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宗教信仰

一、填空題

1.唐代________宗的產生標志著佛教完成了它的中國化歷程。(北京外國語大學2010年研)

相關試題:在中國佛教宗派中,________是佛教中國化最典型的產物。(廈門大學2010年研)

【答案】

【解析】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它是在融合印度大乘佛學和中國的道家學說基礎上形成的,發軔于六朝,至隋唐而趨于成熟。從唐末開始,禪宗具有了壓倒其他各宗派的絕對優勢,成為中國佛教的典型代表。到宋代理學產生和佛教禪宗流行以后,可以說佛教中國化的過程就基本上結束了。

2.禪宗的六祖是________,他主張“頓悟”,開創了南派禪宗,后來逐漸成為禪宗的主流。(南開大學2012年研)

相關試題:禪宗發軔于六朝,至隋唐而趨于成熟。________是它的主要代表人物。(中國傳媒大學2010年研)

【答案】慧能

【解析】慧能是禪宗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主張“頓悟”,即“南禪”,后來逐漸成為禪宗的主流,記載其思想的《壇經》是禪宗最重要的著作。禪宗的特點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主張我心即佛,識心見性,以心傳心,不用背誦經卷,只要坐禪修行即可。

3.佛教四大名山中位于安徽境內的是________。(南開大學2012年研)

【答案】九華山

【解析】佛教四大名山,即山西五臺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和浙江普陀山。其中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大愿地藏菩薩的道場,佛寺最多時達兩百余所,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4.大同云岡石窟是在________時期開始營造的。(南開大學2012年研)

相關試題:北魏時期,在山西的大同修建了________石窟,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對中國藝術產生了影響。(北京外國語2010年研)

【答案】北魏

【解析】大同云岡石窟是在北魏文成帝復興佛教,佛教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開始營造的,始于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石窟現存主要洞窟53個,造像五萬余尊。它的特點是造像雄偉,大佛很多,一般大佛均在13米以上。

5.根據老子的思想,中國古代產生了以老子為始祖的宗教派別________,是華夏民族本土產生的最具影響的宗教。(中國傳媒大學2010年研)

【答案】道教

【解析】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具有很大影響的宗教。東漢末年,有河北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奉《太平經》為經典,以老子為教主,創立“太平道”,也用符水咒法給人治病,廣收道徒,發動了黃巾起義。這就是道教的早期派別。道教認為,“道”清虛自然,無為白化,人們只有清靜無為,恬淡寡欲,才能體“道”,認為老子就是“道”的化身。

6.天主教的各級神職人員中,________有選舉和被選舉為教皇的權利,他們通常被稱為紅衣大主教。(南開大學2012年研)

【答案】樞機主教

【解析】天主教的組織十分嚴密,神職人員主要有樞機主教、首席主教、總主教、神甫、修士和修女。樞機主教即通常所說的紅衣大主教,他們由教皇任命,有選舉和被選舉為教皇的權利,一般都擔任羅馬教廷和各國教會的重要職務;首席主教,各國天主教會的首腦;總主教,負責一個教省的主教;神甫(也稱神父),在基層教堂工作,直接管理教徒;修士和修女則是終身為教會服務的傳教人員。

7.公元7世紀,出于民族團結的需要,阿拉伯先知________比照猶太教和基督教,取二者之長,結合阿拉伯人習性,創立了伊斯蘭教。(廈門大學2011年研)

相關試題:世界宗教史上,伊斯蘭教的創始人是________。(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研)

【答案】穆罕默德

【解析】伊斯蘭教宣稱,安拉曾在不同時期向不同地區派遣過許多使者,他們都是安拉選來治世安民、拯救世人的“先知”,穆罕默德則是安拉派遣的最后一個使者,稱為“封印至圣”,專門傳達神意,開導世人。

8.伊斯蘭教的基本經典是________。(首都師范大學2011、2010年研)

【答案】《古蘭經》

【解析】伊斯蘭教信仰《古蘭經》是安拉啟示的經典。伊斯蘭教認為《古蘭經》是安拉的語言,是萬古不變的教條,穆斯林生活的準則。

9.伊朗的穆斯林主要屬于伊斯蘭教中的________派。(南開大學2011年研)

【答案】遜尼

【解析】由于伊斯蘭教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也由于它一開始就擁有宗教武裝,因此,伊斯蘭教的宗派斗爭總是伴隨著劇烈的軍事沖突。它的教派名目繁多,對立情緒相當嚴重。一般來說分為兩大對立派:遜尼派和什葉派。伊斯蘭教把穆罕默德的繼承人稱“哈里發”。最初有四大哈里發,即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里。這四人之中,只有阿里出身于哈希姆家族,他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遜尼派認為,四大哈里發都出身于古萊氏部落,都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因而獲得歷代哈里發的支持,成為人數最多、勢力最大的一個教派。世界穆斯林多屬此派,中國穆斯林一般也屬此派。什葉派是在同遜尼派的斗爭中形成的。

10.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圣地是________。(中山大學2011年研)

