意思:公共事務對于社會整體而言是不可分割的,這雖然有技術上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強調“共同”的特質;公共事務的范圍十分龐大,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事務體系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大部分屬于經常性支出,同時,公共事務的某些內容必須達到一定規模后才能體現出應有的效益。

(4)階級性

由于人類社會相當長的時期處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的共同利益中必然包含著統治階級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務的具體內容也要求滿足統治階級的要求。從階級性的角度,可以把公共事務分成兩類,一類反映出長期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另一類反映出特定階段統治階級的特殊要求。當然,這種區分并非一成不變的,它的變動性往往取決于統治階級對于社會整體利益的認識和判斷。

3.公共事務的功能

(1)公共服務功能

更好、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主要應做到:形成公共服務提供的競爭機制;形成公共部門服務承諾制度。

(2)社會管理功能

在我國當前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轉型的形勢下,社會管理的問題尤其突出。社會管理的根本是各方利益的協調,而要正確處理各方利益,關鍵在于奉行公平、公正的原則。因此,在履行社會管理功能的過程中,應該實現社會管理觀念的更新,完善社會發展資源管理體制,完善分配體制。

(3)市場規制功能

公共事務中的市場規制功能必須體現公共利益。市場規制是應公共利益的要求,控制市場力量造成危害的一種途徑。政府規制是公共權力的運用過程,因此,規制的目的當且僅當是實現公共利益。規制必須體現合目的性。規制必須是實現一項公共政策目標所必需的,也就是說,規制必須具備充分必要的理由。規制是為了削減市場失靈的危害,而并非代替市場機制。此外,規制必須具有透明性,還必須遵循法制的原則。

(4)宏觀調控功能

宏觀調控能夠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政府運用因時制宜的公共政策能有效地調整總供給和總需求,彌補市場不足,抑制通貨膨脹,防止經濟周期性波動,使社會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協調社會成員的利益,增進社會福利,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二、公共經濟事務

1.加強宏觀經濟調控與市場監管的意義

加強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和市場的監管,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國有經濟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市場經濟的平衡運行。

2.宏觀經濟調控與市場監管的主要內容

(1)宏觀經濟調控的內容

總量調控;結構調控;規范性調控。

(2)市場監管的主要內容

主管工商企業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和科技經營團體的登記注冊,依法確認其企業法人資格或合法經營地位,核發《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

統一管理城鄉集市貿易,依法查處集市貿易中的違章違法行為;

監督檢查經濟合同的訂立和履行,調解與仲裁經濟合同、企業承包經營合同、企業租賃經營合同和技術合同的糾紛;

辦理城鄉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經營者、私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的登記注冊,核發《營業執照》;

負責商標的統一注冊和管理;

檢查、處理經濟違法違章行為等。

3.公共財政與國有資產管理的意義

政府部門需要財政資源以完成使命并實現組織目標。沒有強有力的財政支持,公共管理難以為繼。

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來看,政府財政預算和財務管理事實上便是政府制定有效公共政策的過程,因為財務預算事實上是以貨幣數字表達的政府政策和施政計劃。

從組織管理績效的角度來看,公共預算和財務管理則是控制成本、績效衡量的主要依據。

從社會角度看,公共預算和財政管理是促使社會財富的分配趨于合理,實現社會公平的主要途徑。

國家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其資金來源于公共財政,是國家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與加強公共財政管理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

4.公共財政與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內容

(1)政府財政管理的主要功能

為達到施政優先次序、目標及政策進行資源配置;

通過稅收和發行國債籌措政府財政來源;

通過與貨幣政策的協同,以財政政策穩定經濟發展;

促使政府機關對財政資源的合理使用,以達到效率和效能的運用責任;

通過財政管理使政府支出具有合法性、確定性,使政府財政的運行規范、合理,得到廣大民眾的監督,與政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標相吻合。

(2)加強政府采購管理是強化公共財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政府為公眾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同時它也是許多物資與服務的消費者,政府每年需要向民間采購大批的物資與服務,其中包括消費性與耐久性的商品,因此采購是政府內部一項重要的事務,采購影響到各部門功能的發揮。采購因涉及利益的輸送,也經常造成流弊與公務人員的貪污行為,所以對于政府采購事務應進行有效的管理。

政府采購一般應遵循的準則:透明;一貫性;公眾的信任;公平對待廠商;提升經濟與最大化購買價值;促進競爭。

(3)國有資產的含義

廣義的國有資產是指國有財產,是國家以各種形式投資及其收益、撥款、接收饋贈、憑借國家權力取得或者依據法律認定的各種類型的財產或財產權利。廣義的國有資產包括:國家以各種形式形成的對企業投資及其收益等經營性資產;國家向行政事業單位撥款形成的非經營性資產;國家依法擁有的土地、森林、河流、礦藏等資源性資產。

狹義的國有資產是指從事產品生產、流通、經營服務等領域,以營利為主要目的,依法經營或使用,其產權屬于國家所有的一切財產。狹義的國有資產包括:企業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非經營性資產通過各種形式為獲取利潤轉作經營的資產;國有資源中投入生產經營過程的部分。國有資產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對狹義的國有資產進行監督和控制的過程。

國有資產管理事務的內容包括: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對國有資產進行嚴格監督,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保證國有資產在我國經濟成分中的主導地位。實現國有資產的有效運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促進國有資產按照市場規律運營,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三、公共事業

1.文化事業

文化是人類社會價值觀念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對象化。文化一般可以分為公益性文化和營利性文化。文化管理是公共事務中對廣播、電影電視、文學藝術、出版、群眾文化、文物等各項文化事業的管理。