【答案】耶路撒冷

【解析】耶路撒冷城堡,世界聞名的古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共奉的圣地。位于以色列猶地亞山區之巔。阿拉伯人稱它為“古德斯”,即“圣城”。

11.基督教的三個教派是新教、天主教和________。(北京大學2010年研)

【答案】東正教

【解析】羅馬帝國的東西兩部分分裂后,基督教也于公元1054年分裂為兩派: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和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16世紀,德國農民思想家閔采爾掀起了反教會的農民斗爭。在這一宗教改革運動的沖擊下,代表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基督教新教應運而生。

12.世界三大宗教是_____、_____和伊斯蘭教。

【答案】佛教、;基督教

【解析】當前世界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稱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蘭教形成于西亞,主要傳播于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為中心分布在西亞、北非、中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佛教形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13.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它們的創立時間分別是公元________世紀、公元________世紀、公元前________世紀。

【答案】1;6;6

【解析】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產生時間為1世紀上半葉,創始人為耶穌;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產生時間為6世紀,創始人為穆罕默德;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創始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

14.我國現存的五大宗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道教

【解析】中國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國具有一定歷史影響,形成中華民族風范,擁有一定規模性和區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宗信教教別,它們分別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中國人習慣上稱之為中國五大宗教。

15.佛教于________傳入中國,回教(伊斯蘭教)于________傳入中國。

【答案】公元前2年;公元651年

【解析】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史稱這一佛教初傳歷史標志為“伊存授經”,1998年是中國佛教2000年。回教(伊斯蘭教)于唐永徽二年(651年)傳入中國,傳入中國的路線有兩條:絲綢之路(陸路)即從大食(今阿拉伯),經波斯(今伊朗),過天山南北,穿過河西走廊,進入中原,沿著絲綢之路而傳人。;香料之路(海路)即從大食(今阿拉伯),經印度洋,到天竺(今印度),經馬六甲海峽,到東南沿海廣州和泉州等地,沿著香料之路而傳入人。

16.簡單的說,________是我國的基本宗教政策。

【答案】宗教信仰自由

【解析】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的基本宗教政策,其具體含義是: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種宗教中,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信仰宗教而現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不信仰宗教而現在信仰宗教的自由。對宗教的選擇是公民個人的私事,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信仰宗教的公民與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權利和義務上完全平等。

17.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就是將宗教信仰問題變為公民個人自由________的問題,變為公民個人的________事。

【答案】選擇;私事

【解析】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規范了宗教信仰方面的信教與不信教群眾之間、宗教與國家社會之間、中國宗教與國外宗教之間的三方面的關系:公民有信仰與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干涉。其實質就是將宗教信仰問題變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變為公民個人的私事。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在整個社會主義時期,尤其是現階段宗教工作不是如何去促使宗教的消亡,而是鞏固和擴大各民族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全體信教和不信教的群眾聯合起來,把他們的力量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事業上來。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背離這一基點。

18.漢族在歷史上受________影響,在宗教信仰上具有明顯的________特點,信奉多教多神。

【答案】儒家思想;務實

【解析】中國宗教信仰的特點之一,。就全國總體而言,中國宗教置于政權之下、儒家思想之后,只是一種信仰性的干預力量,而不是凌駕于政權之上的指令性社會統治力量。漢族在歷史上受儒家思想影響,在宗教信仰上具有明顯的務實特點,信奉多教多神。

19.我國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信仰佛教中的________。

【答案】藏傳佛教

【解析】藏傳佛教,大致上是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云南省、甘肅省等地,主要有藏族,其次為蒙古族、門巴族、土族和裕固族等族信仰;納西、怒、羌、普米、錫伯、鄂倫春、達斡爾等接近藏蒙等族的少數民族中也有少部分人信仰。

20.中國四大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________。

【答案】基督教

【解析】我國當前各民族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稱中國四大宗教。

21.在我國________族信仰東正教。

【答案】俄羅斯族、鄂溫克族

【解析】東正教,又稱正教會或正統教會,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是指依循由東羅馬帝國所流傳下來的基督教傳統的教會。它是與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目前也是第二大教派。我國的少數民族,有俄羅斯族、鄂溫克族等信仰東正教。

22.在我國,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數民族集中在____省。

【答案】云南省

【解析】上座部佛教傳入人云南有兩條路線:。西雙版納的小乘佛教,大致興起于隋唐時期,受泰國佛教的影響較大;德宏地區的小乘佛教,大約于16世紀中葉后由緬甸傳入人,受緬甸佛教的影響較大。

23.普寧寺的“________”有一尊高22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我國最大的木雕佛像。

【答案】大乘之閣

【解析】普寧寺系是承德外八廟之一,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動場所,僧侶云集、香火旺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普寧寺的“大乘之閣”有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5種木材雕成,重約110噸,為我國現存最大的木雕佛像。

24.________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答案】樂山大佛

【解析】樂山大佛,又稱凌云大佛,地處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匯流處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25.棲霞寺、靈巖寺、天臺寺、________一起并稱為天下叢林“四絕”。

【答案】玉泉寺

【解析】南朝大通2年(公元528年),梁武帝敕建覆船山寺。公元593年,高僧智凱奉詔建寺,因見山下珍珠泉清澈晶瑩、泡似珠玉,將其改名玉泉,山以泉名,寺名亦由此而定,晉王楊廣賜額“玉泉寺”,與棲霞寺、靈巖寺、天臺寺并稱天下叢林“四絕”。唐儀鳳3年(公元678年)神秀在此宏揚禪法,玉泉寺成為海內外佛教徒景仰的圣地。

26.佛教的最高禮節為_________,傳說為_________所創。

【答案】五體投地;阿難

【解析】五體,又稱頂禮或五輪投地,指兩肘、兩膝和頭。佛教規定在行禮時,五體都要著地,為佛教的最高禮節,傳說五體投地禮為阿難所創。

27.佛教誕生在________國。

【答案】古印度迦毗羅衛

【解析】佛教約創立于公元前6世紀,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創立最早,其創始人名悉達多,姓喬答摩,佛徒尊稱其為“釋迦牟尼”,他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凈飯王的太子,其母是摩耶夫人。

28.佛教最大的節日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浴佛節;盂蘭盆會

【解析】浴佛節為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中國佛教徒紀念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日。盂蘭盆會是佛教信徒舉行的一種超度歷代祖先的佛事,個地區的舉辦時間有所不同。浴佛節和盂蘭盆會是佛教最大的節日。

29.在佛教教義“集諦”中,把造成人生苦難和煩惱的原因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五陰聚合說;十二因緣說;業報輪回說

【解析】佛教教義“四諦”中的“集諦”是對造成痛苦與煩惱原因的分析,大體可概括為“五陰聚合說”、“十二因緣說”和“業報輪回說”。“五陰聚合說”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是由多種因素集合而成,其是佛教空觀的主要內容;“十二因緣說”涉歷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鏈條,任何思想行為都會給行為者本人帶來一定的后果;“業報輪回”說,按照善惡罪福的業報法則,形成六道輪回。此外,“四諦”還包括“苦諦”“滅諦”和“道諦”。

30.佛教于________傳入中國,道教在________產生。

【答案】西漢;東漢末年

【解析】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佛教開始傳人中國。史稱這一佛教初傳歷史標志為“伊存授經”。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創立于東漢時期,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并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

31.佛教誕生在________,發展在________。

【答案】印度;中國

【解析】佛教約創立于公元前6世紀。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創立的時間最早。創始人名悉達多,姓喬答摩,佛徒尊稱其為“釋迦牟尼”(意即“釋迦族的圣人”)。他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凈飯王的太子。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國,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經典也都在中國。佛教誕生在印度,發展在中國。

32.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譯傳、融合、________三個階段。

【答案】創造

【解析】佛教在中國流傳、發展了二千年,深深滲透入傳統的中國文化之中,和中華文化融合為一體。佛教傳入中國大致經歷了譯傳、融合和創造三個階段。

33.唐代玄奘又稱唐三藏法師,這是因為玄奘精通佛教經典的________、律藏和論藏,才有這一稱號。

【答案】經藏

【解析】玄奘,唐代高僧,為我國杰出之譯經家,法相宗之創始人。史稱唐三藏,意味其精于經、律、論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

34.唐代的玄奘被稱為三藏法師,是因為他精通佛教經典的________藏、________藏和________藏。

【答案】經;律;論

【解析】三藏法師是對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又稱三藏比丘、三藏圣師,或略稱三藏。在中國,對來自印度、西域的佛典進行漢譯的僧侶,常尊為譯經三藏或三藏法師。

35.北京雍和宮內五百羅漢山、________和金絲楠木佛龕并稱雍和宮三絕。

【答案】檀木大佛

【解析】雍和宮位于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是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宮內的五百羅漢山、檀木大佛和金絲楠木佛龕并稱雍和宮“木雕三絕”。

36.寺內五百羅漢山、檀木大佛和金絲楠木佛龕并稱_____。

【答案】雍和宮三絕

【解析】雍和宮位于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是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宮內的五百羅漢山、檀木大佛和金絲楠木佛龕并稱雍和宮“木雕三絕”。五百羅漢山,高近5米,長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細雕鏤而成;邁達拉佛(彌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寬8米,是由六世達賴喇嘛的進貢禮品,用整棵名貴的白檀香木雕成;金絲楠木佛龕則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條云龍,條條栩栩如生。

37.莫高窟的主要形制有禪定式、覆斗式、背屏式、涅槃窟等六大種類。其中源于印度的“支提”,窟平面呈矩形,意為塔廟形制的稱為________。

【答案】中心塔柱式窟

【解析】中心塔柱窟,又稱中心方柱窟、塔廟窟,是早期洞窟的典型窟型。它源于印度的“支提式”石窟,在新疆地區、中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藏地區的許多石窟寺中均有此類型窟。其形式特征是在一個縱向矩形空間軸線偏后部分建造一方形塔柱,繞柱有通道,柱四面開龕不等,塑佛及菩薩數身;柱身四周為平頂,繪斗四平棋作裝飾;柱前寬敞的前堂頂部是兩坡層頂形式,坡面或塑或畫出椽子,椽間望板上滿繪各種裝飾圖案。