我國社會公共事務中的文化事業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1)貫徹實施黨和國家關于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

(2)制定和執行國家發展文化事業的規劃、計劃;

(3)領導和管理電影的生產、發行和放映工作,管理電視、廣播、新聞事業;

(4)領導管理出版社、書店的書刊出版和發行工作;

(5)領導國家文物的管理保護工作,組織領導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館、群眾藝術館以及各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6)領導藝術表演團體的工作;

(7)組織開展對外文化交流;

(8)培養和管理文化工作干部,組織實施文化建設。

2.教育事業

教育是個體適應社會、獲得生存技能的重要手段,又是人類社會延續發展的必要活動。教育是公共部門所提供的公共產品之一,因此,公共部門介入教育事業,實施教育管理是必然的。

教育事業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

(2)制定和發布規章、決定和命令;

(3)制定和執行教育事業的規劃、計劃;

(4)指導和檢查學校教學業務,組織教材建設,加強師資力量;

(5)組織和領導高等學校學生、研究生的招考與調配工作,推動和指導高等學校的科研、對外交流工作;

(6)根據國家計劃培養研究生,負責來華留學生、出國留學生的管理和教育方面的外事工作;

(7)根據財政計劃,分配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經費,檢查監督其使用情況。

3.科技事業

科學技術是指人類掌握、認識和應用客觀自然規律的實際能力,是指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技術的總和及其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對經濟增長產生了重要的推動力,而且還將它的影響力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科學技術管理是當代社會公共事務的重要內容。

科技事業的管理內容主要包括:

(1)進行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入結構;

(2)通過制定科技政策,促進科技創新,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戰;

(3)構建國家創新體系,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

(4)深化科技管理體制的改革,提高各類科技主體的活力和創新能力;

(5)完善科技評價和科技獎勵體系,激勵科技人員的創新精神;

(6)建立專利制度,加強科技成果的保護。

4.衛生事業

衛生事業一般是指公共衛生,可翻譯為公眾衛生、公眾健康。從這個意義上說,衛生事業是從社會意義上來理解衛生問題的,它涉及的是與社會公眾健康有關的問題。

衛生事業的管理內容主要包括:

(1)加強公共衛生監測和分析,利用監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發揮信息的預警功能;

(2)及時對疾病爆發流行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處理;

(3)建立和實施疾病預防與控制項目;

(4)提供基本醫療保障措施。

四、公共資源管理事務

1.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組織生存發展和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性因素。公共人力資源管理是保證公共管理得以良好運行以實現其管理目標的前提和基礎。政府組織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事務主要包括:

(1)建立健全公務員制度;

(2)制定人力資源發展規劃、政策和法律法規,并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3)制定并落實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流動政策,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

(4)促進就業工作;

(5)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6)制定并落實吸引國(境)外專家、留學人員來華(回國)工作或定居政策。

2.公共信息資源管理事務

信息已經成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控制世界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社會公共事務中,信息資源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資源是公共決策的基礎、公共政策實施的保障及部門、組織和公民個人之間溝通與協調的橋梁。因此,信息資源管理也必然成為社會公共事務的一個重要領地。

公共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信息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

(2)制定、發布有關信息管理工作的規章、決定和命令;

(3)制定和執行信息產業的規劃、計劃;

(4)建立健全信息資源管理系統;

(5)不斷加大信息產業的投入,完善信息資源的投入結構;

(6)促進信息體制創新,迎接信息時代提出的挑戰。

3.公共物質資源管理事務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除農民集體所有的之外,其余則歸國家所有,而地下埋藏的所有礦物資源則都歸國家所有,屬于物質性的公共資源。所以,管理好物質性的公共資源是公共部門的重要職責。公共物質資源管理的目標是實現其收益最大化與滿足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兩大目標的協調。

公共物質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物質資源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

(2)制定和發布有關公共物質資源管理的規章、決定和命令;

(3)制定和執行物質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規劃、計劃;

(4)確定物質公共資源管理體制,明確各級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責和相互的責權利關系;

(5)公共物質資源投入的管理;

(6)公共物質資源運營的管理;

(7)公共物質資源收益分配的管理;

(8)公共物質資源處置的管理。

五、社會安全事務

1.社會治安管理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治安管理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維護社會安全和社會穩定,為社會主義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有利于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有利于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個人的財產,維護社會安全;有利于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公共秩序,為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科學發展和構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良好環境。

社會治安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1)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2)進行公共安全管理;

(3)對公民進行公共安全教育,為公共提供必要的公共安全方面的服務。

2.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安全閥。社會成員和勞動者的年老退休、患病、工傷、失業、生育以及富余人員的分流安置等問題,與社會成員和勞動者的生存和利益密切相關,直接關系到能否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建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有利于維護和改善他們的經濟生活條件,保護勞動力資源,維護和安定社會秩序、經濟秩序,從而維護、鞏固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包括:

(1)制定社會保障法律與法規;

(2)籌措和管理社會保障資金;

(3)對社會保障對象進行必要的管理,并提供相應的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岳普湖县| 浑源县| 宿迁市| 大足县| 尉犁县| 黔东| 牡丹江市| 灌南县| 宁武县| 蓬莱市| 武隆县| 潍坊市| 集贤县| 日照市| 龙口市| 海阳市| 收藏| 岳普湖县| 南召县| 蒙山县| 乐陵市| 克拉玛依市| 鹤峰县| 莎车县| 罗城| 金阳县| 休宁县| 奇台县| 宝山区| 定日县| 孟州市| 彝良县| 西安市| 大安市| 沅陵县| 阿尔山市| 益阳市| 沙湾县| 邵阳市| 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