38.三清是玉清元始天尊、________、太清道德天尊;三官指天官、________、水官。

【答案】上清靈寶天尊;地官

【解析】道教侍奉的尊神有:三清(道教最高層神團)包括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四御(僅次于三清、輔佐三清的四位天帝)包括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女神);三官(三元大帝)包括天官、地官、水官。

39.道教供奉的尊神有三清、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四御;三官大帝

【解析】道教侍奉的尊神有:三清(道教最高層神團)包括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四御(僅次于三清、輔佐三清的四位天帝)包括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女神);三官(三元大帝)包括天官、地官、水官。

40.四御,是四位天帝的合稱,分別是玉皇大帝、紫微北極大帝、勾陳南極大帝和________。

【答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解析】四御是僅次于三清、輔佐三清的四位天帝。流行的說法指:玉皇大帝,為總執天道之神;中天紫微北極大帝,他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天地經緯、日月星辰和四時氣候;勾陳上宮天室大帝,他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南北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并主持人間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女神),她執掌地道,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故有人稱為“大地母親”),與執掌天道的玉皇大帝相配套。

41.我國道教殿宇中,三清殿中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因居于天界“________”,所以稱“太清”。

【答案】太清仙境

【解析】三清殿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師的殿堂。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故而每個道觀都必須供奉。三清殿內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三清殿”。

42.道教經藏的總集是《________》,道教的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是道教設壇祭祀的一種儀式,也稱道場、“法事”。

【答案】道藏;八卦太極圖;齋醮

【解析】《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代編出第一部《道藏》;北宋編纂《大宋天宮寶藏》;明代《正統道藏》和《萬歷續道藏》共5485卷,收有1476種著作,除道教經書外,還收集有諸子百家和醫學、化學、生物、體育、保健以及天文地理等其它方面論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道藏》。道教的標記為八卦太極圖。齋醮即供齋醮神,是道教常見的一種法事,有日常的持誦和懺法。

43.________位于三門峽市函谷關東城門右側,傳說是為紀念老子當年在此著寫五千言________而修建的。

【答案】太初宮;《道德經》

【解析】太初宮位于三門峽函谷關東城門右側。傳說,老子在此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為了紀念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著經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宮,曾是一座道觀。廟院現存石碑兩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順治年間,上面都記載著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的故事。

44.道教的宗教倫理道德觀是以“________”的實質內容展開的。

【答案】三綱五常

【解析】道教吸收孔子、孟子忠孝仁義的三綱五常思想,以此構成宗教道德觀的主體,并將這種倫理道德與長生成仙思想結合,以神仙的威力驅使人們去奉持踐行。

45.全國最大的道教石雕在道教名山________。

【答案】清源山

【解析】老君巖又稱羽仙巖,位于清源山右峰羅山與武山下,以巖刻巨型老君造像而得名。我國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已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老子天下第一”。

46.道教的基本教義,就是宣揚“道”是“________”,是無所不在的力量,“德”是“道”的顯現和________。

【答案】萬物之母;作用

【解析】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宗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尊先秦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為教祖,將《老子》一書改名為《道德經》,作為道教經典。道教的基本教義,就是以神化了的“道”為核心信仰,宣揚“道”是“萬物之母”,是無所不在的力量;“德”是“道”的顯現和作用,樂生、重生、貴生,并千方百計地追求長生不老,成仙得道。

47.河南洛陽的________,傳為埋葬關羽頭顱之處,也是著名的關帝廟。

【答案】關林

【解析】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是全國規模最大、最為壯觀、保存最完好之關帝廟。河南洛陽的關林,傳為埋葬關羽頭顱之處,也是著名的關帝廟。

二、判斷題

1.佛教是唐朝傳入中國的。(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研)

【答案】錯誤

【解析】現在的學者一般認為佛教在西漢末年或兩漢之間傳入是比較可信的。如任繼愈先生在他主編的《中國佛教史》和日本學者鐮田茂雄在他所著的《簡明中國佛教史》里都持這一看法。

2.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別是按照信眾人數的多寡劃分的。小乘佛教又稱為“上座部佛教”或“南傳佛教”。(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研)

【答案】錯誤

【解析】佛教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分。小乘佛教是指初始的、傳統的教派,大乘佛教則指后起的、變化了的教派。后來,小乘佛教流行于東南亞各國,稱為“南傳佛教”;大乘佛教流行于中國、朝鮮和日本等,稱為“北傳佛教”。

3.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后,很多佛教詞匯也成為了漢語中的常用詞,如“大千世界”等。(北京大學2010年研)

【答案】正確

【解析】大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是古印度傳說中的一個極大范圍的世界。佛教沿用古印度傳說,以大千世界為釋迦牟尼所教化的范圍,是佛教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佛教傳入我國后,它成為了漢語中的常用詞。

4.五臺山相傳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中山大學2011年研)

【答案】正確

【解析】五臺山相傳是文殊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從東漢時開始在山中建寺,到南北朝時全山寺廟已達200余所,隋唐時增至360余所。宋以后大為縮減,元明以后,喇嘛教滲入,到清代尚有寺廟122所,現仍存49所。規模大小各不相同,但都有專供文殊菩薩的“文殊殿”。

5.太極拳在發展過程中,接受了中醫的經絡學說和道教的引導之術。(中國傳媒大學2010年研)

【答案】正確

【解析】道教的養生之道和導引之術,是今天氣功、武術、太極拳等體育活動的直接來源,其養生理論仍是當今人們關注和研究的一個課題。

6.道教的基本信仰“道”與老子所講的“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廈門大學2010年研)

【答案】正確

【解析】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所謂的“道”,也稱“大道”。這是從道家那里借來的一個概念。因此,與老子所講的“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7.伊斯蘭教產生于阿拉伯半島,后來流行于亞洲和非洲廣大地區。(南開大學2010年研)

【答案】正確

【解析】伊斯蘭教于公元7世紀初產生于阿拉伯半島,后來流行于亞洲和非洲的大片地區,尤以西亞、北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為盛。

8.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山大學2010年研)

【答案】錯誤

【解析】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而天主教是基督教分裂為兩派之后其中的一派。

三、選擇題

1.(  )的特點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主張我心即佛,識心見性。(中山大學2011年研)

A.凈土宗  

B.華嚴宗  

C.密宗  

D.禪宗

【答案】D

【解析】禪的意義就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證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實相的智慧,這稱作禪。它的特點就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主張我心即佛,識心見性,以心傳心,因而不用背誦經卷,只要坐禪修行即可。

2.西藏喇嘛教屬于佛教哪一宗?(  )(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研)

A.密宗  

B.法相宗  

C.禪宗  

D.華嚴宗

【答案】A

【解析】藏傳佛教主要以印度傳入的密教經典為主,吸收了苯教的某些儀式和神,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所謂“藏密”。而密宗,也稱密教,其研習經典主要為《大日經》、《金剛頂經》等多部,自稱受大日如來佛秘密傳授教旨,故稱“密宗”。

3.藏傳佛教格魯派又被稱為(  )。(南開大學2011年研)

A.紅教

B.黃教

C.白教

D.花教

【答案】B

【解析】格魯派,西藏地區最晚形成的一個教派,也是迄今為止勢力最大的一派。因該派僧人穿戴黃色衣帽,又稱“黃教”,創始人為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

4.下面(  )國家的居民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 (南開大學2012年研)

A.新加坡

B.泰國

C.菲律賓

D.印度尼兩亞

【答案】D

【解析】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印度尼西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A項,新加坡是一個多宗教國,新加坡佛教是第一大宗教,其次還有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和其他宗教;B項,泰國是佛教之國,大多數泰國人信奉上座部佛教,佛教徒占全國人口九成以上;C項,菲律賓國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一小部分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華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

5.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相傳為漢代張道陵(一說于吉)所創。它在民間又被稱為(  )。(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研)

A.黃道婆  

B.老君道  

C.張公道  

D.五斗米道

【答案】D

【解析】漢順帝時有一個名稱作張陵的人首創道教。張陵本在漢明帝時任巴郡江州(今重慶市)令,后隱于鵠鳴山(在今四川省大邑縣),自作道書24篇,奉老子為教主,創立了一種宗教,教人悔過奉道,用符水咒法給人治病,很快擁有一批信徒,凡是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因此稱為“五斗米道”。張陵后來被道徒尊為“天師”,因而又稱為“師道”。

6.下列哪項是道教中代表北方的四大保護神(  )。(北京大學2010年研)

A.青龍  

B.白虎  

C.朱雀  

D.玄武

【答案】D

【解析】道教認為玄武是黃帝托胎轉世,生為凈樂國王子,入太和山修煉成仙,被玉帝封為玄武,守護北方,非玄武不能擔當此任,改太和山為武當山。

7.(  )于7世紀中葉傳入我國,五代、北宋之際開始傳入中國新疆地區,元代在中國全面發展,與道教等其他宗教處于同等地位。(中國傳媒大學2010年研)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景教

【答案】B

【解析】7世紀中葉伊斯蘭教開始由阿拉伯傳入中國,經過長期的傳播、發展和演變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伊斯蘭教。唐宋時期是伊斯蘭教在中國內地早期傳播時期。新疆伊斯蘭教約于五代北宋之際伊斯蘭教從中亞開始傳入新疆地區。元代至明代前期是伊斯蘭教在中國內地廣泛傳播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

8.洗禮是(  )的禮儀。(廈門大學2010年研)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蘭教  

D.印度教

【答案】A

【解析】洗禮是基督教的一個很重要的儀式,表示洗凈原有的罪惡,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來更新自己的生命,后來有了延伸意:比喻在艱難的磨練和考驗后,或經過好方面的教育、引導后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新的起點和開端。

9.中國東北地區的滿族、朝鮮族、赫哲族的先祖信仰的宗教是(  )。

A.佛教

B.天主教

C.薩滿教

D.伊斯蘭教

【答案】C

【解析】所以各民族對薩滿的稱呼不同,每個民族對薩滿的稱呼也不一不致。薩滿教在宗教意識之中確立了各種具體的信仰和崇拜對象,并建立了同這些對象之間或溝通、利用、祈求、崇拜,或防備、驅趕、爭斗等宗教行為模式薩滿服務其中的社會組織約束并規范了其社會的共同信仰和各種宗教行為,決定了薩滿的社會角色和社會作用,并利用它們服務于現實的社會生活秩序和社會組織體制。因此薩滿教被中國東北地區的滿族、朝鮮族、赫哲族的先祖看作是以信仰觀念和崇拜對象為核心,以薩滿和一般信眾的習俗性的宗教體驗,以規范化的信仰和崇拜行為,以血緣或地域關系為活動形式三方面表現相統一的社會文化體系。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它是在原始信仰的基礎上逐漸演變而來的民間信仰活動。薩滿教曾長期盛行于我國北方各民族,目前我國東北通古斯語系少數民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仍信仰薩滿教。因通古斯語稱巫師為薩滿而得名。

10.下列民族中,依次信仰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的是(  )。

A.畬族、傣族、裕固族、蒙古族

B.白族、納西族、維吾爾族、藏族

C.白族、德昂族、哈薩克族、裕固族

D.畬族、阿昌族、鄂溫克族、滿族

【答案】C

【解析】信仰大乘佛教的少數民族,有白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畬族、納西族、彝族、羌族、滿族、朝鮮族等。;信仰藏傳佛教的少數民族,大致上是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甘肅省等地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大致上是西北地區的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10個民族。;信仰小乘佛教的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等。

11.藏傳佛教除了在中國的藏族還在哪個民族流行(  )。

A.蒙古族

B.傣族

C.回族

D.彝族

【答案】A

【解析】藏傳佛教從印度和中國內地傳入西藏、內蒙古等民族地區,成為藏族和蒙古族的宗教信仰。B項,傣族信奉南傳佛教。;C項,回族信仰伊斯蘭教。;D項,彝族信奉的是原始宗教。

12.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創立時間依次是(  )。

A.公元前4~5世紀、1世紀、6世紀

B.公元前6~5世紀、公元前l世紀、6世紀

C.公元前5~6世紀、1世紀、7世紀

D.公元前6~5世紀、公元前l世紀、7世紀

【答案】C

【解析】佛教由由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于公元前5~6世紀所創;基督教是由耶穌于公元1世紀所創;伊斯蘭教由麥加人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紀所創。

13.以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是(  )。

A.鄂溫族

B.羌族

C.畬族

D.哈薩克族

【答案】D

【解析】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有: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A項,鄂溫克族信仰薩滿教;B項,羌族信仰大乘佛教;C項,畬族信仰大乘佛教。

14.我國四大宗教中,創立時間最早的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答案】A

【解析】我國四大宗教中,創立時間最早的是佛教,時間為公元前6世紀,創始人名為悉達多,姓喬達摩,佛教尊稱其為“釋伽牟尼”。B項,道教創立于公元141年,張良的八世孫張陵在四川鶴鳴山宣稱老子白天而降,命其為天師,于是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正式創立道教。C項,基督教發端于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環境。公元1至5世紀基督教創立并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D項,伊斯蘭教是公元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的信奉安拉為唯一的神靈的宗教。

15.中國4個主要宗教中,產生于本土;傳入時間最早;在世界上信教人數最多的依次是(  )。

A.道教、伊斯蘭教、佛教

B.佛教、道教、基督教

C.基督教、道教、佛教

D.道教、佛教、基督教

【答案】D

【解析】我國當前各民族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稱中國四大宗教。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廣泛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精華思想內容。公歷紀元前后,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為最早傳入的外國宗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流傳最廣、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道教是本土宗教,部分漢族人信仰它。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國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佛教開始傳人中國。基督教是世界上流傳最廣,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

16.據統計,世界上約有(  )的人信奉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這三大宗教。

A.1/2

B.1/3

C.1/4

D.1/5

【答案】C

【解析】基督教與佛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此三種宗教之所以能成為前三大,專家學者認為主要的原因在于教義上較無拘限性與排他性(后天因素),印度教大體僅適用在印度國境,猶太教則只認定猶太人為神的選民,日本的神道教也只認定日本為神國,日本人為神國的子民,如此在散播傳遞的擴展上較有難度。基督教形成于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蘭教主要傳播于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為中心。佛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據統計,世界上約有1/4的人信奉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這三大宗教。

17.世界三大宗教中,教徒人數最多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猶太教

【答案】B

【解析】世界三大宗教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數最多,第二為伊斯蘭教,第三為佛教。

18.世界三大宗教是指(  )。

A.印度教、基督教、東正教

B.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C.婆羅門教、佛教、神道教

D.伊斯蘭教、東正教、印度教

【答案】B

【解析】當前世界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稱世界三大宗教。當代中國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稱中國四大宗教。佛教兩漢之際傳人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道教自東漢中期以后產生,有將近2000年歷史;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從唐代傳人中國起,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基督教三派從明清以來,特別是鴉片戰爭后有了較廣泛的傳播。

19.下列宗教中,產生于我國本土上的是(   )。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蘭教

【答案】B

【解析】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起源于上古鬼神崇拜,發端于黃帝和老子,創教于張道陵,至今約有1900年的歷史。A項,基督教,起源于猶太教;C項,佛教,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東漢明帝時經絲綢之路正式傳入我國;D項,伊斯蘭教系阿拉伯語音譯,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現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

20.下列宗教中屬于多神教的是(  )。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道教

【答案】D

【解析】多神教是指信仰和同時崇拜許多神的宗教,相對應一神教而言,道教是多神教。多神教主要有:希臘宗教、羅馬宗教,日耳曼、斯堪的那維亞、克爾特及斯拉夫宗教,埃及和中東宗教,早期印度—伊朗雅利安人的宗教、印度教,以及道教、神道教、阿茲特克宗教、瑪雅宗教、印加宗教等。

21.中國道教的標志是(  )。

A.法輪

B.太極八卦圖

C.新月

D.十字架

【答案】B

【解析】B項,太極八卦圖是道教的主要標志;A項,法輪是佛教的主要標志;C項,新月的伊斯蘭教的標志;D項,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標志。

22.許多道教宮觀以“太清宮”、“上清宮”命名,“太清”、“上清”分別指的是(  )。

A.靈寶天尊和原始天尊

B.原始天尊和道德天尊

C.道德天尊和靈寶天尊

D.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

【答案】C

【解析】道教三清分別是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太清”是指道德天尊,“上清”是指靈寶天尊,“玉清”是指元始天尊。三君各為教主,稱為三洞尊神,為神王之宗,飛仙之主,統御諸天神,宇宙萬物都是它們所創造。

四、簡答題

1.何謂禪宗?它的流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南開大學2011年研)

答:(1)禪宗的內涵

禪宗是中國佛教的宗派之一,是佛教中國化的最典型的產物。

禪是禪那的簡稱,本義是思想修養、靜慮定心,本為佛教的一種修煉方法。傳入中國以后逐漸形成了一個宗派,產生了一整套理論體系和修行體系。禪的意義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證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實相的智慧,這稱為作禪。它的特點就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主張我心即佛,識心見性,以心傳心,因而不用背誦經卷,只要坐禪修行即可。

禪宗譜系上以印度人菩提達摩為初祖,以歷代傳承的袈裟和法缽為信物。后來禪宗分裂為南禪和北禪,其后,北禪衰落,南禪興盛,成為禪宗主流。后來南禪分為五家七宗,流傳廣泛。

(2)禪宗的流傳對中國文化的重要影響

哲學史方面

禪宗把佛教的客觀唯心主義轉變成主觀唯心主義,儒道佛三家互相吸收,互相影響。

文學方面

歷代描寫禪宗的詩文不計其數,禪宗宣揚心性,使文學界形成一種清淡悠遠的藝術流派,在文論史上主張以禪論詩,講求詩歌創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在文學史上也出現了不少侍僧。

藝術方面

禪宗深刻的影響了中國的繪畫和雕塑。佛教傳入中國,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藝術也跟著傳入。至于壁畫,自佛教傳入以后,以佛教為內容的宗教壁畫大大發達起來,出現了像吳道子等著名的宗教畫家。在表現手法上,釋迦牟尼在印度的修行生活,加入了中國傳統的亭臺樓閣,使中國人在感覺上更為接近和親切。

語言詞匯方面

佛教的傳播及其中國化,使佛語、佛典、佛偈大量滲入社會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義而具有了社會含義,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俗語、諺語和慣用語。

總之,作為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的禪宗,以其獨特的魅力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意義深遠。

2.簡述我國佛教石窟三個高潮時期及特點。

答:我國佛教石刻、石窟主要有三個高潮時期。

(1)北朝

第一個高潮時期是北朝,這個時期的代表是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中的北魏窟,特點是以清瘦為美,面部修長,鼻梁高挺,體態瘦削,衣紋密集,著偏袒右肩式袈裟,雕刻手法是平直雕刻手法。造像布局多以釋迦摩尼為主座,兩邊為文殊、普賢兩位菩薩,啊難、迦葉兩位弟子,或者是三世佛題材。

(2)盛唐

第二期是盛唐,這個時期的代表是龍門石窟中的唐代龕窟。特點是壁畫的題材豐富,場面宏偉,色澤絢麗;各類人物造型、敷彩暈染、線描技巧等,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佛像的塑造手法向寫實化的方向發展,脫俗的氣氛有所淡化。

(3)兩宋

第三個高潮時期是兩宋時期,這個時期的代表是重慶大足石刻中的宋代造像。特點是造像審美意趣完全漢化、世俗化,造像典雅、精致、秀麗,肌體很少裸露,穿著較厚重漢化衣裳。

3.簡述佛教發展的四個階段,列舉四川主要佛教文化旅游資源及其特色。

答:(1)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佛教自創立以來,就在古印度廣泛傳播,佛教在印度的發展主要分為四個時期,這四個時期分別是原始佛教時期、部派佛教時期、大乘佛教時期、密宗佛教時期。

原始佛教時期

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為原始佛教時期,是指釋迦牟尼創教及其弟子相繼傳承時期的佛教。

部派佛教時期

公元前4世紀~公元1世紀中葉,為部派佛教時期。釋迦牟尼入滅后,隨著佛教向古印度各地的傳播,各地的佛教僧團紛紛興起,由于各地僧團對戒律和教義的理解各有不同,最終形成了諸多派別,隨著這些派別矛盾的激化,在釋迦牟尼入滅百年之后,佛教發生了第一次大分裂,史稱“根本分裂”。之后,在根本分裂的基礎上,佛教又發生更多小的分裂,并形成了許多部派,史稱“枝末分裂”。

大乘佛教時期

公元1世紀中葉~7世紀,為大乘佛教時期。在當時印度的佛教團體中,開始出現一群不急于自我解脫,而以利益眾生為宗旨的修行者,他們認為修行的目的不只是獲得自我解脫,更重要的是要救度眾生,使眾生都達到覺悟。于是,他們根據《大般若經》、《維摩詰經》、《妙法蓮華經》等佛教經典來進行修持和傳教,大乘佛教自此在印度興起。

密宗佛教時期

公元7世紀~12世紀,為密宗佛教時期。印度的婆羅門教與其他宗派互相融合,誕生了一個新的宗派——印度教。隨著印度教的復興,大乘佛教修行者吸收了印度教的修行方式,形成了密宗,這是印度佛教的最后一種重要形態。密宗是以大日如來為信仰,以《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為根本經典,在教理上以大乘佛教中觀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為理論前提,在實踐上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禮儀、本尊信仰崇拜為特征,在修行上則重視導師的引導和秘密的儀式。

(2)佛教在印度發展的特點

最初,密教主要流傳于印度的西南部和德干高原一帶,后來逐漸向印度南部和東北部傳播。但隨著印度教的興盛,佛教僧團日益衰敗,內部派系爭斗不已,佛教日益式微。直至公元13世紀,伊斯蘭教將領巴克提亞?契吉率軍入侵印度,并焚毀了印度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僧團也隨之被摧毀殆盡,佛教就此衰敗,印度教最終成為了印度的主流宗教。

4.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比其他宗教更能詮釋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民眾性格和生活習俗。請簡述道教形成發展的三個階段,并簡要介紹四川主要的道教名山宮觀及其特色。

答:(1)道教發展階段

道教起源于古代巫術和秦漢時期的神仙方術、黃老道思想、陰陽五行觀念,形成于東漢后期。道教的創立發展,大致經過三個階段。

原始道教階段。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為代表,太平道創始人張角,后因組織黃巾軍起義失敗,太平道教被禁止,殘余信眾融入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陵,又稱天師道。

道教上升為理論化階段。葛洪著《抱樸子》內外篇,為道教奠定理論基礎。寇謙之使道教由民間宗教變成士族宗教,陸修靜建立道官論功升遷制度,使道教齋儀基本完善。陶弘景為道教編制了神仙譜系,使道教信奉的神仙位次初步系統化。

道教形成宗派階段,即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大宗派。全真道又稱全真派,是興起于金代的北方最大的道教宗派,創始人為陜西咸陽人王喆,號重陽。全真道主張三教合一,以老子的《道德經》、儒家的《孝經》、佛教的《般若心經》為主要經典。正一道是傳統的天師教,以《正以經》為主要經典。

(2)四川主要的道教名山宮觀及其特色

四川的道教名山宮觀主要有中外聞名的青城山道教宮觀、影響深遠的峨眉山道教宮觀、西蜀歷史最悠久的青羊宮道教宮觀。道教在四川的歷史悠久,但現存的宮觀多為清代重建,為小式木作,一般不施斗拱,屋面多青灰素瓦,與傳統民居較為協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屯留县| 永年县| 社会| 长顺县| 区。| 新沂市| 龙里县| 彭水| 汤原县| 郧西县| 花莲市| 门源| 额济纳旗| 砚山县| 巴中市| 乌苏市| 灵山县| 五峰| 凤山市| 清镇市| 武汉市| 尉氏县| 卫辉市| 盐津县| 桐庐县| 体育| 盐边县| 南江县| 霍邱县| 琼中| 崇阳县| 普宁市| 寿光市| 曲靖市| 镶黄旗| 荔波县| 瑞安市| 柘城县| 兴和县| 霍邱县|